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只是三分天下且根基最弱,为什么后世和演义对他们的评价那么高呢?

作者&投稿:出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三分天下的策略真的很高明吗,为何说庞统更厉害?~

诸葛亮的三分天下和庞统的构想其实是差不多的,而区别在于蜀汉应该以哪个地区作为根据地,而两者对比,无疑是庞统的选择更佳。在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时,诸葛亮便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计谋,即刘备应该集中自己为数不多的力量,在东吴和曹魏的摩擦中寻找机会,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并试图占据荆州,这样就可以三分天下,凭借着荆州的富饶,能够一跃成为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依靠荆州的地理位置可以更好的占据中原,进而一统天下。

但是这其中的问题也十分明显,荆州这么好的地方,难道只有刘备想要吗?刘备本身就兵少,如果能够占据荆州,那么必然要面对曹魏的压力,同时还要防备东吴的偷袭。而对于诸葛亮来说,他之所以选择荆州,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荆州人士,如果掌控了荆州,他自己必然也会能够更好的掌控蜀汉,凭此他就可以依靠自己的才智来对付其他两国。说实话,他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运气成分占多,而且局势并不是那么容易控制。
而庞统建议刘备选取的地区为益州,也就是当初刘璋所占据的地方,这个地方虽然没有荆州那么富饶,但是条件也不是很差,本身就有天险,易守难攻,同时也可以很好的辐射中原,取中原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两者高下立判,而刘备却采取了诸葛亮的意见,因为诸葛亮的建议虽然运气成分更多,但是如果成功,能够更快的夺取天下,刘备毕竟年事已高。

三国时期最有才华的两个人分别是诸葛亮和曹操,在诸葛亮出山辅助刘邦之前,曹操已经是当时第一雄主,实力最强,如果诸葛亮直接投奔曹操,帮助曹操完成统一大业不是更好吗?为啥诸葛亮要帮助刘邦和孙权三分天呢?

赤壁
赤壁之战如果不是诸葛亮帮忙借来东方和十万只箭,解决了孙权和刘备天时和物资的短缺问题,曹操很可能击败孙刘联军,完成统一。结果一把火烧掉了曹操多年的积蓄,迫使曹操不得不退兵修养,诸葛亮为啥要这么做?
首先,曹操可以完成统一,但是却无法名正言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跟先前的董卓没有太大的分别,所以即便是曹操用武力统一了全国,各地的反叛势力也会此起彼伏的起来起义。因为董卓杀掉了阉党获得了天子从而享受荣华富贵,曹操得到天子从而权倾天下。天下想效法这二人的人太多了,所以即便是曹操用武力统一了天下,也不是一个太平的天下。就像秦始皇虽然武力统一了天下,但是各地的反抗势力从来没有消停过一样。

其次,曹操用武力起家,孙权用财力起家,刘备用仁义起家。曹操虽然军事力量强,但是跟孙权耗不起,即便是赤壁之战曹操赢了,因为江东富饶,孙权坚守不出,曹操绝对耗不起,曹操如果准备一座城一座城的攻打东吴,最后等灭掉东吴的时候,自己也饿死了。因为北方地区连年征战,曹操根本找不到那么多的粮食跟孙权拼消耗。
既然短时间内曹操不可能彻底的消灭孙权,而孙权更不可能消灭曹操。如果当时只有这两个势力在博弈,那么一定是战争不断。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正是基于这一点,天纵英才的诸葛亮才帮助充满仁义精神的刘备成就一方势力,并帮助势力最弱的刘备夺取川蜀地区。
这样就形成了武力强的曹操需要休养,家底厚的孙权需要练兵,势力弱的刘备有天险守护,自此三方相互制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啥好处呢?
1,加速了天下的统一进程
我们都明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统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必有一个势力可以超过另外两个势力而完成统一,因为三种势力不可能永远保持对等的状态。统一是早晚的事情,只是时间的问题。
2,结束混战状态
从汉末天下大乱到三足鼎立,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最受苦的是老百姓,三足鼎立的时候虽然也有战争,但是在三分势力各自的范围内,老百姓还是可以安稳的过日子的。同时三方势力为了争取最后的胜利,也很重视自己范围内的休养生息,所以老百姓的日子比混战时要稳定很多。
我们常常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评价这位杰出的政治局,军事家,但是他三分天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快统一进程,并且让老百姓尽早摆脱天下混乱的状态。诸葛亮三分天下可以说用心良苦。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人物,他辅佐刘备,从刘备一无所有到建立蜀汉,一直忠心耿耿,小说当中诸葛亮被刻画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几乎没有失策国,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究竟是怎么样的?

诸葛亮的军事才干,获得后世的高度赞扬。唐肃宗时期,诸葛亮被列入“武庙十哲”之一,《三国演义》更是把诸葛亮塑造成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后世名人对诸葛亮军事才干做出过高度评价的,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实际上,诸葛亮时的军事能力还真不怎样,在军事上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是不高的。他北伐五次,基本上是劳而无功。劳而无功的结果就是劳民伤财,极大地消耗了蜀国的国力。就算他被人津津乐道的蜀国战略规划“隆中对”,由于关羽失荆州,以及数次北伐劳而无功,也被证明是有问题的。连伟人也对“隆中对”提出质疑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既然诸葛亮军事成就乏善可陈,军事才干比较一般,为什么他却获得后世那么多的高度评价呢?


一、诸葛亮有极高的“武德”。

“武德”这次词,今天的理解和古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说一个将领有“武德”,是说他打仗是为了正义而战,是说他战场上不滥杀无辜,侵扰百姓等等。但是在古代皇权社会里,对“武德”的理解不是这样的。

古代皇权社会认为,一个将领有“武德”,就是他虽然手握重兵,但是绝不拥兵自重。绝不因为手中有兵,威胁皇帝的安全。

古代的皇帝总是希望大将能够打胜仗,但又总是害怕大将手里的权力太大而不受控制,并因此造反。所以,对带兵的大将,总有很多限制。比如派遣监军,比如轮换将领,比如预授阵图等等。然而,就算这样做,也杜绝不了大将拥兵造反这样的结果.

而诸葛亮当时在蜀国可以说拥有绝对的兵权,刘禅也没有任何限制诸葛亮兵权的措施。诸葛亮但凡有那么一丝想造反的想法,他早就当了蜀国的皇帝。但是,诸葛亮虽然兴兵五次北伐中原,却从来没有任何要拥兵自重的行为。这就是诸葛亮的“武德”。

唐肃宗的时候,之所以要把诸葛亮列入“武庙十哲”之中,就是因为诸葛亮极为忠诚这一点。唐肃宗也是有感而发。当初唐玄宗那么信任安禄山,可安禄山却造反了。如此一比较,可见安禄山的“武德”是极为低下的。

二、诸葛亮为政治收敛军事才华。

诸葛亮的军事才干实际上是很高的,对战争也是有很高的阅读能力的。但是,为了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他常常努力收敛自己的军事才华。

比如在第一次北伐中,当马谡失街亭后,本来诸葛亮并不是没有再战的机会。但是,由于当初大家都对诸葛亮任用马谡为先锋,造成街亭失守这件事很不满。如果诸葛亮再打下去,将士们的怨气可能更加大。而且,像魏延这样的大将,因为没有被选为先锋,心中不满,肯定还会故意捣乱。这样一来,蜀国军队里的团结就很成问题。诸葛亮认为,保持内部的团结比打胜仗更重要。因此,他选择了退兵。

再比如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李严负责押送粮草,因为他不能及时把粮草送到,于是谎称没有粮草了。诸葛亮当时明知道他在说谎,可是依然按他说的,选择退兵。因为李严曾和他是刘备选定的两个辅政大臣,如果他处罚李严,肯定会有人说他争权夺利。为了团结,诸葛亮宁愿选择牺牲军事。

因为诸葛亮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内部的团结,因此,在诸葛亮执政时期,整个蜀国基本上没有内部斗争。这也使得诸葛亮能够持续不断北伐,不出现任何杂音。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这方面的军事能力,也是很突出的。

三、诸葛亮追求的“十全”战争有远瞻性。

从战功及用兵奇谋来说,诸葛亮确实不能和白起、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相比。但是,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追求的是“十全”战争。

所谓的“十全”战争,就是确保整个战场高度精密配合的战争,先锋、中军、侧翼、粮草,各方面都要协调配合,及时到位,这样才能打胜仗。如果某一方面不到位,诸葛亮宁愿不打,也不愿意冒险。

比如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就具有相当大的冒险成分。这样打,也有可能夺取关中,也有可能大败溃逃。胜利当然不说了,失败的后果是严重的,就是很可能激起蜀国反弹,乃至于被灭国。

包括第四次北伐,李严说粮草运不到,诸葛亮除了考虑政治因素外,同时也是害怕后勤保障不到位,影响战争推进。

诸葛亮追求的这种“十全”战争,并非毫无道理。现代化的战争,其实就是一种“十全”战争,是一种各种因素协调配合的结果。只不过,当时蜀国确实还不具备打这种战争的能力。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虽然显得有些超前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诸葛亮就算北伐了五次,五次失败,蜀国依然没有崩溃。这也算是诸葛亮军事的一种巨大成功吧。

一个人对别人言行苛刻不难,但是能做到对自已也是一样就很难了。但是诸葛先生在选择将领马谡上不够明智,影响了整个大局上的问题,为此他进行了自我检讨,将自己贬下一级。

他的这种自责的举动,在历代的执政者中都很少见。他的以身作则,公平公正的执政风度,让即使被他贬责的官员听到他去世的消息,仍然留下了遗憾的泪水。

他在执行政令中张弛有度,严于律己的态度,让有才能的人能快速的被得到重用,有悔改机会的人能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对社会有威胁的人能及时得到处罚,还了蜀汉朝堂一个清明公正的风气。诸葛先生也正是凭着自己高尚的德行以及实施的公平的政策,才在后世留下备受尊崇的地位。



因为人们都是同情弱者的,所以对于势力比较弱小的人都抱有善心。所以说评价高。

当时刘备几乎是没有任何兵力和势力的,后来他靠自己实力三分天下,是非常厉害的!

因为他是在刘备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做到的,并且对手还是特别奸诈的曹操。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此处为诸葛亮出山之时不仅知三分天下,而且知三国终归晋,自己是不得已才出茅庐,并已提前安排了归隐之事)2、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个月以后的特殊反常的东南风天气及自己脱离虎口的日期。《三国演义》235页,孔明曰:“亮虽虎口,但安如泰山,……,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

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是什么?
葛亮提出的策略很多。而总方针总策略则是先三分天下,再两路进军,最后一统中原。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当时曹操已打败袁绍,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且胁天子以另诸侯。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一针见血,远见卓识。提出“而今操拥百万之众,胁天子以另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对曹操采取退避锋芒的措施。孙...

诸葛亮与司马懿到底谁厉害?
孔明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辅佐刘备火烧博望坡、新野,有在赤壁之战中辅佐周瑜火烧曹操,可以说威名远扬,此时司马懿还是和陪同曹操子孙学习的书生,既没有征战记录,也没战功。司马懿之所以能出名也是因为诸葛亮,因为只有司马懿能和孔明过几招,司马懿也是借着孔明的威望。所以司马懿没有孔明厉害。显...

刘伯温与诸葛亮,哪个更厉害?
再说诸葛亮,刘备自认为汉室宗亲,当时社会人心向刘,刘备有这正统的优势和人心的所向,然而诸葛亮也只是让他三分天下有其一,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刻画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人,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是...
"三分天下"乃昭然若揭的分裂国家之罪行,它由诸葛亮提出并最终得以实现。诸葛亮在蜀国建国后成了一个被分裂国家的丞相,刘备死后,又堂而皇之的做起了“相父”,地位较之丞相更高,实乃与刘备罪孽同等深重的分裂国家之罪魁。诸葛亮从政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帮助刘备建立蜀国政权。公元207年,曹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

有人说诸葛亮的聪明事迹是假的,是真的吗?
诸葛亮还是有他自己的聪明力量的,能定出三分天下的人,必是谋划过人的人物.只是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各种原因,有些将人神话了.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之类的,历史上并无其事.火烧赤壁也是周瑜整出来的,孰不闻"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又不是说"东风不与孔明便."类似空城计,也是当年曹操用过的,用在...

刘伯温和诸葛亮哪个文化水平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由此我可以下一个结论,诸葛亮和刘伯温两相比较之下,诸葛亮的水平更高,不仅仅只是文化水平,各个方面的综合水平都稍胜刘伯温一筹。故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来评判他们二人,是非常不严谨的!最后再说一下关于题主的最后一个问题,刘伯温和诸葛亮放到我们现代应该是什么样的学历。像...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1]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736093136: 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 -
示静莲芝: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自身原因.寿命短,遇事都亲自处理,没有培养合适的接班人和选拔一批得力的助手.2、大局.天下三分,论实力,曹魏的势力远比蜀汉大得多,要谈统一并不容易.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736093136: 诸葛亮早就预测蜀国会失败,所以说目标是三分天下,而不是一统天下. -
示静莲芝: 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三分天下”是阶段性目标.最终目标是统一天下.但是有两个前提,一是“待天下有变”,这一变确实发生了.那就是“司马氏篡魏”的事件.二是从荆州、益州同时出兵北伐.但是随着荆州被东吴夺取.荆州一路军队北伐已经不可实现.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736093136: 诸葛亮大智大愈,为什么只能三分天下,不能统一天下?
示静莲芝: 这就是诸葛亮,不是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诸葛亮是能分不能和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736093136: 魏蜀吴 蜀国最弱吗 -
示静莲芝: 蜀国最弱最先灭亡的最重要原因——军事谋士 本人认为蜀国最弱的最重要原因是智力的问题: 魏国前后期重要的军事谋士有:荀域 荀攸 郭嘉 程昱 贾诩 司马懿 及曹操本人 吴国前后期重要的军事谋士有:周瑜 鲁肃 吕蒙 陆逊 蜀国前后期重要的军...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736093136: 诸葛亮有什么弱点? -
示静莲芝: 诸葛亮心胸狭窄,不能用人,不能容人,自认为自已天下第一聪明能干,不给别人发挥的机会.整个执政期间没有招聘人才,也没人才投奔. 三国鼎立,魏国是战将千员,雄兵百万,江东孙权也在设立“招贤馆”广招贤能.而刘备的军中却只有...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736093136: 能分析对比一下诸葛亮的弱势和司马懿的强势吗?诸葛亮后来意识到了蜀
示静莲芝: 诸葛亮比不上司马懿 一:三分天下后不顾综合国力比不上魏国,6出祁山,把蜀国的弄得国力大降.试想如果当时他好好开发经济,训练适当的精兵,对外守住蜀国的两个...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736093136: 诸葛亮为什么未出茅庐就能三分天下,他是怎么做到的? -
示静莲芝: 诸葛亮的信息是通过这样几个渠道得到的:一,诸葛亮隐居的襄阳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又是荆州的首治所在地,消息本来就比较灵通;二、刘表统治下的荆州社会治安相对稳定,所以中原的许多知道分子纷纷来到这里,躲避战乱.这些人对时局相当了解,他们的到来也带来了外面的信息;三、诸葛亮在身边还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交游网,这个网里有许多当世知名的大学者、大名士,他们也诸葛亮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正是因为诸葛亮有了这样多的信息来源,再加上他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才使得他能够“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736093136: 诸葛亮的功、过以及其他 -
示静莲芝: 诸葛亮的功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 三把火烧出了三国鼎立. 诸葛亮的过我觉的最大的就是没有培养出人才,他事必躬亲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死后蜀国无将可用,有一种说法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第三个问题我觉得诸葛亮广为人知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有一部三国演义吧.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736093136: 三国中,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 -
示静莲芝: 诸葛亮没能选择曹操和孙权的原因是同样的,一、曹操有贾诩、荀彧、荀攸等,孙权有张昭、周俞、鲁肃等,所以曹操和孙权并急须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即使诸葛亮选择了曹操或者孙权也不能得到重用.二、当时交通和信息的闭塞,即使诸葛亮...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9736093136: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怎么死的? -
示静莲芝: 诸葛亮,生卒于181年―234年,三国时期蜀汉国丞相,出生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代表作品有散文《出师表》、《诫子书》等,还有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一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