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队员遇难背后暴露出哪些问题?

作者&投稿:真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哀牢山遇难地质人员身份披露了,他们究竟有什么背景?~

哀牢山遇难的这4位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工作人员,他们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经当过兵,2021年11月13日,这4名工作人员在云南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时失去联系,2021年11月15日,当地成立救援指挥部,最终在2021年11月22日找到这4位失联人员,但让人心痛的是4人均已没有生命特征。

一、遇难人员的身份这几位都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前都有过当兵的经历,有野外生存经验,但是他们进行初次作业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意外。他们最开始并没有打算在山中过夜,只准备了一些简单的食物和装备,连过夜装备都没有携带,2021年11月13日他们进入哀牢山,但是在进去之后当地就下起了暴雨,几人就在山中迷失了。

二、事件情况这几位调查人员在2021年11月13日进入山中,当时另有其他人在外面等待接应,当时计划是11月14日出山,但是直到10月14日傍晚都没有消息,于是在外的工作人员就将这个消息上报,当地先是组织了村民上山寻找,但是没有效果,当时正在下雨,有大雾哀牢山的环境非常恶劣,能见度非常低,不好寻找。在10月15日下午3点的时候,因为一直没有结果,于是就将这个消息层层上报,开始组织大规模救援,但直到10月22日才找到这几位工作人员的遗体。

三、悲剧发生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地的环境过于恶劣,这几位工作人员在上山的时候并没有准备太多的装备,原计划很有可能是当天往返,但是因为暴雨让当地的环境更加恶劣,这几位工作人员身上所携带的信号工具无法使用,再加上气温降低这几位工作人员出现了室温的情况,于是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甘肃山地马拉松21人遇难,这件事情也是在网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我们都知道马拉松本身是一个非常热血的运动,人们参加马拉松也可以更锻炼自己的精神力量。而且马拉松并没有什么具体规则。所以就吸引了很多人热衷于此,但是这次的事故也是暴露出了非常多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举办方对于事故的风险预防能力也是非常的欠缺的,我们也相信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一定会有一个好的调查结果的。

同时对于这些参赛者来说也是非常的自大,因为我们都知道像山地马拉松这种运动本身就是充满了未知,这次的突然降温也是让很多人因此付出了生命。而且从相关的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比赛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局部地区出现了冰雹冻雨,而且还伴有大风,气温骤降之后人员出现了身体不适,所以才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危险的。

这一次出现意外事故也与参赛者分不开关系,在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时候应当注意防雨防雪才行,同时也需要注意一定要穿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因为我们都知道棉质内衣是非常的稀罕的,如果长时间排不出汗来的话,很可能因为这件事而产生,我们也应该在运动的时候做好保暖措施才行。

因为我们都知道有非常多的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是非常的自信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学会适应大自然才行,同时也要学会及时补充体能,尽量的不让自己体能透支才行,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好的生活,马拉松对于赛场来说是非常的开放的,但是对于人员的要求来说也是非常的高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再去参加比赛。

24日上午,记者在镇沅县城看到,救援人员开始准备返回驻地,记者发现,他们不少人衣服上还满是泥巴。

一名参与此次救援的负责人描述了一线救援的情况,他称,从业二十余年来,这是他经历的最为复杂的一次救援行动。“涉及区域多是无人涉足过的原始森林,在深山里,所有的高科技设备全部失灵,就连当地向导都分不清方向,村里以前从来没有人来过这儿,身边人要是离个两三米,都看不见。”该负责人回忆说。

据了解,将遗体运送下山的路途更是艰险,周围丛林灌木至少两三米高,前方必须要由专人拿着砍刀开路。另外,一般的简易担架根本无法满足遗体转运需求。再加上遗体转运过程中,山中一直下雨,可谓是寸步难行。

极目新闻记者从参与救援的云南省山地救援队拍摄的视频中看到,他们在山内组织了一场默哀仪式。默哀结束,救援人员称,四名地质人员遇难,这不是大家想要的结果,“还是那句话,没有救援就是最好的救援,希望大家都平安。”

携带火种为何失温?搜救队长解读哀牢山地质调查员遇难三大疑点

哀牢山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杨效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为什么专业地质勘查机构的人员也会失联?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初步判断造成4人失联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受恶劣气候影响,可能导致失联人员方位判断失误;另一方面,该片区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失联人员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很难走出去,并且复杂的地形可能也会导致失联人员有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

疑点1:地质调查员为何会迷失方向?

机械罗盘受磁力紊乱干扰,没有当地向导陪同

早期,机械罗盘作为野外调查工作和生存的必需品,是调查员随身携带的重要工具。但缺憾是,机械罗盘的功能太过于单一。

“手机的功能比罗盘强大很多倍,罗盘主要是给你指引东南西北的方向。”参与此次哀牢山失联人员救援活动的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告诉新京报记者,在网络中断没有信号时,才会用上罗盘。

谭章说,4人使用的是机械罗盘,因哀牢山上有磁力紊乱现象,罗盘产生错误的方向指引,导致他们一直在围着临时营地转圈。“哀牢山属于横断山脉,横断山脉是我们国家地震的高发区,地震前后会让罗盘受磁力干扰。”

“自然力量探索”的创始人惠营,曾做过大量野生动物调查项目,他认为,罗盘实际上已经被归为上一代淘汰的产品。现在的手机一般都会内嵌罗盘定位和指示方向的设备。“虽然在特殊时期手机没有信号,但很多户外导航软件是可以根据你手机中内置的罗盘,来协助定位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4名失联人员进山,并没有当地向导陪同。有护林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哀牢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随着管理逐渐规范、完善,进入保护区需获得准许,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专业人员也需要护林员陪护。

2017年6月1日,《玉溪新平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正式实施,在保护管理中,该条例明确,核心区除经依法批准可以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外,禁止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因科学研究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向保护区管护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疑点2:定位设备RTK为何没能打开?

调查员可能没有找到既定样点

RTK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

按计划,4名失联人员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但从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无法据其定位。

“我个人估计,4名调查员是没有找到既定的样点,所以一直也没把RTK打开。”谭章告诉记者,“在极度慌张的情形下,或许4名调查员忘记了怎么使用RTK。”

惠营也表示,RTK设备是到了一个点把它打开后,与另外一个基地的设备进行交互,实现两地GPS的定位,来交换数据。“他们离需要打开RTK设备的目的地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没有打开。但他们可能也没有意识到,打开RTK设备后,搜救队员是可以找到他们的。

在原始森林中迷路是很正常的。你一眼望见的山似乎近在咫尺,但当你走过去时,往往要花费大半天时间,因为你目测的是直线距离,而走过去却要经历很多曲折的路。

四人都未携带通讯设备,连手机都没有带,只有一个罗盘。罗盘只能辨别方向,无法知道距离城镇还有多远,这样就很难走出原始森林。

2、四人争执的证据

人性在危险的情况下都是自私的,特别是在野外求生时。当团体面临求生时,普通人的意见很难统一,大家都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所以发生争执在所难免,最后3人一起遇难,1人远离3人而遇难,就是很好的说明。

3、瘴气中毒或者其他疾病的证据

四人都很年轻,而且都是军人出身,身体素质都不差,就算饿着肚子跋涉几十公里也不在话下。通过地图测距,从镇沅县者东镇到新平县水塘镇,直线距离只有28公里左右;就算将实际路线的长度放大3倍,也不过84里,对于军人来说,一天行走100里路是没有问题的。不知他们走了几天才到达水塘镇,那里已经距离城镇很近了,他们为什么没有走出来?只有一个原因:因为生病、饥饿、失温将体能耗尽了。云南地处南方,天气潮湿,最容易产生瘴气以及其他疾病。

4、四人当中可能有人拉肚子

搜救人员发现了他们的排泄物。

最终死亡原因还是要对遗体进行检验后才能知道。

当听说四名队员在哀牢山失联时,就预感不太好,因为这个地名太不吉利了。希望所有野外作业的人员一定要将救生设备携带充足,比如通讯设备、医疗设备、干粮和水。

以上分析仅供阅读,不构成参考价值,一切消息均以权威通报为准。

本次4名失联人员遇难的区域是在哀牢山。哀牢山是位于我国云南中部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保护区,并且它是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的分界线。该山脉的形成,按照调查数据显示,是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至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地面大规模抬升,河流急剧下切,形成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



救援队长谭章表示,哀牢山地形格外复杂,而且这里地磁异常,罗盘会受到干扰无法辨明方向。

并且在14至16号哀牢山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雨,而大雨过后山谷中的湿气会形成浓雾。

有过野外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地磁异常、气候突变、地形复杂是极其容易发生意外的。

文章图片2
而这一次很可能就是因为山中大雨之后的浓雾,再加上罗盘失灵,地质人员也正处于工作状态中,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一步步地靠近。

作为地质勘探队员,经常野外作业,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但并不代表着具备了任何艰苦条件下生存的能力,尤其是相对陌生的环境,即使有先进设备的加持。
这需要大量实战经验的积累,并不是简单的培训或者是一两次的野外作业就可以应付的,显然他们是低估了他们即将面对的环境。

此次人员失联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高山林立,道路曲折,山区存在信号盲区,浩浩荡荡的搜救队伍尚且花了四天,空中地面地毯式的搜索,才找到他们。可见地形之复杂,环境之多变,从他们留下的遗物,和分散的位置,还有关闭的rtk设备,不难看出当时的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对突发情况重视不够,麻痹大意。

由于是观测样地,目标明确的行动,感觉没有必要开启rtk,各各方面的准备都不是很充足,往往这时候更容易出现问题。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白银马拉松赛死亡事件”,同样是准备不充分,在比赛过程中气候突变,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悲剧。

一名消防救援支队副队长在事件发生后也给出了提醒

一、如果被困,请用醒目的衣服或物品摆放在较空旷处,作为求救信号。

二、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切勿随意走动,即使必须单独行动,一定要在所经过处做好标记,防止自己迷路的同时也能让同伴尽可能的找到你。
三、保持体温,防止失温,如果身体核心温度低于35℃,就会出现抽搐,出现幻觉等失温现象,危及生命。所以尽量不要单独行动,及时生火。


云南4名地质队员遇难是否是因为装备不佳?
这4名地质队员之所以会遇难并非是因为装备不佳,因为在他们所携带的装备当中,除了一些生活物资之外还有RTK精准的实时定位设备,就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云南4名地质队员遇难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开来,网友们惋惜的同时,也对他们4人的遇难原因纷纷猜测,要知道这4位工作人员对户外生存有很好的经验,为何还会遇难...

云南4名地质队员遇难,他们是如何遇难的?
引言:对于地质勘察员来说,外出勘探是非常正常的一个工作,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们会有非常多的勘探工作,是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的。但是有些时候就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导致他们失去生命,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关于云南4名地质队员遇难的事件。一、云南4名地质队员遇难 只要是地质队员在外面野外...

哀牢山四名地质人员全遇难,死前露出神秘笑容,这一情况如何解释?_百度...
在接到通知后,相关救援部门立马派出人手开始寻找失踪的几名人员,他们表示,里面的地理环境特别复杂,一小段路就得走很长时间,这也给救援部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毕竟现在时间就是生命。可是令人非常痛心的是,在找到这几名地质人员的时候,他们已经全部遇难了,在被人发现的时候,一名队员衣服已经掀开了...

云南4名遇难地质队员携带装备披露,他们都携带了什么?
云南4名遇难地质队员携带装备披露,他们携带了RTK定位,一桶油漆,冲锋衣和保暖衣,还有少量的零食。云南四名地质工作人员的遗体已经从山林中运了出来,其中的时候 一名工作人员,出现了明显失温的症状。初步考虑他们的死因是失温造成的,大家也足可以见得大自然的气候残酷之处。一、地质队员携带的RTK定...

哀牢山遇难地质人员遗体已找到,为何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发生过不少,云南哀牢山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呢,首先这个是一个保护区,属于原始森林面貌的,面积十几万亩,虽然说不算大,但是确实也不算小了,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在2000多米,气候非常的潮湿加上冬季临近,气温是比较寒冷的。至于四名地质考察队员为什么会没有发出求救信号,也没有...

云南4名地质队员遇难,搜救队为何经历了7天7夜才找到他们?
因为地形复杂,不具备夜间搜救条件。4名地质队员遇难的消息让人惋惜,搜救工作也总算告一段落,据说搜救队经历了7天7夜才总算找到这4名遇难的地质队员,有些网友感到好奇,已经出动了很多高科技设备进行搜救,为什么这么久才找到他们呢?如果能够提前两天找到,说不定就能够挽回他们的生命了。其实事情并没有...

四名地质人员遇难原因(探险过程中发生意外)
最终导致该队员不幸遇难。结尾 这场悲剧的发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探险工作的危险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探险队员的培训和装备,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探险工作更加安全、高效、科学。

4名哀牢山遇难地质人员身份披露,均当过兵,高素质身体为何会出现意外...
二、恶劣的天气,复杂的环境四位地质人员进入哀牢山时候,当地的天气情况非常不好。连日来的阴雨,使得森林里能见度非常低,弥漫的浓雾,外加湿滑的山林,随时都可能让队员们受伤,并因此威胁生命安全。他们所处的这片森林,在白天温度,可以达到20℃左右,到了夜间却能够下降十多度。这样一个温差,加...

哀牢山遇难地质调查队员生前活动细节,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哀牢山遇难地质调查队员生前活动细节,表明他们曾经尝试顺着水源找到出路,还在沿途中留下了油漆印记,希望人们可以找到他们。他们曾经活动的细节还有尝试着点燃木柴取暖,火光可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全程没有受到野兽侵扰,足可以见这些地质工作者在野外生存的能力。不过哀牢山的气候,在这多雨大雾的季节里,还是...

哀牢山4名地质队员或因失温不幸身亡,搜救人员发现他们时的状况如何...
等到救援人员赶到时候,发现了令人心痛的一幕。这四位地质队员,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其中三人在一起,另一人则在三人周边一陡坎下方。二、四人出现失温情况,因此不幸遇难救援人员到达时候,看到了遇难地质人员,都有将衣服掀开,露着肚子的表现,脸上也都带着微笑的表情。按照常理推断,山中低温的环境,...

青云谱区19853975024: 中国南极探险历史 -
彤昆百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相继在南极洲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两座常年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曰.它实际上并不在南极大陆上,甚至也不在南极圈内.它位于靠近南极半岛的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

青云谱区19853975024: 艾青的《鱼化石》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 -
彤昆百宁: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重返诗坛之后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鱼化石》以隐喻的方式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心灵悲剧

青云谱区19853975024: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设计施工要求有哪些 -
彤昆百宁: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一般规定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宜用于经常受水压、侵蚀性介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防水.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宜铺设在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塑料防水...

青云谱区19853975024: ...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徙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 -
彤昆百宁:[答案] (1)大气科学家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逆温层,它远比原先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 此外,冰雪的消融会使许多几百年甚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影响人类的健康,甚至对人类的生存环...

青云谱区19853975024: 做地质的话艰苦吗??艰苦体现在哪些方面????可不可以详细说说??我正准备进地质队的, -
彤昆百宁: 看你是 进的哪行.如果是矿勘.那个是可能团队常年在外.搜集数据.也可能主要是在房间里做数据分析,或者可行性分析,推演.如果是搞建筑工程方向,比如岩土工程这些.那么最主要的是采样分析数据.计算力学方面.介质...

青云谱区19853975024: 求问地质队地面工程岗位职责及岗位权限是什么? -
彤昆百宁: 一、基本信息岗位名称 地面工程管理 岗位编码 GL岗位类别 技术岗 岗位级别隶属上级 队长 隶属下级 无二、岗位主要职责1、负责全矿地面动静态生产数据的收集、审核、汇...

青云谱区19853975024: 勘察院、设计院、地质局和地质队有什么区别? -
彤昆百宁: 20年以前,区别很大,现在本质上没太多区别,或者说与你有关的工作没什么区别. 首先说一下,勘察设计院和勘察院,前者字面上的含义是说除勘察主业之外,还包括一些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和咨询之类的更高含金量的业务范围.而勘察院...

青云谱区19853975024: (2004?常州)地质队员在高山深谷探矿,利用一种叫浮力秤的轻便仪器就可以精确测出矿石的密度.右图是浮 -
彤昆百宁: (1)由题知,a和b浮力秤所受浮力一样,∵浮力秤漂浮,F浮=G=mg,∴小盘中所放物体质量应一样,∴矿石质量:m=125g-25g=100g;(2)c和b相比,浮力秤上所放物体增重:△G=m3g-m2g,∵浮力秤漂浮,F浮=G=mg,∴浮力秤受到的浮力相应增加,即增加矿石受的浮力:F浮=m3g-m2g,∵F浮=ρ水gV,∴矿石的体积:V= F浮 ρg = m3g?m2g ρg =45g?25g 1g/cm3 =20cm3,矿石的密度:ρ= m v =100g 20cm3 =5g/cm3=5*103kg/m3. 答:(1)矿石的质量是100g;(2)矿石的密度为5*103kg/m3.

青云谱区19853975024: 请问有哪位了解长沙的地质队,有关待遇方面以及工作条件方面的,本人在外省地质队工作 -
彤昆百宁: 长沙的地质队,主要有地矿局、有色、核工业、煤田.据我了解,地矿局下属地调院应该最好,其他物勘院、有色勘查院、煤田勘查院这些应该就是依次排列了.不过地调院要求比较高,比较难进去,我是省地矿局的.

青云谱区19853975024: 在地质队里面干测绘有前途吗? -
彤昆百宁: 地质和测绘两个专业相辅相成,但是在地质队以地质为主,测绘为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