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到9大行星哪个被删了

作者&投稿:俞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谁被排除了?~

冥王星因為冥王星太小叻
行星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必须是该区域内最大的天体;必须有足够大的质量,能依靠自身的重力,通过流体静力学平衡,使自身的形状达到近似球形;天体内部不能发生核聚变反应。按照此种方案,太阳系中,目前只确认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8天体为大行星,冥王星则不在大行星之列。
人们搜索冥王星的最初目标,是为了解释天王星轨道的异动。由于海王星只能部分解释天王星实际轨道与预测轨道的差异,19世纪末的天文学家猜测,在海王星的轨道范围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未知天体,它的引力干扰着天王星的运动。
当冥王星于1930年首次被人们观测到时,它很快就被认定为预测中的那颗未知行星,从而成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70多年来,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一再受到质疑。
与其他8颗行星相比,冥王星显得过于特别。它非常小,比许多其他行星的卫星还小,比如月球。更糟糕的是,过于小的体积和质量使冥王星根本无法对天王星轨道造成明显影响,因而无法满足天文学家最初的期望。
冥王星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公转轨道。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都与黄道平面(地球轨道平面)基本一致,冥王星的轨道平面却与黄道平面呈很大夹角。其他行星的轨道几乎是完美的圆形,而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有很大偏心率的椭圆形,其近日点和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相差30亿公里之多。
这些因素使一些科学家认为,冥王星根本就不是行星,太阳系应该只有“八大行星”。有人猜测,也许冥王星以外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许多年来,不少科学家希望重演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历程,在太阳系边缘发现第10颗行星
但大自然总有新创意来冲击人类的想象力,柯伊伯带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我们对太阳系边缘的认识。美国科学家柯伊伯于1951年提出,太阳系外围可能有一大群小天体绕太阳运行。1992年,人们首次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发现了一个暗淡小天体,柯伊伯带的存在从此由假说变为事实。
据猜测,直径超过100公里的柯伊伯带天体可能达7万个,至今已经发现了几百个。近几年来人们不断发现更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其中一个甚至比冥王星还要大。这些发现是推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定义行星的重要原因。
这种局面意味着,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离太阳约50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1.5亿公里)之内的区域,并不是由冥王星占统治地位的空旷地带,而有许多“居民”。
经过几天格外激烈的争论,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终于投票决定,将冥王星与8颗地位毫无争议的行星区分开。从此以后,以冥王星为代表,这种大到一定程度但未能将周围“竞争对手”扫荡干净的天体,将被称为“矮行星”。与以往的小行星概念一样,矮行星并不是行星,而是与行星不同的另一类天体。
对于在“九大行星”的常识中长大的公众来说,“八大行星”也许有点难以接受,但这也只是个习惯问题。其实,冥王星是不是行星,与它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如何并无关联,美国宇航局的人们搜索冥王星的最初目标,是为了解释天王星轨道的异动。由于海王星只能部分解释天王星实际轨道与预测轨道的差异,19世纪末的天文学家猜测,在海王星的轨道范围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未知天体,它的引力干扰着天王星的运动。
当冥王星于1930年首次被人们观测到时,它很快就被认定为预测中的那颗未知行星,从而成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70多年来,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一再受到质疑。
与其他8颗行星相比,冥王星显得过于特别。它非常小,比许多其他行星的
卫星还小,比如月球。更糟糕的是,过于小的体积和质量使冥王星根本无法对天王星轨道造成明显影响,因而无法满足天文学家最初的期望。
冥王星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公转轨道。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都与黄道平面(地球轨道平面)基本一致,冥王星的轨道平面却与黄道平面呈很大夹角。其他行星的轨道几乎是完美的圆形,而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有很大偏心率的椭圆形,其近日点和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相差30亿公里之多。
这些因素使一些科学家认为,冥王星根本就不是行星,太阳系应该只有“八大行星”。有人猜测,也许冥王星以外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许多年来,不少科学家希望重演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历程,在太阳系边缘发现第10颗行星。
但大自然总有新创意来冲击人类的想象力,柯伊伯带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我们对太阳系边缘的认识。美国科学家柯伊伯于1951年提出,太阳系外围可能有一大群小天体绕太阳运行。1992年,人们首次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发现了一个暗淡小天体,柯伊伯带的存在从此由假说变为事实。
据猜测,直径超过100公里的柯伊伯带天体可能达7万个,至今已经发现了几百个。近几年来人们不断发现更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其中一个甚至比冥王星还要大。这些发现是推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定义行星的重要原因。
这种局面意味着,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离太阳约50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1.5亿公里)之内的区域,并不是由冥王星占统治地位的空旷地带,而有许多“居民”。
经过几天格外激烈的争论,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终于投票决定,将冥王星与8颗地位毫无争议的行星区分开。从此以后,以冥王星为代表,这种大到一定程度但未能将周围“竞争对手”扫荡干净的天体,将被称为“矮行星”。与以往的小行星概念一样,矮行星并不是行星,而是与行星不同的另一类天体。
对于在“九大行星”的常识中长大的公众来说,“八大行星”也许有点难以接受,但这也只是个习惯问题。其实,冥王星是不是行星,与它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如何并无关联,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探测器仍然在朝它飞去。冥王星和柯伊伯带其他天体可能有着与“八大行星”完全不同的起源,这将为研究太阳系早期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线索。

冥王星于2006年被移出九大行星行列,降级成为矮行星,自此太阳系只剩八大行星。冥代表着死亡,但冥王星的可怕之处与它的名字无关。冥王星远离太阳,相对于地球而言,冥王星上的环境十分恶劣,这才是它的可怕之处。


关于冥王星

冥王星由克莱德·威廉·汤博发现于1930年,位于海王星(太阳系最外侧的一颗行星)之外。起初人类对冥王星所知甚少,在2006年以前冥王星一直被认为是一颗行星。进入21世纪,新的天文观测技术使人类了解到更多太阳系内的小天体。特别是阋神星的发现,使国际天文学界普遍认为应该重新定义行星。此后随着新的行星定义起用,冥王星被正式除名,并冠名为矮行星,九大行星也就变成八大行星了。


冥王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同时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其中质量第一大的是阋神星。柯伊伯带是外海王星天体聚集区,这儿的天体主要由冰和岩石构成。

冥王星很小,体积仅相当于月球的1/3,质量仅相当于月球的1/6。光从太阳表面到达地球需要8分多钟,而阳光从太阳表面到达冥王星大约需要5.5小时。与太阳系中的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冥王星的轨道很扁,也就是轨道离心率高、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距离差值较大,并且轨道倾角(基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或者说黄道面)很高。由于轨道较扁,冥王星会周期性的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不过两者因为轨道共振,并不会发生碰撞。


上图为冥王星运行轨道示意图。

冥王星虽然是矮行星,但是它也有卫星,目前已知冥王星有5颗卫星。

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的原因

行星本身不发光,是直接环绕恒星运转的一类天体。除了这个最基础的传统定义,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对行星附加了另外两条定义。首先,该行星的质量必须要足够大,这样才有足够强大的引力使其自身保持流体静力学平衡状态,即天体的形状趋于球形;其次,它必须有能力清除公转轨道附近区域的其它天体。

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以小行星带为界,里边四颗是类似地球的岩石行星,外边四颗是类似木星的气态巨行星。


简单来说,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必须要足够大,才能算得上是一颗行星。因为只有足够大,才有足够强的引力清除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冥王星就是因为不满足这个条件才被降级为矮行星。

矮行星就是不够格成为行星的天体,大小基本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矮行星同样围绕太阳公转,外形趋于球形,但是由于比较小,没有能力清除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而像冥王星这样有比较稳定公转轨道的矮行星又叫做类冥天体,柯伊伯带天体中已知有近四分之一是类冥天体。


不管是行星、矮行星、卫星,还是小行星、彗星,它们都是由太阳诞生之后余下的边角料形成的。

萌萌哒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冰冷的心

冥王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冥王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日地平均距离的33倍。在刚发现冥王星的几十年间,人类对它知之甚少,显得十分神秘。

目前人类关于冥王星最新最全的资料来源于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该探测器于2015年成功飞掠冥王星,并对其进行了探测。科学家在冥王星表面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心形区域,这其实是一个横跨上千公里的冰原,被称作冥王星之心。


如上图所示,冥天星亮白色区域酷似心形,看起来很萌。图片来自NASA。

冥王星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为零下223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物质都凝固了下来。根据探测数据,冥王星大约由7分岩石、三分水冰组成,而表面则覆盖着一些固态的氮、一氧化碳和甲烷。当冥王星靠近近日点时,表面的这些物质会升华,暂时构成冥王星极其稀薄的大气。

相对于地球而言,冥王星表面十分寒冷荒凉,好似神话世界中的幽冥之地。这样的地方几乎不会存在生命,对人类而言十分可怕。冥王星的公转轨道也与其它八大行星迥然不同,要是没有海王星,冥王星的运转轨道会更混乱。此外,冥王星的自转方向与金星相同,从地球公转平面的北极来看,它们都是自东向西顺时针旋转,你在该星体上将会看到太阳每天西升东落。


不过,放眼全宇宙,冥王星上的环境就显得温柔的多。冥王星表面是固态的,探测器好歹可以登陆,未来也可以充当人类探索宇宙的中转站。若是木星这种气态行星,或者金星这种布满有毒气体和熔岩的高温行星,那才叫真的可怕。而与地球环境相近的火星,则显得更温柔些。

热爱科学的朋友,欢迎关注我。

9大行星,改为8大行星

北京时间8月24日8:30分,联合国天文协会的1000余名天文学家的投票表决结果----从9大行星,改为8大行星。冥王星被从太阳系的第九大卫星的位置上剔除(唯一由美国人发现的行星),理由是;1,冥王星质量过小,2,其轨道不是围绕太阳做圆形轨道运到,而是椭圆形轨道。

8月14日至25日,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天文学家汇集风光如画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参加三年一度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与往届不同,本次第26届会议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24日,天文学家们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太阳系行星的称谓,给众说纷纭的行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根据新的定义,太阳系的9个兄弟要分家,特别是老九冥王星被划入另册。

一、行星被重新分为三类

天文学家16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正式提交有关行星定义的决议草案,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次大会5号决议。22日,大会又提交了重新修订的5号决议:行星的定义。决议中说,当代的观测正在改变我们对太阳系的了解,重要的是天体的命名应当反映我们现时的认识。这特别适用于“行星”这个名称。“行星”一词最初描述的是那些在天空中“游荡”的光点。最近的发现则迫使我们用如今可以获得的科学信息来创建某种新的定义。因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议用下述方式来定义行星和太阳系的其他天体:

[1]我们将1900年以前发现的在黄道面附近以近圆轨道运行的8个经典行星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运行的其他行星天体区分开来。

[2]按照上面的定义,我们承认冥王星是一颗行星,最近发现的若干大的海(王星)外天体也是行星。与经典行星相比较,这些天体的轨道一般都具有大的倾角和大的偏心率,轨道周期超过200年。我们把以冥王星为原型的这类行星天体归为新的一类,“矮行星”(dwarf planet),以与经典行星相区别。

[3]所有环绕太阳运行的非行星天体均应命名为“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方成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说,简言之,就是把行星分为三大类,即“经典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北京天文馆馆长、中国著名小行星专家朱进博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个决议就是把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开除。根据大会的5号决议,冥王星的行星身份仍将保持,但是已从大行星降为二级行星——“矮行星”,可谓今不如昔,身价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有3颗天体将荣升二级行星,它们是: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卡戎星和2003年发现的2003UB313(齐娜星)。这样,太阳系的行星由9颗增至12颗。其中有8颗是经典行星(俗称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同时有4颗二级行星“矮行星”,它们是冥王星、卡戎星、谷神星和齐娜星。 据专家介绍,冥王星与它的卫星卡戎星均符合新的行星定义,二者直径为2:1,引力中心不在冥王星内,彼此的运动犹如在天宇跳交谊舞。这样,它们将可能是太阳系首次确认的双行星。

二、76年前天文学家的失误

从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到21世纪的今天,已经过去了近400年。在这期间,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一直经历着“生死轮回”的宇宙以及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的探索。之所以现在制定行星定义,要追溯到一场历时76年的天文学“失误”。1930年,洛厄尔天文观测台宣布观测到冥王星,他们称该行星的体积比地球大数倍。很快,冥王星作为太阳系第九颗行星进入教科书。但冥王星的发现者美国人克莱德·汤博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随着现代天文观测仪器的不断升级,通过哈勃大望远镜,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是日新月异。尤其是“柯伊伯带(Kuiper Belt)”的出现直接动摇了冥王星的地位。新的观测显示,冥王星实际上是一块比月球小的岩石。等这个错误被纠正,冥王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小孩子们都知道它是第九大行星,被人们叫了几十年了。

在科学界,关于冥王星的地位问题长久以来就存在争议,自2003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迈克·布朗发现了UB313后,关于冥王星的争论升级。布朗发现太阳系里还有一个体积比冥王星大的天体,沿着海王星外的大角度倾角轨道运动。经哈勃太空望远镜测量,这一天体直径约为3000公里,比冥王星大。其官方名称是2003UB313,布朗教授将它命名为“齐娜”。测算显示,要让“齐娜”绕行太阳一周,得花560年。

迈克·布朗发现的“齐娜”是球形的,而且比冥王星大。该天体的发现令天文学界头痛。头痛的原因在于,不同于离太阳更近的8颗行星,冥王星处于太阳系最外围著名的柯伊伯带的中心位置,柯伊伯带是太阳诞生时的残留物质形成的环状区域。“齐娜”也是一个柯伊伯带天体,所以,如果冥王星算得上行星,“齐娜”也必须是行星。问题不仅如此,天文学家还清楚,柯伊伯带充满了数不清的岩石,如何定义它们也是个问题。

三、行星将越来越多?

荷兰裔的美籍天文学家柯伊伯在1951年首次提出了“柯伊伯带”假说,即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太阳系边缘,可能还有类似彗星的天体存在。柯伊伯的这一假说,是对天文学固有看法的一种挑战。因为,在发现冥王星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天文学家们一直认为,在海王星以外的太阳系更遥远的区域,除了冥王星外,再没有什么其他的天体了。可就在“柯伊伯带”假说提出的40年后,美国夏威夷大学天文学家于1992年利用2.2米的天文望远镜,首次观测到这一区域有天体存在,证明在太阳系的边缘,确实有着一个原先不为人知的广阔世界。

据出席会议的中国天文台的张承民博士介绍,最近10年以来,在“柯伊伯带”发现的天体数量可以说是节节攀升,迄今已证实的达6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直径在100公里左右。“齐娜”已被证实是个直径超过冥王星的天体,“柯伊伯带”是否还会有更多更大的星体存在?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这个谜底也将逐步被揭开。

冥王星,太小了离太阳太远了,已经由2500国际天文学家举手表决规划为矮行星了

冥王星
冥王星近景照(想象)冥王星(读音:míng wáng xīng)起初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第五号决议,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dwarf planet)。在2008年6月,国际天文学会再将冥王星做为子分类类冥矮行星

冥王星!

冥王星或被称为134340号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第十二大的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第五号决议,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

一个拥有很酷名字的行星--冥王星
因为没资本当行星,便被太阳系开了出去


江津区15784283481: 哪个行星从九大行星中被删了? -
藤阳黄连: 冥王星!

江津区15784283481: 冥王星到底是不是属于九大行星?电视里说冥王星被删了九大行星之一? -
藤阳黄连:[答案] 不是了.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的原因 冥王星:行星直径:2274 千米 质量:1.27e22 千克 1.体积是月球的五分之一 2.它的运行... 它必须足够大,这样它自身的引力就能使它保持接近球体的形状 5.它必须能清除轨道上的其它物体 因为它不满足以上条件...

江津区15784283481: 谁知道刚被剔除出太阳系的行星是哪个? -
藤阳黄连: 没有行星被踢出太阳系,但被踢出九大行星的是冥王星.

江津区15784283481: 太阳的9个行星中,听说被开除出去个,是哪个啊?
藤阳黄连: 上面的乱讲,国际天文学会在去年把冥王星定义为矮行星,开除了

江津区15784283481: 今年哪一个行星被剔除九大行星之列??
藤阳黄连: 冥王星 呵呵,要选我哦

江津区15784283481: 冥王星为什么被去掉?银河系行星有哪些? -
藤阳黄连: 冥王星之所以被剔除的原因是因为天文学家认为行星,应该是区域中最大的天体;必须有足够大的质量,依靠自身的重力;天体内部也不能发生核聚变反应. 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冥王星的质量小、体积小、密度低,与其它四个类木星一点都不同. 行星这种星体绕行恒星,本身拥有足够的质量而自行产生重力,可以克服各种刚体的力,因此维持流体静力平衡(近似球形)的形体,同时公转的轨道空间并未与其它行星交会.按此定义,冥王星自动失去行星资格,因为其椭圆形的公转轨道会跟海王星交会. 对于银河系有哪些行星,这太多了.可以这样说银河系大约有1000亿个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星系,那行星更是多得数不清

江津区15784283481: 为什么把9大行星被删了一个?
藤阳黄连: 因为天文学家发现 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 而不是行星.

江津区15784283481: 九大行星那些
藤阳黄连: 现在已经是八大行星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去掉了)

江津区15784283481: 原来人们认为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现在为什么又说是八大行星?你知道少了哪一颗吗?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
藤阳黄连: 被排除的自然是冥王星了,前面几位都已经说了.但至于它为什么被排除,与它的体积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成为行星的三大条件:1、必须有足够大的质量,使自己成为球体.2、必须围绕一颗恒星公转.3、依靠自身引力清除轨道中的其它障...

江津区15784283481: 太阳系现在有几大行星,是哪个被删除了?
藤阳黄连: 太阳系现在有八大行星, 距离太阳最远的冥王星被删除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