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岸边流传的神话故事

作者&投稿:逄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江岸边流传着哪些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庄子神话传说、屈宋辞赋卓越贡献、楚帛书、楚文化对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整合与扩散) 楚人曾并国六十有余,据地五千里。其境西至巴枳(今四川涪陵西),东括吴越。从长江上游的下段(重庆)一直到长江下游的入海口,都在楚文化的覆盖之下──这还不包括楚文化在上游 因“庄蹻入滇”(今云南省昆明市)所留下的一块“飞地”。 不妨说,研究楚地文献典籍中的神话传说,就是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到了先秦时期长江流域神 话传说的主体部分上。无可置疑,楚文化集长江流域先秦时期神话传说之大成。楚文化典籍保存了大量古代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包括黄河流域)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战国是楚地神话传说大量载入文献典籍的黄金时期,而两汉则是长江流域神话传说载入文献典籍的巅峰期。下面,以《庄子》、《楚辞》、《楚帛书》、《山海经》、《淮南子》、《吴越春秋》、《华阳国志》等为例,对长江流域的古代神话传说作一扫描式介绍。一《庄子》神话传说的独特风姿(返回顶部)(一)庄子神话传说的内容《庄子》一书有“内篇、外篇、杂篇”凡计33篇,其中约有1/3的篇什载有神话传说内容。如《逍遥游》、《养生主》、《至乐》、《徐无鬼》、《让王》、《大宗师》、《应帝王》、《在宥》、《天地》、《天道》、《秋水》、《盗跖》等篇。从内容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例如《楚狂接舆》(《养生主》)、庄子“鼓盆而歌”(《至乐》)、《郢人垩鼻》(《徐无鬼》)、《王子搜(越王无颛)避君位》(《让王》)、《屠羊说辞赏》(《让王》)、“尧放讙兜、蹿三苗、流共工”(《在宥》)、《鲲鹏之变》(《逍遥游》)等;另一类则是长江流域以外(不排除已流入长江流域)的神话传说,如“为浑沌凿七窍”(《应帝王》)、“藐姑射之山”“神人”(《逍遥游》)、《望洋兴叹》(《秋水》)、《黄帝失玄珠》(《天地》)、“尧让天下于许由”(《逍遥游》)、《叔夷伯齐》(《让王》)、“老聃与孔子”(《天道》)、孔子“厄于匡”(《秋水》)、“厄于陈蔡”(《让王》)、《盗跖》(《盗跖》)等。此外,《庄子》中还提及一些神人和氏族始祖及历史人物,如西王母、堪坏(昆仑山神)、禺强、冯夷、肩吾、豨韦氏、伏戏氏、颛顼、舜、禹、彭祖等等。(二)《庄子》神话传说的特点纵观长江流域先秦文献典籍中,录载神话传说数量多寡不一,其共性是不论此畛彼域兼收并蓄,但风韵方面唯有《庄子》独具一格。概略而论有如下两点:1、传说多于神话从上面所列举的例子来看,《庄子》一书里所收录的传说数量明显多于神话,如神话只有《鲲鹏之变》(《逍遥游》)、“为浑沌凿七窍”(《应帝王》)、“藐姑射之山神人”(《逍遥游》)、《望洋兴叹》(《秋水》)、《黄帝失玄珠》(《天地》)等,明显少于传说的数量。这些神话绝大多数是非长江流域的作品。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是,《庄子》一书说理为主,神话传说只不过是用来证明“命题”的材料,所以,对这些材料不强求其“原汁原味”,有时为了论证的需要,甚至不排除部分传说情节(细节)虚构的可能。其二是庄子生在国,后入楚境,接触中原神话传说甚多,所以,《庄子》一书多引用北方神话材料。而这种情况其传说中有所改观──长江流域的传说材料倒是不少。2、神话传说的寓言化寓言是立论性文章行之有效的佐论方法之一。它能使读者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观点,寓立论于形象叙述之中。《庄子》是将寓言手法运用得最为成功的范例。表现在《庄子》一书中,就是“材料与观点的水乳交融”──亦即神话传说在《庄子》中的“寓言化”。神话是人类童年思维的产物,而寓言则脱胎于神话──但直接由比喻发展而来。寓言是神话传说的“后裔”之一。寓言和神话传说的构思都需要“联想”(有时就是幻想),在这一点上,寓言和神话传说是相通的。二 屈宋辞赋对保存上古神话传说的卓越贡献(返回顶部)研究长江流域的古代神话传说,就必须把视野投向先秦时期楚地的文献典籍──中国文学史上的煌煌巨著:屈宋的辞赋。因为,它是长江流域古代神话传说较丰富的辑录者,也是中国神话传说宝库中硕大的明珠。(一)屈宋辞赋所见神话内容1、《离骚》: ⑴神话人物:羲和、望舒、飞廉、雷师、帝阍、丰隆、西皇、九嶷女神、宓妃。⑵神话传说地名:悬圃、崦嵫、咸池、昆仑、天津、西极、流沙、苍梧。⑶神 物:鸾皇、凤鸟、若木。⑷通神者:巫咸、灵氛、彭咸。⑸历史传说人物:高阳、高辛氏、尧、后羿与寒浞、浇、舜、鲧、禹、三后(禹、汤、文王或熊绎、若敖、蚡 冒)、夏启、少康、有虞二姚、夏桀、殷纣、傅说、武丁、简狄、周文王、吕望、宁戚与齐桓公。2、《九歌》:《九歌》所出现的神灵有: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阵亡将士的鬼魂)。除东皇太一、河伯等外,全为长江流域(楚地)所独有的神灵。《九歌》十篇“全为祭神乐章,直接以神灵为描写对象,反映了楚人心目中包括有天、地、人三类神祗的神话系统,展现了楚地敬神娱神、降神祈神的社会生活与民情风俗”。(蔡靖泉《楚文学史·中编·第二章·第三节〈庄子〉和屈原、宋玉的辞赋》,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3、《天问》:全诗共提出170余个问题,“因古往今来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而问天索理,广泛地述及了先秦重要的神话和传说”。(引文出处同上)4、《招魂》、《大招》:⑴神 灵:上帝。⑵通灵者:巫阳。 ⑶灾 异:十日代出。⑷神话地名:汤谷。⑸怪 异:千仞巨人、烛龙、九头蛇、大蛇、如象红蚁、虎豹守天门、九头怪兽、纵目猪头神、土伯(牛身虎头三眼)。“《大招》、《招魂》全篇都是巫事巫语,生动地描绘出天地四方奇异诡怪的神话世界”。(引文出处同上)5、《远游》: ⑴神话人物:羽人、旬始星、丰隆、风伯、蓐收、西皇、文昌、众神、雨师、雷公、宓妃、娥皇女英、海若、冯夷、黔蠃。⑵神话传说地名:丹丘、天阍。⑶神 物:凤凰、玄武、鸾鸟。⑷通神者:湘灵。⑸修仙者:赤松子、韩众、王乔。⑹历史传说人物:太皓、黄帝、颛顼、高阳、傅说、炎帝、祝融。“《远游》则通过对主人公逍遥游乎浩渺天庭、往来见乎六合诸神的描写,较为全面地勾勒出‘帝系’神话的面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神话得以荟萃和整合之后的状况。”(蔡靖泉《 楚文学 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1 版第145页) 6、《高唐赋》、《神女赋》与巫山神女故事: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将故楚三峡地区炎帝女儿瑶姬会怀王的神话传说采录入赋。宋赋因瑶姬神话传说而熠熠生辉,瑶姬神话传说亦凭宋赋而流传千古,并催生了三峡地区大量神 女传说故事的滋蘖。 (二)屈宋辞赋神话传说特点 1、类 别: ⑴神话人物:上帝、东皇太一、黔嬴、蓐收、西皇、文昌、宓妃、河伯、冯夷、海若、羽人(众神)、旬始星。⑵长江流域(楚地)所独有的神灵: 男性神灵:大司命、少司命、东君、羲和、望舒、飞廉(风伯)、雷师(雷公)、雨师、丰隆、云中君、帝阍。女性神灵:巫山神女、九嶷女神、湘君、湘夫人(娥皇、女英)、山鬼。⑶神话传说地名:昆仑、悬圃、汤谷、咸池、崦嵫、西极、流沙、丹丘、天津、苍梧。⑷神 物:凤凰(鸾皇、鸾鸟、凤鸟)、若木、玄武。⑸怪 异:千仞巨人、烛龙、九头蛇、大蛇、如象红蚁、九头怪兽、纵目猪头神、土伯(牛身虎头三眼)。 ⑹通神者:彭咸、巫阳、巫咸、灵氛、湘灵。⑺修仙者:赤松子、韩众、王乔。⑻历史传说人物:炎帝、黄帝、颛顼、祝融、高阳、高辛氏、尧、后羿与寒浞、浇、舜、鲧 、禹、三后(禹、汤、文王或熊绎、若敖、蚡冒)、夏启、少康、有虞二姚、夏桀、殷纣、傅说、武丁、简狄、周文王、吕望等。 ⑼灾 异:十日代出。 ⑽国 殇:(阵亡将士的鬼魂)。2、楚神话传说的特征: 其一,在接受北方神话体系的同时,仍保留了长江流域(楚地)的传统神话,两者已杂糅在一起。《九歌》里出现的神系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其二,女性神和水神的位置十分突出。如女性神有巫山神女、九嶷女神、湘夫人(娥皇、女英)、山鬼、宓妃等;水神有湘夫人(娥皇、女英)、宓妃、河伯、冯夷、海若,还包括与降雨有关的雷师(雷公)、雨师等。 其三,图腾崇拜遗痕明显。其中痕迹最明显的莫过于凤凰了,仅其别称(或曰同类)就不少,如凤凰(鸾皇、鸾鸟、凤鸟)。其它崇奉的灵物还有若木、玄武等。其四,巫风浓郁,嗜好怪异。其表现为巫觋(通灵者)在神话传说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彭咸、巫阳、巫咸、灵氛、湘灵等就在屈原的作品中多次出现,并不时将其“事迹”拿出来颂扬一番。 巫风浓郁所导致的文化结果,就是对神秘怪异现象(包括神灵和灵物)的嗜好。将其推向极至的便是《山海经》。屈原亦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屈原的辞赋中就出现了千仞巨人、烛龙、九头蛇 、大蛇、如象红蚁、虎豹守天门、九头怪兽、纵目猪头神、土伯(牛身虎头三眼)等怪神怪兽。这种嗜好后来竟成为风习,一直流传后世。巫风浓郁的又一个结果是与道家结合,催生了道教的诞生。这里面蕴藏的底蕴,便是由巫觋通灵所引伸出来的修仙意识。所以在楚神话传说中就有了赤松子、韩众、王乔等修仙者的传说故事。其五,楚地传说已与中原流入的传说合流,在保留自己传统传说的前提下基本融为一体。3、评 价: 关于先秦时期楚国神话的特点,蔡靖泉先生有过极为精辟的概括,那就是它具有“原始性的古朴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独立性和综合性、增益性和创造性”(参见蔡靖泉《楚文学史》)。同时期的传说在继承这些特点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融合性”。三 楚帛书(返回顶部)严格地说,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不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只能算是那一时期神话传说作品的“摹本”。而在“摹写”的过程中,不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出现“省略”和“添彩”现象。这对于研究神话传说的变异是十分需要的,但对于比较其流变特征却又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它使我们缺乏一个进行比较研究的标本(范本)。所以说,只有先秦时期的文物才能算是我们所需要的“原始”标本(范本)。楚帛书便是长江流域(主要是中游地区)神话传说研究的一个“原始标本”。 “楚帛书”,指的是建国前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帛书。它全文约900余字,学者们将之分为甲、乙、丙三篇。其中甲篇主要记录了天地开辟、四季形成、诸神主宰地的神话传说。 甲篇又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讲的是,天地洪荒之时,宇宙“梦梦墨墨”,一片混沌。是伏羲、女娲生下四个孩子,以职掌天下,分守四方,且“步以为岁”。 第二段说的是,过了一千多年后,因为九州不平、山陵倾侧造成了四季混乱。于是,“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奠四极”,帝俊出来恢复了日月的正常运行。第三段则说共工推步十日而成“十干”,并区分出昼夜和朝夕。将这些内容与后世所记录和口传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那么,这类神话传说的流变特征不就昭然若揭了吗! 四 楚文化对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整合与扩散(返回顶部)楚神话传说之所以能够成为先秦时期长江流域神话传说的集大成者,是因为它在汲纳周边地区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优势──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在当时都无与伦比。 (一)楚文化对周边神话传说的汲纳楚文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汲纳着周边地区的神话传说“元素”,构筑起自己的神话传说“大厦”,这从《庄子》和屈赋中都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庄子因身居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界处,故其作品对中原的神话传说接纳尤多,而对楚地的神话传说则“青睐”较少。相比之下,屈赋对四面八方神话传说的态度更具有大家风范。在屈原的笔下,东夷的太一,北方的河伯、黄帝,西边的巴蜀乃至更远的神话传说等等,一概来者不拒,“欢迎光临”──包括四面八方铮狞可怖的怪神怪兽全都一视同仁。这在《招魂》和《大招》中出现的各方怪神怪兽身上都得到了证实。 (二)楚神话传说对周边地区的扩散从时间段上来看,“楚神话传说”有三层含义:即分别指“先楚”、“楚”、“后楚”的楚地神话传说。从空间来看,又有“雄踞江汉”(都纪南城)和“势吞吴越”之别。在这里,我们只介绍楚神话传说对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的远播和浸润。至于“楚神话传说向北方的扩散”则放在本章第二节里进行。 1、楚神话传说对长江上游的远播神话传说的传播是以人口的流动、迁徙为直接原因而进行的,文化的交流、辐射则是神话传说传播的又一种方式。在长江流域,楚神话传说向上游地区的辐射、传播在不同的时期则有不同的主导方式: ⑴原居民的西南迁楚人在其国势不断发展壮大(包括在其向西南地区扩展)的过程中,先楚及楚的神话传说也就如影随形流向西南地区。槃瓠、女娲神话传说在西南诸族中的存在就是这一移动的结果。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等文献记载,曾为蜀国望帝杜宇之相、后居蜀国帝位十二世并对蜀地文明伟巨大贡献的开明氏就是由楚入蜀的楚人鳖灵。《华阳国志·蜀志》说:“九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由此可知,楚文化因开明帝而在蜀地传播深广,楚神话传说也因开明帝而在蜀地流行久远。战国后期,秦将白起拔郢,楚公室东迁,大量的平民百姓则向西南退缩,无形之中把楚神话传说也带向迁徙地。只不过这些难民向上游的路程没有庄蹻那么远罢了。 ⑵楚势力的上溯《史记·西南夷列传》:“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里也有大同小异的文字记载。《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 椓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因留王滇池。”有人说,庄豪即庄蹻,或曰与为盗于楚郢者为同一人。不论庄蹻为谁,楚人向西南方向发展,派兵入滇为王是不争的史实。所以,至今云南省昆明市的汉族生活习性和方言,与长江上、中游的重庆市、湖北省等地有诸多相同、相通之处。 ⑶楚文化的辐射春秋以后,楚文化走向鼎盛,其对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的影响也日盛一日,如青铜器的铸造、丝织、蜡染技术的等莫不如此。其神话传说也随楚文化的西渐而向该地辐射。囿于篇幅,此处就不赘言。2、楚神话传说对长江下游地区的浸润楚人的空间发展方向在向北受阻的情况下,自然就转向了东方。首先,楚人灭掉了“汉阳诸姬”,然后把矛头东指,吞并了长江中下游之处的诸小国,直至最后领有吴越之地。这一过程约经历了数百年,由此造成了楚文化向东方(长江下游地区)的浸润式扩展。楚神话传说,也随之向下游地区浸润、覆盖。本来产生于长江中游的“俞伯牙遇钟子期”的传说,就“落地生根”到了长江下游的江苏省镇江市民间。

1、长江黄河的传说
远古时,在须弥山外的青涧洞里,住着青黄二条孪生龙,它们嫉恶如仇,常常与那作恶人间的东海之滨的“魍魉”作战。
有一年,人间大旱,山神土地纷纷告急天界,如来佛知道两条龙深谙人间世道,便差青黄二龙来到人间。不久,青黄二龙便查知,原来是“魍魉”二妖又在人间作怪,它让魔子魔孙分散到人间,到处放火。又用魔力让每个人心里藏一种“疠火”,互相作恶,搅乱人间清凉世界,于是很多人都崇拜它跟随它。
青黄二龙决心替人类除去恶魔,重整人间正道。他们化装成二个出家人,以治病疗邪为名祛除人的恶念心疾。相传“魍魉”二妖毒害人们,使人们患了一种怪病,只有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才能暂时缓解病痛带来的痛苦。天界的青黄二龙看到人间的疾苦,便化装成和尚来到人间为人们送去朱砂、珍珠、海藻配置的药,经过调治,很多人恢复了良心,解除了痛苦。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奔走相告,三个月后,成千上万的病人痊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人们也纷纷传说来了二位活神仙。
魍魉”听说有人破了它们的法术,于是便派手下两员干将,鳄鱼精和蛤蟆精来探听虚实。那蛤蟆精一肚子坏水,诡计多端,它和头脑简单而又凶悍的鳄鱼精扮成二个病人,来到和尚居住的地方。蛤蟆精看到,坐在树阴下的两位和尚,头上放出青黄两道光,知道对方神通广大,于是心生一计,它告诉鳄鱼精这是俩个小毛神,不必放在心上,让鳄鱼精坐那歇息,它一个人便可以把俩个小毛神抓回去。鳄鱼精一听大怒,功劳不能让蛤蟆精一个人拣了。于是现了原形,张开铡刀般的大嘴直扑两个和尚。
两位和尚早知是两个妖精来了,不动声色,见鳄鱼精忽现原形直扑过来,其中一位对准鳄鱼精打出一个弹子大小的龙珠,一下便把它打翻在地。鳄鱼精见势不妙翻身要逃,另一个和尚手一翻,便把它抓个脑浆崩裂。蛤蟆精却趁此机逃回,告诉“魍魉”是青黄二龙在拯救人们。
“魍魉”大怒,亲自带五万妖兵前来挑战,青黄二龙吩嘱所有医好的人们,隐藏起来千万不要出来,于是驾云布阵,在空中迎战“魍魉”。青黄二龙各施法力,与妖兵大战了七天七夜。“魍魉”二魔眼见自己的妖兵越来越少,不甘失败,于是商量了一个歹毒的主意,“魍魉”二魔各施妖法将自己的妖兵分南北排成两条长蛇似的火龙阵,缓缓向中间挤来,所到之处,万物化为焦土,它们妄图把青黄二龙和人们烧为灰烬。
青黄二龙已经和妖兵苦战几天几夜,身疲力竭,当他们看到“魍魉”二魔的险恶用心时, 不顾安危,化成青黄两条冰凉的大河,分别迎着两条火龙而去。当它们与“火龙”接触时,水火相遇,激起巨大的旋涡,将妖兵纷纷卷入河中。三天三夜后,两条“大龙”用他们巨大的身躯渐渐地把“火龙”压在身体下。消灭了恶魔,两条大龙也耗尽了元气,渐渐嵌入地下,形成了现在的长江与黄河。
直到今天,长江和黄河两岸的炎黄子孙,仍靠江河的养育,生生不息地繁衍着。

2、长江由来的传说
相传几万年前,人们还过着披树叶、吃野果的生活。好些人同住在一起,没有房子,只在树上搭个窝。那时候,还不知道种地人们整天东奔西走,打猎捕鱼过日子。后来,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了一只大乌,落下来象座山,光这腿就有一二十丈高,飞起来翅膀一展,象阴了天。老虎、豹子、大象、蛇它都吃,找不到野兽就吃人。嘴巴含住个人,头颈一伸,就咽了。
自从来了这只大鸟,人们不能安生了,老是搬来搬去躲大鸟。大鸟越来越凶,天天吃人。又过了好多好多年,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这一天,大家围着火堆在烧野兽吃,一阵天阴,大鸟飞来了。人们一惊,知道又要遭殃了。谁知大鸟看见火,一抖身,慌里慌张飞走了。人们发现大鸟怕火。
这一来,有办法了,人们决心赶跑这只大鸟。于是聚集了好多人,点起火把追赶。大鸟见眼前成了火海,吓得飞起就跑。人们紧紧迫赶,超追越近,大鸟翅路用劲一扇,呼的一阵狂风,飞沙走石,火被刮灭了。大鸟一阵高兴,又吃了许多人。人们吃了一次亏,就又生了一个办法,找来许多红颜色的东西,顶在头上,远远一看,象是火,来吓唬大鸟。
大鸟使着劲扇翅膀,“火”刮不灭,它害怕了,就没命地飞跑。人们喊着追着,从高山到海边,从海边到中原,不知追赶了多少天,把大鸟累坏了。这天,大鸟飞到现在的青海境内,实在飞不动了,落下来喘喘气,可一下人们追上来了。大鸟一展翅膀,混身酸疼,飞不起来了。眼看就要被人捉住,大鸟急忙下了个蛋,那蛋见风就大,顷刻象山一样,挡住了人们的去路。
人们拿来斧子、凿子、锤子,叮叮当当凿乌蛋,三天三夜没有停手。鸟蛋终于裂了缝,大鸟又气又累又怕,一伸腿就死了。大鸟伸腿死的时候,蹬住了鸟蛋,这边人们又正下死命凿打,两边一用力,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鸟蛋崩开了。大鸟的蛋一崩,蛋清哗地流出来,向西滚滚而去;接着涌出蛋黄,向东流去。向西流去的蛋清成了长江;向东流去的蛋黄就成了黄河。

3、活了一百零三岁的胡老爷子
民国时期,采金行当里最有名的手艺人莫过于胡三太保了。他的原名叫做胡太原,只是因为深通采金古法,做过几单子大买卖,又加上机辨无双,口若悬河,便聚集了一帮地痞流氓,成了人多势众,亦匪亦盗的采金门派之一,江湖上便尊称他为胡三太保了。
传说早年间,他带人在湖南资水一片采金,寻到了一处无名金矿的附近。摸索了三日,在江底的一处寺庙遗迹的佛像下面,发现了一个这个重达三公斤的狗头金。这块狗头金的形象出奇的诡异,像极了一块令牌,中间是一个被处以极刑的女子,两行红色的锈迹从两颊滑落,表情痛苦,看起来怨气十足。尤其是令牌的下面,天然的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死’字,令人胆颤心惊。
当时,湖北的一位的破衣烂衫的老道前来,当时悚然,言称这东西来历不详,原先就是被□□在古寺的大雄宝殿之下,后来长江改道,便被埋在江底的淤泥中。没想到竟被胡三太保给挖了出来,除非将其重新投掷于江底,永不见天日,不然会有大难发生。
但是胡三太保哪里肯信,便叫人把这个道人赶了出去。谁知道没过多久,胡三太保这一拨人中就有人晚上去喝酒,一夜未归。第二天就被发现死在小道上,身子都已经冰凉,脑袋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咬掉了半个,死的不能再死了。紧接着再次下水,有一个采金的老手,经验丰富,世代是做河兵出身的,在水里犹如浪里白条,能和游鱼媲美。却无缘无故的被水草缠住了脚踝,生生溺死在了长江水底,被人发现时皮肤已经被泡的发白发皱。
开始所有人都还以为是个巧合,谁知道打从这以后,总是隔三差五的出事情,后来又接二连三的死人,要不然是溺死在水里,要不然是一言不合被人捅死,甚至还有逛窑子时死在女人的肚皮上的,总而言之,死相都不太好看。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渐渐便传开了。
所有人都觉得心惊,都觉得就像那个老道讲的一样,前些日子从江底大雄宝殿残骸下摸到的狗头金和江底的老物件犯冲。令牌上有个‘死’字,这东西一看就很邪 乎。还有人讲,自从胡三太爷得了这块狗头金,夜半如厕的时候,总能隐隐的听到黑暗中有女人哭泣的声音,但却怎么也找不到人影。
这件事越传越邪乎,后来实在没办法了,胡三太保也害怕了,便重新派人请来那个老道,让他帮着改改风水。老道嘱咐胡三太保祭了三牲,带领一帮人给长江大王磕头谢罪。并且把那块‘死’字令重新放回到江底的佛像下,才算完事。
说来也怪,自从胡三太保按照老道的嘱咐,把狗头金放回江底,所有的怪事就断了,也没人会突然横死了,这件事被老长江里的人津津乐道,一直流传了下来。再后来,大名鼎鼎的胡三太爷就忽然宣布金盆洗手了,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三岁才死掉。

4、大禹治水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瑶姬。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姐妹,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敬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决定助他治水。
便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捉拿回宫。十二仙女早就厌倦仙宫生活,她们挣脱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姐妹十二忘记了回宫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便赢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5、十八根铁链锁着的青铜巨棺
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村民都认为这是天降神碑,保佑两岸风调雨顺,以确保长江水患不再反复。所以,自石碑从长江江心的河床上显露开始,每日都会有十里八村的信徒前来烧香礼拜。
只是,随着干涸越来越严重,情形似乎也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逆转,在石碑的背面似乎也出现了一些刻痕,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没人认识,只是中间的刻图 讲得似乎是一个人被五马分尸……村民们虽然不清楚那究竟代表着什么,但也知道那不是什么好的兆头,所以一个个也就不敢再祭拜了。
果然就在石碑自长江江心显露的第七天,一个被十八根铁链锁在河床深处的青铜巨棺逐渐露出水面一二公分,那棺椁极其的巨大,足有四五米,被泥沙覆盖着,看得并不太真切。所有的村民都认为那是不详的征兆,一个个的再也不敢靠的太近。
直到半个月之后,原本干燥的大旱天却突然急转直下,连下了三天暴雨,长江水域河水暴涨,那永镇长江的石碑,连通那巨大的被锁链锁着的青铜巨棺再次沉入河底,再也没有出现过。
后来,又有有心人潜入江底寻找,甚至雇佣了渔船打捞,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任何的收获。似乎就在那场暴雨之后,就在当年相同的位置上,一种神秘的力量已经将所有的一切都给掩盖,再也不复存在于人间。
就在我们这些个知青还在为那遥远的年代,永远沉入了江底的永镇石碑和青铜古棺内的秘密而感到不胜唏嘘的时候,那坐在树荫下乘凉的老人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过了好久才说了一句话。他只是淡淡的说,“沉了就沉了,长江里的老物件原本就只属于长江,不是谁可以带走的……”

1、巫山神女

远古时代,瑶池宫里住着西天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瑶姬。她在紫清阙里,向三元仙君学得了变化无穷的仙术,被封为云华夫人,专司教导仙童玉女之职。

瑶姬生性好动,那里耐得住仙宫里那般寂寞生活。一日,她终于带着待从,悄悄地离开了仙宫,遨游东海。但是,当她看见大海的暴风狂涛,给人间造成严重的灾难时,便出东海腾云西去。

一路上,仙女们飞越千峰万岭,阅尽人间奇景,好不欢快。岂料来到云雨茫茫的巫山上空,却见十二条蛟龙正在兴风作浪,危害人民。瑶姬大怒,她决心替人间除龙消灾。于是,按住云头,用手轻轻一指,但闻惊雷滚滚,地动山摇。

待到风平浪静,十二条蛟龙的尸体已化作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峡,壅塞了长江,使得滔滔江水,漫向田园、城廓,今天的四川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为着治理水患,治水英雄夏禹当即从黄河来到长江。然而,山势这般高,水势这般急,采用开山疏水之法,谈何容易。正当夏禹焦急万分的时候,瑶姬为夏禹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乃唤来黄摩、童津等六位侍臣,施展仙术,助夏禹疏导了三峡水道,让洪水畅通东海。

夏禹得知神女暗中相助,便登上巫山,找瑶姬致谢。上得山来,只见眼前一块婷婷玉立的青石;不一会,青石化为一缕青烟,袅袅升起;继而又形成团团青云,霏霏细雨,游龙、彩凤、白鹤飞翔于山峦峡谷之间……夏禹正在纳闷,美丽动人的瑶姬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瑶姬说:"你治水有功,但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边说边取出一部治水用的黄绫宝卷送给夏禹。水患虽已治理,瑶姬并未离去,她仍然屹立在巫山之巅,为行船指点航路,为百姓驱除虎豹,为人间耕云播雨,为治病育种灵芝。

年复一年,她忘记了西天,也忘记了自己,终于变成了那座令人向往的神女峰;她的待从也化作一座座山峰,像一块块屏障,一名名卫士,静静地守立在神女的身旁。

神女峰的传说,在巫山地区流传甚广,其说不一,古代巫山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心目中"神女"尊称她为"妙用真人",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观(即神女庙)。山腰上的一块平台,即神女向夏禹授书的授书台。

2、大禹治水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他都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3、长江与黄河

远古时,在须弥山外的青涧洞里,住着青黄二条孪生龙,它们嫉恶如仇,常常与那作恶人间的东海之滨的“魍魉”作战。

有一年,人间大旱,山神土地纷纷告急天界,如来佛知道两条龙深谙人间世道,便差青黄二龙来到人间。不久,青黄二龙便查知,原来是“魍魉”二妖又在人间作怪,它让魔子魔孙分散到人间,到处放火。又用魔力让每个人心里藏一种“疠火”,互相作恶,搅乱人间清凉世界,于是很多人都崇拜它跟随它。

青黄二龙决心替人类除去恶魔,重整人间正道。他们化装成二个出家人,以治病疗邪为名祛除人的恶念心疾。相传“魍魉”二妖毒害人们,使人们患了一种怪病,只有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才能暂时缓解病痛带来的痛苦。

天界的青黄二龙看到人间的疾苦,便化装成和尚来到人间为人们送去朱砂、珍珠、海藻配置的药,经过调治,很多人恢复了良心,解除了痛苦。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奔走相告,三个月后,成千上万的病人痊愈,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人们也纷纷传说来了二位活神仙。

魍魉”听说有人破了它们的法术,于是便派手下两员干将,鳄鱼精和蛤蟆精来探听虚实。那蛤蟆精一肚子坏水,诡计多端,它和头脑简单而又凶悍的鳄鱼精扮成二个病人,来到和尚居住的地方。

蛤蟆精看到,坐在树阴下的两位和尚,头上放出青黄两道光,知道对方神通广大,于是心生一计,它告诉鳄鱼精这是俩个小毛神,不必放在心上,让鳄鱼精坐那歇息,它一个人便可以把俩个小毛神抓回去。鳄鱼精一听大怒,功劳不能让蛤蟆精一个人拣了。于是现了原形,张开铡刀般的大嘴直扑两个和尚。

两位和尚早知是两个妖精来了,不动声色,见鳄鱼精忽现原形直扑过来,其中一位对准鳄鱼精打出一个弹子大小的龙珠,一下便把它打翻在地。鳄鱼精见势不妙翻身要逃,另一个和尚手一翻,便把它抓个脑浆崩裂。蛤蟆精却趁此机逃回,告诉“魍魉”是青黄二龙在拯救人们。

“魍魉”大怒,亲自带五万妖兵前来挑战,青黄二龙吩嘱所有医好的人们,隐藏起来千万不要出来,于是驾云布阵,在空中迎战“魍魉”。

青黄二龙各施法力,与妖兵大战了七天七夜。“魍魉”二魔眼见自己的妖兵越来越少,不甘失败,于是商量了一个歹毒的主意,“魍魉”二魔各施妖法将自己的妖兵分南北排成两条长蛇似的火龙阵,缓缓向中间挤来,所到之处,万物化为焦土,它们妄图把青黄二龙和人们烧为灰烬。

青黄二龙已经和妖兵苦战几天几夜,身疲力竭,当他们看到“魍魉”二魔的险恶用心时, 不顾安危,化成青黄两条冰凉的大河,分别迎着两条火龙而去。

当它们与“火龙”接触时,水火相遇,激起巨大的旋涡,将妖兵纷纷卷入河中。三天三夜后,两条“大龙”用他们巨大的身躯渐渐地把“火龙”压在身体下。消灭了恶魔,两条大龙也耗尽了元气,渐渐嵌入地下,形成了现在的长江与黄河。

直到今天,长江和黄河两岸的炎黄子孙,仍靠江河的养育,生生不息地繁衍着。

4、长江的由来

相传几万年前,人们还过着披树叶、吃野果的生活。好些人同住在一起,没有房子,只在树上搭个窝。那时候,还不知道种地人们整天东奔西走,打猎捕鱼过日子。后来,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了一只大乌,落下来象座山,光这腿就有一二十丈高,飞起来翅膀一展,象阴了天。老虎、豹子、大象、蛇它都吃,找不到野兽就吃人。嘴巴含住个人,头颈一伸,就咽了。

自从来了这只大鸟,人们不能安生了,老是搬来搬去躲大鸟。大鸟越来越凶,天天吃人。又过了好多好多年,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这一天,大家围着火堆在烧野兽吃,一阵天阴,大鸟飞来了。人们一惊,知道又要遭殃了。谁知大鸟看见火,一抖身,慌里慌张飞走了。人们发现大鸟怕火。

这一来,有办法了,人们决心赶跑这只大鸟。于是聚集了好多人,点起火把追赶。大鸟见眼前成了火海,吓得飞起就跑。人们紧紧迫赶,超追越近,大鸟翅路用劲一扇,呼的一阵狂风,飞沙走石,火被刮灭了。大鸟一阵高兴,又吃了许多人。人们吃了一次亏,就又生了一个办法,找来许多红颜色的东西,顶在头上,远远一看,象是火,来吓唬大鸟。

大鸟使着劲扇翅膀,“火”刮不灭,它害怕了,就没命地飞跑。人们喊着追着,从高山到海边,从海边到中原,不知追赶了多少天,把大鸟累坏了。这天,大鸟飞到现在的青海境内,实在飞不动了,落下来喘喘气,可一下人们追上来了。大鸟一展翅膀,混身酸疼,飞不起来了。眼看就要被人捉住,大鸟急忙下了个蛋,那蛋见风就大,顷刻象山一样,挡住了人们的去路。

人们拿来斧子、凿子、锤子,叮叮当当凿乌蛋,三天三夜没有停手。鸟蛋终于裂了缝,大鸟又气又累又怕,一伸腿就死了。大鸟伸腿死的时候,蹬住了鸟蛋,这边人们又正下死命凿打,两边一用力,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鸟蛋崩开了。大鸟的蛋一崩,蛋清哗地流出来,向西滚滚而去;接着涌出蛋黄,向东流去。向西流去的蛋清成了长江;向东流去的蛋黄就成了黄河。

5、活了一百零三岁的胡老爷子

民国时期,采金行当里最有名的手艺人莫过于胡三太保了。他的原名叫做胡太原,只是因为深通采金古法,做过几单子大买卖,又加上机辨无双,口若悬河,便聚集了一帮地痞流氓,成了人多势众,亦匪亦盗的采金门派之一,江湖上便尊称他为胡三太保了。

传说早年间,他带人在湖南资水一片采金,寻到了一处无名金矿的附近。摸索了三日,在江底的一处寺庙遗迹的佛像下面,发现了一个这个重达三公斤的狗头金。这块狗头金的形象出奇的诡异,像极了一块令牌,中间是一个被处以极刑的女子,两行红色的锈迹从两颊滑落,表情痛苦,看起来怨气十足。尤其是令牌的下面,天然的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死’字,令人胆颤心惊。

当时,湖北的一位的破衣烂衫的老道前来,当时悚然,言称这东西来历不详,原先就是被□□在古寺的大雄宝殿之下,后来长江改道,便被埋在江底的淤泥中。没想到竟被胡三太保给挖了出来,除非将其重新投掷于江底,永不见天日,不然会有大难发生。

但是胡三太保哪里肯信,便叫人把这个道人赶了出去。谁知道没过多久,胡三太保这一拨人中就有人晚上去喝酒,一夜未归。第二天就被发现死在小道上,身子都已经冰凉,脑袋不知道被什么东西咬掉了半个,死的不能再死了。紧接着再次下水,有一个采金的老手,经验丰富,世代是做河兵出身的,在水里犹如浪里白条,能和游鱼媲美。却无缘无故的被水草缠住了脚踝,生生溺死在了长江水底,被人发现时皮肤已经被泡的发白发皱。

开始所有人都还以为是个巧合,谁知道打从这以后,总是隔三差五的出事情,后来又接二连三的死人,要不然是溺死在水里,要不然是一言不合被人捅死,甚至还有逛窑子时死在女人的肚皮上的,总而言之,死相都不太好看。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渐渐便传开了。

所有人都觉得心惊,都觉得就像那个老道讲的一样,前些日子从江底大雄宝殿残骸下摸到的狗头金和江底的老物件犯冲。令牌上有个‘死’字,这东西一看就很邪 乎。还有人讲,自从胡三太爷得了这块狗头金,夜半如厕的时候,总能隐隐的听到黑暗中有女人哭泣的声音,但却怎么也找不到人影。

这件事越传越邪乎,后来实在没办法了,胡三太保也害怕了,便重新派人请来那个老道,让他帮着改改风水。老道嘱咐胡三太保祭了三牲,带领一帮人给长江大王磕头谢罪。并且把那块‘死’字令重新放回到江底的佛像下,才算完事。

说来也怪,自从胡三太保按照老道的嘱咐,把狗头金放回江底,所有的怪事就断了,也没人会突然横死了,这件事被老长江里的人津津乐道,一直流传了下来。再后来,大名鼎鼎的胡三太爷就忽然宣布金盆洗手了,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三岁才死掉。



巫山神女

黄帝失玄珠

*三峡花椒*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爷爷念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为“花椒”。

*巫山香梨*

  在大宁河的巫山一带,盛产一种香梨,又大又甜,深得人们喜爱。这香梨有一段来历。
  从前,巫峡登龙峰前的向家湾,有个勤劳忠厚的农夫,姓向,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十六、老二十五、老三十三。
  这一年,向老头突然患了重病,眼看就要不行了。他把三个儿子喊到床前,伸出自己那双又黑又瘦、布满老茧的手,问道:“你们说说,这手生来最大的用处是什么?”
  “端碗吃饭。”老大冲口而出。向老头很不满意地直摆手。
  老二说:“握拳头打架!” 向老头又摇了摇头。
  老三回答:“手生来是做活路的。”
  听了老三的回答,向老头那愁容满面的脸上,顿时流露出满意的微笑:“对了,手是用来做活路的呀!人不做活路,这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从哪儿来呢?我死之后,你们就把田产平分了,剩下一点给我作坟地。然后,各人按各人的希望和理想去做吧!你们一定要在十年之后一起到我坟墓前,让我看看。”说罢老人就死去了。
  三弟兄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料理好丧事,平分了家产,就各自安排自家的生活去了。
  老大向来有些好吃懒做,父亲去世没人管束了,就变卖了他的那份田产,把钱带上,出门游逛去了。不到一年光景,那点钱用完了。没办法,他只好到田野里,拔人家一棵萝卜,挖别人一窝红苕,拿来充饥。冬天来了,天寒地冻,坡上的庄稼都收进了仓,他就到人家家里去偷……
  老二和老大差不多,没多久,把分得的那份田产折腾光了,就去当叫化子。讨饭吃,人们见他年青力壮不劳动,却游手好闲想吃现成饭,不但不给,还往往对他呵斥一番。可他不但不改,反而抡起拳头打人,打赢了就逼着要饭吃,后来还抢老百姓的财物。
  只有老三,自从父亲死后,就在家乡勤勤恳恳地种庄稼,春播夏耕,秋收冬藏,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忙个不停,每天起早贪黑地开荒种菜,饲养家畜家禽。他还在自己田园的周围,栽满了一行行,一列列的梨树。没过几年,粮食充足、蔬菜丰盛,鸡鸭成群,牛羊满圈、梨树果实累累。
  十年很快过去了。
  这天正是向老头病死的日子,三弟兄都还没有忘记父亲临终遗言,便由各自不同的道路来到了老头儿的坟前。第一个到的是小兄弟,一来因为他家就在附近,二来两个哥哥出去十年杳无音信,他早就急着想见见他们了,所以他很早就来到了这里等候着。不多一会儿,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的大哥从一条弯弯曲曲的泥泞小道上来了,他曾因偷扒被人打跛了一只脚,走得又慢又吃力。老三见状正想前去拉他一把,忽见一个身穿紧身衣裤,背插一把单刀的汉子,自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跳了下来。一看原来他就是二哥,脸上隐隐约约的多了一道道厮杀打斗的伤痕。
  三弟兄久别重逢,见面后自然是悲喜交集,感慨万分。彼此询问着分别后的境遇。
  不一会儿,老三的妻子挑来了九大盘、八大碗的丰盛酒筵,热情地款待两个哥哥。饭后,她又提来一大竹篮刚从自家树上摘下来的香梨,请哥哥们品尝品尝。老大、老二嘴里嚼着那又脆嫩又香甜的梨子,眼里瞧着山下那青瓦粉墙的宅院,特别是那满坡成林的香梨树,心情非常激动。他们看着老三生活这般美好,再看看自己,便情不自禁地抱着弟弟痛哭了一场,然后惭愧地跪到父亲坟前,泣不成声他说:“爹呀!这手,手……手是做啥子用的,我们这才懂得了呀!”
  老三夫妻俩请两个哥哥到家住几天,但老大、老二都谢绝了,只是每人向老三要了一大捆梨树秧苗,分别到大宁河的王家湾、黄家坝,开荒种地,植树造林,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开创新的家园。
  驰名三峡的巫山香梨,为什么至今仍然盛产于向家湾、王家湾、黄家坝等地?据说就是与他们三弟兄有关系。在那翠玉似的香梨上,你可看到都有许多金黄色的小点,人们叫它“汗斑”。相传那是种梨人的汗珠子洒在梨树上形成的,“汗斑”最大的梨,就说明种梨人为它洒下的汗水最多,味道也就最香最甜。

*云台仙子*

    大宁河的庙峡深谷,有一尊孤峰拔起、洁白如练的石峰,远远望去,好象一位仙女脚踏朵朵云彩,从天空徐徐飘降;近看,遍地簇拥着灿漫的山花和一排排常青树。这石峰似少女般亭亭玉立,栩栩如生。它就是驰名宁河的“云台仙子”。
    据传,从前的云台山麓,土地肥沃,林木繁茂,花果满山,牛羊成群。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的勤劳耕织,有的捕鱼为业,有的驾船营生,世世代代过着安稳的生活。那时候,山下人世坝,有一户姓宁的船家,老两口年过半百,却没有一男半女。一天清晨,老船夫驾着小舟出江捕鱼,只见天空金光一闪,把整个江面照得通亮。忽然,老船夫见前面一个小女孩在水中挣扎,他手忙脚乱,赶急推舟救起。老俩口象拾得宝贝似的,百般疼受这孩子,精心扶养。不知不觉,这孩子长到十五、六岁,进入妙龄,真比花朵还要好看。她那圆圆的脸颊上,一笑显露出一对深深的酒窝,身材纤细俊美,船夫们都叫她“宁妹”。
  宁妹这姑娘人品好,很勤劳,又聪慧。白天,跟着老爷爷狩猎捕鱼;晚上,伴着奶奶纺纱织麻,里里外外样样能干。由于她跟爷爷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一身好本领,善使铁叉,能百步中的。有一天,宁妹同几个小伙子去捕鱼,大家事先说定:谁的眼力好、最勇敢,捕来的鱼就归谁支配。结果宁妹捕了一条大鲤鱼,一个小伙子忙问:“宁妹子,你是分给大家,还是请我们到家吃呢?”宁妹“唰”的一声,把鱼甩在沙滩上,恳切地回答:“这样吧,把它宰成八份,送给村里年纪最大的爷爷和奶奶,我们谁也不吃,行吗?”大家见宁妹一片敬老之心,没有一个不赞成,当即七手八脚,把鱼分成八等份,高高兴兴地送到八个老人家里。
    巫溪庙峡一带的小伙子们,哪个不喜欢宁妹子,有事无事总要找点理由去和她接近。向宁妹子求爱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可她总是笑着不言不语。在她那明亮的眼睛里,谁也看不出有哪一个小伙子的影子在闪动。
    宁妹十六岁那年,富庶安乐的人世坝,遭到了百年罕见的水灾。从六月六日起,下了三天三夜的暴雨,房屋冲塌了,庄稼淹没了,多少船只被浪涛卷走了,宁河人的日子苦起来了,乡亲们拖儿带女住岩洞,吃树皮,熬度涝灾。水退后,村中几个有经验的老爷爷,翻山越岭,寻查四天,终于在庙峡西山头,找到了一个出水大山洞。原来洞中住着一条白孽龙,每三年要出洞发大水苦害百姓。宁老头决定为民除害,请铁匠打了两把大铁叉,带着宁妹天天操练,一晃三年过去了,六月六日这天又来了,宁老头带宁妹在洞口守了一天一夜,却未见孽龙出来。刚一回家,这家伙突然兴风作浪起来,宁老头提起铁叉,直朝孽龙奔去。宁妹因跟着爷爷守洞一天一夜未合眼,倒身上床入睡了。待她醒来时,才知道爷爷只身前往与孽龙激战了七七四十九个回合,刺伤了白龙左眼,后因人老体弱,力气耗尽,被白龙吞吃了。爷爷牺牲后,宁妹和奶奶万分悲痛,抱头痛哭了一场又一场。宁妹决心等待时机与孽龙决一死战,替爷爷报仇,为乡亲们除害,可是怎么也寻不着孽龙的影子。
  一天清晨,宁妹提着一篮鲜鱼,进巫溪城去卖,刚出山口,突然天昏地暗,眼看大雨就要来临。她急忙朝回走,一到家中,天好象要塌下来了,霎时间,雷声隆隆,狂风呼啸,闪电划破长空,只见云台山对岸的大山岩裂开一个大洞,窜出一个庞然大物,长约数丈,眼似灯宠,口如血盆,满身鳞甲,白光闪闪,窜到哪里,那里立刻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雨倾注。瞬间,树被冲倒,房倾屋塌,山崩岩裂,洪水咆哮。面对凶龙掀起的狂涛,小孩在惊嚎,老人在叹息,谁也拿不出一个应急的主意来。正当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宁妹高声呼喊:“咱们不能坐着等死呀!常言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大家赶快上云台山啊!”
    宁妹将奶奶转移到云台山后,手持铁叉,邀上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直奔西山。这时,白龙昂着头,瞪着剩下的一只右眼,张开大口,正在“呼哈呼哈”地吞云吐雾。宁妹见状激愤满腔,即令小伙子们摆开阵势,自己紧握铁叉,直朝白龙刺去,不偏不歪,正中白龙的右眼。只见那龙痛得把脖子向后一缩,喷出一股腥臭唾液,把宁妹冲倒在地。宁妹一翻身纵跳起来,挥动铁叉又与白龙搏斗起来。那孽龙张开大口,猛扑过来,宁妹敏捷地跃在一边,举起铁叉对准孽龙咽喉,纵身猛刺,白龙把头一偏,“咔嚓”一声,铁叉扎进腮里,宁妹抽叉再刺,那受伤的白龙,痛得潜入水中,卷起一个巨漩,把宁妹冲倒了。浑身血淋淋的白龙,趁机转身仓惶躲回洞中。宁妹哪里肯放,紧紧追赶。白龙在洞中喘着粗气作怪,宁妹守在洞口不走。这时,忽见狂涛急剧上涨,小伙子们见此险情,急得连声呼喊:宁妹子快回来,快回来!密雾渐渐地遮住了人们的眼睛,浪涛吞没了呼唤。起初大家还隐隐约约地听到宁妹子的回答:“哎哎,我在这里,盯住它。”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小,只听到雷鸣和山洪的交响,以及浪涛撞击岩石的哗啦声……宁妹站立在高台上,凶龙再不敢出洞了。洪水也渐渐退去。可宁妹,她化作石柱,屹立台上,护佑着舟船安全行驶。人们瞻仰着这千姿百态的人形石柱,都说是宁妹升天了,成了云台仙子。千百年来,这云台仙子监视着白龙,使它永世不敢轻举妄动,每隔三年之夏,只能喷点叹息的唾沫,这就是人们称为“白龙过江”的奇观壮景。

  *龙门石孔*
  
  春秋时,鲁国有位能工巧匠,名叫鲁班,有一次,他外出做工,因为要带上全套的木工,石工工具,再加上随身行李,实在太重了,不便出门,就灵机一动,制作了一个木头人,让它挑行李,跟随自己。
  
  鲁班带着木头人,走遍了千山万水。这天他离开巴东,前往巫山去。鲁班在前面走,木头人在后面跟。走呀走,木头人头上的一个木楔渐渐松了,没法跟上鲁班,等鲁班发现时,木头人已掉在后面很远了。鲁班本想反转去把木头人修理一下,但是天那么热,路又那么难走,想想不准备马上去修,就在路旁观音庙门前坐下来休息。
  
  这时,正巧从巫山上走来一个背盐的人,鲁班对他说:“请大哥帮个忙,你往前面走,一定会碰上个挑着担子的汉子,见了他,不用说话,只是从担子里取出一把斧头,然后朝他头上狠狠敲几下就行了。”
  
  “啥子?”背盐人一听,简直给弄糊涂了,“你哥子不是开玩笑吧?斧子朝脑壳上敲,不要敲死人吗?”
  
  鲁班连忙笑着解释:“不会的,你只管狠狠的敲,他不是人呀!”
  
  “啊!不是人?”背盐人大吃一惊,吓的身体一晃,差一点站不住脚跌下崖去,幸巧鲁班眼明手快,一把把他拉住。可是那么一晃,背上的盐巴却掉掉江里去了。
  
  见此情形,鲁班就把制作木头人的经过告诉了背盐人,但对方听了怎么也不相信。这时,那木头人却慢吞吞的走过来了。背盐人走进一看,果然是个木头人,当下对鲁班的神工妙艺佩服得五体投地,还向他诉述了成千上万的三峡人,年年沿着大宁河穿山越岭去巫溪盐场背盐的苦境,恳求鲁班做一个给他背盐的木头人。鲁班沉思着说:“做一个木头人,只能解决你一人的困难,而不能解决成千上万三峡人的困难。干脆,我给大家修条涧槽,让巫溪的盐水顺着涧槽流到巫山来吧。”背盐人说:“好是好,只是二百二十里长的路程,不知道哪年哪月才修得成呢?”鲁班说:“这你不用着急,只需一夜就够了。”“你说啥?”背盐人又是大吃一惊。
  
  这时候,庙里的观音菩萨也忍不住插嘴说:“二百二十里长的涧槽,能一夜修成?我们神仙也办不到呀!”鲁班哈哈大笑:“不信,你敢和我比吗?”“比什么?”“我外出做工跋山涉水,需要草鞋,你能一夜间给我打一百双草鞋,我就能在一夜间修成一条涧槽,谁完不成就算谁输。”“行!”
  
  鲁班和观音菩萨说完后,一等到天黑,便各自行动起来,鲁班带领着木头人,从巫溪盐场起,在大宁河沿岸陡峭的石壁上,每隔五尺凿一个架设涧槽用的方形石孔,眼看就要凿到巫山了,这时观音的草鞋还只打了一半。观音暗想:神仙和凡人比赛,输了太丢面子了!可现在有什么办法呢?她越想越急,越急越手忙脚乱,最后耍起赖皮了。她摘下胸前一个大佛珠,向天空一抛,那佛珠光芒四射,象初升的太阳,冉冉上升。座落在南陵山上南陵观中的石鸡,误以为天亮了,便“喔喔喔”地叫起来,引得周围附近的公鸡也叫个不停。
  
  这时,鲁班正在为涧槽即将完工而高兴,忽听得远外传来公鸡的报晓声,想到有言在先,只好停工不干,其实,鲁班并不在乎个人的输赢,一夜完不成,还可接着再干嘛。可惜的是,天亮后,接到鲁国国君的来信,说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命他立即回国,不准停留片刻,鲁班只得依依不舍地与背盐人告别。
  
  鲁班人虽走了,却与山崖上的方形石孔一样,永远刻在三峡人民的心上,后来人们把这方形石孔称为“龙门石孔”。
~~~~~~~~~~望采纳~~~~~~~~~

滴翠峡*


长江三峡之巫峡的有关神话故事
长江三峡之巫峡的神话故事:巫峡的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西王母幼女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

巫峡导游词
西起边域溪,东至县境官渡口镇,古又称巴峡。 巫峡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巫峡十二峰外,分别坐落在巫峡的南北两岸,是巫峡最著名的风景点。它们上干云霄,壁立千仞,下临不测,直插江底;峡中云雾轻盈舒卷,飘荡缭绕,变幻莫测,为它们平添了几分绰约的风姿;而流传至今的种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更增添了奇异浪漫的诗情。除此...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用来写作文的。初中的。
泪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 你,就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端午节。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

涉县18636922390: 关于长江的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 -
陈没咽强肝: 关于长江的历史故事:《赤壁之战》《百万雄狮渡长江》 关于长江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涉县18636922390: 长江三峡之巫峡的有关神话故事 -
陈没咽强肝: 1、神女峰的传说:神女峰,又叫望霞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

涉县18636922390: 长江岸边流传的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
陈没咽强肝: 我只知道大禹治水不过治的是黄河...

涉县18636922390: 关于长江的神话故事30字 -
陈没咽强肝: 桃花鱼传说: 汉代以前,这里尚无桃花鱼,汉代昭君临出塞之前,含泪上船告别送行的乡亲.突然,满天桃花飞舞,花瓣飘洒到香溪河中,昭君弹起琵琶,琴声如泣如诉.她的泪水伴着悠扬的琴声,洒在满河的桃花瓣上,顿时变成无数美丽的桃花鱼.从此,每逢桃花盛开时,桃花鱼就应时而至.

涉县18636922390: 100字的长江民间传说 -
陈没咽强肝: 长江为什么浑:因为天下的水都是王母娘娘安排的.王母娘娘有三根簪子:金簪划出的水是黄的、浑的,银簪划出的水是碧清的,玉簪划出的水是绿色的.她本来打算用玉簪划长江,但错拔了金簪,所以长江的水是又黄又浑.

涉县18636922390: 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神话故事20字 -
陈没咽强肝: 远古时,在须弥山外的青涧洞里,住着青黄二条孪生龙,它们嫉恶如仇,常常与那作恶人间的东海之滨的“魍魉”作战. 有一年,人间大旱,山神土地纷纷告急天界,如来佛知道两条龙深谙人间世道,便差青黄二龙来到人间. 不久,青黄二...

涉县18636922390: 关于三峡的神话传说或人物典故三个.(除神女峰外) -
陈没咽强肝:[答案] (3)灯影峡[16] 又名明月峡,河谷狭窄,岸壁陡峭,峰顶奇石腾空,岩间瀑布飞泉.南岸马牙山上,有四块岩石屹立,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陈运和《长江三峡》诗称“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犹如性格相似又各具特征的...

涉县18636922390: 有关长江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
陈没咽强肝: 《大禹治水》 《五陵豪杰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涉县18636922390: 简单复述一下有关长江的传说故事(不要长的)谢谢 好的加分 -
陈没咽强肝: 长江是龙的化身 传说有一条恶龙乱吐水造成百姓大灾, 上天就把恶龙打死了, 龙头向海,龙尾向山,把龙化成了一条沟沟,恶龙吐出来的水水,就随着沟沟流向了东海, 百姓又欢居乐业了. 我的简单吧

涉县18636922390: 三峡的神话传说 -
陈没咽强肝: 传说,禹在疏浚三峡时,还曾得到神女瑶姬的帮助.人们说,大溪宽谷中的“锁龙柱”和“斩龙台”,即为瑶姬帮助夏禹治水凿峡时锁龙斩姣的地方;巫峡中的“授书台”,是瑶姬向大禹授治水黄绫宝卷的地方,而不愿回天庭的神女也变成了那座令人向往的神女峰;西陵峡内的黄牛峡,就是因神女留下来看守三峡的神牛而得名. 在神女的帮助下,经过禹和各部落人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凿通三峡,江河畅通,水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耕.禹在治水13年中,非常繁忙,竟至三过家门而不入.由于禹治水有功于人民,舜便推荐禹为自己的继承人,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后人遂称禹为"大禹"--伟大的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