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旗”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出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时期的八旗是什么意思?怎样区分?~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
清朝统治以满族为主体,“上三旗”和“下五旗”差别很大,满、蒙、汉八旗之间的差异更大。
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使八旗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三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为15万人。下五旗则指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关外征战时,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帅,位高势尊,下五旗则是由各旗旗主带领,和皇帝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政治地位较“上三旗”低下。

扩展资料
镶黄旗满洲,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努尔哈赤于1615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和镶黄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主和镶红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扩展资料:
八旗制度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其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这个多人集体即称为牛录。女真人在对外防御与征伐过程中采取了以牛录额真统领牛录的组织形式,从而牛录组织具有了军事职能。为便于统一指挥大规模的围猎或作战,需将若干个牛录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以旗帜为标志作导引而不使方位错乱。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因而这个高于牛录的最大的单位即称为固山,汉语称“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旗

八旗的形成
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诸部,伴随统一战争的进行,归服的人口日众,先前那种只凭血缘关系的军事与生产组织,已不能适应统一战争的需要了。于是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下,八旗制度便应运产生了。《满文老档》中记载如下:“聪睿恭敬汗将收集众多之国人,尽行清点,均匀排列,每三百丁编一牛录,牛录设额真一人、牛录额真下设代子二人、章京四人、村拨什库四人。将三百男丁以四章京之分编塔坦,无论做何事,往何地,四塔坦的人按班轮值,其同工、同差、同行走。”(额真来自蒙语,是主人的意思。)
随着统一战争的不断扩大,牛录编设的增多,为适应多兵力、大规模作战统一指挥的需要,努尔哈赤将五牛录(实际大多不止五个)组成一个甲喇,在由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即旗。并以八种不同形式的旗帜作为标志,行军战斗;生产劳动;行政管理均为一个固定单位。旗是八旗制度中的最高组织形式,也是最大的军事编制。
起初,努尔哈赤一人直接指挥各牛录兵作战,没有旗一级的组织。随着军队的扩大,出于战争包抄战术的需要,遂分成两、四路,各以不同旗帜导引,逐渐固定化。便形成了开始的四旗。清《高皇帝实录》中记载:“初设有四旗,旗以纯色为别,曰黄曰红曰蓝曰白,至是添设四旗,参用其色镶之,共为八旗。” 清代档案中所记载的八旗创建时间并不完全一致,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疑点。实际上,八旗制度的创制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五十余年的过程,可以分为初制、建制和定制三个阶段。即从牛录到四旗,从四旗到八旗,再从八旗到二十四旗。可以说,万历十一年(关于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不久,满族的军队就有了牛录组织。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正式整编牛录,建立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正式整编八旗,建立八旗制度。满洲八旗建立后,又建立蒙古八旗,再建立汉军八旗,从而使八旗制度完善。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制度,将国家的中枢机构与基层的牛录组织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把星散于深山密林间的满洲臣民组成一个社会军事化、军事社会化的新型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把生产力低下、文化落后的满族人高度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建州女真从原始部落迈入了国家社会。这是满洲社会崛起的一个关键。

八旗制度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的兴衰 清军入关, 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清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八旗官兵因此获得一部分旗地。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多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清王朝虽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陷于贫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参考资料:http://www.baidu.com/s?wd=%B0%CB%C6%EC&cl=3

  1. 八旗含义:

    八旗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创立。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满洲、蒙古、汉军。

  2. 组织形式:

    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满语:niru i ejen)。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jalan i ejen)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gūsa i ejen)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meiren i janggin)。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

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后来的满洲八旗。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

八旗制度的特点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 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从而成了职业兵。清定都北京以后,绝大部分八旗兵丁屯驻在北京附近,戍卫京师的八旗则按其方位驻守,称驻京八旗,俗称京旗,实即禁军。另抽出一部分旗兵派驻全国各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称驻防八旗。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崇德元年(1636)始定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9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满汉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八旗的兴衰 清军入关, 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清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八旗官兵因此获得一部分旗地。兵丁份地大多数靠本人带同家属从事耕种,后多迫于生计被典押出去。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丁生计日渐拮据。清王朝虽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直至清末,八旗生计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陷于贫困的境地。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旗”是女真族努尔哈赤在牛录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军事与生产合一的军政组织,初设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四旗。1615年,由于旗丁增加,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统称八旗。

牛录在满语中是“箭”的意思。每逢集体出猎时,统治者负责所有的箭,故统治者又称为牛录。比牛录再大的职务称为甲拉,再上称为固山。按照现今体制,牛录相当于地方州县,后来,牛录称为佐领,甲拉称为参领,固山称为都统。

天聪九年(1635年),清廷扩编了蒙古八旗,崇德二年(1637年),成立了汉军左右翼二旗,四年扩为四旗,七年扩为汉军八旗。这样,满蒙汉各分八旗,实则24旗。

清军入关后,八旗驻防所在地主要分布如下:

镶蓝旗――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正蓝旗――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滚降为下五旗,不在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贝子分统。

镶红旗――今内蒙古乌兰查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正红旗――今乌兰查布盟的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子和贝勒分统。

镶黄旗――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市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正黄旗――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无王,都归皇帝所领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镶白旗――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子贝勒所分统。

正白旗――内蒙古锡林郭乐盟南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因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滚将自己所领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领之一,旗内无主,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

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
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
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
关于这样的排列顺序的原因,这里面还牵涉了很多事情。在这儿讲清楚就太多了。


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是哪八位?
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是:1、正黄旗:努尔哈赤 2、镶黄旗:努尔哈赤 3、正红旗: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4、镶红旗:代善长子岳托 5、镶蓝旗: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6、正蓝旗: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 7、正白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8、镶白旗: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 参考资料来源...

八旗是怎样划分的?
八旗的划分:八旗最初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社会实行...

清朝的八旗指的是哪八旗?各旗代表了什么?
由皇帝控制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是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为下五旗。 正黄旗 : 上三旗。 【清末时兵力】: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八旗中最多人口) 【总人口】:约15万人 【其中著名人物】:纳兰性德(康熙帝宠臣)、索尼(重臣)...

清朝的八旗都是那八旗?都是 那个家族掌管的?
清朝的八旗分别是指正红旗、正蓝旗、正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正白旗、镶黄旗。掌管的旗主分别为:正红旗的旗主是代善、镶黄旗的旗主是阿济格、正黄旗的旗主是多铎、正白旗的旗主是皇太极、镶白旗的旗主是褚英之子杜度、镶红旗的旗主是岳托、镶蓝旗的旗主是阿敏、正蓝旗的旗主是莽古尔泰。旗的...

八旗是什么意思?
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惟从军、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军人数最多时有27万人。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又称旗人,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哪一旗?
那么首先介绍一下清朝八旗方位,也就是那八旗:左四面,依次为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右四面,依次为正黄旗、正红旗、镶黄旗、镶蓝旗。左尊右卑,镶黄为首,镶蓝为尾。而八旗的地位排名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经过多年磨炼一绝高下,老大镶黄、老二正黄、老三正白、老四正红、老五镶白、老六镶...

满族八旗都是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
满族八旗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正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

八旗的地位顺序(镶黄旗为什么比正黄旗牛)
八旗的地位顺序八旗地位高低分为两种,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地位高于下五旗。一、上三旗上三旗是清代由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上三旗为镶黄、正黄、正白。每旗设满、蒙、汉三军,分别为镶黄满、镶黄蒙、镶黄汉,正黄满、正黄蒙、正黄汉,正白满、正白蒙、正白汉。皇帝可任命皇子统领。原则上都为皇帝亲军,...

清朝八旗制度中的八旗都是哪八旗?
清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特点的一个王朝,从服饰到发型再到一些规章制度,清朝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印记,若说清朝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那就非八旗莫属,清朝的八旗是哪八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清朝的八旗分为上三旗与下五旗,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

满族八旗的等级是什么?上三旗指哪三个?
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捻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寿县13243605137: 清朝八旗:指的是哪八旗呀要详细点
米相小施: 满洲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

寿县13243605137: 清朝有八旗,分别是哪八旗? -
米相小施: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寿县13243605137: 清代的八旗 是指哪八旗,他们的先后顺序是如何排列的?? -
米相小施: 八旗指的是: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白旗、镶红旗. 同理的还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万历二十九年由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

寿县13243605137: 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 -
米相小施:[答案] 清代由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满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清军入关前,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是皇帝的亲兵,身份高贵,条件待遇优厚,称为“上三旗”.其余五旗,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白旗、镶蓝旗,称为...

寿县13243605137: 清代八旗是哪八旗,简介一下~ -
米相小施: 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八旗,入关后,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由皇帝直接直属,称上三旗,

寿县13243605137: 八旗是哪八旗? -
米相小施: 努尔哈赤兴起以后,于1601年将征战中所吞并来的女真各部中的自由民“诸申”、“伊尔根”按每三百人编为一个牛录,作为八旗组织的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汉译为旗).每个固山(旗)...

寿县13243605137: 清朝红旗白旗是什么意思 -
米相小施: 清朝八旗,原为四旗,为整黄、整白、整红、整蓝(后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每旗约7500人.统一女真各部后实力膨胀,加编四旗,为标示区别,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红旗镶白边,余三旗镶红边).后又增设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寿县13243605137: 清朝蒙古族八旗是哪八旗 -
米相小施: 您好,应该是满族八旗1、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

寿县13243605137: 清朝八旗制度中的八旗指哪八旗 哪个旗地位最高 -
米相小施: 八旗按颜色分,是黄、白、红、蓝,再分为正、镶,共计八旗.镶色旗除镶红旗之外,都是本色旗镶红边,镶红旗镶白边.八旗分为上三旗以及下五旗,八旗旗上有龙,因此也称为大龙旗,后来清朝的国旗黄龙旗也是由此而来.、红、蓝,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