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一无听,物一无闻,味一无果,物一无讲d的意思

作者&投稿:笃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谈不上美丽,一种味道称不上~

D 试题分析: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谈不上美丽,一种味道称不上美味,一种事物无法比较说明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尊重文化多样性,但不是允许各种文化自由发展。故A项错误。本题选D项。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评:本题实质是怎样进行和谐文化建设,读懂本题的材料是关键。由几个“一”可看出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题难度适中。

这是《国语 郑语》中的两句“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意思是讲一种声响不成音乐,没有听头;一种颜色不成文采,没有看头;一种味道不成美食,没有吃头;一种事物没有比较,无法品评.

意思是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美丽可言,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这是强调要和谐而不同一,保持万物各自的特性和优点,让它们和而共生。

这句话出自战国·左丘明《国语·郑语》。周太史伯与郑桓公讨论周朝的兴衰大势。太史伯对形势和国家前景的分析,从天命出发,执政者闭目塞听,拒听不同意见,只能导致国家衰亡。现在多教导人们要听进步不同的意见,然后去选择最好的去实施。

人物成就

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传》作为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历史经典之一。



意思是只是一种声音就没有听头,只是一种颜色就没有美丽可言,只是一种味道就不成其为美味,只是一种事物就无法进行衡量比较。这是强调要和谐而不同一,保持万物各自的特性和优点,让它们和而共生。

这句话出自战国·左丘明《国语·郑语》。周太史伯与郑桓公讨论周朝的兴衰大势。太史伯对形势和国家前景的分析,从天命出发,执政者闭目塞听,拒听不同意见,只能导致国家衰亡。现在多教导人们要听进步不同的意见,然后去选择最好的去实施。



扩展资料: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它的思想中多反映了和谐、多元、尊重人民的传统儒家思想,“和合”思想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这种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学习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和谐,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



所谓“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这就是说,一种声响不成音乐,没有听头;一种颜色不成文采,没有看头;一种味道不成美食,没有吃头;一种事物没有比较,无法品评。


四字成语什么什么听闻
1. 四字成语什么闻 骇人听闻、置若罔闻、如是我闻、耸人听闻、充耳不闻、默默无闻、孤陋寡闻、鸡犬相闻、闻所未闻、湮没无闻、听而不闻、所见所闻、博学多闻、没没无闻、殚见洽闻、博物洽闻、前所未闻、博学洽闻、仁心仁闻、博洽多闻、独学寡闻、寂寂无闻、广见洽闻、臭不可闻、直谅多闻、惨不忍...

一无所闻的闻字是什么意思
一无所闻的闻意思是:听说

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物——劝你别轻信,不盲从
东郭牙不用耳朵听,却能知其意,这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高境界——听于无形,视于无物。听于无声,视于无物,是一种智慧,拥有这种智慧的人常常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从容应对。有人把这种智慧看做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虚与委蛇之人的行径。这只能说自身...

一开头成语
以一开头的成语:一事无成、一路平安、一言为定、一往无前、一心一意、一五一十、一团和气、一鸣惊人、一知半解、一动不动、一年一度、一筹莫展、一声不吭、一笔勾销、一点一滴、一无所获、一暴十寒、一技之长、一意孤行、一叶知秋、一览无余、一年半载、一如既往、一本正经、一模一样、一...

无物一心清,无事一身轻,这两句话什么意思?
“无物一心清”意味着没有杂念和烦恼的干扰,内心能够保持平静和清澈,不受外界的干扰,可以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和体验。这种状态让人感到内心宁静,思维清晰,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无事一身轻”则强调没有烦恼和压力的状态,让人感到轻松自在,无忧无虑。这种状态让人能够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是啥意思??
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出自庄周《庄子·人世间》原文 夫子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所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得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译文 孔子说:“你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

含闻字的四字成语
听而不闻: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耸人听闻: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到或看了感到震惊。 前所未闻:从来没有听说过。 浅见寡闻: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没没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

什么叫: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谢谢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出自:元《增广闲文》 题解: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是非,有相信“是非”的人,就有搬弄是非者的用武之地。《聊斋》中就写到一对原本极为要好的朋友,就因为轻信了长舌妇的话,结果反目成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与其说“是非”是由人捏造或搬弄出来的,不如说是由人“信”出来的。信...

怎么样能筑基?
无视无思,无听无虑,无将无迎,无 内无外。清虚空默,忘物虚无,象里无极。 解释: 引仙第一法“收心静坐”是根据“内经修真图”的第一步来 的,修炼者用人身三万六千毛孔呼气吸气,通过收心收体,自成宇 宙。在自身宇宙中寻求天地,并以此来感应身外之天地,出现太 极。“收心静坐”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坐住。照...

老子《道德经》:“道”的各种意义(一),终于读明白了
(一)实存意义的“道”(1)“道”体的描述 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在下面三章里说得很清楚。第十四章上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

邵阳县13131416801: 声一无听,物一无闻,味一无果,物一无讲d的意思如题 -
种闻苏适:[答案] 所谓“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这就是说,一种声响不成音乐,没有听头;一种颜色不成文采,没有看头;一种味道不成美食,没有吃头;一种事物没有比较,无法品评.

邵阳县13131416801: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谈不上美丽,一种味道称不上�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 -
种闻苏适:[选项] A. 尊重文化多样性,允许各种文化自由发展 B. 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

邵阳县13131416801: 《国语?郑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意思是万物相和相生,纷乱、争端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
种闻苏适:[答案]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又存在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文化是民族...

邵阳县13131416801: 史伯对桓公问的一句翻译.. -
种闻苏适: 声音只有一个就没法听,事物单一就不能多姿多彩,食物只有一类就不能吃饱,物类只有一种就无法比较.

邵阳县13131416801: 怎样用唯物辨证法解释“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
种闻苏适:[答案] 引语出自《国语.郑语》.是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 “和”才能长久,“和成”的物才能丰长.如果“去和取同”,那就会“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以此...

邵阳县13131416801: 马克思主义中和而不同包含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
种闻苏适: 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2,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和而不同”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早就产生了,它可以说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较早出于《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

邵阳县13131416801: 史伯对桓公问 -
种闻苏适: 如果一样东西其外观是纯一的,那麽就看不出有什麽花纹……物一无文. 如果一种声音其觉受是纯一的,那同样听不到有什麽分别……声一无听.

邵阳县13131416801: 文化的“和而不同”如何理解? -
种闻苏适:[答案] 《论语·子路篇》中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过其实空子并非是”和而不同”之说的首创者.孔子是个谦谦君... 无竞争,其后果就是生机荡然.伯阳父还陈述了“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的道理,并进言郑桓公,要...

邵阳县13131416801: 问个语文古问题???? -
种闻苏适: 和成百物《国语·郑语》记载史伯对郑桓公说的一段话: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剸同.天夺之...

邵阳县13131416801: 有关于中国音乐美学的起源 -
种闻苏适: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大约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世纪),统治阶级已经把制礼作乐当作国家大事来看待,并认识到音乐具有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到了奴隶社会末期,亦即在先秦诸子之前(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