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文言文例子

作者&投稿:逄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有哪些

一、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但是)秦国(答应给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二、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 1、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文公·传十三年》 译文: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2、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译文: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译文::吴广向来爱惜人才,士卒大多是被他用。

三、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译文:诚实对待君主反而被怀疑,忠诚却被奸臣诽谤,能不产生怨恨吗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译文: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农历三月十五 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文: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 四、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 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

例如: 1、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译文:荆州的百姓依附曹操,是被兵势所逼。

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译文: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 傅说从建筑工作中被选 *** 的,胶鬲从鱼盐买卖之中被挑选出来。

五、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 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译文: 所以在国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司马迁 《屈原列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特殊句式。

2. 文言文被动句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1.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文言文被动句式有哪8种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如:

(1)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经·邶风·柏舟》)

(2)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盐铁论·险固》)

2.动词前加“见”。如:

(3)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

(4)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非十二子》)

“见”往往与“于”字配合,由“于”引进主动者。如: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6)使文王所以见恶于纣者,以其不得人心焉?(《韩非子·难二》)

3.动词前加“为”引进主动者,或直接加“为”,不出现主动者。如:

(7)多多益善,何以为我禽?(《史记·淮阴侯列传》)

(8)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为”字还常与“所”字配合使用,形成“为……所”式。

(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羽本记》)

(10)如姬父为人所杀。(《魏公子列传》)

“为”在个别情况下还可以跟“于”或者“见”配合使用,构成“为……于”或者“为……见”式:

(11)胥之父兄为戮于楚。(《吴世家》)

(12)烈士为天下见善(赞美)矣,未足以活身。(《庄子·至乐》)

4.动词前加助动词“被”表示被动。这类句式大约萌芽于战国末期。如:

(13)今兄弟被攻,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

(14)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

后来,“被”字句式中有了施事者出现,构成“被+施事者+动词”式(这时的“被”应看着介词)。如:

(15)五月十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16)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颜氏家训·归心》)

由于受“为……所”句式的类化,还产生了“被……所”式。如:

(17)晋文公被秦所纳,既而背秦。秦伯伐之。战于韩,被秦所获。(《礼记·坊记》)

(18)达非司马懿对手,必被所擒。(《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

总的说来,文言文中被动句式的主要标志可以概括为四字(于、见、为、被)三式(见……于、为……所、被……所)。这些有标志的被动句往往很容易识别,但文言文中还有许多没有标志的被动句(即零形态文言被动句式),如不能识别,势必对文言翻译造成负面的影响。为此一并说明如下:

无标志文言被动句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不出现主动者的被动句,翻译时大多数可加“被”,亦可不加“被”。如:

(19)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译文:人本来不容易(被)了解,了解人也不容易。]

(20)风至苕折。(《荀子·劝学》)[译文:风吹来,苇杆(被)折断了。]有少数句子则必须加“被”。如:

(21)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左传·哀公元年》)[译文:国家被人家战胜了,国君逃亡了,不是祸是什么呢?]

(22)会延年家收(《汉收·李陵传》)[译文:碰上延年家被查抄拘捕。]

第二类是出现主动者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实际上可以看作省略了一个表被动的介词“于”的被动句。如:

(23)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24)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

(25)足蒸暑土气,背炙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以上三例,“逼兵势”可看着“逼于兵势”,“惩”可看着“惩于”,“蒸”可看着“蒸于”,“炙”可看着“炙于”。

此外,还有一种以“动词+者”表被动的句式。如:

(26)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墨子·耕柱》)

上例中的“攻者”就应看着“被攻打的国家”。

4.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有哪些

文言中的被动句例析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的被动句有两种主要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用“于”“受……于……”表被动

这是文言中最常见的被动句形式。例如:

1、不拘于时,学于余。(第一个“于”)(《师说》)

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4、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5、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屈原列传》)

6、使不辱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8、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二)、用“见”“见……于……”表被动

1、秦城恐不可得,徙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2、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

3、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4、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同上》)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8、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

9、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三)、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为”引出动作主动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4、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5、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

6、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同上)

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陈涉世家》)

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11、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牧羊》)

(四)、用“被”表被动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即通过句中动词本身,在意念上形成被动,有人称为意念上的被动。这类被动句要根据语境,揣摸从上下文意做出判定。例如:

1、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举,被攻占。)

2、洎牧以谗诛。(《六国论》诛,被杀。)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被举荐。)

4、盖王文王拘而演周易。(《报任安书》拘,被拘禁。)

5、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诛,被杀。)

6、武留匈奴凡十九岁。(《苏武传》留,被扣留。)

7、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任,被任用。)

8、大臣无罪夷恶灭者数十家。(《苏武传》夷灭,被杀完。)

9、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被举荐。)

10、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婴,被……缠绕。)

1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许,被允许。)




文言文的句式有几种?分别有哪些特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光看这一句,似乎可译成“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上文“途中两狼”,“少时,一狼径去……”可知“坐于前”者不是“狗”而应是另一条“狼”。“犬”即“像狗似的”,用来修饰“坐”的姿式的。这个例子说明,译古文先应通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紧扣“词不离句,句不离...

文言文判断句的例子
学习文言文的判断句有这些可供参考的例子:一、用“者??也”表判断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二、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请举个例子 文言文中的定语 补语 状语 宾语 都什么意思?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高中文言文语法
句式吗。。。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是基本句型。要注意的是特殊句:省略句: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特殊句式,基本上三句就有一句是。省略有很多类型,比如省主语啊,介词啊,要靠你自己慢慢积累。给你两个例子,“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

初中文言文而表转折的句子
5.古文中表转折的词语有多少个这个问题可真难啊,弄好了给我加分啊.我所知道的:而,最常用虽,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然,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奈,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阴.——《三国演义》用于转折句,表示原因不,表示转折,只是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顾,表示轻微的...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介绍如下: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

主语+被+施事+动词 的古文例子,最好有出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主语】总被【被】雨【施事】打【动】风【施事】吹【动】去【补】文言文除了诗词以外,介词大多不用“被”,而用“为”,如:(周处)【主】为【被】乡里【施事】所患【动】。(主语承前省略)——《周处改错》...

文言文句式类型有哪些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此句是宾语前置的典型例子。定语后置则常见于“……之……者”,其中的定语常被置于名词的后面。这种句式变化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手段。四、省略句式:文言文在表达过程中常常省略某些成分,如主语、谓语等...

小学高频出现的文言文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 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三、……之谓也 其……之谓也这 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1.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全部定语后置句 自己看看规律吧,找也找不尽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于渔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 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

红岗区19383695455: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有哪些?最好有例子说明! -
潭巧西洛:[答案] “受……于”、“见……于”、“所”、“为……所”是文言文中被动句的标志. 例子:饥死道路为群兽所食.

红岗区19383695455: 初中文言文被动句“.见.于.”表被动例句:翻译:“.见.”表被动例句:翻译:无标志的意念被动句例句:翻译: -
潭巧西洛:[答案] “.见.于.”表被动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我担心被秦王欺骗而有负于赵国 “.见.”表被动例句::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牧羊》翻译:事情到了这个地...

红岗区19383695455: 高中语文文言文被动句? -
潭巧西洛:[答案]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触龙说赵太后》) 2.在动词前边...

红岗区19383695455: 文言文被动句被动句中用“为”表示的 比如什么 为……/为……所……/为所…… 的 举些例子还有用“见”表示的,如:见……/……见……于……/受……于…... -
潭巧西洛:[答案]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

红岗区19383695455: 这些是文言文被动句?如:1.臣知欺大王当诛 2.饥死道路为群兽所食 这可以不按被动句形式翻译,为啥又叫被动句呢? -
潭巧西洛:[答案] 1.臣知欺大王当诛 "诛" 是欺骗大王的人被诛杀,而不是自杀 2.饥死道路为群兽所食 "食"是饿死者被野兽所吃掉,而不是自己吃自己. 所以,一个句子是否为被动,关键在于其主语. 换成主动句: 1 大王诛欺其臣 大王诛杀欺骗他的臣子 2 群兽食饥...

红岗区19383695455: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对比 -
潭巧西洛:[答案] 文言文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及...

红岗区19383695455: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几种类型 -
潭巧西洛:[答案] 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① ...

红岗区19383695455: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以及相关例子和翻译. -
潭巧西洛:[答案] 文言文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被动句 例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

红岗区19383695455: 文言文被动句格式 -
潭巧西洛: 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①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红岗区19383695455: 文言文句式有哪些?请举例子说明,如何区分? -
潭巧西洛:[答案] 一、【 判断句】 判断句常用语言标志为:“……者也”、“……者,……也”、“……,……也”、“乃”、“为”等等.... 4、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是状语必须放在谓语之前以修饰谓语,但文言文常常倒装,将状语放置在谓语的后面,以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