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说的十万,八十万大军真的有那么多人?

作者&投稿:苍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曹操据说有八十万大军,这里面有多少水分?~

赤壁之战曹操号称自己有80万大军,但是最后却败给了蜀吴联军。当时刘备和孙权的兵力都要少于他,就算有机会以少胜多,但兵力相差的太悬殊了。所以曹操号称的这80万大军有很多水分。
我们来算一下当时的生产力,有没有能力能够养活这80万人。80万都要将近100万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巨大城市。当时战国时期最大的城市也才30万人口,这个前提还是地点不变,才好生存。

夸张一点,80万人每人一杯水都能把一条河给喝光了吧。我们再看一下统计数据,汉代一个士兵每月的口粮是二百斗,三个人就是10石。换算成公斤,应该是38.8公斤每人,100万人一个月就是3.9万立方米的粮食,折合每天1300立方米。

古代只有人力和畜生可以用,道路又极其差,这根本是一个没有办法完成的任务。即使有运输条件,也没有这么多粮食可以供军队使用。根据历史记录,汉代一亩田大概能够产三石,也就是说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消耗的话,13亩才能养一个士兵。

这样的数据让我们怀疑80万士兵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供养这么多人最低需求算出来了,损耗怎么算?士兵不全是身体强壮的,中途有生病或者体能问题会淘汰掉很多人。
这么算下来,曹操是在夸大自己的兵力,80万确实让人怀疑。毕竟古时候打仗也没有数据,只能用人数震慑住对方。


在三国异彩纷呈的诸多战役中,合肥之战是很出名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张辽八百破孙权十万。那么,张辽以八百死士大破孙权十万大军是真的吗?是真的,而且依据很多。但这个真,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个真。但的确是真的。
建安四年,江东小霸王孙策攻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合肥变成了一个烂摊子,后来曹操上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后,刘馥占领了合肥。自此之后,孙权曾多次攻打合肥,但都无功而返。这座城市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的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

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对于曹魏和东吴,合肥的战略意义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围绕这座城,魏、吴双方展开五次争夺交战。其中第二次,魏国大胜、吴国打败。也就是这一次,孙权得名孙十万,成了一千多年的笑柄;张辽则成了张八百,威名远扬,甚至能治小儿夜啼。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向汉中调兵遣将之时,亲率十万大军攻向合肥。《三国志·卷十七·张辽传》: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这场战役所跟随的将领们除了吕蒙、陈武、甘宁、凌统、潘璋、宋谦、徐盛、丁奉、贺齐、蒋钦等东吴虎将明确参战之外,由于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曹魏因西征汉中的张鲁而在江淮地区的兵力极其空虚、形同虚设,所以,当时驻守于江淮附近的东吴将领孙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人,应该也参与了此役。

并且在演义中,太史慈、董袭等人也参与了此役,这阵容可以称得上全明星了。包围合肥的吴军可谓是准备充分、蓄谋已久、兵精粮足。此时,合肥的曹军只有七千人《资治通鉴》:八月,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时张辽、李典、乐进将七千馀人屯合肥。主力又在关中和刘皇叔僵持,断然不可能赴援,在各方面来说,这场战役东吴在此刻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吴军集结完成,准备包围合肥的那天夜晚,张辽也很清楚当前的情况有多么严峻。他与李典不计前嫌据资治通鉴记载:
李典素与辽不睦,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请从君而出。

提出了城下突围的方案,也就是趁东吴立足未稳,率领死士发动决死突围,在万军之中撕开一个逃生的口子。于是在当天夜里,张辽从七千守军中挑选了八百人作为第二天的突击敢死队。资治通鉴: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飨这是八百人的出处之一。
第二天,张辽仅仅率领八百人冲破孙权十万人,杀的东吴军丢盔弃甲。《三国志·张辽传》:
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

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我们能明确看到张辽的确是率领了八百死士突围,而孙权也是提了十万大军来攻合肥。别的史书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人数,但是张辽威震逍遥津的突围战是有记载的。《太平御览》卷279引《魏略》云:
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
那么,为什么前面我说此真非彼真呢?哪里不真呢?张辽以少胜多,这里没问题。张辽成功突围,战功卓著,威名大震,这也没问题。孙权提十万大军,有问题。

这个十万不是十万个身强力壮的士兵,而是个虚数。也就是说围攻合肥的军队,并不是有十万个人。古代一般号称多少多少的大军,是把作战部队与后勤部队一起算上了。考虑到主场作战,并非大军远征,后勤人员大概能有三万人左右。所以这十万大军不是真就是十万个作战人员。
但是古代都这么多,所以说张辽以八百破十万也没错。只是话没说全,全句应该是张辽以八百破了号称十万的大军。

在古代,超过三十万大军的记载那只是一个传说。越是古代,信的人就越多,到了明末,仍然把人数说得无比多。据考证,古代军队最多不超过二十万。

例如明朝第一次讨伐努尔哈赤的时候,八万多明军和一万多朝鲜军就敢自吹是四十七万大军;乾隆派云贵总督杨应琚讨伐缅甸,区区三千人,居然对缅甸王说,他带领五十万大军来讨伐他们来了。乾隆53年讨伐尼泊尔,把几千清军吹嘘成了几十万大军。

中国自秦朝开始才统一,在此之前,这片土地上拥有众多国家,别说是几十万大军了,有几万大军就已经很不错了。春秋时期,有三万大军吴国就敢发起灭楚战争。后来秦国统一天下以后,蒙恬麾下有20万秦军,这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不包括辅军、民夫,以及抓来的壮丁和俘虏等等。

到了二战时期中国大力扩张人口才达到了4万万,也就是4亿人口。从中也就能看出在古代的时候中国人口基数并没有多大,显然关于中国古代几十万大军,甚至上百万大军的数据是杜撰出来的。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会把辅兵、民夫、壮丁甚至是战俘都算做是战斗力,但其实他们的战斗力微乎其微。正如现在的一国军队,比如人数大概有200万左右,但是其战斗部队也不过就100万左右,陆军大概80万左右,空军海军的后勤人员是最多的。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军队中,有专门的辎重部队,这些人是不参与打仗的,而且到了战时还会征集大量的民夫,这些人要跟随大部队行军,所以有些记载就会说几万,几十万大军出征,其实这里很多的都是不打仗的辅助兵种,真正打仗的军队也就是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古代一打仗就是几十万大军 为何明朝以后却最多几万人?



  古代基本上所有超过30万大军的故事都只是1个传说. 而且越是古代,信的人就越多,到了明末以后,虽然军队出战,还依旧把人数号称的无比多,但已经没有什么人相信了.比如明朝第1次讨伐努尔哈赤.8万多明军,1万多朝鲜军就敢自吹是47万大军,到了以后还有升级版本,1766年乾隆派云贵总督杨应琚讨伐缅甸,他就区区3000个大头兵,却写信给缅甸王说他带领50万大军来讨伐他们来了.乾隆53年讨伐尼泊尔,也把几千清军吹嘘成了几十万大军.
  明朝土木堡之变的50万大军的传说. 土木堡战役现在流行说明军出动了50万大军,这纯粹是拿号称当真实数字了。
  古代那些几十万大军的传说:都是吓唬人的。
  我自己考证最多不超过20万。证据是,明师录宣宗68卷,记载宣德10年,京军77卫总共是253800人。除去屯田,守城以外,有116400人全在内务府,和外面当差。在营操练的只56000人,从这里我们知道京军是25万人。
  明英宗实录卷180记载,7号的时候,这个正统皇帝下令准备2日后起行,结果各个官员,随从,都是仓促准备,连粮食都没有准备好。大军就出发了,就2天能准备什么?也就更加提不上什么调集外地明军随同出征了,除非他们有1000架银河运输机去拉人。其实送信的人没到呢,人家那边就已经出发了,就是想去也来不及了。所以这些被征调而没去的人实际上都参加了后来的北京保卫战.
  英宗实录卷181记载,8月大军出发后,北京还有不满10万军队。就说8万左右吧,和25万的总数一算,那就是说土木堡战役,明军只有17万.
  这个时候会有人说可以调动行军路上的宣大边防军呀,那是胡扯,战役后蒙古军队首先就进攻了这些地方,就是应为他们没有随同出发,才有足够的实力顶住敌军的进攻。同时还可以向北京派去援军。后来蒙古军是在汉奸的带领下抄了个小路进关的.
  还有人说蒙古军只有2万,那是不准确的,英宗实录181,184卷记载,战役后的9月,蒙古军万余进攻山西一处关口,3万进攻辽东的关口,3万在和宣府明军对峙。也就是说蒙古军队至少是7万骑兵。

  现在我们知道了土木堡之战,明军是17万没有粮食,大夏天的也没有水的步兵为主的部队对7万蒙古骑兵.
  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下江南. 书中也说此80万大军为号称,也有人说实际上是青州兵主力15、6万 ,和荆州降卒7、8万.但是史载曹操得青州兵30万,但择其精锐,得三万而已。
  其实根据晋书.地理志,我们可以知道晋朝初年全国只有245万户.多了不过1000万人口.而已经是北方和南方相对稳定了几十年以后,而得出的人口数量了.而在几十年前,哪个杀伐惨烈的时候,曹操的地盘上最多只有100多万户.这么点人口是绝对无法供应二十几万大军的.

在春秋时期实力比较强的诸侯国兵力最多也就七八万人,实力比较弱的诸侯国兵力差不多两三万.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军队人数也在成倍增长,例如,像战国七雄中的秦国和楚国这两个实力比较强的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了100多万,齐国和赵国的军队兵力也有将近60万.韩国魏国和燕国这三个诸侯国的军队兵力也有数十万.
因此,古代人说的十万兵力,八十万兵力确实有这么多.只不过对古代人来说,十万兵力已经是很多人了,但是对于现在人口达到了14亿规模的我们来说,这10万兵力多不到哪儿去.

那是虚数,一个吓唬敌人,一个给自己壮胆

古代人少


80年代的一百块值多少钱?
如果在八十年代在银行存入一万元,按照定期储蓄不断滚动定存,并考虑到保值贴补,今天这笔钱也很难超过十万。尽管八十年代的物资比较匮乏,没有空调、电脑、手机等现代产品,但一百元在当时也只能用来购买粮食、肉禽等生活必需品。现代人的消费观念较高,对于很多之前的物品,购买力衡量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

豹子头林冲号称八十万禁军教头,到八十万到底指多少?
就是当时的八十万禁军教练,八十万只是一个虚拟的一个数字,没有那么多的人。只是一个禁军的名头而已。说到水泊梁山,大家就会想到武松,李逵,宋江,林冲等梁山好汉,他们大多犯了事,后来就被逼上梁山,背后都有一段辛酸往事。他们各自都身怀绝技,或者武艺高强,或者智力超群,或者技能惊人,天赋过人...

现在有多少一个人有10万存款以上的?
80年代的“万元户”,那就是可以闻名十里八乡的有钱人。而现在你说自己有一万块钱存款,差不多就是“穷人”。 十万块钱放在当今的 社会 里面,真的是啥都干不了。 一线大城市,只能买一平米的地方。二三线城市,不够房子的首付。哪怕买一辆国产车,也要十万块钱左右。 没有十万块钱的存款,你会感到非常悲伤。

古时十万兵是多少?
就加大了军队的数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号称”,很多时候某将军手下只有三五万人却号称十万吓唬敌人,这个属于军事机密,外界一般只会按照公开的信息记录,因此记成十万也就很正常。这个中西方也没任何差别,曹操带十几二十万人下江东号称八十万,拿破仑带着十五万人号称六十万,都是一回事。最后...

能拿出十万块钱的家庭算什么家庭?
可能还会有人鄙视你,说你没见识,会说十万块钱根本不算钱,在大城市里连一个厕所都买不到。 是的,现在的十万块钱,购买力确实很惨淡。凭借十万块钱,你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 但是作为银行工作人员,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现实中,如果你的家庭,能一次性拿出十万块钱,那已经至少超过80%以上的家庭了。 像我上班...

十的组词大全(约50个) 十的词语解释_十是什么意思?
22、五代十国造句:《南唐史略》一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探讨了我国古代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古代...也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 38、五十步笑百步造句:他一面责备她乱花钱,一面却几乎忘了他自己赌赛马...七十说、七十子、七十钻、八十千、当十钱、杜十娘、粗十番、打十三、李十郎、没十成、三十子、画...

为啥说清朝的十万武举人只是十万无知壮汉呢?
除了状元榜眼与探花,清代武举还产生了约9600名武进士,和约10万上下的武举人。 就考试本身而言,要中武举成为一名武进士,并不容易。康熙十三年的标准是:骑射一项,须在三十五步之外纵马三次,射九箭中三箭算合格;步射距离八十步,射九箭中两箭算合格;开弓至少要将八十斤弓开满三次;舞刀至少要拿着八十斤的大刀耍...

八十万禁军教头多大的官?为什么不被人放在眼里?
由此看来,北宋禁军数量在其鼎盛时期超过八十万,达八十二万六千之众。但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并不是说一个教头就教八十万士兵,而是指他是禁军的教练 ,只不过当时禁军规模有 “八十万 ”。到林冲所在的北宋末年,禁军虽然依旧号称八十万,但因朝廷腐败,军队缺额很多,京师三衙所统十万余人,实际...

外婆用箩筐装80万给家人发压岁钱,为何压岁钱如此巨额?
是啊!80万发红包,可以说让我大开眼界,我长这么多没有见过这么多现金,我也希望给我发巨额红包,因为我缺钱。我想外婆80万发红包,原因是,外婆是一个企业家,公司分红,是土豪,外婆想着,这么多钱自己花不了多少,就给外孙发红包,是一件开心事。也说明一个问题,一个家族兴旺,不是一代人努力...

曹操据说有八十万大军,这里面有多少水分?
这样的数据让我们怀疑80万士兵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供养这么多人最低需求算出来了,损耗怎么算?士兵不全是身体强壮的,中途有生病或者体能问题会淘汰掉很多人。这么算下来,曹操是在夸大自己的兵力,80万确实让人怀疑。毕竟古时候打仗也没有数据,只能用人数震慑住对方。

彰武县17254131253: 古代,10万大军 真是10万吗 -
孟缪长春: 你不知道都是号称吗 兵不厌诈呀 可能是5万6万也可能是10多万.. 赤壁曹操号称80万大军其实也只有20几万 隋炀帝打新罗说是200万大军其实也只是80-100万兵力而已 主要是壮大声势

彰武县17254131253: 古代真有百万大军吗 -
孟缪长春: 这里的百万大军只是夸张,并不意味着真有那么多人.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动辄有”触动数十万大军“的记载,最典型的就是长平之战,赵军居然出动了四十多万军人.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能够动员四十万人,事实上这并不可信.联系到赵国并不出众的地理条件,生产力,赵军的”四十万“就更不可信了.

彰武县17254131253: 古代打仗真的有那么多人吗 -
孟缪长春: 号称十万的也有几万人.不过战争规模有大有小.古代的战争是集团作战.不是电视剧里那样打群架.

彰武县17254131253: 中国古代打仗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是真的吗 -
孟缪长春: 不能说全是假的,但很多都不靠谱,打仗是最花钱的事,古代的人口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几十万大军很不好供应的

彰武县17254131253: 赤壁之战中曹操军真的有八十万之多吗?
孟缪长春: 没有80万,古代打仗为了壮声势,都夸大自己的实力,20万就可以称40万,但是赤壁之战曹操的兵力20万应该不止,像曹操的青徐兵南下的就有20多万,但是还有投降的荆州兵.估计曹操的兵力应该有40万.

彰武县17254131253: 古代打仗真的几十万兵和几十万兵一起对打的吗?吹牛而已吧? -
孟缪长春: 有时候会夸张.古代打战部队分三种,一种为战兵,顾名思义就是负责作战的部队,一种为辅兵,平时负责辎重,押运粮草,守备据点,战时为预备队,最后为民壮,负责转运粮草,修建营寨,开山搭桥.当然每朝每代名字不一样,但划分是一样的. 古代打战时,有时候喜欢把辅兵和民壮的数目也拉入军队总数,说起来好像是几十万几十万的,但真正打仗的时候,其实也就几万人捉对厮杀.这种情况,基本是兵力不足时,一种战略欺骗. 但有时候,几十万就是几十万,像秦赵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万基本上差不多,因为东汉以前,中国是全民皆兵的体制,成年男子日常都是要接收军事训练的,因此作战人员数目按史书上说是可信的,我说的史书不是三国演义这类的啊

彰武县17254131253: 问,战国时期,真的有几十万军队吗? -
孟缪长春: 确实有.战国多是全民皆兵,几十万并不稀奇.一般情况下,常备军只有十万到三十万左右.只有生死存亡的时候,比如长平之战这种才会集结40万以上的大军.

彰武县17254131253: 中国古代打仗百万大军真有一百万那么多吗? -
孟缪长春: 不可能的,100万人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巨型城市,战国时期的最大城市齐临淄与燕下都满打满算也才各30万人口,这还是固定地点才能做到养活30万人,一只移动中的百万大军.光是喝一次水说不定就真能像希罗多德说的那样,把一整条河喝光....

彰武县17254131253: 古代军队所说的十万兵马,是兵+马=10万,还是兵就有10万呢? -
孟缪长春: 古代军队动辄10万兵马上百万兵马,其实都是用来吓唬人的,他所说的10万兵马可能不止作战的兵,还有火头军,民兵.

彰武县17254131253: 问,战国时期,真的有几十万军队吗?
孟缪长春: 有,那时候不是和现在这样是常备军,属于半军半农,原则上是农民或者其它人,他们有随时准备战斗的义务,一旦发生战争,他们立即归队出去作战,而且年龄跨度很大,相当于十几岁到六十来岁的成年男子都是国家军队的人.常备的军队非常少,一般负责安全防卫性质的工作,类似于武装经常.所以,几十万大军就相当于该国精壮男子的全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