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独尊儒术,儒家主张以德报怨,可为何军队却非常血性?

作者&投稿:肇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中国历史年代表∶
1、原始社会
五帝∶炎帝、黄帝、尧、舜、禹
约前2528年-前2029年(约500年)
2、先秦时期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470年)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554年)
周朝∶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275年),东周∶前770年 -前221年(549年)
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295年)
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254年)
3、秦汉时期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16年)
西楚王朝∶前206年-前202年(5年)
汉朝∶
西汉∶前202—公元8年11月(210年),东汉∶25年-220年(195年)
新朝∶公元8年12月-23年10月(16年)
玄汉王朝∶23年10月-25年(2年)
4、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220年-280年(60年)包含魏,蜀,吴;
魏∶220年-265年(45年)
蜀∶221年-263年(42年)
吴∶222年-280年(58年)
晋朝(266年-420年)包含西晋,东晋;
西晋∶265年-316年(51年)
东晋∶317年-420年(103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135年)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南朝·宋∶420年-479年(59年)
南朝·齐∶ 479年-502年(23年)
南朝·梁∶502年-557年(55年)
南朝·陈∶ 557年-589年(32年)
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北朝·北魏∶386年-534年(148年)
北朝·东魏 ∶534年-550年(16年)
北朝·西魏∶535年-557年(22年)
北朝·北齐∶550年-577年(27年)
北朝·北周∶ 557年-581年(24年)
5、隋唐时期
隋朝∶581年-619年(38年)
唐朝(618年—907年)包含唐朝前期,武周,唐朝中后期
唐朝前期∶618年-690年(72年)
武周∶690年-705年(15年)
唐朝中后期∶705年-907年(202年)
6、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891年-979年(89年)包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
7、宋元时期
宋∶960年-1279年(320年) 含北宋,南宋;
北宋∶960年-1127年(16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152年)
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66年)
元∶271年-1368年(98年)
北元∶1368年—1402年(35年)
8、辽金夏
辽朝∶916 年-1125年(210年)
西辽∶1124年-1218年(94年)
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190年)
金朝 ∶1115年-1234年(120年)
大理国包含前大理,后大理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316年)。
9、明清时期
明 ∶1368年-1644年(277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19年)
后金∶1616年-1636年(21年)
清前期∶1636年-1840年(205年)
10、近代时期
晚清∶1840年-1912年(73年)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38年)
11、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今)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经历了几个社会形态∶
一、原始社会
人类蒙昧时代∶公元前100世纪以前
旧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100世纪-公元前41世纪
华夏文明初始时代之三皇(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时期∶公元前41世纪到公元前26世纪
华夏文明初始时代之五帝(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时期∶约前26世纪-前2070年
二、奴隶社会
1、萌芽阶段∶ 前2070年-前1559年
2、发展阶段∶前1559年-前1046年
3、衰落阶段∶前1046年--前221年
三、封建社会
1、萌芽发展阶段∶前841年--前221年
2、大一统时期∶前221年--316年
3、大分裂时期∶420年--581年
4、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907年
5、民族分裂时期∶916年--1271年
6、封建没落时期∶1271--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封建崩溃时期∶1840-1912年
2、封建终结时期∶1912-1949年
五、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
初级阶段∶1988年-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年表

因之前秦始皇是典型的霸道君主,而汉朝主要也是沿用秦朝的政策,以铁腕治国,对士兵严苛。

董仲舒和公孙弘是在什么时候走入大众视野,甚至被载入史册的呢?大抵就是从汉武帝采纳他们的意见,开始在王朝中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可是后来也有人提出质疑,汉武帝真的有推行“独尊儒术”吗?

为何有人生出这样的疑惑呢?因为我们从汉代朝廷的实际举动,从内乱和外战,从酷吏和宦官身上,好像看不到“独尊儒术”的结果。我们印象中的“儒”应该是谦逊有礼,温文尔雅,仁义诚信,但汉代的社会好像并非如此。

事实上,我们常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话,其实是在上个世纪初由学者易白沙提出的,且首次出现就是在《新青年》之上。这位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尊孔读经的第一人,在继承梁启超等人的说法之后,总结出了这么一句话。易白沙口中的“独尊”,追根溯源可及秦始皇和李斯开辟的“一尊”之说。

可是这句话并不能完整地反应事实。汉武帝确实曾采纳董仲舒等人的建议,但他最终并非在举国上下所有领域都贯彻儒学。因而“罢黜百家, 表章《六经》”一言可能更适合来概述当时的情况。“罢黜”,并不是在全国范围内追求其他学说的绝对灭绝,而只是在官学和教育制度等方面有偏向和选择。而“表章《六经》”,实质是“以王官之学来统一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之学”。

从一定角度去考量,我们理解为儒学在官方、在名义上取得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最高地位,是可行的。因为“罢黜百家”可以划归为思想专制。只是思想文化的专制,尤其是像“独尊儒术”这样的学说专制,它的本质即为政治专制的延伸。而“延伸”不等于“本身”。所以要探究汉代为何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独尊儒术”的模样,我们还得重新去看看董仲舒提出的到底是怎样的建议。

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分三策阐述了“大道之要, 至论之极”、如何实行王道和“大一统”之论。“一统”之说在战国末期就已经出现,该词特指“天下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绝对的权力中心, 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 而使之统领政权的各个部门和贯通各级行政单位。”所以“一统”本身是一个相对中立的概念,至于要怎样一统就是下一步的问题。

熟悉先秦至汉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听说过“王道”和“霸道”之说。简单来讲,前者趋向儒家,后者趋向法家,但他们都是实现“一统”的方法。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就是典型的行“霸道”的君主。

而“汉承秦制”,汉代在汉武帝之前大量延续秦代的立法,汉武帝本人甚至开创“腹诽之罪”,以通过严苛律法来控制社会。这些便都是汉代在践行“霸道”的证据。可在董仲舒提出一套在核心上与“霸道”完全相反的东西之后,汉武帝居然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乍一看非常矛盾的东西就这么出现了。

但这真的是矛盾吗?董仲舒因为“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而追求“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就是追求全面的思想专制了吗?未必。

董仲舒框定的“独尊”该尊的东西,具体一些就是“《六艺》之科、孔子之术”,也就是“尊”体现“圣王之道”的思想。

《汉书·董仲舒传 》载,“自武帝初立, 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 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 立学校之官, 州郡举茂材孝廉, 皆自仲舒发之”。而在教育之外,董仲舒没给出太多的建议,汉武帝也没采取什么“独尊儒术”的措施。所以汉家从秦朝那继承的法度还在大量被使用,法家的文化还占据着当时律法的核心。

汉代“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 大辟四百九条, 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 典者不能遍睹。”在严苛的制度之下,法律的执行者也不得不为了安身立命而更严格地去执行。“今治狱吏则不然, 上下相驱, 以刻为明, 深者获公名, 平者多后患, 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 非憎人也, 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至于汉代出现的内乱和外斗,前者主要出于政治斗争和社会压迫,后者主要出于国家主权和边疆稳定,与尊不尊儒术已着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可以说,我们觉得汉代的实际情况和我们想象中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差别,着实与我们对于汉代政策的理解有关。董仲舒当年所被汉武帝采纳的意见,重点是在官方教育这一块。或者说,汉武帝压根就没想让董仲舒或儒家思想来替自己掌控天下。故而一个政策和两汉,甚至后来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才会并行但并不冲突。



因为军队不采用这样的思想,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是不可能取得最大的成就的。

西汉以儒家仁义治国和法家严厉刑罚相结合,以安定天下,而军队并非朝堂政治,以武力扬大汉军威必须勇猛有血性,一定不能在军事上施仁政。

奉行独尊儒术,只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但在思想层面上,和军队是没有任何的关系的。


为什么汉朝初崇尚黄老之学,后来独尊儒家呢?
汉朝初崇尚黄老之学,后来独尊儒家,得从汉武帝说起。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十七日,刚满十六岁的刘彻经历了人生当中的大悲大喜。这一天,四十七岁的汉景帝病故,这一天,年仅十六岁的太子刘彻即位。刘彻登基后,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雄心勃勃的他很快搞起了思想革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朝时期焚书坑儒,为什么到了汉朝就独尊儒术了?
为了显示法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秦始皇对其他家的思想进行了打压。汉朝时期其实一开始并没有独尊儒术,在汉高祖到汉景帝时期,汉朝多采用道家的思想,在战乱之后休养生息是当时的主要思想。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提出的,四书五经就是在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此外还设置了私塾、学堂等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知识。此时汉武...

汉武帝如何独尊儒术的?
汉武帝独尊儒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儒学教育体制,用儒家思想来培养封建地主阶级的接班人。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太学为当时的最高学府。朝廷由太学选拔18岁以上的优秀青年入学受业做博士弟子,郡国也可以挑选品学兼优的青年送到太学。学习一年,经过考试,凡通一经以上者,可补...

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又持什么态度
此时。博士之数达到七十余人,百家杂陈而儒家独多。儒家的《书》、《诗》、《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都有博士,其中《诗》博士有齐、鲁、韩三家,《春秋》博士有胡毋生、董仲舒二家。这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提供了条件。武帝即位时,历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发展...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给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给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

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都不受国君重用,为何到汉武帝时期却独尊儒术?
而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正是国家草创和思想理念比较混乱的时期,黄老之术和儒学思想开始争夺统治权,此时必须有一个理论体系脱颖而出才行,意识形态领域总是这么乱下去,对国家长久治安不利,最终还是大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而儒学的理论体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学...

名词解释: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在古代,发生了百家争政的现象,最终,儒家学取得了最终胜利,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君的支持。这种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化的进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

汉武帝为什么要独尊儒术,有什么目的?
汉武帝把儒家学说作为汉朝的门面工程,进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潜移默化的让老百姓觉得皇帝是为他们服务的,但是汉武帝这个人有着如同秦始皇一样的性格,怎么看都不像是信奉儒学的人啊?汉武帝推崇儒术目的就是为了统一思想,这根秦始皇的的焚书坑儒是一个目的,但是他手段更高明一些。当初汉武帝还是个...

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从思想上进行统治。2、儒学本身。董仲舒结合了儒家、法家等多种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入术”的主张,适应汉朝的统治者,符合国家发展的趋势。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汉武帝,即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

儒家为什么在汉朝得到重视?为什么儒家却又成为当时最大的学派呢?_百度...
从儒家思想的整体发展历程而言,绝对性孟子秘授是说不出来的,韩非子就说过那样的话:孔墨之后,儒分成八,墨移为三,他们都在称自己是擒雄,谁可以区别秦代时儒家思想并不是整个社会主流思想,当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知识创造阶段,称为家喻户晓,但从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以后,再没有此情此景。历...

永定县18013167389: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过程 -
一恒悦康:[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学说奠定基础(老子创立道家思想) (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原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

永定县18013167389: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
一恒悦康:[答案]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

永定县18013167389: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题,有哪些要点? -
一恒悦康:[答案]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孔子的 主张“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政治思想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孔子的教 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育思想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学习方法:实事求是...

永定县18013167389: 什么叫“独尊儒术”? -
一恒悦康: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易白沙将其曲解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经济 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

永定县18013167389: 《尚书》的内容从什么时期开始
一恒悦康: 《尚书》-名书简介作者:孔丘类型:哲学论著成书时间:春秋时期《尚书》-背景搜... 西汉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倡议后,从此在中国开创了以儒家为正统...

永定县18013167389: 儒学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哪些阶段 -
一恒悦康:[答案] 1、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

永定县18013167389: 先秦、西汉、南宋儒学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
一恒悦康: 先秦:孔子;仁,爱人;礼,正名和贵贱有序.孟子;仁政,人性本善.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 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南宋:朱熹,三纲五常

永定县18013167389: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含义和思想实质 -
一恒悦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汉武帝开始图形.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

永定县18013167389: 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以及西汉时期的代表人物 -
一恒悦康: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 孔子生.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弟子记其言行,杂以己言,战国初年成《论语》一书.公元前479年卒.公元前483年(周敬王三十七年) 子思生.孔子嫡孙.相传《礼记》...

永定县18013167389: 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宋代儒家思想的概况. -
一恒悦康: 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核心是“仁”和“礼”;战国时孟子、荀子继承并发展儒家学说,主张实行“仁政”,治国以礼教;西汉时,董仲舒建立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新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