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的计例

作者&投稿:泣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釜底抽薪”一计在历史上有什么经典案例?~

釜底抽薪,在历史上经典案例是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这场战役是非常精彩的。

[1]敌:对抗,攻击。力:强力、锋芒。[2]消:削弱、消减。势:气势。[3]兑下乾上之象:兑下乾上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履卦。兑不泽,为阴柔之象;乾为天,为阳刚之象。整个卦象为阴胜阳、柔克刚。其卦辞为:“履虎尾,不至人,亨。”履:小心蹑足前进。至:咬。亨:通达顺利。其寓意是:虎为凶猛阳刚之兽,但只要以阴柔克之,小心谨慎行事,即使踩着了虎的尾巴,它也不会咬人。若占得此卦,预示事情将经历险阻而后通达,终于顺利。此处借用此卦,意在说明,遇到强敌,不要去与之硬碰,而要用阴柔的方法消灭刚猛之气,然后设法制服他。 锅里的水沸腾,是靠火的力量。沸腾的水和猛烈的火势是势不可挡的,而产生火的原料薪柴却是可以接近的。强大的敌人虽然—时阻挡不住,何不避其锋芒,以削弱它的气势?尉缭子说:士气旺盛,就投入战斗;士气不旺,就应该避开敌人。削弱敌人气势的最好方法是采取攻心战。所谓“攻心”,就是运用强大的政治攻势。吴汉在大敌当前时,沉着冷静,稳定了将士,乘夜反击,获得了胜利。这就是不直接阻挡敌人、用计谋扑灭敌人气势而取胜的例了。宋朝的薛长儒在叛军气势最盛之时,挺身而出,只身进入叛军之中,采用攻心战术。他用祸福的道理开导版军,要他们想想自己的前途和父母妻子的命运。叛军中大部分人是胁从者,所以自然被他这番话说动了。薛长儒趁势说道:“现在,凡主动叛乱者站在左边,凡是不明真相的胁从者站在右边。”结果,参加叛乱的数百名士兵,都往右边站,只有为首的十三个人慌忙夺门而出,分散躲在乡间,不久都被捉拿归案。这就是用攻心的方法削弱敌人气势的一个好例子。敌人再强大,也会有弱点,我方突然击败敌人的薄弱之处.再击败敌人主力,这也是釜底抽薪法的具体运用。战争中也常使用袭击敌人后方基地、仓库,断其运输线等战术,也可以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春秋时的齐国与鲁国互为邻邦,齐景公在夹谷被孔子奚落,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齐国贤相晏婴也已去世,而鲁国在孔子等大臣的辅佐下,鲁国大治,齐景公深感忧郁和不安。
齐大夫黎弥给景公献计说:“鲁国国安民富,久无战事,鲁定公好女色,我们献一批美女给他,他就会怠于国事,而孔子等人肯定看不惯定公的行为,会离开鲁国的。”齐景公很赞成黎弥的建议,派他从国内精选八十位美女,又教授美女们歌舞和妩媚仪态。果然,美女一到鲁国国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鲁国宰相季斯也为美女们的千姿百态而弄得神魂颠倒。齐使者将美女敬献给鲁定公,定公又把其中的三十位美女赏给了季斯,自此,鲁君臣敷衍一气,日夜沉湎于酒色中,一概不理朝政。孔子的学生子路听说后,愤怒地说:“鲁君已无可救药,我们走吧。”。孔子说:“国家的郊祭就要到了,定公如果连郊祭都忘了的话,我们再走。”。郊祭这天,鲁定公虽然去了,却只是走走过场,又匆匆回去同美女们享乐了。孔子忍无可忍,带着弟子们愤然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了。由此,齐国用美女“抽薪”的计谋成功。
汤姆森削其气势,假日旅游出“杀着”
去莫斯科度周末,是令人向往的。但莫斯科冬季的周末,却让人止步不前。英国的汤姆森公司假日旅游项目的经办人,带了一批报界人士去莫斯科度了一个示范性的冬季周末,赢得了各大报刊连篇累牍的报道,使这一在隆冬季节去莫斯科度周末的旅游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这是汤姆森公司假日旅游项目的成功事例之一。汤姆森公司负责假日旅游项目的只有3人,为首的是道格拉斯·古德曼。十多年来,他们坚持不懈地使用公关战术,为公司成为该行业中首屈一指的公司,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10年来,他们最成功的杰作是1983年的旅游项目。
经营旅游业,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推出新的度假旅游活动。这对市场开发部门来说,就意味着今年的活动还在进行,明年的详细计划已在制定。
1983年,汤姆森公司准备推出的夏季旅游项目有:夏日阳光、湖光山色、亲密友好、马车、别墅和公寓。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这些项目,公司定于1982年9月1日发放100万份关于5种不同的度假旅游活动的便览。
大多数度假者心中已有了自己出国休假的时间,因为工厂的休假日程是早已排定的,去哪里度假也早有打算。所以,对经营旅游业务,尽早推销是非常重要的。在你的竞争对手推出他们的活动之前,越早落实你的活动便越有利。汤姆森公司就习惯于抢前发售《旅游便览》。1981年9月,刚发售《旅游便览》一周,汤姆森公司就订出了6万张票,一些旅游商店甚至排上了队。
当然,率先推出旅游项目也有不利之处,其他的旅游公司可以在最后确定自己的价格之前,看一看汤姆森的订价,然后在推出自己的旅游项目时,把价格订得比汤姆森公司的低些。这样,竞争对手便有了有利条件,可以借此在广告和公共关系活动中大加宣扬。对此,汤姆森公司已早有准备。
1982年9月1日,汤姆森公司开始发售1983年夏季的《旅游便览》。由于3个月前就已经确定好了日期,并安排好了各项活动,第二天,5家全国性的报纸、BBC广播电台和各地方报纸、地方电台,以及旅游出版物,都大张旗鼓地为汤姆森公司进行宣传,引起了度假者的注意。当9月下旬,其他旅游公司开始推出他们1983年的《旅游便览》时,汤姆森公司指定的假日旅游价格亮相了:比竞争对手的价格低得出乎人们的意料。公司的应变计划生效了。
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英镑的疲软,引起海外旅游项目成本上升,迫使各旅游公司收取10%的附加费,让旅游者承担。虽然收取附加费令游客不快,但多年来在包价旅游中已为人们所接受。10月份,有一家著名的旅游公司推出旅游项目,对旅客承诺不收附加费。汤姆森公司在几个小时之内就作出了反应,允诺不收附加费,并对自己的旅游项目进一步宣传。
到了11月,旅游业的老板们感觉有点不对劲,早先预订的旅游票没能兑现。往年9、10、11三个月通常是订票稳定的时期,但今年的订票情况很糟,订票量只有去年的70%。由于去年秋季的预订销售就不振,各旅游公司都在怀疑明年夏季的包价旅游能不能摆脱经济衰退的影响。
以往,圣诞节后的几周,总是订票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往往能销售约一半的旅游票。前两年就已经看出人们有推迟订票的倾向,报纸上也是积极地鼓动人们稳住劲,等待最后的讨价还价。汤姆森公司正是看到了这一有利的时机,决定主动采取行动,重新争取价格上的主动权,鼓励人们订票。
汤姆森公司的主要应变措施之一就是在必要的情况下,重新印制和发售《旅游便览》,提供更低的价格。这将使公司的假日旅游项目价格非常有竞争力,使得其他的旅游公司措手不及。此举大大繁荣了假日旅游业务,这是人们所没有意料到的。
汤姆森公司的《旅游便览》是由设在意大利的印刷公司分批印制的,共计300万份。100万份用于9月份推出旅游项目时发售,到12月份由旅游代理商全部发完;150万份准备在12月和1月的旅游高峰时期发售。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汤姆森公司重新印制了320页彩色的《旅游便览》,其中有50多个假日旅游项目减价10~50英镑,几乎在《旅游便览》的每一页上都有新的标价。《旅游便览》的封面也予以重印,印上了“不收附加费”的保证和减价的声明。《旅游便览》被悄悄地运回了伦敦的仓库,只对有关职员透露了实施的计划。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经营活动中,不允许走漏一点有关重新推出《旅游便览》的消息。报刊上哪怕用最微不足道的言词,说汤姆森公司正在筹划什么,都会使竞争对手警觉,使他们有时间采取行动。
1982年12月6日,星期一,汤姆森公司重新推出假日旅游项目。由于在此之前已做了周密的安排,被邀请的人在短期内就被召集起来,无一人缺席。记者招待会开得非常成功。当天的晚报、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都给予报道。首先报道这一新闻的是伦敦广播公司。它广播了对汤姆森公司新任董事约翰·麦克奈尔的采访。然后是IRN报业辛迪加的报道和地方电台对当地汤姆森公司发言人的采访。国际电视网作了长篇新闻报道。BBC电视台在汤姆森公司的总部办公室,拍摄了供晚上9点新闻播放的采访。《标准晚报》以通栏标题,宣布了这次隆重推出,用显著的版面报道了这则新闻。
令汤姆森公司难以忘怀的是12月7日,星期二这天,汤姆森公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报纸覆盖。每家全国性的报纸都刊登了消息,有些甚至还在头版,报道的质量令人惊喜。其中9家全国性的报纸提到汤姆森公司72次,若干种地方报纸在头版头条给予报道。报纸和电台的报道持续了整整一周。电台和电视台还在全国的假日节目中发布了消息。竞争对手的反映是可以预料的,他们称之为“杀着”。其他旅游公司都来不及重新印制他们的《旅游便览》,因而处于被动地位。一家较大的旅游公司在圣诞节前没有相应地降低价格,电台在采访该公司的发言人时,开门见山地说:“你们公司是否被汤姆森公司这着棋弄得狼狈不堪?”
报刊上连篇累牍的报道,使汤姆森公司的名气大增。在重新推出假日旅游项目那一周的周末,有一个调查机构做了专门的调查,测试各公司的知名度,结果显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汤姆森公司,对汤姆森公司的假日旅游项目有强烈的购买意向。
各旅游刊物都用大量的篇幅介绍这次重新推出,旅游代理商热烈欢迎并对之予以很高的评价。许多旅游专栏作家都赞赏汤姆森公司的行动,开始鼓励游客早订票,以得到早订票的价格折扣。声望极高的旅游期刊《旅游代理》在1月号载文说:“汤姆森公司瞅准了时机,不给竞争对手在圣诞节前作出反应的时间。实际上汤姆森公司的这一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的公共关系优势,发起行动的时间恰到好处。”
1月份创造出了新的订票记录,到月底,旅游业务急剧回升。汤姆森公司推动了旅游活动,1983年的夏季旅游呈现出了良好的前景。
博取众家之长使自己永立不败之地
这是指在商业经营中,及时捕捉市场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生产出独具特色的产品供给广大消费者使用,这里的“鲜”,是指商品的品质好,具有新、特、奇等方面的优点。这条生意经意在表明:经营者的这种经营不是靠什么外在的力量和偶然的机遇,而是依靠自己的眼力、观察市场发展趋势,以自己所具有的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生产技能、生产出市场上独一无二的适用产品。广销各地,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50年代有个叫鬼冢喜八郎的日本人,得知体育运动要大发展,便想从生产运动鞋上发财致富。但他一无资金,二无生产设备,怎么能与已有的厂家竞争呢?只好另谋良策。他走访了许多优秀篮球运动员,与他们一起练球,终于亲身验证了篮球鞋的缺点:容易打滑,止步不稳,影响投篮的准确性。怎样扬长避短,生产出独具特色的运动鞋呢?鬼冢喜八郎饮食无味,昼思夜想,终于从鱿鱼触足长着的一个三吸盘上受到启发,决定把平底改为凹凸底,以防止打滑。试验一举成功,鬼冢的新型球鞋排挤了所有厂家的同类产品,人们争相购买,产品备受欢迎。这个实例说明,“一招鲜”就是在博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顺从消费者的需要生产,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中,使自己的产品保持销售旺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让顾客先尝后买名扬四海
这是一种古老的生意经。“先尝后买”它给顾客提供了一个选择商品的自由,让顾客自己去检验商品的质量,评判商品质和价是否相称。消费者经过亲自的检验,感觉商品质量不错,就会产生购买动机。
我国各地的农贸市场,卖食品的摊贩常常用“先尝后买”的办法主动热情地招待顾客。卖西瓜的切一块让你品品味道甜不甜,卖花生的请你吃几颗评评脆不脆。这种“先尝后买”的经商之道,可算是摸透了顾客的心理。可惜,这种传统的生意经还没有被国营商店所广泛采用。
在成都,一些大商店也开始时兴“先尝后买”了。一些商场的糕点经营部开辟了“一分货”专柜。他们把各种糕点切成小块,顾客花一分钱,取一块尝尝,然后再决定买不买。这种办法很受顾客的欢迎。
台湾的HT茶庄当顾客上门时,总会先享受到一杯香醇的佳茗,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奥秘。负责人LXF说,这杯茶水不仅增加了顾客对公司的亲切感,也常由它促进双方的感情,交流彼此对茶叶的研究体会心得;再说,有许多顾客喝了这杯浓郁甘润的茶水,也会兴起尝试的念头,而买回去让家里人品茗。若是觉得合乎口味,以后也许会成为这茶的爱好者,就会经常上这儿来买。谁能小看这杯茶的功用呢?
河北某某镇食品公司试制了一种新酒,拿到各个门市部零售时都附有一瓶样酒,供顾客试尝。由于货真价实,迅速地打开了销路。现在许多商店在出售商品时都实行了这种“先尝后买”的方式。如电视机试看、电冰箱试用、自行车试骑、服装试穿等等。顾客是最公正的,如果你的商品确是物美价廉,只要让顾客“品尝”,自会名扬四海,货畅其流。反之,要是质次价高,当然是买者寥寥无几。不过,从顾客品尝后的反映里,可以找出差距,以便改进生产。所以,“先尝后买”这个生意经既有利于消费,又有利于生产。
韩世忠计夺白面山
南宋时,韩世忠奉命去讨伐占据蕲阳白面山的刘忠。韩世忠赶到白面山下,并不急于发起进攻,而是先下棋饮酒,坚壁不动。暗里却派出侦察员侦察,掌握了敌人的大量情报。
一天夜里,韩世忠令部将率精兵200人埋伏在白面山下,约定待刘军与官兵大部队交战时,攻进敌中军,夺下敌观察台。伏兵开拔出去后,韩世忠即率全军向刘军发起了进攻。由于战前官军没有透露出一点儿将进攻的迹象,刘忠遭到官军的突然袭击,如丧家之犬,将他的全部人马都调出去对付韩世忠。这时,真是千载难逢的时机,伏兵见刘忠后方空虚,立即攻入中军,迅速地控制观察台,插上了官军的旗帜,并齐声呐喊。与官军正战得激烈的刘军士兵,听到观察台官军的喊叫,知道大势已去,无心恋战,一齐逃散,各奔生路去了。刘军大败,刘忠本人投奔了刘豫。
赫鲁晓夫故意慢待尼克松
访美即将结束时,赫鲁晓夫在苏联驻华盛顿的大使馆举行告别宴会,尼克松代表美国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总统出席。宴会上,尼克松特意走到赫鲁晓夫的面前,在很多记者注视下,热情地对赫鲁晓夫说:“我相信您对美国的这次访问一定非常成功、顺利。您在美国受到了非常有礼貌和非常热情的接待和欢迎。”尼克松觉得这句恭维的话已经够到家的了,赫鲁晓夫再没有理由不满和恼恨自己了,自己同他的关系总算可以缓和一点了吧。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赫鲁晓夫听完这话后,忽然勃然大怒。他气狠狠地对尼克松说:“如果我的访问真的顺利,那决不是因为你想要让它顺利。据我得到的报告,你非常希望这次访问失败。”
尼克松挨了当头一棒,一时显得手足无措,脸涨得通红。在场的记者们也目瞪口呆,继而把这件事作为头条新闻发了出去。
尼克松慢慢怀疑,赫鲁晓夫对自己的这种好战态度,背后定有极深的用意。自己并没太得罪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就是再恨自己、再没有修养,作为一个大国首脑,一个政治家也会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但赫鲁晓夫好像根本不想掩饰自己,而且在很多场合,他几乎是故意、夸张地表现自己的愤怒和对尼克松的怨气,越是人多的时候,越是有记者在场的时候越是这样。这毫无疑问是有目的的。
尼克松猜测得不错,赫鲁晓夫正是在实行着他的一个政治、外交战略。1960年是美国大选年,艾森豪威尔两次任期已满,作为副总统的尼克松肯定要参加竞选。尼克松与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厨房辩论”在美国传开后,他的威望日益升高,当选总统很有希望。而这,正是赫鲁晓夫不愿看到的。
于是,赫鲁晓夫制定了战略。在他访美期间,他故意时时流露出对尼克松的强烈愤慨。赫鲁晓夫知道,新闻界会迅速地把这些情况传播出去,美国人不久就会全知道“赫鲁晓夫不喜欢尼克松”。赫鲁晓夫心里也清楚,如果美国人看到尼克松无法在与苏联的关系上取得进展,那么他们就会觉得尼克松无能,从而抛弃他。
赫鲁晓夫的策略果然起了效果,许多美国人都在谈论投票给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肯尼迪,因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合得来”。尼克松虽然清楚地看到这种形势,也想在与苏联、与赫鲁晓夫的关系上做点补救工作,但为时已晚,且赫鲁晓夫也根本不买他的账。1960年11月,尼克松在大选中输给了肯尼迪,为此他遗恨了8年之久。
选举结果出来后,赫鲁晓夫兴高采烈地向各国新闻记者吹嘘,说他曾竭尽全力让尼克松选不上。几年后,赫鲁晓夫见到了美国新总统约翰·肯尼迪。表功地告诉他:“我们使你当上了总统。”
克莱斯勒“爱国心”击退日本公司
1985年之前,以低价格、低油耗的日本汽车向美国市场的冲击,使得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以千万美元计的亏损额度,丧失了大面积的市场占有,公司经营每况愈下。
日本的产品之所以能够进入美国市场,是因为日本企业是有慧眼的,他们看准了美国竞争者比较薄弱、比较自满或根本忽视其他的区域市场。在许许多多被列为目标的产业中,日本公司总是善于从中寻找为其他公司所忽略或服务不佳的市场区域,并且要在这些未受到服务的市场区域上投入他们大部分的精力,以期建立一个稳固的地位。当在这些市场区域上初步获得成功后,他们将再朝着更大一点的市场进军。这就是日本人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常用的战略方法。依靠这种策略日本公司大量在美国市场上抢占地盘。
美国制造商对小型汽车与机器、便于携带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以及影印机都不屑一顾。日本人就抓住美国人忽略的区域市场——小型机器为目标,大量生产小型机器并打入美国市场,与哈雷、BSA、胜利等强大的竞争者,以及英国的诺顿等价格较高的大型机车抗衡。日本人将一种新颖的小型普通纸影印机打入美国影印机市场,以吸引不想购买大型影印机的小型企业,以及那些对较旧和效率极低的机器感到不满意的影印机用户,日本企业家就是采用这种销售策略,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
面对这种情况,克莱斯勒的领导人艾柯卡带领部属,对市场作了广泛调查与分析。最终,他们了解到外国经济实力日渐强盛的趋势,在美国民众心中滋生了一种潜在的恐惧与危机感,随之而来的情绪上的逆反,并转而发展为对本国产品的喜爱。
艾柯卡决定充分利用美国民众持续高涨的“爱国情绪”,进行疯狂反扑,以夺取丢失的美国市场。
“战争”开始了,克莱斯勒公司自1985年开始,推出了“美国公民,感谢您”的系列宣传。根据该计划,任何一位自1979年以来买过克莱斯勒公司在美国本土制造的汽车的消费者,只要再买该公司的新车,就可获得500美元的折扣。结果,美国人很为这种“爱国车”所陶醉,购车者一时如潮。
1986年,克莱斯勒又进而推出了“美国公民,再次感谢您”的系列宣传。
为强化“爱国意识”,它寄出600万份代用券给美国的潜在用户,每券抵500美元,明码实价地表明“爱国”的好处。通过这两次的“爱国宣传”攻势,克莱斯勒迅速恢复了过去丧失的市场占有率,再居全美第三汽车制造公司的地位。仅1985年当年,公司已经走出负债的泥潭,而且盈余25600万美元。
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出,虽然克莱斯勒的再度崛起离不开质量的提高和新颖的设计,但另外成功的因素就是利用国民情绪的做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加强,国际竞争的加剧,国民的爱国情也往往显得更加重要。
克莱斯勒与日本汽车的竞争,相比之下,日本汽车因美国市场展示爱国心处于弱势,而这点刚好被克莱斯勒紧紧扼住,在日本汽车冲击美国市场的时候,抓爱国心,这就是克莱斯勒的釜底抽薪之术。
德国重水基地被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为了实现其征服世界的野心,加紧对原子弹的实验制造。盟国为了清除这一潜在的巨大威胁,决心用釜底抽薪之谋,通过破坏其制造原子弹的必需原料重水的生产,阻止研制计划的实施。英国战时内阁命令联合作战司令部,迅速派遣奇袭部队攻击德国生产重水的挪威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1943年2月17日,奇袭突击队急袭成功。此后,德国又修复了部分诺尔斯克工厂,重新生产重水。不久,美国航空队摧毁了该厂发电所,迫使德国将全部储存的重水装运回国。盟军突击队获得情报后,又用定时炸弹将运重水的“开特罗”号轮船炸毁,使德国仅存的部分重水全部泄入海底。
宰相卖绸稳市场
宋仁宗至和年间,国家财政紧张,几种钱币同时流通,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便有大臣上疏仁宗,请求统一钱币,特别是要罢掉陕西铁钱,由国家统一铸币流通。仁宗接到奏疏,交大臣们议论。大多数人觉得罢掉铁钱会造成市场混乱,所以并没有实行。但消息却传了出去,一时间,首先从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开始,刮起一股风:“朝廷要罢掉陕西铁钱了,赶快脱手出去,晚了就一钱不值了!”
一传十,十传百,不长时间便传遍了城市乡村。那时,陕西铁钱不仅在陕西,连京都及周围一带都十分通行,存这种钱的大有人在。大家听说这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就要废了,那还了得,所以都纷纷拿铁钱到店铺中抢购货物,不管目前用不用,先抢到手再说。店铺老板也不是傻子,他们比别人更早得到了消息,因此纷纷挂出牌子:不收陕西铁钱。这家不收,那么就到那家吧!可百姓们串了几家店铺,走了几个集镇,到处都一样。这下大家更急得不得了,有火暴性子的人竟到店铺中强行买货,吓得店铺竞相关门。一时间,市场大乱,人心浮动,危及治安。
消息马上反馈到朝廷,仁宗大为恼火,一边追查是谁传出的消息,一边责令宰相文彦博迅速处理此事,平定市场,安定民心。文彦博召集大家商量,大家都说别无办法,只有让朝廷下令,辟此谣言,用行政手段平市场。
可文彦博深深知道,市场上的事有时单靠强令是办不好的。法令出去,大家还会将信将疑。特别是平民百姓,看重的是实例,而不是一纸公文。想到这里,文彦博对大家说:“这么办吧,先让我来独自经办此事。若我财力不足时,再麻烦各位。”
他回到家中,询问管家:“丝绢缣帛还有多少?”管家说:“还有500匹。”于是文彦博让管家找来京城中最大的绸缎铺主,托他代卖这些丝绢,并特别叮嘱:不要其他的钱,只收陕西铁钱。
店主照办,第一天简直挤破了门。别的店主都来打听为何倒行逆施收陕西铁钱,当他们得知是文丞相让代卖代收的后,都放下心来,连丞相都要铁钱,看来铁钱是决不会废止了,于是各店也收起了铁钱。
消息传扬出去,老百姓都放下心来,再没人急于脱手陕西铁钱去抢购货物了。一场市场动乱就这样让文彦博平定了下来。
御史丢御状救李靖
李靖是唐朝人,他当岐州刺史的时候,有个人为了讨好皇帝,控告他有野心,要聚兵造反。唐高祖得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一个御史前去调查,并告诉御史:“如果李靖真的要阴谋造反,可以当场处死。”
这个御史知道李靖奉公守法、体贴百姓,不可能图谋造反。说他要造反,肯定是诬告、陷害。可是,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弄个真假分明呢?
御史思前虑后,想出了个办法。他请求和那个控告人一块去办这个案子,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御史领了圣旨,和那个控告人一起,直奔岐州。
走了几百里地,管行李的随从向御史报告,控告人原来写的状子丢了。御史大为恼火,用鞭子狠狠抽打那个随从。随从惊恐万状,只顾磕头求饶,很是凄惨。
看着随从那个可怜的样子,御史不忍心再打了,叹了口气,对那个控告人说:“李靖谋反事实很清楚,我们奉旨去查办,谁曾想到,随从把状子丢了,这是要掉脑袋的。我们俩办不成此事,也有和李靖勾结的嫌疑,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个控告人一听,觉得有些不妙,问御史怎么办才好。
御史又摇头又叹气,表示事情非常棘手,踌躇了半天,说:“要想我们都不受连累,救随从一命,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你再重新写一张状子,我们还是照常去查办。”那个控告人也觉得再没第二个好办法了,就重新写了一张状子,给了御史。
控告人哪里知道,这是御史和随从定的一计,状子并没有丢,它就在御史的衣袖里。拿出来和重新写的状子一对照,发现内容很不相同。御史立即返回京城,向皇帝报告了这个情况。
皇帝一时闹不清这里面有什么文章。御史说:“如果李靖造反真有其事,控告人不管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状子应该是一致的,现在出入很大,有些甚至是驴唇不对马嘴,说明是控告人凭空捏造的。”
皇帝立即对控告人进行审讯。果然是控告人捏造事实,进行诬陷。皇帝把那个控告人判为诬告陷害罪,杀了。



釜底抽薪实例:巧换御状
唐朝时,李靖任岐州刺史之时,有个人为讨好皇帝,控告他有叛乱之心,要聚兵造反。唐高祖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一个御史前去调查,并告诉御史:如果李靖真要阴谋造反,可以当场处死。这个御史知道李靖奉公守法,体贴百姓,不可能图谋造反。说他要造反,肯定是诬告、陷害。可是,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弄个真假分明呢?御史思前虑后,想出个办法。他请求和那个控告人一块去办这个案子,皇帝答应他请求。御史领圣旨,和那个控告人直奔岐州
走几百里地,管行李随从向御史报告,控告人原来写状子丢了。御史大为恼火,用鞭子狠狠抽打那个随从。随从惊恐万状,只顾磕头求饶,,很是凄惨。看着随从可怜样子,御史不忍心再打,叹口气,对那个控告人说:李靖谋反事实很清楚,我们奉旨去查办,谁曾想到,随从把状子丢了,这是要掉脑袋。我们俩办不成此事,也有和李靖勾结嫌疑,会受到严厉惩罚。控告人听,觉有些不妙,问御史怎么办才好。御史又摇头叹气,表示事情非常棘手,踌躇半天,说:要想我们都不受连累,救随从一命,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你重新写一张状子。全当没有丢,我们还是照常去查办。那个控告人也觉得再没第二个好办法,就重新写一张状子,给了御史
控告人哪里知道,这是御史和随从定的一计,状子并没有丢,它就在御史衣袖里。御史将它拿出来和重新写状子一对,发现内容很不相同。御史立即返回京城向皇帝报告这个情况。皇帝一时也不明就里。御史说:如果李靖造反真有其事,控告人不管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状子应该是一致,现在出入很大,有些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说明是控告人凭空捏造。皇帝立即对控告人进行审讯。果然是控告人捏造事实。皇帝把那个控告人判为诬告陷害罪,杀了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来 源 三十六计 比 喻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类 别 成语 目录 1 简介 2 原文 3 注释 4 按语 5 出处 6 解析 7 探源 8 计例 简介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指从锅底抽掉柴火。《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原来的典故是什么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路听说后,愤怒地说:“鲁君已无可救药,我们走吧。”孔子说:“国家的郊祭就要到了,定公如果连郊祭都忘了的话,我们再走。”郊祭这天,鲁定公虽然去了,却只是走走过场,又匆匆回去同美女们享乐了。孔子忍无可忍,带着弟子们愤然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了。由此,齐国用美女“抽薪...

关于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的问题?
问题1 的理解存在一些混淆。在釜底抽薪这个成语中,釜底指的是锅底,薪指的是柴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类似于截断敌人的粮源,使其无法继续支撑。在实际应用中,釜底抽薪的意思是通过消除问题的根源或关键因素,从而解决问题。与点燃柴火、让水升温沸腾的过程没有直接关系。问题2 中的...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其中一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赵国与秦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赵国面对强大的秦国,决定采用釜底抽薪之计。他们了解到,秦国的补给线是秦国战争力的根本来源。于是,赵国策划了一场突袭秦国粮仓的行动,成功地切断了秦国的补给线。失去了粮草补给,秦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最终被迫撤退。赵国...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
釜底抽薪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的意思。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锅;薪:柴火。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 ,在《三十六计》位列第十九计。釜底抽薪这个成语说的是水在沸腾时要吸热的物理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釜底抽薪把釜底的燃烧物体薪...

成语釜底抽薪的主人公是谁 釜底抽薪有什么历史故事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 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 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 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 恰恰是敌人的弱 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 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 ...

釜底抽薪是指锅还是斧头
釜底抽薪是指锅 釜底抽薪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是指古代的一种锅,薪指的是柴火。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使其无法加热,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指在暗中搞破坏,例如在战争中常使用袭击敌人后方基地、仓库,断其运输线等战术,也可以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类似的成语有扬...

釜底抽薪的意思
釜底抽薪:意思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关于釜底抽薪的句子: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釜底抽薪,从根源入手。2.这个问题已经积累了很久,只有通过釜底抽薪才能彻底解决。3.光靠临时救急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釜底抽薪,才能确保问题不再出现。4.只有通过釜底抽...

釜底抽薪出自哪个战役
釜底抽薪出自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简介:官渡之战是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的战略决战,曹操以2万兵力同袁绍的10万大军展开决战,最终曹操战胜袁绍,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都以后,力量...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再给个例句说明一下,越详细越好...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

平塘县15530448737: 三十六计中的'釜底抽薪'是怎样一个故事? -
浑依金抗: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做,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约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平塘县15530448737: 三十六计中的“釜底抽薪”属于什么计? -
浑依金抗:[答案] 混战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 二... 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

平塘县15530448737: 谁能说说釜底抽薪的故事 -
浑依金抗: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 釜底抽薪 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

平塘县15530448737: 釜底抽薪是什么计 -
浑依金抗: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平塘县15530448737: 三十六计有哪些?
浑依金抗: 三十六计有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 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

平塘县15530448737: 三十六计 全解 -
浑依金抗: 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便附会实有三十六种计策.这三十六种计策如下: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

平塘县15530448737: 釜底抽薪的由来 -
浑依金抗: 三十六计之十九釜底抽薪【计策由来】“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水凉水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要使锅中的水沸腾,在锅底生火,加柴草即可.若不想水沸腾,可以加进一些凉水,即扬汤止沸;也可以抽调锅底的柴草,即釜底抽薪.东汉末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大战.当时曹操只有两万左右的兵力,袁绍却有十万大军.曹操审时度势,亲自带领步骑五千人夜袭乌巢粮屯,将袁绍的粮食都烧光了,最终袁绍大败.这里运用的就是釜底抽薪的道理

平塘县15530448737: 三十六计隔岸观火 - 孙子兵法中36计具体是哪36计
浑依金抗: 三十六计 01 瞒天过海 02计 围魏救赵 03计 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姑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上

平塘县15530448737: 下列战役,运用“釜底抽薪”之计的是哪个?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桂陵之战 -
浑依金抗: 根据所学可知,赤壁之战前,庞统建议曹操战船连在一起,黄忠通过苦肉计骗取曹操信任,最终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故选B.

平塘县15530448737: 釜底加薪是什么意思 -
浑依金抗: 釜底抽薪,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九计,指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加薪是釜底抽薪的变化使用,指向锅底加柴火,让水沸腾的更猛烈.多用于企业给优秀的员工加薪,从而让他们更加优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