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如果坚持用廉颇对抗白起结果会如何?

作者&投稿:妫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平之战中,若赵国继续采用廉颇坚守耗敌之策,结果会怎样?~

如果还是采用廉颇的计策,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秦军最后发现远程作战实在是花费太大,而且不能速战速决,于是退兵了。第二种,就是白起一怒之下还是灭了赵军,区别就是可能因为带兵是廉颇,所以结局不是那么惨,第三种情况就是暂时议和。

秦国由于连年作战,国内消耗太大,就算是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所以但是得秦军也是已经饿的在崩溃的边缘挣扎。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秦军是极有可能撤兵的。毕竟,秦国的目的是横扫六国,万一在赵国这里耗费的太久,被其他国家偷袭了老家就得不偿失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白起还是会用其他方法,然后消灭赵军。白起是当时最有名的将军之一,他出名靠的是实力,手下也都是悍将勇兵。而廉颇自己虽然也很厉害,但是耐不住时间一长,赵军越来越惧怕秦军的势力,在气势就会输给秦军。但是因为带兵的是廉颇,可能输的不像赵括那么惨,估计还是能生下许多人。


第三种议和也很有可能。一来说当时赵国就有人提出要议和,而且赵王的决心也没有那么坚决。二来说秦军耗的时间太长,也需要资金补助,先要上大批财物,耗费赵国经济,自己回去养好返回来再打赵国这也是很有可能的。只不过,这些都是假设,战场上变化多端,谁也不能预料到底会发生什么。

廉颇死守是肯定的,但是秦国不一定打不下赵国。那就要看两国接下来的外交手段。在实际历史中,秦国使了反间计。当然,秦国还可以利用其他国家来打赵国,赵国也应该利用三晋联盟当秦国。但是,没有长平一战,秦国不可能长驱直入,平定华夏。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秦国已经做好了准备,结好了楚,用记挑拨了三晋的关系,并且是在蔺相如、赵奢死后打得这一关键战役。赵可以说只能靠廉颇,而秦在各个方面优势明显。所以说赵国这场仗不好打。

若是长平之战,赵国没有换将,始终都是廉颇对白起。这次战役毫无疑问,秦国肯定是占不到便宜的。可以说这就是名将和名将之间的对决。我们都知道,战国有四大名将,他们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正好秦国有两个,赵国有两个。可以说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都是那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将领。

赵国的廉颇,还是一名老将,他懂得秦国劳师远征,最怕打的就是消耗战,就是拉锯战。他相信,只要假以时日,赵国尽量的把这一场战役,拉的足够长。赵国肯定能把白起能把秦国给拖垮的。

虽然,赵国的粮食供应也不是那么顺畅,但是,比起秦国来,赵国要好的多。毕竟这场战役,是从赵国的地盘上打响的。我们都知道,廉颇最擅长的就是打防守战。有的时候,防守就是最有利的进攻。面对廉颇滴水不漏的防守,即使白起在勇猛,他也是毫无进展。

攻打城池,总是没有守城池来得容易,尤其是实力差不多的名将之间的较量。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白起想要战胜廉颇,希望真的是太渺茫了。

当然了以上我们主要是围绕从廉颇和白起,为中心点开始展开叙述的。其实从士兵身上来考虑,打持久战对于白起来说也是不利的。

因为他们是进攻一方,若是攻占城池,久久没有结果,时日一长,就会出现士兵疲劳,且士气低落的这么一个现状。一旦出现士兵情绪低落,那么对于战争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所以,白起也不可能让这场战役打的足够长,到了一定程度,攻打不来,他们就会见好就收。就会从哪里来到那里去。所以,持久战也不是白起可以接受的这么一个结果。

我们站在秦国的立场上,秦国国君,更不愿意打持久战。因为秦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统一全国,和赵国打仗打时间长了,他们就会把有限的兵力和战略物资,大部队都消耗在赵国了。当他们在和其他国家作战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了。所以,秦国也不愿意打持久战。

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速战速决。可是,这一目的达不到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自己预先预估的一个作战时间,用完之后,还是没有什么进展。相信他们就会撤兵,然后以待时机了。

事实上在赵国换廉颇之前,秦国就打算撤兵了。只不过打了这么多年,他们实在是不甘心,所以,他们就想出来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离间计。

他们说廉颇带领的赵军,就是缩头乌龟,根本不敢和秦军一战。而且他们还买通赵王身边的人,说秦国最怕的就是名将赵括......。

一时之间,各种谣言四起。没想到秦国的离间计,竟然奏效了。昏庸的赵王,把廉颇给换了下来,然后就是熟读兵书的赵括和白起的对决。

最终白起截断赵国的粮道,把赵括的士兵一分为二。赵括带领的赵军,在断粮之后,突围不成,赵括战死,赵军四十万俘虏,被白起给杀了。所以赵国不换将领的话,白起肯定拿赵国没有办法的。



那样赵国也许就不会大败并导致大量士卒被坑杀,后期两国的军事实力不会差距太远。

那么白起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因为在两年之内白起对战,廉颇都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而且还吃了许

很有可能秦国会败,因为在前期廉颇抵抗的时候,双方的伤亡持平,继续下去秦国定会因为士气跌落而撤军。


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却在长平之战中覆灭,其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战国时期的赵国作为七雄之一,其军事实力不可小觑,甚至在七国当中也是称得上大国。秦国向各国发起战争的时候,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却在长平之战中覆灭,这一战直接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毕竟在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实力非常优秀,对秦国而言,如果连赵国都战败了,其他几国自然不在话下。一、外因是长平...

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如何在短时间内恢复国力,还能打败燕国?
因为赵国的政治中心很多,而且镇守在北方的赵国大将李牧手握数十万军队,给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提供了充足的帮助。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败赵国,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秦国短暂恢复后想吞并赵国,却被赵国击退了。除此之外,赵国大将廉颇还带兵打败了燕国,这让很多人都吃惊不已,在长平之战中大败的赵国...

为什么在长平之战当中,没有看到有援军来支援赵国?
此役之后,东方六国失去抵御秦国的中坚,秦国统一的历史趋势几乎无法阻拦。那么,在长平之战中,其他五国为什么不支援赵国呢?01长平之战,在道义赵国不占理,师出无名 我们从战争爆发的起点来展开分析,实际上,长平之战是一场较为偶然的战事,我们从战争的结论上来看赵国是受害国,在这场战争之中它所受...

长平之战中秦国大胜,本可提前一统六国,后面发生了什么意外?
因为当时邯郸之战中,秦国是以一敌三,当时对抗秦国的有赵、魏、楚三国,当时赵国在休养生息的时候就已经去找联盟了。所以秦国输的也不丢人。秦国输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帅将并不是白起,当时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受到的打击也是很大的,以至于当时愤怒的杀掉了赵国投降的士兵。所以说秦国输的一点也不...

长平之战中,赵国的战败有没有其它原因,又有哪些教训?
尤其是近战肉搏这种事,哪里还有技术含量可言,只要自己还有一丝惜命,一点顾忌,肯定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对手放倒了。之所以说没有技术含量是因为这里讲的不是一对一的铁笼格斗,而是长平之战中赵军的突围战。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把韩国的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王命上党太守冯亭向...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粮草跟得上,秦赵两国会对峙多久?
请注意长平之战,秦国是势在必得的,韩国是守不住被迫投赵的,而赵是没有理由放弃但打不过秦国的,而除开韩秦赵之外其它诸侯是看两国都不爽所以笑看你们消耗的!上面4个是大前提.秦国发动长平之战时,关中蜀地都已为粮仓,水路运粮能力也强于赵国,袭击长平是有备而来,甚至最后国中15岁的男子都可动员...

如果长平之战赵国胜了会出现什么结果?
首先表明下态度,就是长平之战赵国赢不了,这是国力,军力,战场环境决定的必然。不过既然是假设,那就沿着假设讨论。第一种情况,赵军大胜,类似于白起在长平所取得的战绩,全歼秦军,并坑杀之。此时,赵国面临的情况应该和历史上的秦军差不多,就是军中死者近半,更惨的是,赵国已经缺粮,只能向其他...

在生死存亡的“长平之战”中,为什么没有诸侯国援助赵国呢?
廉颇驻军长平,坚决防守,虽多次战败,但赵军防线一直稳固,然而赵王临阵换将,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主动进攻,反而中秦军诱敌深入之计,最终身死兵败,也葬送了赵军数十万士兵的姓名,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国失败告终。自古以来,每谈及长平之战,很多人都认为赵国接受上党是玩火行为,将战争风险...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向邻国齐国提出借粮,齐王为何不肯借?
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国向齐国借粮,齐国也有谋臣周子向齐王建分析当前局势,说明齐国和赵国唇齿相连的道理,但齐王建和君王后不想得罪秦国,加上秦国奸细的运作,还是认同自己的中立之策,没有听从,并未借粮给赵国,导致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最终齐国灭亡时,齐王建被...

长平之战时,其他诸侯国都在干什么呢?
同时,就齐国来说,在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战役中,几乎都保持中立的态度。当然,齐国也是有苦难言。在五国伐齐后,齐国虽然成功复国,却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在此背景下,面对战国七雄之间的激烈,齐国希望能够置身事外,以此求得自保。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参与邯郸之战,实际对齐国没有什么好处...

新荣区19454143936: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一直是廉颇守结果会怎么样?那是赵国赢还是秦国赢啊?
唐雄慧高: 廉颇稳重不出错,白起善攻.赵国顶多有点小损失,但无伤大雅.我估计两国不久就会罢兵.但秦国肯定最后还是会统一.因为秦国的法家思想的改革已经开始.在加上之前远离中原偏居一隅.没有发生像其六国那样互相征战对耗.可以说秦国非常富强.远交近攻的政策实施,加上涵谷关这绝加的咽喉要道.六国的不和,可以说秦国毕将统一 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新荣区19454143936: 长平之战,赵军要一直是廉颇指挥,会打得怎样,结果又如何?
唐雄慧高: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综合实力比拼.即使一直由廉颇指挥照样要失败,在赵括接替廉颇之前,廉颇已经损失了5万人马,而且失去了一个壁垒(当时防御秦军一共有东西两个壁垒).就是因为廉颇的失利加上廉颇凭工事防守使赵国承受不起战争的消耗, 赵王才中了反间计. 但如果一直由廉颇指挥的话结果可能不至于这么惨,最大的可能是赵国割地求和.

新荣区19454143936: 长平之战赵国坚持用廉颇的战术,战争结局会改变吗 -
唐雄慧高: 不会,战争比的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当时的赵国综合国力已经不如秦国,换一个战术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只是说,结果可能没这么惨,但还是会失败

新荣区19454143936: 长平之战中如果赵王坚定的一直用廉颇那么长平之战赵国一定会胜利吗以后的局势又会怎么样 -
唐雄慧高: 不一定胜利 但是秦也不会那么顺利的一统天下

新荣区19454143936: 若是长平之战坚持用廉颇的战术,赵国能赢秦国吗 -
唐雄慧高: 没戏请看一下当时的战况,秦军连续击破多个赵军堡垒换赵括就是放手一搏廉颇那套一样输,就是拖的时候长一点

新荣区19454143936: 长平之战按照廉颇那套打法赵国也会必败吗?
唐雄慧高: 不会的.虽然长期来看,泰国凭借强大国势吞灭赵国可能是迟早的事,但按廉颇的打法,赵国不会输掉长平之战,甚至有可能赢得战役性的胜利. 不要以为战争的目的只是...

新荣区19454143936: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不换大将廉颇,赵国能守住吗? -
唐雄慧高: 很可能会守不住,但是秦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来打赢这一仗.当时赵国换将的原因很多,比如中了反间计,情报不明,赵王不信任廉颇而信任赵括.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当时赵国的国力,已经耗不下去了.只能险中求胜,转守为攻.遗憾的是,赵国另外一个战神李牧这时候还只是个边境上的小将,轮不到他指挥.廉颇又不被信任,那就只有赵括了.毕竟赵括他爹赵奢就是战国时期进攻最猛的人物之一,但赵奢当年打得太猛,受伤很重身体不好,不然派他去是最好的选择.

新荣区19454143936: 长平之战如果是廉颇打谁会赢?
唐雄慧高: 关键不在与统帅,而在于君主.如果赵国国君是赵武灵王,那秦军必败.但长平之战时赵国国君却是昏庸无能、无识人之明的赵孝成王,这是赵军最大的败因.赵孝成王不但凭个人喜好,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久经沙场的老将廉颇,而且后来居然十分信任大奸臣郭开,死后把自己的儿子赵迁交给他辅佐.而郭开是什么人?一个只会趋炎附势、逢迎拍马、见风使舵的小人,他当了赵迁的太傅后居然教他声色犬马,怎样享乐.在赵国危急的时候因与廉颇有仇,拒不让廉颇当统帅,这也就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的来源.后来赵国快灭亡时,郭开见风使舵,投靠秦国,谗杀李牧,迫使赵王迁降秦,充当了秦国的内奸.可以说赵国是亡在赵孝成王手里.

新荣区19454143936: 长平之战不换廉颇会有怎样结果 -
唐雄慧高: 赵国会失败.自从赵灵王(好像是)胡服骑射后,赵国军事实力大大上升,但是赵国的农业发展并不好.如果不换廉颇,战事可能依然胶着,但这种对峙对赵国没有好处.

新荣区19454143936: 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不换下廉颇,能够打赢秦国吗 -
唐雄慧高: 可以很负责的讲,必败,综合国力相差太大,而且粮道还被切了,让廉颇守还不如赵括,赵括知道必败,要的只是用这几十万赵军拖住秦军,与其两败俱伤而已长平之战赵国虽败,但也让秦伤了元气,为之后的邯郸之战做了一定的贡献,坚守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