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二十四史》

作者&投稿:廖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帮忙介绍一下,四库全书,中国通史,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中华上下五千年,他们的主要内容?~

先后鸿钧后有天,神魔更在仙佛前。
盘古挥斧开天地,鸿蒙初分日月现。
刑天争位丧性命,共工怒触不周山。
东皇太一御万妖,女娲炼石补穹天。
夸父逐日不可及,精卫填海何时完。
神农救世尝百草,燧人取火暖人间。
轩辕神剑斩蚩尤,定海神针镇海天。
仓颉灵心巧造字,嫘祖养蚕抽丝茧。
伏羲八卦称神数,后裔神弓千秋赞。
吴刚伐桂广寒宫,嫦娥奔月为仙丹。
三教共尊封神榜,西岐朝歌刀兵见。
楚王女神巫山会,王母宴帝昆仑山。
庄周梦蝶惹情思,望帝啼血化杜鹃。
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红颜一开颜。
老子一气化三清,佛陀舍身入涅盘。
隋侯救蛇得宝珠,卞和献玉躯体残。
神人相配遭天罚,孝子一怒裂山川。
灵石万载育心猿,三界震惊五行乱。
玄奘西行求真经,劫难历尽十四年。
修得正果播天下,万里神州万世传。
地水风火凭造化,六道轮回岂无边。
无限神通非自夸,神魔仙佛实笑谈。
炎黄皆非寻常人,中华岂只五千年。

强烈推荐《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上二十四部著名史书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二十四部史书
。其中《史记》修成于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时代,《明史》写定于清乾隆
(1736~1795年)初年,整个编撰过程长达1800多年。 “二十四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崇帧十七年(公元1644年),长达 4000多年,包括了中国历史上氏族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几个历史时期。。。。。。。。这是一部真正的史学经典,当然了,它是属于正史的范畴。

如果说是兴趣盎然的话,可以去读野史。野史多是记载的一些传说或者是根据当时人们口头流传而后人整理编辑的书之类的,这类传说在正史上面是找不到的。比如说《水浒》,《三国》,《红楼梦》之类的。不过《红楼梦》这本书很难读,我高中那会儿读了8,9遍才读懂了个大概。
光是里面的人名以及他们的人际关系就够吃一壶的了,更不要说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读懂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了。读《红楼梦》其实是一个脑力与体力并存地活。

至于清朝的历史:《雍正王朝》,《康熙大帝》也不错,把清朝前期的状况介绍的比较全面。

下面那两个哥说的《上下五千年》也不错。而且真要看我希望你看《上下五千年》。因为那本书的趣味性比较重,看着不会那么乏味。不像《二十四史》的专业性那么强(《二十四史》属于那种专业人才读的》)。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记载其产生、发展、衍变的书籍就叫做史书。
但是还从未有一个国家的史书像我们中国这样有着一套完全的、自成体系且记事时间
与编纂年代跨度最长的史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十四史”。它是中国历史上二十
四部著名史书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
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
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二十四部史书
。其中《史记》修成于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时代,《明史》写定于清乾隆
(1736~1795年)初年,整个编撰过程长达1800多年。

“二十四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崇帧十七年(公元1644年),长达
4000多年,包括了中国历史上氏族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几个历史时期。它自成体
系,记载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这在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二十四史”中的经济史料极为可观。除了志中的专门记述外,本纪里的一些皇
帝诏令,列传中的大臣奏议和言行事迹,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历代王朝的田亩制度、
赋役政策、钱币规定等情况。如果把分散的史料分门别类地搜集起来,对研究经济发
展史是大有裨益的。

历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的主要有过三种版本: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刻本、
清朝末年由金陵、淮南、浙江、江苏、湖北五个书局刻印的“局本”,以及解放前由
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
一代领导人的关怀下,从1959年起,中国史学工作者开始了“二十四史”的整理工作
。到1978年“二十四史”点校本已经由中华书局全部出版。新本“二十四史”做了标
点、分段,并进行了校勘,纠正了旧本中的谬误、脱漏、衍文、倒置等许多错误,从
而便于更多的读者翻、检、查、阅,使这一套书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除《史记
》外,各史都撰写了校勘记。这是整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项巨大成果,在国内外都产了巨大的影响。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记载其产生、发展、衍变的书籍就叫做史书。
但是还从未有一个国家的史书像我们中国这样有着一套完全的、自成体系且记事时间与编纂年代跨度最长的史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十四史”。它是中国历史上二十
四部著名史书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二十四部史书。其中《史记》修成于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时代,《明史》写定于清乾隆(1736~1795年)初年,整个编撰过程长达1800多年。

“二十四史”记事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崇帧十七年(公元1644年),长达4000多年,包括了中国历史上氏族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几个历史时期。它自成体系,记载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这在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二十四史”中的经济史料极为可观。除了志中的专门记述外,本纪里的一些皇帝诏令,列传中的大臣奏议和言行事迹,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历代王朝的田亩制度、
赋役政策、钱币规定等情况。如果把分散的史料分门别类地搜集起来,对研究经济发展史是大有裨益的。

历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的主要有过三种版本: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刻本、清朝末年由金陵、淮南、浙江、江苏、湖北五个书局刻印的“局本”,以及解放前由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的关怀下,从1959年起,中国史学工作者开始了“二十四史”的整理工作。到1978年“二十四史”点校本已经由中华书局全部出版。新本“二十四史”做了标点、分段,并进行了校勘,纠正了旧本中的谬误、脱漏、衍文、倒置等许多错误,从而便于更多的读者翻、检、查、阅,使这一套书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除《史记》外,各史都撰写了校勘记。这是整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项巨大成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后世通常所说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历史

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二十四史”。并刊“武英殿本”。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后汉书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
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
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
,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
》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
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
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
、《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侯,有人告发他
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
《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范晔以
《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
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
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
,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
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

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
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PS:太多了,你自己去看吧


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介绍
点校本二十四史为传统文献的整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古籍整理的基本范式和标准,为古籍整理学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毛泽东指示,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由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全国学术界、出版界通力合作,历时二十年完成的新中国最宏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代表新中国...

二十四史中只有一部完全意义
二十四史被视为后人研究历史最好的读本。史记介绍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被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史记的主要特点是记事真实准确,司马迁结合先秦以来的书籍、档案以和他自己的调查,力求撰写...

有人说《二十四史》就是历代帝王的家族史,你怎么看?
而二十四史是从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的,司马迁为了写好自己的这本史学著作,不仅是游览名山大川,还将他父亲所留下的资料,更是博览群书,而且中间还受到了汉武帝的酷刑,腐刑,在监狱之中,但他还是忍下一切苦难,将自己的著作《史记》完美的写了出来。成为了光耀中华的一本书籍,史学上的...

《二十四史》有几种版本
(1)清乾隆时官刻的“武英殿本”;(2)民国由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影印“百纳本”;(3)1949后由中华书局印行的“点校本”。现在阅读,无疑使用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最为方便,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古籍点校的一大成果,尽管其中也还是存在一些点校错误。下面是我《中国古代史料学》一课...

二十四史中华书局(中国历史的全景式展示与传承)
二十四史中华书局:中国历史的全景式展示与传承 介绍 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国历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遗产。二十四史中华书局是一家专门出版二十四史的出版社,致力于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传承...

建国189年的西夏,国力强大,可为何二十四史中没有它?
西夏从公元1038年建立,直到1227年灭亡,期间持续了189年,疆域范围主要集中在现在的宁夏,青海的东北部、甘肃的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及陕西的一部分地区,其东南边境与宋朝相隔。宋朝曾多次和西夏大战都未曾取得实质性的大胜,就是这样一个国力强大的朝代,为何没有进二十四史呢?首先介绍下二十四史。二十...

二十四史读完什么水平
二十四史读完什么水平介绍如下:读完二十四史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史书的总称,包括了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正史。这些史书涵盖了从上古时期到明朝末年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和文化传承等内容,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读完二十四...

“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是什么?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纂修明史,因国家初创,诸事丛杂...

二十四史的超精确介绍,司马迁的儿子的故事
司马迁自称“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史记·太史公自序》),又称其数世祖茔均在高门,即今陕西韩城;但此地至今无一姓司马者。据韩城县文化馆介绍,距司马迁出生地“龙门砦”仅三里之续村,今为鬼东嵬阳村,同、冯两姓却历来均自称为司马之后。同姓祖陵存碑文录于下:“维兹同族,世传司马。初...

求文档: 芦荻.《毛主席读二十四史[》全文光明日报,1993-12-20_百度...
现依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及“二十四史”有关部分、《资治通鉴》等书籍,简要介绍毛泽东阅读“二十四史”中三篇人物传的情况如下。 梁武帝“专听生奸” 毛泽东读《南史·贺瑒传》附《贺琛传》,对南朝梁武帝萧衍有两段发人深省的评论。 梁武帝本是南齐雍州刺史,乘南齐内乱夺得帝位...

广昌县13143012667: 二十四史分别是哪些 -
少斧银黄: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

广昌县13143012667: 什么是二十四史 -
少斧银黄: 所谓“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史是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起于汉武帝时诞生的《史记》,终于清乾隆时刊行的《明史》,前后相隔一千八百多年. “二十四史”的概念亦是逐步形成的.唐以前往往将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

广昌县13143012667: 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书? -
少斧银黄: 二十四史指的是自汉到清陆续编写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清乾隆时定为“正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 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 旧唐书...

广昌县13143012667: 二十四史分别是什么?
少斧银黄: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北史》、《魏书》、《北齐书》、《北周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还有《清史稿》

广昌县13143012667: 《二十四史》包括那些? -
少斧银黄: 01、《史记》:两汉司马迁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从皇帝到汉武帝,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取材丰富,文笔生动,对后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02、《汉书》:东汉班固撰.最初是班固之父班彪作《史记后传》,班彪死后,班固加...

广昌县13143012667: 谁知道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部史书吗? -
少斧银黄: 人们常说的“二十四史”.它是中国历史上二十 四部著名史书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 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 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二十四部史书 .其中《史记》修成于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时代,《明史》写定于清乾隆 (1736~1795年)初年,整个编撰过程长达1800多年.

广昌县13143012667: 二十四史的简介是什么?
少斧银黄: 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是熟悉的或是亲自经历过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都为萧子显撰著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广昌县13143012667: 二十四史的内容介绍有什么?
少斧银黄: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广昌县13143012667: 中国古代史书《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部?都由谁所作?哪部对后世影响最大? -
少斧银黄: 二十四史 序号 |书名|作者|卷数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2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120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65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1306 宋书 南朝 梁沈约 1007 南齐书 南朝 梁萧子显 59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56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3610 ...

广昌县13143012667: “二十四史”和“前四史”分别是指什么 -
少斧银黄: 二十四史概述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