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日关系的演变有哪些

作者&投稿:齐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古至今中日关系的变化有何规律~

日本的丰臣秀吉被打败以后,一千年不敢登上大陆。只要中国处于贫弱时候,日本必然入侵。
日本的出路在大陆。直到今天,日本还是妄想分裂中国为七个部分,逐一侵吞。只要中国强大,日本永远不会称霸亚洲,更不要说称霸世界了。只要中国一经衰落,日本必然崛起。

2008年将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年两访”日本的特殊之年。预料2008年将成为中日关系的“飞跃之年”,这也是时隔十年中国国家元首对日本的访问。此外,胡锦涛主席有望应邀到日本北海道参加“八国峰会”。
中新网1月19日电 中日关系从“破冰”,到“融冰”,再到“迎春”,新一年的中日关系将会出现哪些变化备受各界关注,《日本新华侨报》1月18日发表评论《中日关系——从流行语到流行年》说,2008年将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年两访”日本的特殊之年。预料2008年将成为中日关系的“飞跃之年”。

评论说,樱花盛开的时候,胡锦涛主席将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时隔十年中国国家元首对日本的访问。此外,胡锦涛主席有望应邀到日本北海道参加“八国峰会”。这种访问,不仅是对福田康夫访华时诙谐话语“我是福田,我来中国,福来了”的一种回应,更会把中日关系从“春暖”推向“夏热”。

评论指出,不同年度的媒体流行语的变迁可谓一幅动态变化的历史画卷。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等权威机构近日联合公布“200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日关系”赫然其中,给这幅历史画卷增添了新色。

评论说,人们看到,“中日关系”是多年来在中国媒体流行语评选中首度入选。在这张榜单上,“中日关系”与200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共“十七大”、备受全球华人关注的“嫦娥一号”、媒体炒得最热的词汇“民生”等共享荣耀,也与点燃和平与文明熊熊之火的“奥运火炬手”、蕴涵升温回暖的“全球气候变化”这样的动感词语并驾齐驱,这一方面凸现出两国关系转圜回春的深意,另一方面也给2008年的两国关系留出了展望的空间。

评论表示,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当年,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首相与邓小平一起主签,从而诞生了被誉为中日关系三大政治文件之一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而在法理上结束了中日两国的战争状态,从而把中日两国之间的“木桥”转构为“铁桥”。去年年底福田康夫首相带着他的儿子一起访华,无疑是要把父亲开拓的事业传递下去。他曾情动依依地表示:“2008年是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希望使2008年成为日中关系快速发展的永入史册的一年。”

评论称,2008年是中日青少年交流之年。中日两国政府已商定各派3000多名学生互访。这是两国政府下气力改善国民感情,增强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的一项重要举措。大规模的中日青少年交流必将推动两国人民全面参与的“大交流”浪潮的迅速形成,使中日两国的“国民感情”更加贴近。

评论指出,2008年是中国奥运之年。福田康夫首相已经建议日中两国在奥运会期间开通北京的首都机场与东京的羽田机场之间的直航线路。日本皇太子及太子妃有望亲抵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曾被中国媒体称为“反华的日本东京知事”的石原慎太郎也已接受北京奥委会的邀请。依托奥运的“体育外交”舞台,中日两国敞开胸怀,兼容、宽容、包容,势必推动两国关系的和谐互动。

最后,评论指出,在2008“中日关系”这个流行语还将持续,并将延伸、派生和演绎出“中日友好”、“中日交流”的众多动人故事,从媒体流行语到政坛、外交、经济的流行色、流行风,预料2008年将成为中日关系的“飞跃之年”。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胡锦涛的“暖春之旅”对日访问日前结束。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这样理解中日关系史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只看见“五十年对立”而无视“两千年友好”,或只看见“两千年友好”而无视“五十年对立”都是不全面的,都会得出错误,甚至有害的结论。

“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就是到了近代,两国也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充分说明了两国在社会自身发展周期和韵律上的“近似性”。“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邦交环境,长期享受彼此文化营养,长期享受社会文明成果。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仍然有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周恩来等人为了革命及两国友谊的需要,来往于中日之间。“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利”,和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两场战争在半个世纪中发生,使两国人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瞬间破坏殆尽,使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突然断裂,使两国人民失去了和平稳定,饱受着战争的煎熬和战争创伤的折磨。两场战争使中国社会倒退、国家分裂,使日本的繁荣瞬间变成废墟,国家主权受到限制。“五十年对立”的历史证明,“斗则两伤”,对立必然同输,战争一定同败。

如果说“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的中日关系历史,仅仅证明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文明智慧显然是不全面的。“两千年友好”的关键是什么,“五十年对立”的关键是什么,今人必须认真总结。“两千年友好”的关键在中国。在“两千年友好”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五十年对立”的关键在日本,在“五十年对立”历史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害。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领先地位,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大国地位,正确的做法是: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

二、要善于从大局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关键的敏感时期,处理不当,就会对大局造成不利影响。从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最为重要。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把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判断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的根本标准。何为大局?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大局。和平和发展就是我们的国家利益,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中日关系中的共同利益。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的神圣使命。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大局。在饱受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蹂躏和中期的冷战恐吓后的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中日关系既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又是重要的国际关系,既影响着双方,又影响着世界,必须慎重处理。

进入21世纪后,中日两国都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由于二战原因,日本的政治军事国际地位受到限制,现在正积极推动从经济强国向政治经济强国的转变;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正在实现从传统的政治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的转变。中日两个国家都处于向更高的国际地位、更重要的国际角色转变过程中,两国的经济总和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中日两国都处于亚洲,又是近邻,又有历史遗留问题,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如果对两国摩擦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势必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成为世界和平发展大局中的消极因素。中日两国应从世界和平发展大局出发,正确对待和处理两国在向重要的国际角色、国际地位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摩擦。

为了使中日关系处理中具有大局意识,至少有两点需要重点加以解决:一是正确认识世界大国应当承担和履行的国际责任。中日都是世界性大国,主观和客观上都在向综合性世界强国迈进,但在成为世界强国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对世界和平发展大局有深刻认识,对历史问题有深刻反思,愿意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对日本来讲,首先就是对历史上给世界和平发展造成的破坏进行真正反省,对其侵略行径对亚洲各国造成的伤害进行忏悔和道歉,并用其和平发展道路及对世界,特别是对周边国家的睦邻富邻实践,取得相关国家和人民的信任,真正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和建设者。对中国来讲,首先要以世界和中日大局为重,正确认识和处理中日关系中的摩擦,不以暂时的关系紧张而牺牲未来,不以局部的不和谐影响两国的全面关系。多作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努力,不作激化矛盾扩大紧张的举动,是中日两国必须履行的国际义务,也是大国形象的基本要求。二是中日两个世界大国在各自向世界强国转变过程中,必须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中日同属亚洲,又都处于东北亚,在各自向世界强国转变中不可能没有竞争关系,不可能不产生摩擦,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处理这种竞争关系及摩擦。从世界格局演变的历史看,区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既有以美国为单一核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有以法德为双核心的欧洲国家联盟,还有多核心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中日两国在亚洲,特别是在东北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的亚洲一体化,特别是东北亚一体化过程中,中日应当成为双发动机,共同推动包括东北亚在内的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在21世纪的大局及国家利益很清楚,那就是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和平的周边环境,是当前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这是因为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是保持国内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没有和平的环境,什么都谈不上。中日关系是周边环境和周边关系的重要因素。保持国内稳定是当代中国的根本利益,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人民和谐生活的保证,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周边关系摩擦会影响国内稳定,国内人们情绪不稳更会威胁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当今中国的核心利益。“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世界后列。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于世界前列,发展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远远比对日本更重要。发展问题解决不好,中国就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国,日本与美国、欧盟一起成为中国的前三大贸易国,经济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中日关系直接关系到维护和平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大局和国家利益。在此大局面前,人人必须清醒,处处必须理性,一切爱国情感和行为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和国家利益。有利于大局和国家利益的感情和行为,就是爱国,否则就会走向爱国的反面。

  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使者来汉朝贺,光武

  帝赐使者金印紫授。倭奴国王视这金印为权力象征,十分珍

  重
  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出现了邪马台国。邪马台国统辖

  约 30个部落,成为部落联盟的盟主,已有统治机构和贫富、

  阶级差别,是日本奴隶制社会初期粗具规模的国家。该国女

  王卑弥呼在 239年曾遣使到中国洛阳,魏明帝封她为“亲魏倭

  王”,授与金印紫绶。其后继女王□与(台与)亦曾遣使向西

  晋王朝朝贡。
  日本的推古十五年(公元607年),大礼官小野妹子奉

  日本第33代天皇(既日本皇谱中第一位女性天皇)推古天皇

  和厩户丰聪耳太子(既圣德太子)之命出使隋朝,恢复了已

  经中断一百多年的中日往来。因用“日出处天子敬白日没处天

  子书”使得隋炀帝听后大为不悦。由于当场日使随即应付说:

  日人不谙汉文,词不达意,祈谅,才算了事。改称为:“东天

  皇敬白西皇帝”,日本共派出四次遣隋使。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

  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宋朝一直礼遇日本,因之前都把日本作为属国看待,

  只有宋太宗不知为什么对日本颇有好感将原来中国统治者册

  封日本天皇为日本国王的规矩改了,在此之前中国官方文献

  中没有称日本统治者为天皇或皇帝的,都以国王称呼,日本

  很多东西也是宋朝教的,当时日本已步入幕府统治,幕府将

  军也对宋朝颇有好感!
  元朝几次入侵日本都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

  盾而不都能协调作战,又遇台风登陆舰船损失严重而失败,

  这也是日本称之为的“神风”
  明朝初年中日之间相对友好,日本人一改以往对中国拒

  不臣服的态度,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曾派出使臣向明朝纳贡称

  臣,明成祖朱棣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当时的日本非常

  依赖与明朝的贸易往来。但后来的日本政府对明朝的态度又

  恢复了原来的姿态,即不愿意一直以藩属自居,而认为两国

  是对等的两个国家。因此引起了明朝政府不满,于是断绝了

  与日本的贸易往来,日本失去了中国商品的输入,于是对明

  朝的走私逐渐弥漫,后来又恰逢战国乱世。更是海盗猖獗,

  形成倭寇。日本很多大名也暗中支持倭寇抢劫中国商品,既

  然贸易不成,就用抢的。不过后来明朝实行海禁,倭寇逐渐

  被肃清。其后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以约20万大军入侵朝鲜,明

  万历皇帝遣兵援朝获得全胜。日本称这次入侵朝鲜的战争为

  文禄·庆长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祸、壬辰卫国战争,中国将

  其归为万历三大征之一。这也是中日比较正式的一次交战。
  满清初年中日关系相对稳定因两国都闭关锁国来往较少

  ,其后日本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满清失败失朝鲜,割

  台湾。清末日本与革命人士如孙中山等人有良好关系。
  民国日本开始全面入侵,77事变,9.18。直到二战结束

  。
  新中国建立以后因冷战中日间没有外交关系(日本当时算是美国的殖民地没有什么外交权利)。随着中美关系缓和,在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出现重大转折,主要是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与中日关系的改善。其后中日关系处于蜜月期,邓小平访问过日本,民间交流很多,9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直到现在中日之间是经热政冷。

中日关系史
第一章 中日两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开端及其发展

第一节 中日两国人民建立友好关系的开端
第二节 汉帝国和日本群岛上早期倭人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第三节 魏与邪马台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第四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日两国间的外交关系
第五节 汉族“归化人”对传播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二章 隋唐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隋日两国的建交
第二节 唐日两国的建交
第三节 唐日白江口战役
第四节 唐日外交关系的发展
第五节 唐日贸易
第六节 唐日文化交流

第三章 宋元时期的中日关系

第一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中日关系
第二节 宋日关系
第三节 宋日贸易
第四节 元日关系
第四节 元日战争
第六节 元日贸易
第七节 宋元时期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第四章 明代与清代初、中期的中日关系

第一节 洪武时期明日交涉及倭寇问题
第二节 明日建立外交贸易关系及其发展
第三节 明日堪合贸易的组织结构及其贸易活动
第四节 倭寇
第五节 明日战争
第六节 明日间的文化交流
第七节 清代初、中期中日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以上是目录,可以Email到wouc@qq.com,最好能够加点分,呵呵……

盛唐时期,日本常派大量使臣来中国,两国关系良好。
明清时期,就有了“日寇”,可见关系不是很好。
清代末期,中日第一次战争。
后来又有了第二次。
再后来,中日建交,后来又有领土纠纷。

汉:册封汉倭奴国王金印
唐:日本遣唐使及僧人,来学习,回国后掀起“大化改新”。从奴隶制转到封建制
元初:元两次东渡失败,倭人恐慌
明清:倭寇横行东部沿海,反击。
清代末期:清末先进思想传至日本,在日本掀起“兰学”,
清实行洋务运动,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1894中日甲午战争。
二战,日本侵华。1945日败。
中日建交,
领土纠纷、参拜“神社”、丑化“教科书”事件。


日本文化从古至今还存在着哪些中国的印记?
3、建筑。电影《刺客聂隐娘》问世后,很多人说里面唐的建筑非常有日本风味。没错,为了拍摄出优质的画面 剧组确实到了京都取景。唐朝建筑风格,对日本的影响,反映在了日本原首都——京都上,古建筑整体大气磅礴,又藏有日本建筑的味道。4、和服。随着二次元、汉服的兴起,越来越多人从起初的汉服和服傻傻...

中国历史上与日本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摘要} 中日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四次战争,这些战争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冲突,每一次战争都是大规模和结构性的,每一次战争都是在维护和创造东北亚的体系和秩序,所以中日战争是中日关系中的一种宿命和常态,时至今日,中日两方仍未能找到一种能使双方和平共存、共同繁荣的亚洲和平机制。所以研究以往的中日战争,就是研究...

九一八事变以后的中日关系
关于九一八事变(即日方所通称之“满洲事变”),双方虽然在事变发生的近因与具体过程上还有些争论,但对于其性质问题并无异议。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关系历时六年,并没有迅速走向全面战争,因此,如何看待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关系的走向,就是需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首先要指出的是,中日史学界对于九一八...

日本:神话与现实目录
日本:神话与现实的交织 第一部分:绪论 日本的历史和文化,从古至今,充满了神话与现实的交融,探索其深厚底蕴,我们首先从第一章开始。第二部分:徐福与中日关系的复杂篇章 在第二章中,徐福的传说——3000童男童女远航日本,象征着中日之间古老而独特的联系。黎庶昌的《访徐福墓记》揭示了历史痕迹,...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解释
学海无涯

求推荐!!!有关日本文化或中日关系的好书,多多益善!!!
本书和一般介绍日本人的书不同,不是就现代日本人的所作所为来谈日本人,而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介绍日本人.作者认为,只有了解了过去的日本人,才能真正了解现在的日本人.因此,作者给本书加了一个副标题:过去和现在.这也就是说,本书的目的是论述日本人从古至今的历程,而不完全是今天的日本人.作者是...

你知道的有意思的历史缘由都有哪些呢?
我说说我知道的两个有意思的历史缘由。一、两口子的来历“两口子”是对夫妻二人的合称,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山东省出了一个才子叫张继贤,当地财主少爷石马仓的妻子曹素箴对张继贤的才学与为人十分敬佩,两人一见钟情,来往频繁。不料石马仓因病猝死,石家便扬言是曹素箴和张继贤...

关于 建国60周年 的 小诗歌 。
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

关于中国建国60周年的资料
爱国者国庆60周年演讲稿:放歌祖国60年 天安门广场上的巍峨的华表,记载了共和国60年的历史沧桑。历史的耳畔,铭记着祖国60年前建国礼炮的隆响,60年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声音洪亮, 让全世界震撼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那鲜红胜利的旗帜,在北京、祖国的各地迎风飘扬,从此中国人民昂...

宽城区19870592603: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
卞净眩晕:[答案] 中国与日本的渊源是非常深的,早在唐朝时期,日本就派使者来华学习,中国也有僧人去往日本,日本的文字,茶道等,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日本大和民族是个非常有野心的民族,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一次典型的日侵华战争.战后签订的...

宽城区19870592603: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的变化及相关事件. -
卞净眩晕:[答案] 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就此爆发.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

宽城区19870592603: 中国与日本至今关系 - 中日关系从古至今的相关史实分析中国与日本从古至今的相关的历史史实
卞净眩晕: 一,中日交流始于汉朝 公元1世纪时,班固所著《汉书》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即指日本南部九州岛上的人民.据《后汉书》记载,公元...

宽城区19870592603: 有秦汉以来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吗?快些!越多越好.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卞净眩晕:[答案] 秦朝就有,徐福东渡;汉朝日本派遣使者来朝汉南北朝时期,日本开始使用中国文字,中国佛教文化传入日本.日本遣使频繁.隋时,遣使,派遣留学生.唐代,留学生、遣唐使.鉴真东渡宋: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发达,僧侣频繁往返.明代,...

宽城区19870592603: 中日两国从古到今都有哪些交往 -
卞净眩晕: 〈1〉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日本亦派遣使者到中国学习.〈2〉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3〉1972年中日建交

宽城区19870592603: 日本和中国在古代历史中是怎样一种关系?(急急急急急!!!)1.日
卞净眩晕: 总体是处于一种交往阶段关系历史来说还行唐朝开始,日本和中国交往开始频繁.日本派遣使者来唐朝进贡,唐王朝也相应的赐予日本礼物.日本大化革新就是模仿唐朝制...

宽城区19870592603: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史实有那些? -
卞净眩晕: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主要是在唐朝 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宽城区19870592603: 论甲午海战到1945年间中日关系的演变 -
卞净眩晕: 1、日本明治维新,日强我弱,开始甲午战争、日本侵华,这段时期两国为敌对及侵略与被侵略,占领与被占领的关系. 2、建国后-71年,两国处于敌视状态,无外交关系. 3、71年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处于竞争状态.

宽城区19870592603: 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原因是什么?? -
卞净眩晕: 汉朝时期,有倭国使臣到中国来朝觐.开启了中日的双边关系. 唐朝时期,日本来中国的使臣增多.主要是日本从中国学历先进的科学文化. 明朝时期,双方交流更为频繁,设计面更光.出科学文化外,还有民间交流和经济交流.当时中国对外出口中,日本份额最大.

宽城区19870592603: 阅读下面中日关系演变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1)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写出这次改革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2)19世... -
卞净眩晕:[答案] (1)公元7世纪,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组建新政府,效仿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 (3)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盛,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1894年向中国发动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以中国失败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