虺夔怎么读?

作者&投稿:洪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夔螭 读音~

【读音】lóng
【英文】dragon
【基本释义】
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2.封建时代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其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
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图腾:龙舟|龙灯|龙车。
4. Lóng 姓。
5.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6. 西方神话中带翼的动物。参见西方龙
【中国龙】
[编辑本段]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zhuān xū)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螭龙,无角的叫虬。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
【龙的起源】
[编辑本段]
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想象有这么一种动物能够主宰、操控、管理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须有一个头领一样。他们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一起上,渐渐构成了龙的样子:骆头,蛇身,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的夏代,商周时期至战国发展出许多种龙,到秦汉时龙的样子逐渐统一固定下来,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其模样都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目前对于龙的原形的探讨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但普遍认同龙的基调是蛇。最初系统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闻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后人在闻一多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丰富与补充(见下文):
考察龙,首先要弄明白,究竟什么是其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形。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从龙一出现的初期,一直延续下去,恒定不变,而且是构成龙的主体部分,缺了它,龙就不成其为龙,这才是龙的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形。龙变来变去,头有时像鳄鱼,有时又像马;它的脚有时像蜥蜴足,有时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长的身子从未变过。远古,崇拜蛇的氏族部落很普遍。蛇有很强的生命力,正符合原始先民的愿望。蛇对人又有很大的威胁,尤其是毒蛇,能致人于死命,使人畏惧。《山海经》中各式各样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龙身。蛇本身便具有多民族性,用现代话语,便是那时的蛇崇拜,很有群众基础,以它作为龙的主体,这种民族大融合的标志,即使被兼并者也愿意接受。还有一种说法是蛇吃了仙丹才进化的。
【龙的分类】
[编辑本段]
有[tng]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螭龙,无角的叫虬(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蛟龙,螭龙,虬,应龙,都不是龙的正统.龙的正统叫做苍龙!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
《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è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
关于五爪龙、四爪龙、三爪龙:
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实例可参见唐、宋、元的瓷器纹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
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这只是名称上的差别而已,从龙的形式上来讲无论龙和蟒都是四足蛇类,形状无差异。
[龙 螭 虬 蛟 蟠 虺 夔/b]
虺: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虬: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注释:“有角曰虬,无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 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 之句。
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此外,还有博古螭、环身螭等各种变化。
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角龙: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应龙: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火龙:是以火慑势的龙。全身有紫火缠绕,凡有火龙经过之处,则一切物体均被烧焦。
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青龙: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龙表示东方,青色,囚此称为“东宫青龙”。到了秦汉,这“四象”又变为“四灵”或“四神”(龙、凤、龟、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来愈浓。现存于南阳汉画馆的汉代《东宫苍龙星座》画像石,是由一条龙和十八颗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组成的,这条龙就是整个苍龙星座的标志。汉代的画像砖、石和瓦当中,便有大量的“四灵”形象。
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魃(bá)魈(xiāo)魁(kuí)鬾(jì)魑(chī)魅(mèi)魍(wǎng)魉(liǎng)

Wu又(yòu)双(shuāng)叒(ruò)叕(zhuó)

Wu火(huǒ)炎(yán)焱(yàn)燚(yì)

Wu水(shuǐ)沝(zhuǐ)淼(miǎo)㵘(màn)

㙓(kuí)(bǎo)

茕(qióng)茕(qióng)孑(jié)立(lì),沆(hàng)瀣(xiè)一(yī)气(qì)

踽(jǔ)踽(jǔ)独(dú)行(xíng),醍(tí)醐(hú)灌(guàn)顶(dǐng)

绵(mián)绵(mián)瓜(guā)瓞(dié),奉(fèng)为(wéi)圭(guī)臬(niè) 龙(lóng)行(xíng)龘(dá)龘(dá),犄(jī)角(jiǎo)旮(gā)旯(lá)

娉(pīng)婷(tíng)袅(niǎo)娜(nuó),涕(tì)泗(sì)滂(pāng)沱(tuó)

呶(náo)呶(náo)不(bù)休(xīu),不(bù)稂(láng)不(bù)莠(yǒu)

卬(áng)

咄(duō)嗟(jiē),蹀(dié)躞(xiè),耄(mào)耋(dié),饕(tāo)餮(tiè) 囹(líng)圄(yǔ),蘡(yīng)薁(yù),觊(jì)觎(yú),龃(jǔ)龉(yǔ)

狖(yòu)轭(è)鼯(wú)轩(xuān),怙(hù)恶(è)不(bù)悛(quān)

其(qí)靁(léi)虺(huī)虺(huī),腌(ā)臢(zā)孑(jié)孓(jué)

陟(zhì)罚(fá)臧(zāng)否(pǐ),针(zhēn)砭(biān)时(shí)弊(bì)

鳞(lín)次(cì)栉(zhì)比(bǐ),一(yī)张(zhāng)一(yī)翕(xī)

虺 [huī]

另见 huǐ

参见「虺隤」条。

虺 [huǐ]

〈名〉

(形声。从虫,兀(wù)声。本义:蜥蜴)

同本义

胡为虺蜴。——《诗·小雅·正月》。陆疏:“一名蝾螈,水蜴也。或谓之号蟪,或谓之蛇毉。”

为虺弗摧。——《国语·吴语》

又如:虺易(蜥蜴);虺蜓(蜥蜴和壁虎);虺蜥(蜥蜴)

毒蛇,俗你土虺蛇,大毒蛇。泛指蛇类

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字汇》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虺,蝰地。——《广雅》

雄虺九首。——《楚辞·天问》

王虺骞只。——《楚辞·大招》

又如:虺豺(泛指毒蛇猛兽);虺蛇(毒蛇。亦喻恶人);虺民(毒蛇似的人);虺螫(毒蛇咬);虺蛇入梦(生女的徵兆);虺皮(蛇皮)

另见 huī

名词 一种毒蛇。

尔雅.释鱼》:「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宋.邢昺.疏:「案: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孙炎曰:『江、淮以南谓虺为蝮,广三寸,头如拇指,有六鯦毒。』」

夔 [kuí]

〈名〉

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 。

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

夔州 ,旧府名,府治在今四川奉节县
夔(kuí)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大荒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译文: 夔牛是古时代神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青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形声字。从虫,兀声。初文作“虫”,字形像一条头向上昂,尾巴翘起来的蛇,战国时期在“虫”的基础上增加声旁“兀”,进而成为形声字。是“虫”的加旁分化字。隶变后楷书写作虺。
本义是蝮蛇一类的毒蛇,音huǐ。《诗·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即梦到了黑熊罴是那样粗壮,梦到了花虺蛇是那样细长。
由毒蛇之义引申,“虺”又可表示小蛇。《国语·吴语》记载“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即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小型蜥蜴的外观与蛇相似,长期穴居四肢退化,身体细长如蛇,故“虺”字又可引申为蜥蜴类的动物。《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朱熹集传:“虺、蜴,皆毒螫之虫也……哀今之人,胡为肆毒以害人?”后用以为典。

hǔi kúi


夔怎么读 夔字意思
1、夔,读音为kuí,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传说“夔”的声音十分洪亮,犹如雷声。据说黄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将夔杀死,以其皮制成战鼓。因此古人会将其皮剥下制成战鼓,另外,在尧、舜时代的典乐官名叫“夔”。2、夔字常见组词有:夔牛:传说中一种高大的野牛。夔门:指瞿塘峡。

“夔”怎么读?
夔拼音:kuí ,笔划:21部首:夂五笔输入法:uhtt  | 有关夔的汉字演变 基本解释: 夔 kuí 〔夔夔〕敬谨恐惧的样子。〔夔立〕肃立。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笔画数:21;部首:夂;笔顺编号:431325111212151534354 详细解释: 夔 kuí 【名】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aone-leggedmonsterinfable...

夔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夔如何读
1、夔拼音:[kuí]2、夔,汉语二级字,夔,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出自《山海经·大荒经》。相传为尧、舜时代的国家乐官。传至商代及西周时期传说中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形象多为无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在钟鼎彝器等青铜器上经常会释有夔纹。外形像夔声音如雷,仅有一足。据说黄帝...

夔怎么读?
读音(kuí)注解 (1) 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2) 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3) 夔州,旧府名,府治在今重庆市奉节县,杜甫曾去过的地方.示例:(1) 〔~~〕敬谨恐惧的样子.(2) 〔~立〕肃立....

夔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读作:kuí,意思是:敬谨恐惧的样子。夔注音:ㄎㄨㄟˊ,简体部首:夂部,部外笔画:18画,总笔画:21画,繁体部首:夊部 部外笔画:19画,总笔画:22画,五笔86:UHTT,五笔98:UTHT,仓颉:TCHE 释义:1、〔夔夔〕敬谨恐惧的样子。2、〔夔立〕肃立。3、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夔”这个字怎么读,拼音
夔:kuí 解释:1. 〔~~〕敬谨恐惧的样子。2. 〔~立〕肃立。3.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夔 字怎么读
kuí (1)(2) 〔~~〕敬谨恐惧的样子。(3) 〔~立〕肃立。(4)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郑码:UAOR,U:5914,GBK:D9E7 笔画数:21,部首:夂,丷,笔顺编号:431325111212151534354 详细注解:(1) 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a one-legged monster in fable]。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2) ...

"夔"怎么读
读法:kuí 基本释义:1、古代传说中一种形状像龙而只有一足的动物。2、夔州,古地名,在今重庆奉节一带。神兽 夔(kuí)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

夔怎么读?
kuí,声母是k,韵母是uí,声调是二声。夔拼音kuí,简体部首夂部,部外笔画18画,总笔画21画 释义:1、〔夔夔〕敬谨恐惧的样子。2、〔夔立〕肃立。3、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夔’拼音怎么读
夔 kuí 部首 夂 笔画数 21 笔画名称 点、撇、横、撇、竖、横折、横、横、横、竖、横、竖、提、横折、横、竖弯钩、撇、点、撇、横撇\/横钩、捺

宜兴市13130034060: 夔怎么读夔字意思
宋晏果复: 1、夔,读音为kuí,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传说“夔”的声音十分洪亮,犹如雷声.据说黄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将夔杀死,以其皮制成战鼓.因此古人会将其皮剥下制成战鼓,另外,在尧、舜时代的典乐官名叫“夔”.2、夔字常见组词有:夔牛:传说中一种高大的野牛.夔门:指瞿塘峡.

宜兴市13130034060: 夔怎么读音是什么 -
宋晏果复: 夔 拼音: [kuí] 部首:夂部 笔画:21笔 五笔:UHTT 释义:1.〔~~〕敬谨恐惧的样子.2.〔~立〕肃立.3.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宜兴市13130034060: “夔”这个字怎么读 -
宋晏果复: 夔 kuí 〔夔夔〕敬谨恐惧的样子.〔夔立〕肃立.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宜兴市13130034060: “夔”这个字怎么读,拼音 -
宋晏果复: 夔:kuí 解释: 1. 〔~~〕敬谨恐惧的样子. 2. 〔~立〕肃立. 3.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宜兴市13130034060: 夔字怎么读 -
宋晏果复:[答案] 读音:kuí 详细注解(1) 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2) 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 (3) 夔州,旧府名,府治在今重庆市奉节县,杜甫曾去过的地方....

宜兴市13130034060: “夔”这个字怎么念?
宋晏果复: 单字拼音:夔 (kuí) 笔画拆分:夔 (丶丿一丿丨乛一一一丨一丨一乛一乛丿丶丿乛丶)

宜兴市13130034060: “夔”怎么念?
宋晏果复: 夔 kuí 〈名〉 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a one-legged monster in fable].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 [musical offical].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

宜兴市13130034060: 《夔》怎么读? -
宋晏果复: kui第二声

宜兴市13130034060: “夔”这个字怎么念? -
宋晏果复: 夔 【拼音】:[kuí]

宜兴市13130034060: 钟馗的夔怎么写 -
宋晏果复: 夔 读音:[kuí] 部首:夂 释义:1.〔~~〕敬谨恐惧的样子. 2.〔~立〕肃立. 3.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笔画 :点、撇、横、撇、竖、横折、横、横、横、竖、横 、竖、提、横折、横、竖弯钩、撇、点、撇、横撇/横钩、捺、夔(kuí)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