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析一下滕宗谅的《赠妓兜娘》

作者&投稿:机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的分类~

文学按照体裁分为四大类:诗、散文、戏剧、小说。
诗: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
散文:是一种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
戏剧: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扩展资料:中国主要的文学奖项:
1、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坚持公正、独立和创造的原则,坚持艺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并重,每年颁发一次,立志要为华语文学的发展找到新的出路。
2、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3、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将选出该评奖年度里某一文学体裁中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

文学是个大概念,它包括文学作品,文学的文学性要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

这首诗我查了很多资料,有这么一说,是否属实有待考证,仅作参考:

赵令畤《侯鲭录》卷2有载:“张子野(方按:先字)云:‘往岁吴兴守滕子京(宗谅字)席上,见小妓兜娘,子京赏其绝色,后十年再见于京口,绝非顷时之容态,感之作……。’”其诗始出本末十分清楚,不知编者何以会误解成滕诗。今考滕宗谅(991~1047)于宝元二至三年(1039~1040)知湖州,十年后已是皇佑元年或二年(1050),宗谅墓木已拱,如何能作此诗?令人费解的是:同一编者又系此诗于卷170张先(990~1078)名下而两出之,且在诗题下按云:“《侯鲭录》(方按:此又误作‘候’)卷二署滕宗谅作。”两处按语均误且自相抵牾。实应删滕而存张,毋需存目,此为典型的既误收又重出之例。

卷四十六·宋
【张先】 〔字子野。居钱塘。尝创花月亭于秀州。〕

张子野以乐府驰名。有《咏筝》二阕。其一《菩萨蛮》云:“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手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其一《生查子》,云:“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张子野有《醉落魄》词咏佳人吹笛,云:“云轻柳弱,内家髻子新梳掠。生香真色人难学。横管孤吹,月淡天垂幕。朱唇浅破樱桃萼,倚楼人在阑千角。夜寒指冷罗衣薄。声入霜林,蔌蔌惊梅落。”

晏元献为京兆,辟张先为通判。晏甚属意一新纳侍儿,每张来,即令侑觞,往往歌子野所为词。其后,王夫人寝不容,公出之。一日,子野至,公与之饮,子野作《碧牡丹》一曲以戏曰:“步帐摇红绮,晓月堕,沉烟砌。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芭蕉寒,雨声碎。镜华医,闲照孤鸾戏。思量去时容易,钿合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营妓歌至末句,公怃然曰:“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亟命于宅库支钱苦干,复取前所出侍儿。既来,夫人亦不复谁何也。

张子野有怀旧《青门引》词云:“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又有《天仙》子送春词云:“水调数声持酒听,午睡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翠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此余平生所得意者。”(张初谒见欧公,迎谓曰:“好。‘云破月来花弄影’。恨相见之晚也。”时应子和许有云:“两岸夕阳红”、“蜡炬短烧红”、“风过落花红”。或谓张子野为“三影尚书”,子和为“三红秀才”。)

白乐天辞云:“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盖其自度之曲。张子野衍之为《御街行》云:“天非花艳轻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乳鸦新燕,落月沉星,ヨヨ城头鼓。参差渐辨西池树,朱阁斜欹户。绿苔深径少人行,苔上屐痕无数。残香余粉,闲衾剩枕,天把多情付。”

张子野于吴兴守滕子京席上见小妓兜娘,赏其佳色,后十年再见于京口,绝非当时容态。感之,作诗云:“十载芳洲抚白�,移舟弄水赏青春。当时自倚青春力,不信东风解误人。”

张子野年八十五,其家尚蓄声妓。苏子瞻作诗戏云:“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毛苍。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柱正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平生忝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诗人谓张籍,公子谓张�,柱下张苍,安昌张禹。全用张氏故事戏之。)子野和诗有云:“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极为子瞻所赏。

全宋诗好像收录了这一首,不过我没有查到,据说全宋诗里写的作者是滕宗谅(子京)


只因滕子京是奸臣?就把《岳阳楼记》从教科书中删掉,这合理吗?_百度知 ...
滕宗谅知泾州,用公使钱无度,为台谏所言,朝廷遣使者鞫之。宗谅闻之,悉焚公使历。使者至,不能案,朝廷落职徙知岳州。——司马光《涑水记闻》但是光凭司马光的这个记载,并不能成为足够的证据说明滕子京就是一个喜欢贪污公款的大贪官,而且范仲淹和欧阳修对滕子京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因此可见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滕子京简介
滕宗谅(990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为世人所知,岳阳楼的双公祠中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他做太守时,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在筑捍海堤堰中滕子京吃苦耐劳,也显示出其才干,备受张纶称赞。后迁当涂(今安徽当涂县)、邵武(今福建邵武市)知县。范仲淹...

滕子京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幸得欧阳修、范仲淹从中解释,方未处刑,仅贬官而已。于是就有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到巴陵后,不计个人荣辱得失,以国事为重,勤政为民,办了几件好事,如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和重修岳阳楼等。这些事受到百姓称赞,结果两年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治为天下第一”。在...

岳阳楼记原文 全诗
岳阳楼记的相关知识 1、创作背景:《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是滕宗谅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应滕宗谅之请而作。当时范仲淹与滕宗谅都是被贬谪的官员,范仲淹因为在邓州任职时为政清廉,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到颍州任职。2、内容:《岳阳楼记》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经过...

岳阳楼记中,滕子京的心情变化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

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是什么人
范仲淹为了激励遭到贬黜的朋友们,便一口答应了滕子京的请求。范仲淹劝勉失意志士,不要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忧伤,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摆脱个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滕子京,其实并不名子京,他的大号叫滕宗谅,子京只是他的字。不过,因为范文正公这一叫,他也就以字行了。古人...

滕子京为什么被贬到巴陵郡
滕宗谅(991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词人,客观上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滕宗谅一生清正廉明,勤政为民,政绩卓越,任职岳州期间被同朝文学家王辟之赞誉“治最为天下第一”。滕子京与范仲淹铜塑像 岳阳楼 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的原因:...

滕子京认为宫中失火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件事他提出什么主张
滕宗谅(990年-1047年),字子京,北宋时河南洛阳人,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为世人所知,岳阳楼的双公祠中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右)。人物生平 滕子京与范仲淹、刘越举同科进士。初授泰州军事判官,范仲淹任西溪(今江苏东台)盐官时建议泰州知州张纶修筑捍海堤堰,荐举滕子京给张纶当助手。...

追思滕子京阅读答案
追思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这一年是公元一千零四十五年.3年前,滕子京还在西北的甘肃泾州当他的知州.那是个边关阻隔,动乱无常的荒凉之地.这年9月,西夏大举攻宋,宁夏定川寨一仗,打得昏天黑地,血肉横飞.滕子京镇守城池,手中兵卒无几,"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会范仲淹引番汉兵来援".之后,他动用公款犒劳...

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是写给谁的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写给其好友滕宗谅,即文中所说的“滕子京”。滕宗谅,字子京,北宋时河南洛阳人,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为世人所知,岳阳楼的双公祠中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滕子京一生仕途坎坷,屡贬屡谪,历经磨难,较高职只是宫廷中“图书馆长”,与范仲淹不是同一位层次上人,...

大洼县13776099192: 回答下面这到语文问题 -
菜蔡塞疏: 其次,范仲淹的玄孙范公翶的《过庭录》中,关于范仲淹作《岳阳楼记》的记载,也是佐证.《过庭录·范文正规滕子京》云:“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

大洼县13776099192: 请各位大大想想办法,帮忙找五个 已天下事为己任 的人物和事例,要速度!!!!!! 谢了 -
菜蔡塞疏: 1.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