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作者&投稿:纵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传统的人才观讲究德才兼备、强调以德为先,不是没有道理的。现代的人才观似乎更偏重于才而忽视了德。不管人格高下,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足矣。殊不知,当一个人道德败坏时,其才能越大,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在人生谢幕前对自己的一生所做的回顾和总结,值得我们仔细体味其中的道理。孔子的这段话,其实就是给出了人们在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方面的不同阶段和步骤。

所谓“志于学”,就是自觉地意识到了学习的意义,“学”乃孔子的志向所在。这里所说的“学”,不仅仅包括读书,更主要的是指习礼。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俎豆”系古代人们祭祀用的器皿。儿时的孔子即开始练习礼仪,这是人格修养的最初步骤。“三十而立”,立于什么?“立于礼”。一个人在人格上的独立,其实是个伦理道德问题。“四十而不惑”的“不惑”,是指知道了为什么遵循礼仪的理由,即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所以孔子又讲:“知者不惑”。怎么才能“知”?儒家主张“格物致知”。所谓格物的“物”,不是那种与人无关的外物,而就是“做事”而已。格物致知无非是通过“物”的道理来领会“做人”的道理。“五十而知天命”是说孔子五十岁上明白了伦理道德的总根源,即最高那个道理,但尚局限于“知”,故有待于落实到“行”。“从心所欲不逾矩”,乃是大自由、大自在,是那种达到了既自由自觉、又自然而然的物我合一、圆融无碍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天道与人道已泯然为一、了无分别。一个人不论怎么想都不会超越规矩的约束,而这种约束亦失去了外在强制的意义,而是完全吻合了人的主观意志的欲求。这也正是儒家在人格建构方面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的境界。

冯友兰先生则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就是那种未经自我意识反省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存状态,亦可谓按照本能生活的状态。此时的人属于“庶人”,他还“不知有我”,这也是多数人的生存状态。它也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功利境界的人自觉地追逐自我利益,是“有我”状态,其人格为“小人”。道德境界不是索取而是牺牲和奉献,因而达到了“无我”状态,其人格是“君子”。天地境界意味着天人合德,也就是孔子所谓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它达到了“超我”的状态,其人格是所谓“圣人”。故二程曰:“圣人即天地也”。冯友兰的“四境界”说虽然在形式上与孔子的不同,其实它们在究竟处本无二致。

人生境界的提升过程,也就是人的自我觉解和觉悟的过程。一个人在自己一生的成长和提升中,未必一定能够达到圣人境界;但对这一超拔之境界,须持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般的敬畏。在人格境界的成就方面,也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

传统的人才观讲究德才兼备、强调以德为先,不是没有道理的。现代的人才观似乎更偏重于才而忽视了德。不管人格高下,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足矣。殊不知,当一个人道德败坏时,其才能越大,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古今中外,不乏其例。怎样才能使人有德呢?这就离不开人生境界的修养和提升这条路径。

历史上的高僧大德,无不是目光如炬,两眼炯炯有神。他为什么异乎常人?就在于这是“诚于中而形于外”的自然流露,是境界的折射,装是装不出来的。儒家讲究所谓“圣人气象”,它无非是圣人境界开显的结果罢了。现代人的目光何以往往有些游移不定,有些迷茫和空洞,原因何在呢?大概同今天的人们不再注重境界的提升不无关系。

人的境界不同,为人处世的姿态也会大不相同。提升人生境界,决不是让人们放弃庸常生活和俗务,决不是让人们逃避现实、“遁入山林”做“隐士”。它不仅无碍于做工、务农、治学、从政、经商,相反倒是有助于各行各业的成就。因为它解决的问题,不是做还是不做,而仅仅是如何做,即究竟以怎样的态度去从事这些行业才恰当。为什么会有政治家同政客的分野?为什么会有儒商同小商小贩的分野?为什么会有科学家同工匠的分野?为什么有的人把职业当作事业甚至志业来做,而有的人仅仅是把职业当成混饭吃的行当?其中的差别安在?说到底就在于境界的不同。(何中华)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如下:出自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其实是,顺应内在之心的指令,也不会破坏外在之规矩的意思。马路上的红绿灯就是“不逾矩”的“矩”,是外在的规矩、规则。我们平时过马路,我们的“认识—行为”模式是这样的,红灯停、绿灯行,走过横道线的时候,还得注意拐弯的车辆,然后才能安全过...

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这句话告诉我们,达到这个状态,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体。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这句话也充分的表述了一个管理智慧。“从心所欲”管理者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不逾矩”,不越出规矩,而且两者融合为...

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能够自立...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什么意思?
意思是: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出处:《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出处:《论语·为政》第四章 1、立:自立。指确立人生目标。2、不惑:没有疑惑,指已经掌握了知识。3、天命: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4、耳顺:指从别人的话中能分辨出好坏、是非、真假。5、从心所欲:随心所欲。从,同随。6、不逾矩:不超过规矩、法度。逾,越。矩,规矩,法度。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解释是: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指一件事情顺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凡事不过于刻意安排。出处: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

从心所欲不逾矩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2、“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儒家学说,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是指要以一颗真心做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出自:《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

《论语》十二章的意思和“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的“逾”、“好之...
【拼音】:zhī zhī zhě bù rú hào zhī zhě,hào zhī zhě bù rú lè zhī zhě 好(去声),喜爱。乐,音“勒”。【译文】孔子说:“知道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趣的人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什么意思?
完整说法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意思是: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

新余市17398579998: 谈谈你对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人生境界的理解 -
骑逸速脲:[答案]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字面意思理解,是跟随自己的心意做事,不违反(越过)做人的规则(道理). 您要谈境界,境界这个东西,是要实际体悟的,不是去理解,去猜的.理解和猜测的结果是意思心的产物.非真正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体悟...

新余市17398579998: 怎样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骑逸速脲: 关于人生境界的知名看法吧,供你参考.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对人生境界的不同追求,使他们对人生采取了不同态度,或入世、或出世、或既入世又出世,这便绘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理论的多重色彩,同时也影响和造就了中国...

新余市17398579998: 人生的境界分哪些,更高境界是什么? -
骑逸速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在我看来就是人生境界,在适当的年纪做合适的事情,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最高的境界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吧,既满足了自己,有没有忤逆其他.

新余市17398579998: 什么是人的最高境界哦? -
骑逸速脲: 每个人理解的最高境界都不同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可见孔子认为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新余市17398579998: 孟子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强势人格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
骑逸速脲: 《孟子》真正的魅力在于他所倡导的强势人格.强势人格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自强不息: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就是高调做事.就像扬帆出海,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只有强势人格才可...

新余市17398579998: 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个境界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的修养让他心中的欲望都在不逾矩的范围? -
骑逸速脲:[答案] 可以这么理解,这是的他主观意识和人生准则都融为一体的在一定的框架内活动,这个框架已经成为他的潜意识,无论他是否感知到,他都将在此范围内行事而不越界

新余市17398579998: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朋友说说您的想法
骑逸速脲: 做人的最高的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认为儒家最高的境界是做什么事似乎很随意,却处处合乎礼,合乎仁,并且还能楷模天下,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新余市17398579998: 成熟的最高境界是… -
骑逸速脲: 成熟的境界 第一境界:忍界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 第二种境界:持界 人只有两只手,能抓多少东西?抓住一样东西...

新余市17398579998: 随心所欲不逾矩,人类可以做到吗? -
骑逸速脲: 随心所欲不逾矩,语出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进入七十岁,自己随便想做什么,主观愿望都不会违反客观规律和人为的规矩.修养高的人自然可以做到,你我不断修为,皆可做到.

新余市17398579998: 孔子提倡的人生学问的三大境界是什么 -
骑逸速脲: 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知其然、顺其事.如同公西华和冉有,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业,勤勤恳恳、本本分分.这也是我们普通人最可能接近的状态.《论语》中也记载了孔子对于这种境界的阐述,他说,如果可以有公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