我国自秦朝至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

作者&投稿:农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列出我国自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5项科学技术成就,并逐项概括其历史地位~

  1.气象科学的成就

  夏代(公元前22世纪━前17世纪):

  夏代前期东夷石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与社石有关的正南北线,由此可以推断二分二至。利用天象、物候进行农事活动。

  商代(公元前17世纪至前11世纪):

  很重视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当时用 甲骨文表述风、云、虹、雨、雪、雷等天气现象,还利用占卜来预求天气信息(可长达十天),有季节、八方位等概念。

  西周时代(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

  能用土圭定方位,并知不论“雨、旸、燠、寒、风”五类气象状况是否反常,均与农牧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在《诗经•幽风•七月》记有一年各月物候现象和知识,已有天气谚语和气候谚语的记载,。周初完成的>一篇,为我国最早的物候学专著。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一书开始把天气反常列史事记载的重要内容之一。秦国人医和已将六种天气(阴、阳、风、雨、晦、明)的反常作为病的外因看待。曾参(公元前505年至前435年)用阴阳学说解释风、雷、雾、雨、露、霰等天气现象的成因。管仲不仅认识到植物生长种类与地势高下及地下水深浅的关系,还提出了齐国三十节气的划分。《孙子兵法》把天时(“阴阳、寒暑、时制也”)作为军事胜负的五个重要因素之一。《易经•说卦传》提出“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卦代表自然物。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2年):

  军事气象学有所发展。主张利用气象条件战胜之。庄周(公元前369年至前286年)指出风是空气的流动,并提到日光和风可使水面悄悄蒸发。《黄帝内经•素问》说明季节、气候、天气与养生、疾病、病因、治疗的关系,并提出候、气、时、岁等 概念,其中涉及到一些气象病因的人体病理学问题。

  秦代(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是我国大统一时期,已规定各地需向中央政府上报雨情的法律制度(《秦侓十八种•田侓》)。规定各地雨后要及时书面报告受雨泽和受益(受 雨、抽穗)及受灾(旱、涝、风、雨之灾)的田地面积。《吕氏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类,对云进行了简单的分类。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19年):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列有和现代名称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并提到测风仪器“伣、铜凤凰、风铜鸟”三种测定风向仪器和“天平式土灰测湿计”。董仲舒在《董胶西集雨雹对》中指出雨滴大小疏密与风吹碰并雨滴的成度有关。王充在《论衡》中批驳当时关于雷电形成方面的迷信观点,指出雷电形成与太阳热力、季节有关,雷为爆炸所起。后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提出了梅雨、信风等名称。蔡邕在《月令章句》中对虹的形成指出,它是“阴阳交接之气、著于形色者也。常依阴云而昼见于日冲。无云不见”。

  三国时(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赵君卿注《周髀算经》,介绍了“七衡六间图”,从理论上说明二十四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

  晋代(公元281年━公元419年):

  晋代相风木鸟(风向器)盛行,多装置在城墙上及天文部门内,也有设在太仆寺(交通部门)的。周处《风土记》提出梅雨概念。东晋姜芨指出近地面游气(蒙气)在星体上升时,能使星间视距变小,并使晨夕日色发红。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集当时农业气象之大成。提出了熏烟防霜及积雪杀虫保墒的办法。北魏《正光历》把七十二候列入历书。沈怀远《南越志》最早提到台风,当时称为“飓风”或“惧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出冬九九为一年最冷期。


  2.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3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1)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3)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4.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战国:扁鹊是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

  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医方经》记载了几百个药方。

  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


  5地理成就

  (1)《周易》一书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

  (2)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3)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

  (4)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6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7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8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①我国最早发明了造纸术,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②东汉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③东汉华佗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④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

科技
1.四大发明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东汉蔡伦加以改进。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起始远在宋代以前,但其完成和发展却在宋代。它代表着宋代自然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最高结晶,对我国的文化事业,乃至世界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2.数学
春秋时期发明了九九乘法表。《周髀算经》所记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西汉出现了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比欧洲早1100多年,他的数学专著《缀术》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材。
3.天文历法和地学
夏朝开始有了历法。商朝时,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春秋时留下了公元前613年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而且能够测定一年中的季节。秦汉时有《周髀算经》,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量。北宋沈括创制了“十二气历”。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他还主持了空前规模的天文测量工作。
4.医药学
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著名医生扁鹊提出四诊法;《皇帝内经》提出病理学说,为古代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唐朝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孙思邈著有《千金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是一部既有总结性,又富有创造性的伟大科学著作。
5.农学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6.建筑学
战国时期鲁国的公输般会建造房屋、桥梁、改进生产工具,有许多发明创造,被后世木匠尊奉为祖师爷。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唐朝长安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建筑宏伟。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明朝北京城布局严整,建筑华丽,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7.其它
北宋沈括反映技术革新成就的巨著《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明末清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此外,杜诗、马钧、黄道婆等能工巧匠作了许多发明创造。

思想
(1)政治思想:古代思想史的主体是政治思想,而在治国方针上,主要思想又有三种:
影响最大的儒家思想:孔于是儒家的创始人,“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缓和阶级矛盾的办法维护奴隶制度,但在春秋战国大动荡的时代,孔子思想因不合适宜未被统治者采纳。
战国时期孟子对孔子的学说进行批判继承,把它发展为“仁政”学说,其核心内容是“民为贵”,这是古代政治思想中民主性的精华。
秦统一后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受重创。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为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而提出的“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受到冲击,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思想,如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主张学以致用等。到近代,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儒家思想受到进一步冲击。
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使其正统地位发生动摇;倡导“法治”的法家思想。所谓”法治”,即主张用法令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从而管理好国家。
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这种理沦被秦王赢政所采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由于严刑苛法,横征暴敛,秦朝短命而亡。秦汉以后,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消失了,但重视法的作用、强调君主专制的思想却被历代继承下来。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春秋末年,面对社会大变革,老子完成了古代思想从鬼神观念到“道”的飞跃。他主张“无为而治”,劝告统治者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应该顺应时势和民心,这样才能天下大治。秦汉以后,每逢大乱平息,人民急需休养生息之时,“无为而治”的思想便受到重视。如西汉初、唐初、明初等,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无为而治”的精神。这正是两千多年来老子的思想始终具有强大魅力的原因。
(2)宗教
道教:出现在东汉中后期。但由于其教理杂乱,远不及佛教吸引人,更比不上儒学深入人心,因此始终难成气候。
佛教:西汉时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时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魏晋南北朝时,由于长期战乱和社会动荡,以及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在我国日益盛行。隋唐时期,统治者大力提倡宗教,尊重外来宗教,以强化思想统治,但由于儒学与佛教之分、佛教与皇权之争、佛教与道教之争以及佛教与地主经济利益的冲突,佛教最终并未真正成为我国的国教。
(3)哲学思想
随着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华哲学也不断发展。荀子、王充、范缜、刘禹锡、柳宗元、王夫之等思想家在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思想,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优秀的文化遗产。

教育
古代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主要是出于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
春秋时期,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开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影响深远。
西汉武帝时,在中央设太学,并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唐代科举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私人办学增多,专业教育开始确立。
宋代教育事业兴盛,王安石曾进行教育改革,书院兴起。
明代各级学校的教育体制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清代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

史学
为维护统治者地位的长治久安,历代都重视史学,以借鉴历史教训。
早在奴隶社会就专设史官。唐初又开创了由宰相主持设史馆修正史的先例。
孔子编定的《春秋》是我国现存完备而系统的最早史学著作。
西汉时期为民族文化建设做出最大贡献的司马迁撰修《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的先例,代表着那一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水准,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唐代重视史学,“以古为镜”。现存二十四史中就有八部是唐代所修。刘知己的《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评专著。杜佑的《通典》是我国最早的典章制度通史。
我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古代集体编书的典范。

文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最具鲜明的时代特色。
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其中一些诗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强烈要求。战国时期楚辞的出现,是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屈原的《离骚》抒发了作者希望楚国改革图强的爱国情怀。
赋是西汉兴起的由楚辞演变而来的一种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它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豪奢生活,缺少充实的生活内容。《史记》代表了西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汉代设乐府,派人到民间采风,收集民歌经加工成为乐府诗,有的揭露了官府对百姓的横征暴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统治腐朽,陶渊明厌恶官场腐败,创作了田园诗《桃花源诗》及诗序《桃花源记》成为千古绝唱。北方游牧民族的民歌《敕勒歌》和《木兰辞》反映了民族融合的时代性。
唐诗丰富多彩,是一部形象化的唐史,构成文学史上的颠峰。盛唐李白的诗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杜甫的诗是安史之乱前后大动荡时代的一面镜子。由于揭露唐朝后期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白居易被誉为“人民的诗人”。
宋代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促进了词的兴旺蓬勃。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座丰碑,金灭北宋前后,李清照的词风格截然不同。宋金对峙时,陆游的词强烈要求祖国统一。辛弃疾的词表现了对北方故土的怀念和抗金的爱国热情。辛弃疾、陆游的创作成就,标志宋词达到了高峰。
元代关汉卿的戏剧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明清文学最具成就的是古典小说,明显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抨击封建礼教、揭露封建制度的时代特征。

艺术
书法、绘画、石窟和戏剧艺术主要受政治、经济或宗教影响。
书法自东汉末年开始成为一门艺术,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发展,出现古代书圣王羲之。隋唐时日臻成热,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的作品号称“颜筋柳骨”,各具风格。宋元时期书法成为文人普遍爱好的艺术。明代“吴派”更是把诗、书、画合。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色彩绚丽、线条流畅,描绘细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画流行。
唐时期阎立本、吴道子主要以人物画为主。在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推动下,宋元时期的绘画技术走向成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杰作。元朝赵孟颊的画被称为“神品”。明代苏州出现“吴派”。清代“扬州八怪”的绘画突破陈规,别开生面。
出于维护封建统治和宣扬佛教的目的,封建统治者自魏晋至隋唐开凿了大量石窟,其中最著名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分别表现了雕刻、塑像和壁画的精湛艺术。
宋朝、金朝已有滑稽戏、讲唱戏各种戏剧演出,到元代发展为元曲。明朝最负盛名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朝则以洪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最为著名。

  1.气象科学的成就

  夏代(公元前22世纪━前17世纪):

  夏代前期东夷石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与社石有关的正南北线,由此可以推断二分二至。利用天象、物候进行农事活动。

  商代(公元前17世纪至前11世纪):

  很重视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当时用 甲骨文表述风、云、虹、雨、雪、雷等天气现象,还利用占卜来预求天气信息(可长达十天),有季节、八方位等概念。

  西周时代(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

  能用土圭定方位,并知不论“雨、旸<晴天>、燠<热>、寒、风”五类气象状况是否反常,均与农牧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在《诗经•幽风•七月》记有一年各月物候现象和知识,已有天气谚语和气候谚语的记载,。周初完成的<<夏小正>>一篇,为我国最早的物候学专著。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一书开始把天气反常列史事记载的重要内容之一。秦国人医和已将六种天气(阴、阳、风、雨、晦、明)的反常作为病的外因看待。曾参(公元前505年至前435年)用阴阳学说解释风、雷、雾、雨、露、霰等天气现象的成因。管仲不仅认识到植物生长种类与地势高下及地下水深浅的关系,还提出了齐国三十节气的划分。《孙子兵法》把天时(“阴阳、寒暑、时制也”)作为军事胜负的五个重要因素之一。《易经•说卦传》提出“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卦代表自然物。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2年):

  军事气象学有所发展。主张利用气象条件战胜之。庄周(公元前369年至前286年)指出风是空气的流动,并提到日光和风可使水面悄悄蒸发。《黄帝内经•素问》说明季节、气候、天气与养生、疾病、病因、治疗的关系,并提出候、气、时、岁等 概念,其中涉及到一些气象病因的人体病理学问题。

  秦代(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是我国大统一时期,已规定各地需向中央政府上报雨情的法律制度(《秦侓十八种•田侓》)。规定各地雨后要及时书面报告受雨泽和受益(受 雨、抽穗)及受灾(旱、涝、风、雨之灾)的田地面积。《吕氏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类,对云进行了简单的分类。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19年):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列有和现代名称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并提到测风仪器“伣、铜凤凰、风铜鸟”三种测定风向仪器和“天平式土灰测湿计”。董仲舒在《董胶西集雨雹对》中指出雨滴大小疏密与风吹碰并雨滴的成度有关。王充在《论衡》中批驳当时关于雷电形成方面的迷信观点,指出雷电形成与太阳热力、季节有关,雷为爆炸所起。后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提出了梅雨、信风等名称。蔡邕在《月令章句》中对虹的形成指出,它是“阴阳交接之气、著于形色者也。常依阴云而昼见于日冲。无云不见”。

  三国时(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赵君卿注《周髀算经》,介绍了“七衡六间图”,从理论上说明二十四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

  晋代(公元281年━公元419年):

  晋代相风木鸟(风向器)盛行,多装置在城墙上及天文部门内,也有设在太仆寺(交通部门)的。周处《风土记》提出梅雨概念。东晋姜芨指出近地面游气(蒙气)在星体上升时,能使星间视距变小,并使晨夕日色发红。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集当时农业气象之大成。提出了熏烟防霜及积雪杀虫保墒的办法。北魏《正光历》把七十二候列入历书。沈怀远《南越志》最早提到台风,当时称为“飓风”或“惧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出冬九九为一年最冷期。

  2.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3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1)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3)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4.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战国:扁鹊是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

  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医方经》记载了几百个药方。

  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

  5地理成就

  (1)《周易》一书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

  (2)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3)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

  (4)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6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7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8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张衡是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汉武帝时制定的“太阳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天文观测记录了公元前28年的一次太阳黑子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东汉的《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三国时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西汉时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配制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是我国研究古代地理的主要著作。

秦代(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是我国大统一时期,已规定各地需向中央政府上报雨情的法律制度(《秦侓十八种•田侓》)。规定各地雨后要及时书面报告受雨泽和受益(受 雨、抽穗)及受灾(旱、涝、风、雨之灾)的田地面积。《吕氏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类,对云进行了简单的分类。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19年):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列有和现代名称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并提到测风仪器“伣、铜凤凰、风铜鸟”三种测定风向仪器和“天平式土灰测湿计”。董仲舒在《董胶西集雨雹对》中指出雨滴大小疏密与风吹碰并雨滴的成度有关。王充在《论衡》中批驳当时关于雷电形成方面的迷信观点,指出雷电形成与太阳热力、季节有关,雷为爆炸所起。后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提出了梅雨、信风等名称。蔡邕在《月令章句》中对虹的形成指出,它是“阴阳交接之气、著于形色者也。常依阴云而昼见于日冲。无云不见”。

三国时(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赵君卿注《周髀算经》,介绍了“七衡六间图”,从理论上说明二十四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

晋代(公元281年━公元419年):

晋代相风木鸟(风向器)盛行,多装置在城墙上及天文部门内,也有设在太仆寺(交通部门)的。周处《风土记》提出梅雨概念。东晋姜芨指出近地面游气(蒙气)在星体上升时,能使星间视距变小,并使晨夕日色发红。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集当时农业气象之大成。提出了熏烟防霜及积雪杀虫保墒的办法。北魏《正光历》把七十二候列入历书。沈怀远《南越志》最早提到台风,当时称为“飓风”或“惧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出冬九九为一年最冷期。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张衡:地动仪
三国时期:连弩技术,台级云梯
祖冲之:圆周率


列举秦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发生的三次著名的战役和共同特点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3]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4] ,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

中国各朝代的时间年限化分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

中国自古至今的朝代名顺序
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

将春秋 西周 夏 战国 西汉 商 西晋 三国 秦 东汉 南北朝 东晋 按...
按先后顺序排列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具体历史时期如下: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

总结秦朝以后两个主要战乱分解时期的朝代关系?
战乱时期:在秦朝灭亡后,尚存的秦朝宗室子弟和秦将们相互争霸,形成战国七雄对垒的局面。而此后更是经历了楚汉战争,嬴政篡位称皇帝,开始了西汉王朝。从三世争霸到秦亡汉起,中国战乱、纷乱不已,各诸侯国相互争斗。三国时期: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相继诞生。魏国建立于220年,蜀国于221年建立,...

中国从古到今 详细的古代朝代更替顺序包括国号、都城和起止时间_百度知...
五胡十六国∶前赵(汉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胡夏,北燕,北凉,冉魏,西燕,西蜀(后蜀)∶304年-439年(135年)创立者∶多政权存在 都城∶多政权存在 南北朝∶420年—589年(169年)南朝∶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南朝·宋∶420...

...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 南北朝 、隋、唐、宋、元...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结束,共169年。9、隋唐 隋(581年~618年)南北朝末年,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后,人民普遍渴望统一。但北周和南陈的皇帝都没有统一南北的能力;到了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隋朝以后,这一任务才由隋文帝杨坚予以完成。唐(...

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隋唐宋元明清。具体指哪些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

从秦朝到近代共经历了几个朝代?
1.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2. 西汉 前206年 - 23年 新朝 8年 - 23年 3. 东汉 25年 - 220年 4. 三国 220年 - 280年 魏 220年 - 265年 蜀 221年 - 263年 吴 222年 - 280年 5. 西晋 265年 - 316年 6. 东晋 317年 - 420年 十六国 304年...

我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是怎样的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16、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

景德镇市19456795601: 列举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3项.急用! -
中叔享穿龙:[答案] 1、张衡和地动仪 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较准确演示天象的浑天仪. 2、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的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领先世界一千年.还编写了...

景德镇市19456795601: 我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
中叔享穿龙: 造纸术、连弩、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翻车、水排等等.

景德镇市19456795601: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三项 -
中叔享穿龙: 造纸术,地震仪,麻醉剂

景德镇市19456795601: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至少举例四种] -
中叔享穿龙: 春秋: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春秋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的阴阳五行之说,将整个世界包括天文都纳入五行体系.“天”不仅以天象,而且还以各种物象来显示“天命”,因此,人们要以各种符应去体...

景德镇市19456795601: 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五项科技成就有哪些 -
中叔享穿龙: 1汉朝的造纸术 2地动仪 3三国的诸葛连弩 4木牛流马 5晋朝的祖冲之圆周率.

景德镇市19456795601: 总结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有哪些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原 -
中叔享穿龙:[答案] 科技成就: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秦汉时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张衡制造的地震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华佗制作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

景德镇市19456795601: 总结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有哪些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
中叔享穿龙:[答案] 30.科技成就: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秦汉时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张衡制造的地震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华佗制作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南...

景德镇市19456795601: 列举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五项科技成就 -
中叔享穿龙: 汉朝的造纸术、地动仪;三国的诸葛连弩、木牛流马;晋朝的祖冲之圆周率.

景德镇市19456795601: 秦汉魏晋南朝期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有哪些 -
中叔享穿龙: 1、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一贯为中国古代人们所重视的天文历法、算学、医药学,又有了新突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更具开创性,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巨大而又深远.关于天文历法的...

景德镇市19456795601: (1)举出我国自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五项科学技术成就,并逐项概括说明其历史地位. -
中叔享穿龙:[答案] 科技成就及历史地位:①汉代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②汉代的造纸术,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③东汉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④东汉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⑤东汉的“麻沸散”,是世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