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古典诗词和古文这么美?

作者&投稿:由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文化的特征包括:

一、富有轮回色彩的宿命论 

在论及佛教思想传入中国之原因时,张东荪曾提到儒家对天的态度。他认为,原始儒家把“天”推得远些,所以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但是汉朝之后的儒家则又把“天”拉近了,提倡“天人感应”之说,以至于谶纬大为流行。后来天人感应论破产后,老庄思想及佛教才应运而起。 

事实上,从一个角度来说,原始儒家将天推远之后,在人心灵中将造成一个空缺,恐怕这正是造成《易经》、老庄和佛教乘虚而入的主因。秦汉时代,于乱世生灵涂炭之际,在儒家所不屑于说的“怪力乱神”部分,以及儒家所不知的“死”的部分,佛教都提供了一些相当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填补了中国人世界观中原本所欠缺的空白,因而构成现今中国人世界观的一部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轮回”的观念。 

中国人早有鬼神的观念,但是中国人对鬼神只讲祸福,不讲轮回报应。把轮回报应与鬼神连在一起的,是受了佛教之影响。如今轮回的观念已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所以中国人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这是受到佛教的影响所致。这种宿命论式的人生观,容易导致消极、悲观的心态,趋于守旧,少求突破。这种轮回观念,使印度世袭的阶级制度沿袭至今,无法铲除。因此,两汉以后的中国社会,受到灾异谶纬及轮回思想的影响,不论是个人或国家,到了面临困境的时候,莫不归之于气数。这似乎是促使中国人流于消极自安的原因之一。 

二、重直觉的知识论 

在知识论方面,儒家原本就有重直觉轻理智的传统,所以孟子提出“四端”之说,王阳明则倡“良知”,其实都是诉诸于直觉的道德判断,对于理性的知识,则多少存着排斥的态度。佛教方面,尤其是禅宗,更有同样的“反智”色彩及直觉倾向,例如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至于佛教所追求的“涅盘”,则更是“灰身灭智”的最高境界。所以,经过儒学与佛教的“相乘作用”,宋朝之后的中国知识份子,唯心论的色彩益形浓厚。宋儒陆王一系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完全排除经验知识。程朱一系虽强调“格物致知”,但所追求的知识乃是人生的绝对真理,而非科学的知识。 

这种强调内省功夫的思维方式,当代儒家学者韦政通称之为“内向观点”,与近代科学的“外向观点”大相迳庭。“外向观点”重经验不重先验,重印证不重臆度,重怀疑不重信古,重实效不重空论。这种外向观点的思考,才是促成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力。但是在中国,由于儒释道三家对知识问题有不约而同的见解,更使得内向观点成为两千年来中国思维方式的主流,使科学发展更加滞碍难行了。这是中国科学无法大步迈进,以至于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 

三、以性善为主的人性论 

中国自古以来有关人性论的观点极为分歧,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譬如孟子从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大力提倡“性善”之说。两千多年来被视为儒家道德实践的基本前提假设。孟子之后的荀子则因为人有耳目之欲、自私之心,所以他认为人是“性恶”的。他认为善乃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而由“本性”到“行为”(即经学习而得之者是“作做之伪”),得借助教化之功。这是他格外重视“礼教”的原因。法家学说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法治”政治哲学,也是建立在人皆有自私本性(“自为心”)的基础上的。他与荀子的不同在于:荀子因人“性恶”,故提出以“礼”来约束;韩非则主张顺应人性的“自为”,来达到法治的目的。因此以荀子为桥梁,从儒家过渡到法家学说,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科举取士的制度确立之后,“性善”的人性论就逐渐成为官方钦定的主流派观点,很少人敢质疑其正确性。然而事实上,中国两千年来,都是采取“阳儒阴法”的办法治国。一方面倡导“性善”之说,在法令执行上,却似乎又认定人皆“性恶”。 

另一方面,佛教是一种倡导“内在超越”的宗教,是重视人的主体性思维的宗教哲学,与同样高扬内在超越及主体思维的儒道思想是异曲同工的。而佛教的“众生皆有佛性”的心性论,不但是中国佛教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与中国固有哲学思想旨趣最为契合之点。儒家学者虽有多人排斥佛教,但对佛教的心性论,则多持肯定的态度。 

当代学者韦政通曾指出,这种“人性本善”的观点,特别是与基督教比起来,对生命的体验较为肤浅,对罪恶的剖析不够深刻。他还说儒家的思想多“知常”而不“知变”,能“应常”而不能“应变”。 

四、向往逍遥的人生观 

刘小枫在《逍遥与拯救》一书中,曾从《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的叙事中指出,中国人所向往的,乃是老庄和禅宗式的“适性逍遥”,在这个超时空、超生死的境界中,人最终将变成无知识、无爱憎的石头,对一切都无动于心。这逍遥之境什么都好,唯一缺乏的只是真情、纯情的温暖和对苦难世界的关怀。 

当然,对刘小枫所提出的批判,每个人或许也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大家至少都能同意,中国人的人生观,的确是在追求那无所窒碍的逍遥之境。无论是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或是贾宝玉的“飘然而去”,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悄然隐退”,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这种阻断人对尘世的关怀,使个体心智进入一种清虚无碍的空灵之境的修为方式,固然是渊源于老庄思想,却是由禅宗佛学完成的。换句话说,禅宗大大推进了道家“适意逍遥”的精神,强化了中国儒道精神中“自然本性”自足的立场。至此,中国人对人生的看法,经由儒释道三家的融通,逐渐形成这种出世的性格。这可能是中国文化最大的特色之一。




中国古典诗词有什么
1、历史演变: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诗词用什么词形容 ?
诗词如国画,言简意赅,内有乾坤;诗词如清茶,甘香可口,韵味长流

用意象营造意境,景与情的交融,中国古典诗词追求是什么?
中国古典诗词中对于意象的建构方式,常以情和景的妙合,来赋予意象成立于意境之中的可能性,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那样:“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中,对于情与景的融合,常见于一系列情与景的意象组合。 情景交融是诗人创造意境和意象时所共同追求的,但...

中国四大古典诗词是哪四本
1、《诗经》,作者不可考,汉朝毛亨所传,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2、《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选的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18家共500首词。3、《饮水词》,清人纳兰若容的词集。

中国古典诗词分类
中国古典诗词分类如下:音律形式 中国古代诗歌按音律形式可分为:诗、词、曲。诗又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代诗。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古体诗 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

有关于中国古典诗词
有关于中国古典诗词 就是类似于古典爱情的诗句“山有木兮木有知,心悦君兮君不知”“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就是类似于这种有着淡淡的悲伤娓娓诉说着动人心怀的情愫的诗句越多越好越缠绵越好但是不要拗口的要... 就是类似于古典爱情的诗句“山有木兮木有知,心悦君兮君不知”“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就是类似于这种有...

中国有什么古典爱国诗词?
1《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中国有什么著名的古典爱国诗词
古典爱国诗词选读(二) 塞上曲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公元726—765),字季鹰,唐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任东川剑南节度使。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破吐蕃,封郑国公,加检校吏部尚书。《塞上曲》是乐府旧题。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七月,当时...

中国诗词博大精深,你认为哪几位会是中国诗词的总统山?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能称得上中国诗词的总统山的我认为有这样四位: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李白被称之为诗仙,他的豪爽与大方展现了盛唐时期中国诗词最辉煌的样子。他的诗词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那样的豪爽不羁。从李白诗词诞生的那天起,一直到今天,能在浪漫与豪爽这方面超越李白的...

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中国文化可以划分为五千年。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到唐宋时期诗歌文化的全面爆发,给现代中国人留下了其他国家难以体会的文化自信。古人说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 "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在长期的文化影响下,中国人保留了绝对的文化自信。从诗歌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民俗和《时代》的发展。国际影响 汉诗...

北安市13167114960: 为什么长大了才发现古诗词那么美 -
段幸美司: 经历了人生的艰苦拼搏,经过了风风雨雨,才会感到中国古诗词的美.年轻时会对此领悟不深,长大了,生活经历的多了,再看诗词,会有另一番味道.领悟的加强,才会理解的更深.

北安市13167114960: 文言文的魅力到底是什么呢?美在哪里? -
段幸美司: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

北安市13167114960: 中国古典诗词为何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试举一例说明古典诗词对当代文艺的影响. -
段幸美司: 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意境以佛老思想的典型表现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西方文论中尚难找到一个与之相当的概念...

北安市13167114960: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诗词和文言文 -
段幸美司: 首先,这是中国的文化精华,千字文,三字经等含义深刻,是古时教材. 又如唐诗宋词是中华所特有的诗歌种类.是艺术精粹. 再者,这些东西是一种技能,有了这些基础才能研究历史,研究中医.不然历史学家,中医文化等东西就会失传. 这是很重要的.

北安市13167114960: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之美,500字 -
段幸美司: 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适中,无偏无颇,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也就是说,只允许怨而不怒的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的揭露批判,所反映的...

北安市13167114960: 中华经典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 -
段幸美司:[答案]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如果确定自己会读或会写,直接作答即可.如果不确定,就要借助工具书,切不可随意根据感觉作答.第一个词语写作乾坤,第二个写作静谧,第三个写作真谛.(2)A...

北安市13167114960: 我们为什么要读(中国)古典诗词、写古典诗词 -
段幸美司:[答案] 十九世纪末,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从此上帝的职责也就完成了,人类的主宰者和道德捍卫者倒下,随之而来的是信仰的丧... 我们流留连于自然美景、纷繁生活,或养浩然之气,或成逍遥之游,何其快哉!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古典诗词、学古...

北安市13167114960: 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
段幸美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要明白中国诗词的特点所在.首先,中国诗词以精简著称,最长的也不过是古体长篇(蜀道难,将进酒等),或者排律而已,而且极为少见.外国的作品中,雄伟而悠长的史诗并不少见,...

北安市13167114960: 不黑不吹,学古诗古文有什么用 -
段幸美司: 学古诗是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也是我们一步步向上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向上攀登,超越古人. 诗句的运用或优美或刚劲,有如画的意境,会让人在阅读以及理解中仿佛身临其境.规格整齐,平仄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