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包身工》中的对比手法?

作者&投稿:干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鲜明的对比。从住、吃、穿着打扮、收入等方面把“芦柴棒”、“小福子”等“包身工”与“老板娘”、“带工老板”、“打杂”、“拿摩温”、“荡管”和“东洋婆”加以对比。前者,住的是“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象鸽笼一般”的工房;吃的是“浆糊一般”的薄粥;其穿着“破烂”,“蓬头赤脚”;得到的工钱每天仅三角八分钱。而后者,住的是“几十层楼的高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穿的是“拷绸”之类;其榨取的利润十分惊人,带工老板的获利“不仅可以放债、买田、造屋,还能廉营茶楼、浴室、理发部之类的买卖”,“老板娘”,“东洋婆”,其获利之厚更可想而知。通过这些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滔天罪行。

  2、精辟的譬喻。“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象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齐地停在船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这段话里,对帝国主义及其奴才和包身工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相互关系,作者用船户养墨鸭一事作比,蕴藉含蓄,十分精当。这个譬喻,突出地反映了帝国主义及其封建势力对包身工进行剥削所达到的残酷性,有力地鞭挞了吃人的包身工制度。

  3、引用警句。作者在运用精确的统计数字揭露了日本纱厂在一种特殊的优惠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的劳动力的滋养飞跃膨大之后,接着便以压抑不住的愤怒之情引用了美国进步作家索洛的警句,深化了主题,收到了画龙点晴之妙。“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作者在引用了这个警句之后,紧接着又写道:“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结尾处,作者用含蓄的笔触宣告:“黑夜,静寂得象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下的冤魂!”这样的警句引用以及从引用中生发出的精辟的饱含感情的议论,升化了主题,对读者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4、借喻的手法。文中用了“猪猡”、“懒虫”、“机器”来借喻包身工。“猪猡”是上海一带的方言,是对人侮辱性的说法。工头骂“包身工”为“猪猡”。“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两千个左右……的‘猪猡’”。作者在这里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用“猪猡”借喻包身工,反映了包身工在老板、奴才的眼中地位的极端低下,说明他们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作人看。“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梯上冲下来”这句话中的“懒虫”出自工头之口,作者拈来借喻包身工,更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她们四点一刻就起床了,早晨五钟点由打杂的或者老板送进工厂,晚上六点钟才接领回来,“懒虫”其何懒也?老板娘把一些锅巴、残粥,气烘烘地放在这些廉价的“机器”的前面,这句中用“机器”借喻“包身工”,生动地揭示了日本纱厂不把包身工当作活生生的人,而纯粹看成用来赚钱的工具的罪恶本质。文中还用“芦柴棒”借喻一个十五、六岁的包身工,极言其在超负载的繁重劳动摧残下身体是多么的羸弱。用“罐头”来借喻日本纱厂,说明了日本纱厂为了防止“包身工”与外界的接触及反抗,把包身工牢牢禁锢在日本纱厂这座人间地狱中,不给他们任何人身自由的情况。

  5、易色。在文章中由于表达的需要,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现象是常有的。这种变移词语感情色彩的手法,有的修辞书上称之为“易色”。《包身工》一文,也多处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⑴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易为贬义了,这借以说明有的老板,到菜场上去搜集一些菜叶,看起来好象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而实质上却是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那里算得上什么佳肴;这里故意谓之“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

  ⑵ 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非特不能赚钱,还要贴补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不加思索地爱上了殴打这办法了。

  这句中的“爱”褒词贬用,揭露了这伙带工老板们为了榨取包身工的血汗而不择手段,丧尽天良的豺狼本性和蛇蝎心肠。

  ⑶ 东洋波望了一会,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

  这句中的“合理”,褒词贬用。对包身工折腾的残酷程度是一样的,而所谓的“合理”,就是说让包身工顶皮带盘心子比直接殴打包身工,对于“拿摩温”更省力而已。

  ⑷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就亲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这里的“饲养”一词,贬词褒用,反映了在旧社会中国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残酷剥削和重重压迫以及饥馑灾荒,使广大穷苦农民无力对自己亲生子女给予应有的抚养的悲惨景况。

  6、夸张。“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一句用了夸张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带工老板们到乡下不耻于用花言巧语哄骗包身工及其家长们的卑劣行径,把他们披着羊皮的豺狼本质揭示得入木三分。“厂门口的‘抄身婆’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揩点油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恶梦!’”“摸着她的骨头会做恶梦”,这一夸张的说法出自抄身婆之口,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十分强烈地反衬出了芦柴棒所受剥削和压榨是多么惨重!

  7、“据说”“所谓”等带有讽刺意味词语的运用。例如:

  “他们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据说这是一种极合经济原理和经营原则的方法。”

  “打杂的一手抓住‘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把她提起来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打杂的跟上去就是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又是第二、第三脚。可是打杂的很快就停止了。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疼了他的脚趾。”

  “所谓粥,是用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加上很少的碎米、锅巴等煮成的。”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十一课包身工课后研讨练习题二题答案
新闻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课文在每一段叙事之后,总要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比如第一个场景中对于包身工来源的介绍...

语文高中必修一《包身工》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中国现代作家 夏衍所著的 报告文学作品,写于1935年。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一《包身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

包身工上工的特点
”以往传统的报告文学作品常常是干巴巴的叙述,而《包身工》完美地融合报告文学与艺术性的特征,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社会大众的同情之心。在《包身工》中,作者紧紧围绕底层工人的生存境遇,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他们不了解包身工的生存特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夏衍采用了灵活的表达方式...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 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 四、教学方法...

《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感受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 教学方法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走近包身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我们知道奥斯维辛是一个人间地狱,杀人工场,在70年代的上海东洋纱厂也有这样一个人间地狱,在这里生存着一群女工,他们...

《包身工》说课稿
并出示在后面的结构提纲中用到的、有意打乱的一组方框(编上号),让他们练习排列法,由本人写到黑板上,让其他同学进行比较、鉴别、然后肯定这样的一种结构比较好,而这也正是《包身工》一文的结构,(见本文后所附“板书设计”)。 在接下来向学生讲析这样一种结构为什么好(即把握住了读者心理规律)的道理时,我屏弃...

高一语文必修一包身工课件
1.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即26-33段)理解作者如何用形象的语言作面上的概括,用典型的事例作点的刻画,表现包身工悲惨的命运,揭露带工老板剥削的狠,剥削的深,以总结全文。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联想进行抒情、议论,愤怒控诉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深化主题。 2.赏析文章中形象语言的特色。 3.总结全文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全...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同学们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美好生活。那么《包身工》好的教案怎么写?以下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

包身工的读后感200字
过量劳动,很毒的谩骂……但却没人去反抗,似乎他们天生就该这样。我为他们感到悲哀,我们都是完整人,理解着自然对我们同等的馈赠,却只因生活环境与经历,驱使我们**不一样的道路。有一句话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而对包身工来说却是:不在痛苦中**,就在痛苦中**。

《包身工》教学设计
2、体会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所产生的效果。3、理解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间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深化主题。【课文解析】1、注音释义 吆喝(yāohe)相称(chèn)呵欠(hēqian)2、内容主旨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8段)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同时又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通过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

迎江区13552038593: 《包身工》 文本分析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评析文中数字的作用文中引号作用及句子的含义分析 -
乐娣参芪:[答案] 一、修辞手法及评析: 比拟:绝没有和空气接触的危险 饲养等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作者在这里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包身工们悲惨的身世,催人泪下. 类比:渔户养墨鸦 作者在这里用类比的修辞手法...

迎江区13552038593: 包身工》一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乐娣参芪: 一、对比.一方面是包身工与带工老板在住、吃、穿着打扮、收入等方面的对比.前者,住的是“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像鸽子笼一般”的工房,吃的是“浆糊一般”的薄粥,穿的是“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得到的工...

迎江区13552038593: 夏衍的《包身工》中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
乐娣参芪: 比拟:绝没有和空气接触的危险 饲养等 类比:渔户养墨鸦 借代:芦柴棒 对比:包身工与外头个人对比 包身工与老板衣食住收入方面对比 夸张:稻草说成金条 反语(褒义贬用贬义褒用)文明 合理 此项 排比:没有光 没有热…… 反复: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 警句: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

迎江区13552038593: 课文《包身工》中有几个地方拿包身工和“外头工人”对比,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乐娣参芪:[答案] 她们都是遭受剥削的一群,每天进行着同样的工作,但地位和处境却有着天壤之别:包身工“脏,乡下气,土头土脑”,没有做工与不做工的自由,出了差错要挨打;外头的工人则“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可以选择工作,不会挨打,可以通过贿赂...

迎江区13552038593: 包身工中,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乐娣参芪: 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和“有时是„„”,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包身工》中

迎江区1355203859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包身工》一文中,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包身工生活、工作的场景 -
乐娣参芪: 试题分析: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

迎江区13552038593: 对比名词解释 -
乐娣参芪: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迎江区13552038593: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阅读《包身工》回答下 -
乐娣参芪: 1.这段属于细节描写,“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空气里“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还夹杂着“打呵欠,叹气”的声音,这种恶劣的环境和下文带工们当初诱骗乡下女孩子时所说的“洋式的公司房子”形成鲜明对比,从居住条件的...

迎江区13552038593: 语文古诗点面结合的手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
乐娣参芪: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 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

迎江区13552038593: 高一语文课本中,《包身工》中,“没有线条和影子的晨光胆怯的显出来”怎样理解??? -
乐娣参芪: 说明包身工的工作条件很是艰苦,连太阳也只能看到残缺的,不完整的,没有他该有的轮廓.也说明了包身工的身份卑微,连阳光都照不完全,连人的影子都不完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