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佛教的朋友来问你们个问题

作者&投稿:鲍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佛懂因果的朋友来,问你们个问题~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1、你现在想必深深的懂得了佛教所说轮回的基础之一,那就是世事无常。别说你婚姻不美满,就是美满了,孩子离开身边你舍不得,心中还要一直牵挂。夫妻就算关系很好也会有生老病死的一天,依然会让另一半痛彻心扉。本质上婚姻美满或者不美满都是人的妄念罢了,你可以仔细想想,相通了平时就可以从多念念佛入手摆脱轮回吧。
2、你丈夫义无反顾的要离婚,但是你自己又说了三观不同经常吵架,也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你真的想要维系一生一世,那就不应该如此,这种因果难道还要去找往世?你想不通的最大原因无非是觉得自己付出的多,也觉得自己很单纯,所以不应该受此报,但是你这种思想就是受报的根源之一。你看看那些夫妻关系好的,基本上都是互相体谅、互相爱护、不分彼此,这就是双方都付出了真正的爱,那就是只求帮助而不求回报的爱。如果你们两个都能如此,婚姻必定是美满的,如果你单方面如此,你们不可能吵架,也很可能不会离婚。
3、再讲回你说的遇到的男人都不太靠谱的话,这也是你没有找到婚姻幸福的原因。一个男人三观都不同你怎么嫁给他的?你以前谈恋爱是不是关注的是相貌、工作、财产、出身等等因素?你如果关注的是一个男人的诚实可靠有爱心的话,你现在会已经在收获婚姻幸福。不要说这样的男人没有,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不是有没有,而是自己有没有去寻找和鉴别,这也是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就是因果。
所以,不要去找前世,现世的因果都已经足够了。

你“假如”的一个人,如果他是曾经做过坏事的人,被感化,之后又做了善事,你是问之前“他”所犯的罪会不会被洗净?那我现在告诉你,不可能!
不是说诚心悔改有罪,而是“他”,你确定“他”是有真的改过吗?对!佛教是要人做好事,积功德,不过,你确定“他”真的已经被人感化了吗?我跟你讲朋友,人是没有这样的能力来感动别人,那时就是需要一个真神来医治“他”心灵上破洞的伤口,那一位神不是牛鬼蛇神;那位神不是释迦牟尼;那位神不是佛祖;那位神也不是妈祖、不是土地公,不是关二哥,不是oji8la rojak的那些假神(我跟你讲,这些“神”是假的,是人类用想象、用泥土,而进行膜拜的“神”)我所说的神是我们在天上的主,他就是——耶稣基督,他才是真正能医治或拯救世人的罪的唯一的神,他为了我们而流血,你们叻?一个个全不信,偏偏去那些只能满足人类在世上的欲望的神-邪灵(魔鬼),邪灵化身为人类,诱惑人类,在人的思想、行为、言语上只要你没有依造上帝的指示作事我肯定你定险入无底洞!而且,如果你不相信一位真神,那我肯定你以后只有下地狱的命运,我说的真神就是唯一能够让你上天堂的—主耶稣,他为我们人类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受苦,受死,那你们叻,整天被邪灵诱惑,那耶稣为我们人类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岂不是白费了吗?我跟你讲,如果有一天,你上到天堂,神问你为什么我要让你进入我的天堂你答不出来答案,我肯定你一定是下地狱了!为我们钉在十字架的耶稣你们不信,偏偏去信那种完全不存在(连灵魂都没有的)假神,你们真的是奇怪啊!而且,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哦!他不是像人类一样就死了哦!他是上帝的儿子,他现在已经复活了,他现在在天堂要赐给我们一份免费的礼物,那就是永生,信耶稣,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不相信?等到他第二次再来到这世界,就是他来审判,相信他的,上天堂;不相信的,下地狱;就是这么简单,好了,我该说的都说了,不过这一切都是耶稣亲口说的,一定要相信他,世界总有一天也会末日。 《耶稣是神,他从天上来到地上,他的一生是完美无暇的,他为了我们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被埋葬,第三天从死里复活,他现在在天堂要赐给我们一份免费的礼物,那就是永生》
可是你要知道:
耶稣能够叫一切都更新,
耶稣能够体会你的心情,
耶稣能够改变你的曾经,
耶稣爱你,耶稣疼你,
耶稣能造一个全新的你!

  死亡与结生的过程
  (cutipatisandhikkama)
  节卅四:四种死亡之因

  Ayukkhayena, kammakkhayena, ubhayakkhayena, upacchedakakammuna ca ti catudha maran’uppatti nama.
  死亡的来临有四种,即:一、因为寿元已尽;二、因为(令生)业力已尽;三、因为(上述)两者(同时)耗尽;四、因为毁坏业(生效)。

  节卅四之助读说明

  死亡的来临:一般上,死亡的定义是在一世当中的命根(jivitindriya)被切断。

  因为寿元已尽:在寿元已定的生存界,这是指其地的有情在寿元尽时死亡。在人间里,当知这是在老年时的自然死亡。在寿元尽而死时,若令生业的业力还未耗尽,该业力就还能够导致该有情投生到同一界或更高的生存界;在天界里即有这种事情发生。

  因为(令生)业力已尽:这是指因为令生业已耗尽而死,虽然正常的寿元还未尽,或其它能够延长寿命的条件也具足。当寿元与业力两者同时耗尽时,那即是「两者皆耗尽的死亡」。

  因为毁坏业(生效):这是指极强的毁坏业在寿元未尽时中止了令生业力,而导致死亡(见节十八)。

  首三种死亡名为「适时死」(kalamarana),最后一种则名为「非时死」(akalamarana)。例如一盏油灯的熄灭可以是因为灯蕊耗尽、油耗尽、两者皆耗尽或因为外来之因,譬如吹来了一阵风。

  节卅五:死亡之相

  Tatha ca marantanam pana maranakale yatharaham abhimukhibhutam bhavantare patisandhijanakam kammam va tamkammakaranakale rupadikam upaladdhapubbam upakaranabhutab ca kammanimittam va anantaram uppajjamanabhave upalabhitabbam upabhogabhutab ca gatinimittam va kammabalena channam dvaranam abbatarasmim paccupatthati.
  对于临终的人,在临命终时以下的其中一者会呈现于六门之一:
  一、依情况现前的是即将产生下一世结生的业;
  二、或业相,即以前造业时所识知的颜色等,或以前造业所用的工具;
  三、或趣相:即将在下一世所到或体验的(征象)。

  节卅五之助读说明

  对这三种呈现于临终者的目标的解释,见第三章、节十七。当知这目标是呈现于临终者的(临死)速行心路过程,而不是呈现于死亡心。在一世里的最后一个心,亦 即死亡心,它所识知的目标是与在同一世里的结生心及有分心的目标相同。临死速行的目标过后即会成为下一世结生心、有分心与死亡心的目标。

  节卅六:临命终时的心

  Tato param tam eva tath’opatthitam alambanam arabbha vipaccamanakakammanurupam parisuddham upakkilittham va upalabhitabbabhavanurupam tatth’onatam va citta-santanam abhinham pavattati bahullena. Tam eva va pana janakabhutam kammam abhinavakaranavasena dvarappattam hoti.
  此后,便安住于呈现当前的目标,依据即将成熟的清净或污浊之业,亦与即将前往投生之境相符地,心流继续流下去,且倾向于该境。或令生业有如重新造作般呈现于(意)门。

  节卅六之助读说明

  有如重新造作般(abhinavakaranavasena):这是指该业并不是呈现为记忆的影像,而是呈现于意门为有如当时正在造作一般。

  节卅七:死亡与结生

  Paccasannamaranassa tassa vithicittavasane bhavanga-kkhaye va cavanavasena paccuppannabhavapariyosana-bhutam cuticittam uppajitva nirujjhati. Tasmim niruddhavasane tass’anantaram eva tathagahitam alambanam arabbha savatthukam avatthukam eva va yatharaham avijjanusayaparikkhittena tanhanusayamulakena sankharena janiyamanam sampayuttehi pariggayhamanam sahajatanam adhitthanabhavena pubbangamabhutam bhavantara-patisandhanavasena patisandhisankhatam manasam uppajjamanam eva patitthati bhavantare.
  对于临死的人,在心路过程之末或有分灭尽时,代表一世终结死亡的死亡心即生起与灭尽。
  一旦(死亡心)灭尽,下一世的结生心即刻生起,识知如此获得的目标,依情况而有依处或无依处支助;它是由受到无明所束缚和以渴爱潜在倾向为根本的行(业) 所生。称为结生心是因为它把两世连接起来、受到相应名法陪同、作为相应法的住处而成为它们的前导者。

  节卅七之助读说明

  对于临死的人:在一世当中的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生起之前,有分心波动了两次之后即停止。过后五门心路过程之一缘取呈现于根门的目标而生起,或者是意门心路过程缘取呈现于意门的六所缘之一而生起。由于力弱,这最后一个心路过程的速行只生起五次,而不是如平时般生起七次。这心路过程本身缺少造业的能力,而只是作为过去业成为令生业的管道。在速行之后,两个彼所缘可能会生起或没有生起。有时候是有分随着最后一个速行之后生起。然后,作为最后一个心的死亡心即生起,执行死亡的作用。在死亡心灭尽时,命根亦被切断。此后身体即只剩下一堆无生命的时节生色,直到死尸毁坏成灰为止。

  一旦(死亡心)灭尽:在死亡心灭尽之后,在新一世的结生心即刻生起,缘取前一世临死速行的目标。在有色法的生存地,此心由心所依处所支助,但在无色地里它则没有任何依处。它是由行所产生;此行即是过去速行之业,而此业的根基则是两种生死轮回之根,即无明与渴爱两种潜在倾向。结生心由其相应名法(即相应心所)陪同;由于作为相应法的住处而成为它们的前导者,并不是因为它比它们先生起而成为它们的前导者。

  节卅八:欲界结生心的所缘

  Maranasannavithiyam pan’ettha mandappavattani pabc’eva javanani patikankhitabbani. Tasma yada paccuppannalambanesu apatham agatesu dharantesv’eva maranam hoti, tada patisandhibhavanganam pi paccup-pannalambanata labbhati ti katva kamavacarapatisandhiya chadvaragahitam kammanimittam gatinimittab ca paccuppannam atitam alambanam upalabbhati. Kammam pana atitam eva, tab ca manodvaragahitam. Tani pana sabbani pi parittadhammabhutan’ev’alambanani.
  于此,当知在临死心路过程里只有五个软弱的速行生起。因此,若死时是缘取呈现于根门的现在所缘,(新一世里的)结生心与(最初几个)有分心也都缘取现在所缘。对于欲界结生,当由六门之一所识知的目标是业相或趣相时,该目标可以是现在(所缘)或过去(所缘)。但(作为目标的)业则必定是过去的,而且是通过意门识知。这一切(欲界结生的)目标都只是有限法而已。

  节卅八之助读说明

  结生心与(最初几个)有分心也都缘取现在所缘:对于在死亡时所识知的现在所缘,其寿命可能会持续到下一世的结生心与最初几个有分心的时刻,因此后两种心也能缘取现在所缘。

  对于欲界结生等等:若结生心的目标是业,它必定是过去所缘,而且是通过意门识知的法所缘。若目标是业相,它即可能通过六门的任何一门识知,而且可以是过去或现在所缘。对于作为(临死)目标的趣相,不同的论师有不同的见解。有些论师,包括《阿毗达摩义广释》的作者,认为趣相必定是通过意门识知的现在色所缘。他们解释阿耨楼陀尊者在书中所写的内容为:「当目标是业相时,它可以通过六门的任何一门识知,而且可以是过去或现在所缘;当它是趣相时,它由第六门(即:意门)识知,而且是现在所缘。」其它论师,包括列迪长老,都反对这种诠释,认为其见解太狭窄。他们辩说阿耨楼陀尊者所写的肯定有较广的涵义,即是说趣相可以是过去或现在所缘,也可以呈现于六门的任何一门。列迪长老认为:《阿毗达摩论》里常提到趣相是呈现于意门的现在色所缘,但这只是基于其最为常见的呈现方式而如此说,其实它也能以其它方式呈现,譬如地狱众生的哀号、天界的音乐与香味等。

  节卅九:广大结生心的所缘

  Rupavacarapatisandhiya pana pabbattibhutam kamma-nimittam ev’alambanam hoti. Tatha aruppapatisandhiya ca mahaggatabhutam pabbattibhutab ca kammanimittam eva yatharaham alambanam hoti.
  对于色界结生,其所缘是概念,以及必定是业相。同样地,对于无色界结生,其所缘是概念或广大心,以及必定是业相。
  Asabbasattanam pana jivitanavakam eva patisandhi-bhavena patitthati. Tasma te rupapatisandhika nama. Arupa arupapatisandhika. Sesa ruparupapatisandhika.
  对于无想有情,生起为结生的是命根九法聚。因此他们名为「色结生」。无色界的(有情)名为「非色结生」(名结生)。其余的名为「色非色结生」(色与名结生)。

  节卅九之助读说明

  色界结生心的目标即是产生结生的禅那所缘取的似相。这似相是概念,也是业相。第一与第三无色界结生心各自的目标是空无边与无所有的概念。第二与第四无色界结生心各自的目标是第一与第三无色界禅心,即它们的目标都是广大心。上述的目标都属于业相。无想有情是没有心的,所以在结生时并没有缘取任何目标。「命根九法聚」是其中一种拥有命根的色聚(见第六章、节十七)。

  节四十:投生的法则

  Aruppacutiya honti hetthimaruppavajjita
  Paramaruppasandhi ca tatha kame tihetuka.
  Rupavacaracutiya aheturahita siyum
  Sabba kamatihetumha kamesv’eva pan’etara.
  当在无色界的(梵天)死时,他只能投生到更高层次的无色界天,但不能投生到较低层次的无色界天;他也能够以三因结生心投生到欲界。
  当在色界的(梵天)死时,他不会以无因(结生心)投生。当在欲界具有三因的(天神或人)死时,他有可能投生到任何地方。其余的(即:死时是二因或无因者)只能投生到欲界。
  Ayam ettha cutipatisandhikkamo.
  于此,这是有关死亡与结生的过程。

  节四十之助读说明

  凡夫与有学圣者之间的投生法则有很明显的差异。上文只提及凡夫的投生过程。在此,我们将先解释凡夫的投生过程,然后再解释有学圣者的。

  无色界的有情能够培育与其层次同等或较高的无色禅,但不能培育较低层次的无色禅。所以,当他们死时,他们能够投生在同一界天或较高层次的无色界天,但不能 投生到层次较低的禅天。然而,若他们失去禅那,他们即会以近行定之力投生到欲界,因此是以欲界三因果报心投生到欲界。

  无想有情死时会以二因或三因的欲界果报心投生到欲界。在其它色界天的梵天死时,若他已证得无色禅,他即能投生到无色界天;若他已证得色禅,他即能投生到色 界天;若他造了极强的倾向欲界之业,他即会投生到欲界。对于在色界天里死后投生到欲界的梵天,其欲界结生心必定是二因或三因。

  对于在欲界的三因者,死时他们有可能投生到任何一界,因为欲界的三因有情能够造所有种类的业。对于在欲界的二因与无因者,死时他们只能投生到欲界;他们下一世的结生心可以是两种无因推度心之一,或任何一个二因或三因的欲界果报心。

  对于圣者,他们的死亡心肯定是具有三因,因为没有具足三因的人是不可能证得道果的。有学圣者能投生到同一界或较高的界。而阿罗汉死后则当然不会再投生到任何界。

  节四十一:心之相续流

  Icc’evam gahitapatisandhikanam pana patisandhi-nirodhanantarato pabhuti tam ev’alambanam arabbha tad eva cittam yava cuticittuppada asati vithicittuppade bhavass’angabhavena bhavangasantatisankhatam manasam abbocchinnam nadisoto viya pavattati. Pariyosane ca cavanavasena cuticittam hutva nirujjhati. Tato parab ca patisandhadayo rathacakkam iva yathakkamam eva parivattanta pavattanti.
  所以,对于如此投生者,在结生(心)灭尽之后,即刻就会生起识知同一所缘的同一种心,有如河流般不断地流下去;只要没有心路过程生起,它即会如此流下去,直至死亡为止。由于它是有(即:生命)的主要因素,此心被称为有分。在生命终结时,它成为死亡心,灭尽后即完全停止。此后,结生心与其它(心)有如车轮一般继续次第地转起。

  节四十一之助读说明

  在结生(心)灭尽之后,即刻就……:在结生心之后有十六个有分心生起。然后就生起一个意门转向心,以及七个「有欲速行」(bhavanikanti- javana),即贪着新生命的速行。这在新一世里的第一个心路过程缘取结生心为目标;那些速行心是欲界邪见不相应无行的贪根心。当这心路过程结束时,有分心即再生灭;只要没有心路过程生起,有分心即会如此不断地生灭。如此,心之流从结生流到死亡,又从死亡流到新一世,就有如车轮一般次第地转起。

死前有一些不良情绪,尤其是愤怒的情绪,有可能堕恶趣,但不是绝对的。
像你说的“一个人他一生与人为善。布施放生。造下了巨大宏伟的善业。”这样的人一般都能安详的死去。
即便死后堕入恶趣,也受苦较轻。善业在受报以前也不会失去。
记住:无论善恶业“不作不受,做已不失”。

不会的!在临终的时候为他念诵阿弥陀佛圣号,使其有正念,就不会多恶道的。而且只要你皈依三宝 礼敬三宝
就不会堕恶道的!!!
南无阿弥陀佛

熊猫油油 有见地

我要反问你 一个人在一生都恶业 临终没有你所说的那些情绪他是不是就会去天界? 临终的时候眼前浮现种种业障是恶业所感 每个人临终的时候都会害怕 一切的情绪只能说你没有放下生死 如果一个人真的把生死放下了 皈依三宝佛 法 僧 虔诚念阿弥陀佛的佛号一定会往生这时候那些业障会消失 心理会清净 是一个人生前做了很多善业但是临终的时候起了贪念贪恋时间的美好 这样他也一样会堕落 只不过福报不会消失等下一次轮回或者更久来享受善报 做再打的善业也跟去不去三恶途没太大关系主要看心境 佛心生西方 魔心生三途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既然是轮回,就有很多辈子。


今有一疑事想问各位佛弟子,希望各位师兄能为我解惑。
总之,四依四不依是所有的佛弟子都应遵循的原则标准,若不依此标准,人们便会各是其是、各非其非,生门户之见、宗派之争,这必然会影响佛教内部的团结,也必将成为佛教兴旺的一大障碍。愿同志者,都来依此原则标准学法弘法、自觉觉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ioslzk 高赞答主 ...

五一出门,十问识别真假佛教僧人
如果遇到佛教僧人,可以问他以下十个问题。如果连一半都答不上来,那八成就是假和尚、真骗子了。一、佛教分为横、竖三世佛,横三世佛是哪三位?正确答案:释迦摩尼佛、药师琉璃佛、阿弥陀佛。二、佛教分为横、竖三世佛,竖三世佛是哪三位?正确答案:释迦摩尼佛、燃灯古佛、弥勒佛。三、佛教的八大...

请佛弟子们答疑解惑,非常感谢
我告诉你呀,智者大师临往生的时候,有弟子问,你证到了么果位往生。天台宗的祖师,号称是后释迦,东土小释迦这样的水平,他说他只是证到了圆教五品位。圆教五品位是什么,是没有断见思烦恼,只是伏住了而已。智者大师是伏住了烦恼这样的水平,往生到西方净土凡圣同居土。蕅益大师是净土宗的第九代...

佛教精深的问题,众生是有是无???
问的好!你说“万法唯心造,万相皆由心生”,尚属别教境界,菩萨进修有四个次第,藏、通、别、圆,要在圆教来讲,应该是““万法唯心变,万相皆由心现”。造和生,就有一个次第了,先有这个再有那个,而且有个能造与所造,能生与所生,这就不是一真法界,不是不二法门,有能所就不是...

关于佛教的几个问题.
但是如果是信根不具足的俗人,多半要以神通来帮助其增长信心,然而佛菩萨在世间度化多半不以神通来度,因为鬼神、天魔外道也会神通,若以神通来度,恐怕俗人不能分辨真伪。最后,花兄!佛法虽是平等,这是从一切有情众生的本来面目-如来藏来看待,然而从众生过去学佛以来的基准来看,是不平等的,因为每个...

问个佛教问题
佛教绝不是迷信---写给同修们及对佛教有点误会的朋友们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 人、天、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众生至善圆满、大智大觉的教育,佛教是智慧觉悟的教学。佛教的教学宗旨是在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使人能明辨真妄、邪正、善恶、利害、得失,进而建立理智、...

一个佛教遇到难事到观世音庙里去拜,发现观世音也在拜,那个佛教问...
佛法里讲的就是一个心字,要知道万法万相都是由一个人的内里面变现出来的,所谓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困果报应,如影随行,这就揭示出了一个伟大的道理,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在自作自受,福自己求,祸灾也是自己召,自己打造自己的天堂,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狱~你自己为了某件为达到自己心愿的事情而去...

问几个佛教问题
对于中国的佛教徒来说,问讯是佛弟子必学且例行的佛门行仪。例如今人皈依三宝之后,皈依证明师的第一个责任,便是教授合十、问讯等基本礼节。一般佛弟子学会了合十与问讯后,他们佛教徒的身分,好象也就成立了。又如佛教徒无论进入寺院或个人在佛菩萨圣像前用功,首先就是向佛菩萨顶礼致敬。在顶礼圣像之前,往往先有一...

问个佛教问题?
也不必被他人看见。孤独是存在的隐退,寂寞是内心的孤单。离群索居、遁迹山林的隐者,也是生命的一种追求。无论多忙,无论多飘泊,总有一种隐居山林的理想,这是向内回归,孤独可以让我们远离社会压力,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我们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让大自然来塑造我们的人格。

请信仰佛教的朋友回答,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
人类在地球上住得久了,吃了这么多地上的东西以后,开始有了男女性别的差异。《增一阿含经》讲:“彼时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娱乐。”男女相处久了就有了情欲,就有了性行为。这时其他的人看到他们这样就说,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就把他们从社群中驱赶出去,三个月后才让他们回来...

乌鲁木齐市17817392487: 信佛的人或佛教进来,我有几个问题要问!!!!!!!, -
点威防芷: 看了朋友的问题,发现朋友是看过很多佛教故事和事理的人.很有缘分.有疑问,能解,能行,才有体会.破疑开悟,是前期一定会经历的.1.我们得一人身有多不容易,朋友仔细了解一下(三恶道)就明白了.2.再说六道轮回,不是我们普遍认识的那个定律,朋友若暂时不能理解,可以先按自己理解.但是这都是表面的现象,以后深入后自然明白.3.朋友明白断恶修善是应该做的,是正确的.但是要深入了解(因果),深信因果后,体会将更深刻.4.学习佛法,要立信为本,还是那句话,能解其意,能行其事,一定会有感悟.5.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依教奉行.这是一点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不当之处,望朋友多指正!阿弥陀佛!

乌鲁木齐市17817392487: 我是一位初学佛者,那位懂佛学的人能告诉我这些问题? -
点威防芷: 第一:忍辱是放弃高傲心,低调做人.做有意与社会和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第二:佛在心中何须常念,要做佛的事.用强就违背佛的本意了.第三:无欲则刚,做事堂堂正正,又有何不敢.能按佛的道理做事就是佛弟子

乌鲁木齐市17817392487: 请教个问题懂佛的来
点威防芷: 蚊虫老鼠与所有动物一样是生命,都不可以剥夺他们的生命.众生的生命是平等的.如果你不喜欢他们,可以用不伤害他们的方法把它们请出去. 你们的神说一切活物人都可以杀来吃,既然你们可以吃动物,那为什么不吃老鼠和蚊子呢,难道你们的神也不公平吗?佛教导人们平等,你们都不听,你们对不同肤色的人尚且不能平等看待,何况是动物呢.

乌鲁木齐市17817392487: 学佛教的进来问个问题 -
点威防芷: 世上最好的帮忙,最好的孝顺,最好的慈爱,就是能够帮助所慈爱的人出离三界苦. 每个出家人都是这样的情况,每个出家人都背负着拔济众苦的责任. 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心向道,最后成就了佛果.为的是拔济众苦,他成佛后,不但度了妻子,儿子,还上天为母讲法,有了我们后人传承的《地藏经》,这就是一部孝经.里面讲的就是大孝. 世人大多生来造恶,多不胜数,父母死后,堕落下三途地狱饿鬼畜生的人多不胜数.能够超度父母脱离三恶道,就是最大的孝顺. 所以不能以世间法简单的认为,佛怎么不对.这是不合适的看法.后学愚见,还请原谅.

乌鲁木齐市17817392487: 比较懂佛与寺庙的人进来!关于出家还俗的问题!! -
点威防芷: 佛教是改造身心的宗教,让人更趋向平和,快乐生活.学到真正的佛法,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一无所有的乞丐,他都是身心快乐的.从你的言谈中,得知你母亲人事不和,身心有障碍,过得并不快乐,可见你母亲还没学到真正的佛学,只是去...

乌鲁木齐市17817392487: 懂佛的朋友请问
点威防芷: 1、福报没有享尽. 2、只有大圆满境界的佛菩萨才能做到足善. 俗世的坏人做的坏事未必全是恶. 有的是了却业缘的;有的是恶中存善. 总之还没有堕落至畜生道.

乌鲁木齐市17817392487: 问佛教者一个问题植物算不算做生命?砍树算杀生嘛?另外,能抽烟嘛?
点威防芷: 佛教里说,植物是不算生命的,不是众生,所以砍树不算杀生. 《大般涅盘经》: “谷米草木无命无我.非众生数.若有能作如是说者.是我弟子.若不能者.当知即是...

乌鲁木齐市17817392487: 懂佛学的朋友进! 我既念南无步莲如来,求相貌美好,又祈求观世音菩萨赐我一个美好的容貌,可以吗? 问 -
点威防芷: 可以,向多少佛菩萨祈求都可以.佛菩萨都没有任何嫉妒心自私心.我们佛教有一个著名的《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寺院基本每天都会念诵.居士也有很多人拜这八十八位佛.

乌鲁木齐市17817392487: 懂佛教的人进! -
点威防芷: 我经常遇到的一个经典问题是,学佛有什么用?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想他是在问,学佛是否可以给你带来那种很快就可以看的见的既得利益.现在的人很少有愿意花时间去做一件短期之内看不到明显收获的事情. 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通过学佛...

乌鲁木齐市17817392487: 关于佛教的一个问题 -
点威防芷: 朋友你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是要辩证的看待.众生平等是大彻大悟的佛从自性本性中流露出来的.佛教是教导众生向善,获得人生价值.食宿一来身体健康,二来培养我们的慈悲心,第三可以不与众生结怨造业.当然有很多人还是会照常吃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