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为何数十年间就走向没落了,在战国初期不是最强的吗?

作者&投稿:邴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起战国七雄,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初中课本提到过的齐,楚,燕,韩,秦,赵,魏,是这七个国家。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秦国,最后秦国把这些国家逐步消灭。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战国初期首先兴起的并不是秦国,相反是存在感最低的魏国。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标志着中国开始从春秋时代过渡到战国时代。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的开创者便是大名鼎鼎的魏文侯,又叫魏斯。从现在开始,小殷来分析一下魏国前两代君王为后世打下的基础,魏惠王时期很快走向衰落。

第一:魏文侯重用吴起,李悝等人变法,国力蒸蒸日上,一跃成为七国之首

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发生,魏桓子,韩康子本来是智伯这一边的人,后面临阵倒戈投靠赵氏共同消灭了智伯。从此晋国一分为三,也已经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封魏斯等三人为诸侯,脱离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1:军事方面任用吴起变法,多次改革后国力蒸蒸日上

魏国最让人闻风丧胆的便是强大的魏武卒,魏文侯考取魏武卒的要求很严苛。要求里面能穿三层盔甲,拉开十二石的弩,身上带50支箭,三天的粮食能日行百里。任用吴起变法,达到战场后,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同时还得具备非常高超的格斗技能,因此每次能入选魏武卒的人员,免除魏武卒全户的徭役和田宅税。

魏武卒最大的功绩便是开疆拓土,当时吴起率领魏武卒百战百胜,不管是楚国还是秦国都不是其对手。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国已经完全占领了河西之地,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另外还向北夺取了戎狄少数民族的大部分土地,国力蒸蒸日上。

2:经济方面重用李悝变法,推广农副业

要知道先秦时代开始,农业生产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魏文侯当时重用卫国人李悝,综合利用魏国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国耕地的单位产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在丰年的时候,国家根据市场情况,采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使农民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在灾年的时候,政府把国家储存的粮食适当卖给农民,使得他们不会因为吃不上饭而颠沛流离。


另外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规范魏国人的行为。由于魏文侯带头遵守这套法律,使得他制定的这套法律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3:文化方面除了对秦进行军事打击,文化渗透尤为关键

魏文侯作为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志向在于如何统一。秦国位于西北,战略位置极其关键。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仅如此,如何将自己的魏国文化传到秦国等地,这才是要紧大事。

他知道秦国人不会以武力屈服,对中原文化很向往。于是派当时的大儒子夏,他曾经是孔子的学生。邀请他到西河讲学,本来魏文侯对儒生不重视。经过时间的不断推移,魏文侯深知文化带来的重要性,盼望各国的人才汇聚到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

第二:魏武侯南征北战,国力再一次达到鼎盛,不过不怎么会用人

魏武侯是魏文侯的儿子,带兵作战方面与其父不相上下。不过在治国用人方面很明显比魏文侯差的多,其父统治期间都是任用贤才。到了魏武侯这里,重新回到了春秋时期,任用一些比较亲近的人,有家庭显赫背景的人。

如此一来,魏国在魏武侯时期看似强大,实际上强干弱枝,已经走向衰败。本来其父魏文侯在位时期,韩赵魏三国联盟势不可挡,当时的秦国想要东出根本没有机会。

赵国方面,经过赵烈侯时期的变法,国力逐渐上升。原本就对魏国强势态度不满,公元前386年,赵敬候将国都前往邯郸,意味着赵国要和秦国一起争霸。与此同时,魏武侯不但没有其父魏文侯时期的高瞻远瞩。

就在赵侯迁都的同时,公子朝不满。想要率领军队和赵成侯血拼,魏武侯得知此消息过后,派遣军队协同公子朝攻打邯郸叛乱。最终赵胜残胜,从此魏赵联盟就此破裂。不得不说,这是魏武侯最大的败笔!

第三:魏惠王丧权辱国,不断丢失土地,魏武卒不敌秦国铁骑

魏惠王是魏武侯的儿子,魏文侯的孙子。其才能远远不及祖父两代,就是在他的手中,河西之地被秦国重新夺取。不但如此,当时最大的贤才商鞅便是从他的手上逃脱。他的叔父公叔痤曾经劝说他:“对于商鞅这个大才,你要么就重用他,要么就杀了他。”

可惜,魏惠王一点也没有听进去。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一代贤才商鞅从魏国逃跑,听说秦国招贤纳士,便来到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持续发展,不可一世的魏武卒首败于大秦铁骑。

孙膑和庞涓都是战国中期有名的大才,师从鬼谷子。庞涓是魏国将领,对自己的这个师兄一直怀恨在心,用宫刑来侮辱他。来到齐国后,帮助齐威王变法图新,围魏救赵兵败魏国,庞涓自杀。从此,魏国逐步走向衰落,再也没有兴起的机会。




中国古代的发展为何会比国外落后数十年,谁是最终元凶?
外国人想攻陷中国这个地方了,就像八国联军抢圆明园里的东西一样,一样的突显出对中国掠夺的心,明清两个朝代的封闭,也就导致了国家落后了这么多。国家后来被强制性去向西方学习,这也是为了中国发展而努力,中国也只是在近代史上落后数十年,到了现在中国已经完全不输于他们了。

南明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为何只坚持十几年就被清朝灭掉呢?_百度...
3、党争的延续。党争并没有因为崇祯的死而消亡,反而越演越烈。东林党无治国才能,无理财手段,但对其他人的政治压迫却是无师自通。这种政治上的打击报复延续到清康熙年间,由此可见无论是明还是南明,党争是亡国的第一罪。二、经济上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财政税收,缺乏财政收支。明朝时虽然江南地区...

为何周朝搞分封制存在近800年,而其他朝代搞分封几十年就大乱?
也就引发了长达数百年的五胡乱华。再到后来的明朝因为分封引发动乱的原因与汉朝的原因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削藩引发的,而且越分封越动乱,分封的的诸侯国实力越大,动乱就越大,分封在后世朝代基本上成了动乱的代名词,所以,秦始皇的郡县制眼光真是独到,而且领先几千年。

中国是一个王朝大国,朝代更迭时有发生,中国为何跳不出王朝更迭循环的怪...
中国文明的的另一特点是具体王朝的年限较短。少的只有数十年,如秦、隋等;多也不超过三百年,如汉、唐、宋、明等。这与西罗马立国近千年,拜占庭帝国享国近千年相比实在显得太短。可见,中国文明总体连续性的另一面是频率较高的周期性振荡。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带来生灵涂炭,社会文化、...

五代十国朝时期,一段神秘的中国历史,为何记载这段历史的史料很少_百 ...
所以这“五代十国”罪之三可谓是勾结外夷之罪。刘崇以上便是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中的所谓“三罪”。但唐末本就藩镇割据、民不聊生,在道义尽毁的乱世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正是那些黑暗的内幕,造就了这样一个如此独特而又令人不堪回首的超级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在五代十国短短数十年间,...

十年后,中国的经济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直到1840年,清朝的经济规模还是世界经济的33%。当时的大英帝国的经济规模还没有大清帝国大。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开始走破产的道路。一直到1949年内战结束,中国的经济完全破产为止。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统一的帝国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帝国的分裂和内战时期都是经济搞得一塌糊涂的...

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数十年间,通过艰难摸索走到了世界前列是病句吗_百度...
是。语文的病句是比较难学的阶段,该句的通过和艰难摸索重复了,因此是病句,正确的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数十年间,艰难摸索走到了世界前列。

120多个国家被美国秘密监听数十年,为何这些国家都没有察觉?
棱镜门事件纰漏之后,许多国家都非常的害怕和愤怒,因为其中许多被监听的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国家,所以这让美国的盟友非常不理解美国的行为。之所以数十年的时间中,这些国家都没有进行察觉,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这些国家都是通过瑞士一个安全公司进行通信的,而美国直接监控了这个公司,所以外人很难...

历史为何在万历十五年拐弯?
皇帝为保住龙位,臣工为掌控权力,黎民百姓就为吃饱饭、穿暖衣,还能再做点什么,没有多想,也懒得去想。为把控皇位、稳定政权,历朝历代只能施行简便、低成本的重农抑商,用土地套住人的手脚,用道德礼数洗刷人的头脑,自诩为天下太平,数十年如一日,没有什么变化,没有什么突破。天长日久,弊端丛生,一场暴雨、蝗灾...

德国、日本是经济、工业大国,为何它们的GDP十余年间徘徊不前?
主要是因为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已经到了极限,想要往上发展很难。首先德国和日本本国的资源和土地达到了极限,想要往上发展需要比现在更多的资源。其实德国和日本本国的资源是固定的,他们已经充分地利用自己国家的资源了,想要让这个国家在向上发展,除非是他们领土面积增加。但是增加自己的领土...

北安市19853007222: 魏国为什么会衰落最后被吞并? -
止咸信必: 战国初期,魏国是七雄中的最强者,但到惠王以后,霸业丧失而逐渐亡国.魏国的兴亡盛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的得与失.它由一个大夫封邑而迅速发展成为诸侯强国,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其主要原因是魏文侯用贤任能,重用人才,变法改革,使魏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人才中心之结果.到魏惠王时,不善用人,排斥人才,使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失,导致了魏国的衰落和敌国的强盛.通过“人才得失与魏兴亡”关系的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北安市19853007222: 战国前期强大的魏国为什么后来会衰败 -
止咸信必: 第一,魏国改革不是很彻底,只是军事体制和财政政策改革 第二,魏国没有任用人才,如商鞅、孙膑 第三,魏国四处树敌,没有联合和斗争 的策略.

北安市19853007222: 秦国,赵国,魏国,齐国,他们的兴盛与衰落原因 -
止咸信必: 楚国一直都不是很活跃,强的话算不大上,但国土面积一直是最大的,会被人认为强.但实际上,地虽大,却人口少,兵力不足,多次被打败.魏国,前期最强,差点把秦国打灭国了.后来固步自封,盛极而衰,秦国经商鞅变法强大起来,把魏...

北安市19853007222: 三国 最后三个国家是怎么败的?为什么败? -
止咸信必: 蜀国连年征战,国力虚耗,各将才凋零之后,君臣不和且刘禅昏庸,所以无法抵御魏国新锐邓艾钟会的猛烈进攻.灭亡 魏国曹氏宗族一代不如一代,朝中权利渐渐被司马家架空,司马氏父子在军中树立威望后趁机夺取权柄,魏国直接易手 蜀国国被灭后,吴国本来就独力难支.国内接连内乱,到孙皓上台也是人才基本耗完,孙皓暴戾,失却人心,在加上统一大势不可逆转,终为晋所灭

北安市19853007222: 马陵之战庞涓为什么自杀 魏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止咸信必: 其实魏国早就奠定了失败的基础的,魏惠文王比起他父亲和祖父来讲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违背祖训.而且当时孙膑也曾来过魏国,结果魏惠文王唯亲永志,导致能力更强的人出走外国.上述几点已经足以构成一个国家的没落的.

北安市19853007222: 战国时期什么因素决定魏国必将走向面王?? -
止咸信必: 春秋末期,魏赵韩三分晋国,初步奠定了魏、赵、韩、齐、楚、秦、燕七国并立的战国局面.战国初期,魏国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强大,为三晋之首,地形险要,大有称雄天下之气势...

北安市19853007222: 三国时代为什么没落的原因 -
止咸信必: 首先经历黄巾之乱.诸侯大战,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候,人口数量跟黄巾之乱前的差距太大,即使是地盘最大的魏国,人口只有400多万人,三个国家加起来不过千万之数,只有黄金之乱前的五分之一.战争、疾病、饥荒,死掉的人千千万万.然后三国其实是世家大族把持权利,拥有比庶民大的多权利,许多人只能依附其中为其耕田.世家把持导致政治黑暗,有志之士、寒门子弟得不到重用.

北安市19853007222: 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
止咸信必: 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公元前225年,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

北安市19853007222: 三国 最后三个国家是怎么败的?为什么败? -
止咸信必: 蜀国连年征战,国力虚耗,各将才凋零之后,君臣不和且刘禅昏庸,...

北安市19853007222: 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 -
止咸信必: 三国时期,魏国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广,将才最多,实力最强.随着数十年的战争消耗,到了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的人口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减少,当时蜀国仅有28万户,人口约94万;吴国只有52.3万户,人口约230万;魏国有103万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