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主题讽喻说赏析例文

作者&投稿:阴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恨歌主题之讽喻说~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文章开篇就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当头喝起,定下基调。接下来便写明皇对杨贵妃的专宠及荒淫误国,“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从此,这位“五十年太平天子”的唐明皇便无可辩驳的堕入昏君的行列。而作者的讽意也就不言自明了。由于玄宗对杨贵妃的专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导致的一切后果更是让人深恶痛绝,他与其他的昏庸皇帝一起,都要承受千载的骂名。“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白居易曾在其作《上阳白发人》题下自注云:“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辛矣。六宫有美色者,辙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又白居易的《后宫怨》都对玄宗此时期的荒淫事实进行了大胆而直接的揭露。而杨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独擅专权和胡作非为,则更是无可饶恕的,“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新唐书·杨贵妃传》载:“天宝初,进册贵妃。追赠父玄琰太尉,齐国公,擢叔玄珪光禄卿,宗兄銛鸿胪卿,锜侍御史,尚太华公主。……而钊亦浸显。钊,国忠也。三姊皆美劭,帝呼为姨。封韩、虢、秦三国为夫人。出入宫掖,恩宠声焰震天下。”《长恨歌传》也说;“故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其为人心羡慕如此。”所有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历史事实,是抹杀不掉的,杜甫也曾在《丽人行》、《兵车行》等篇章中对杨氏兄妹骄奢淫逸、欺瞒圣上、擅权误国的黑暗局面进行了有力的揭露。“炙手可热势绝伦”的杨氏兄妹祸乱天下,玄宗却看不到,他也懒得去管,整日整夜的乐滋滋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世界,于是“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而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则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旧唐书·安禄山传》载:“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反于范阳。”“安史之乱”的铿锵铁蹄声毫不留情的惊破了玄宗醉眼迷离陶醉其中的“缓歌慢舞”,那“霓裳羽衣”旋起的则是“九重城阙”的“烟尘”,那“仙乐风飘”换来的则是天下百姓在狂乱的马蹄声中逃命的震天哭喊声。天下乱了,国将亡了,玄宗也坐不住了,“千乘万骑西南行”,而饱受灾乱的人民也震怒了,想逃得先给个说法,于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死”。所有这些皆因玄宗专宠杨贵妃,荒淫误国招致的天怒人怨,在作者的笔下都一一呈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揭露与讽刺。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至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入梦来”,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至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泊秦淮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泊秦淮》原文】:《泊秦淮》杜牧 〔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泊秦淮》...

形容西湖水平坦的两字词语
白居易晚官至太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文积极倡导新乐府运主张文章合著歌诗合事作写少叹世、反映民疾苦诗篇世颇影响我文史相重要诗 元曾任翰林士、左赞善夫罪权贵贬江州司马晚佛作诗讽喻诗名语言通俗易懂称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恨歌》等极名邓肖达曾说:白乐诗妪能解才确立诗民位白居易诗流传广泛自...

古文中"好"怎么说?要全部!
乡长好说歹说,才把爷爷哄回家好说话儿hǎoshuōhuàr[good-natured] 性情好,易于相处、共事好似hǎosì(1)[seem]∶好像(2)[be like]∶像大坝好似铜墙铁壁,顶住了洪水的冲击(3)[surpass]∶胜过好听hǎotīng(1)[fine]∶[言语] 使人满意的好听的话(2)[pleasant]∶悦耳的这支歌很好听吗?好听的(3)[lush]...

《长恨歌》中作者对李杨爱情的否定和讽喻体现在哪里?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

《长恨歌》的全文和赏析注解,谢谢!
赏析四: 白居易在自评其《长恨歌》时曾说:“一篇长恨有风情。”风情,即男女私情。《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歌。“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恨在何处?一个皇帝竟无法保全心爱的女子,马嵬兵变,生死离别,昔日共聚的时光是多么美妙,分离之后的寂寞悲伤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唐玄宗本人,既是悲剧的承受者,...

给我一些白居易的<<长恨歌>>的赏析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

求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

白居易《长恨歌》古诗赏析
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咱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

速求《长恨歌》的赏析!谢谢!!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

长恨歌的鉴赏和理解
【鉴赏】《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

聊城市15751537247: 长恨歌主题讽喻说赏析例文 -
弭风知芙: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至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

聊城市15751537247: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 -
弭风知芙: 《长恨歌》的主题,是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聊城市15751537247: 分析《长恨歌》主题及作者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态度? -
弭风知芙: 全诗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喻与同情的交织,其主题应该是双重性的.首先,从作品本身看,以“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为界,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表现出批判和暴露的倾向是不言自明的.后半部分写李杨爱情,思念之...

聊城市15751537247: 对《长恨歌》的主旨,你的意见是如何?理由是什么? -
弭风知芙: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一、讽喻说.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

聊城市15751537247: 分析《长恨歌》主题及作者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态度?
弭风知芙: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态度:有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误国的“讽喻说”;有歌颂李杨真挚感情的“爱情说”;有对玄宗批判与同情并存、惋惜与讽喻兼有的“双重主题说”;有认为白居易世界观有矛盾,原想“惩尤物,窒乱阶”,但在具体描写中却逐渐地对李杨爱情产生同情的“主题转移说”.我认为,作者对其所描绘的李杨爱情故事的主题取向是持批判态度的.可以这么说,作者愈是把李杨的生离死别和天上人间苦相思的哀痛缠绵着意渲染,越能引发人们对这一悲剧问题的深入思考.他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李杨的悲剧,是其荒淫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作品批判讽喻的主题已昭然若揭.

聊城市15751537247: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是讽喻还是爱情?
弭风知芙: 本人觉得应该是讽喻,毕竟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在那儿.虽说其中有很多诗句被后人用来喻爱情,有很多的诗人都是通过表面的现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抱负、爱国之情等等.

聊城市15751537247: 长恨歌分段段意和概括本诗主题并作简要分析!!! -
弭风知芙: 《长恨歌》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

聊城市15751537247: 《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哪三种观点? -
弭风知芙: 4.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哪三种观点?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观点:1.讽喻说,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喻唐明皇贪色误国;2.爱情说,认为该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之间真挚缠绵的爱情;3.双重主题说,认为该诗前半部分是讽喻,后半部分是歌颂爱情.5.《长恨歌》塑造了一个具有什么样性格的杨贵妃?杨贵妃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杨贵妃死后,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仙境中的杨贵妃.她高雅端庄,寂寞悲伤,殷勤迎接汉家使者,对唐玄宗一往情深,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使她成为千百年来忠于爱情的化身.

聊城市15751537247: 求《长恨歌》及其赏析 -
弭风知芙: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

聊城市15751537247: 白居易的《长恨歌》鉴赏 -
弭风知芙:《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但这样一篇大家喜读熟诵的作品的主题思想究竟是怎样的,却一直是古今研究者所争论的问题.古人的评论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讽喻,“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