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的作品鉴赏

作者&投稿:宫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杨礼赞赏析~

白杨礼赞赏析:

第一部分:1-4自然段,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部分:5-6自然段,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

先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全段呈“总——分——总”结构。第1句总写,概括全段的中心内容。“笔直”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力争上游”既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也是白杨树内在精神的外露。
第2-5句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说,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每一细节描绘,都体现了“力争上游”的特征:干,写出其高大正直;枝,写出其团结向上;叶,写出其顽强不屈;色,写出其平凡朴实。最后两句是总说,但内容已经深化,着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精神),突出了它“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个性特征。

在上文细致描写的基础上,再一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上一段的小结,下一段的开端。词句上又与第一、四段呼应。
第三部分:7自然段,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8自然段,揭示中心,点明意义。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礼赞白杨树进而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自然段,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斥责贱视民众的反动派,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写作手法
象征手法的运用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组织学生阅读知识短文《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第4自然段。)
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拟人化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以课文第七段为例,本段通过对白杨树抒情性的评价,把白杨树进一步拟人化了。白杨树和其他树相比,没有婆婆的姿态和屈曲盘旋的虬枝。那么白杨树美不美呢?单就这一点来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似乎对白杨树“抑”了一下,但白杨树却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这就肯定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具有大丈夫的刚健美,这就是扬。作者对白杨树作了抒情性的评价,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由赞美树到赞美人。
排比和反问的运用
本文排比和反问连用,强调和深化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文章第七段,连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
句法的变化如下: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意思的加深:
反问句一:让人由树联想些什么。
反问句二: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比方农民。
反问句三: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反问句四: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以上不难看出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特点。
参考资料:
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
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这篇文章是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歌颂。

拓展资料《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茅盾的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作者也通过这篇文章《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歌颂。

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而是调转笔锋,先写“扑入”“视野”的高原风貌,运用化静为功的手法,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初看,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细瞧,近处麦浪翻滚,远处连峰祈福。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雄壮”、 “伟大”,但又有些“单调。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但又不立即说出这种树木的名字,而是用一设问句来提醒,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深感“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五段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无横斜逸出”;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怍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作者用别具一格的审美眼光,从白杨树的朴实风格、内在的美质,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以及他们团结一致、坚持抗战,用血写出了新中国历史的革命精神和意志。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作者把“贵族化的楠木”与“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进行对比,一“那”一“这表现出界线分明的爱憎。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歌颂他们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如这篇作品单是为写白杨树而写白杨树,自然也不失为一篇描写风物的佳作,但格调却要低得多。此文的成就,是与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寓有了更深的意义。 文笔婉曲,结构谨严 文章一开头就点题,热情赞颂白杨树“不平凡,但却不紧接着描绘其“不平凡”的面貌,而是把文笔宕开,去描写高原的景色。这就使文章有了曲折。当写到对高原产生单凋之感后,突然转向白杨树的描写,犹如异峰突起,精神为之一振,感情趋向炽烈。在具体描写了白杨树“不平凡”之后,作者又先抑一笔,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使文章的情绪又沉下来。接着用“但是”一转,称赞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层层深入地揭示出它的象征意义,文章的思想开拓出新的境界,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高峰。最后斥责那些鄙视白杨树的人,使感情又来了一个回旋。结尾照应开头,再一次“高声赞美白杨树”,感情炽烈,又使全文意境完整。 语言凝炼,文字优美 作者写高原、写白杨,选用的词语,都十分精当,贴切。如写高原的“大”,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平”,用“坦荡如砥”;写白杨的高大,则用“伟岸”、“挺拔”、“参天耸立”,“傲然地耸立”。同是赞美白杨的“不平凡”,却用不同的句式,显出感情的变化。开头说“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是从正面肯定了白杨树超凡的气质,以后反复强调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改肯定为否定句式,是从象征意义上驳斥了那种轻视北方民众抗日斗争的观点,是以更激越的感情赞美白杨树超凡的精神气质。
总体来说,这篇散文不仅思想内涵丰裕,在艺术上也极具感染力。作者以白杨树象征“真人真地”,立意奇妙,在画面上的形象和气势,既明朗而又委婉。为了突出白杨树,作者在环境描写上颇有讲究,衬托了白杨树的壮丽、挺拔的气质和形象。
文章布局整饬而又层层深化,围绕讴歌白杨树,从外形到内核各个层面深入抒发,同时,开头、结尾相互呼应,强化了主题。




《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茅盾的作品涵盖了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评论等多个领域。他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虹》《腐蚀》《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等;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宿莽》《委曲》;散文集《白杨礼赞》《速写与随笔》《话匣子》等;评论集《谈最近...

白杨作品是什么意思?
白杨作品是什么意思?白杨指的是白杨树,而作者巴金的小说《白杨礼赞》中,白杨树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那些挺立不倒的人们和他们的精神。白杨作品引领我们探寻生命的本质和人性的真谛,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财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白杨作品意味着什么。白杨作品源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

《白杨礼赞》象征手法的句子
《白杨礼赞》象征手法的句子是: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强挺立,不折不挠。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

植物顽强生命力的作品名字
《白杨礼赞》。这部作品通过对白杨树的描述,体现了白杨树顽强不屈的精神以生命力,跟抗日时期北方农民质朴顽强的精神不谋而合。《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通过对西北黄土高于白杨树的描写,来展现出一种不折不挠顽强的生命力,鼓舞了当时处在水生火热中的百姓。

白杨礼赞赏析
白杨礼赞赏析:第一部分:1-4自然段,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二部分:5-6自然段,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先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全段呈“总——分——总”结构。第1句总写,概括全段的...

白杨礼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歌颂。

茅盾写白杨礼赞的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白杨礼赞》文章中赞美白杨树“不平凡”却又多次说它是“极普通”的...
这是一种对比衬托的写法,想用“极普通”来衬托白杨树的伟大,使伟大寓于平凡之中。现代·茅盾《白杨礼赞》原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

《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吗
《白杨礼赞》借白杨树来象征北方广大抗日军民,这就是托物言志,采用的是象征手法。这是《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中对本课写作手法的讲析。什么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运用象征、起兴的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基本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

白杨礼赞的体裁?选自?作者?
白杨礼赞的体裁是散文,出自《见闻杂记》,作者矛盾。《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出自《见闻杂记》,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

榕城区18220541173: 白杨礼赞赏析要求一篇文章 -
毛卷小青:[答案] 白杨礼赞赏析“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文章开始,作者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着展示背景,突出主体.通过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

榕城区18220541173: 《白杨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 - ------------ -
毛卷小青: 《白杨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生长环境的外在形象如枝、干、叶、皮、力争上游;内在气质不折不饶;内在精神北方军民,精神意志. 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五段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

榕城区18220541173: 海燕和白杨礼赞鉴赏要有对于象征体的描写,为了突出象征形象而使用的手法,象征义的突出和语言表达 -
毛卷小青:[答案] 相同点; 1、象征.《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就是本体,北方农民、哨兵就是象征体,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以及北方军民身上体现出来了坚持团结,反对分裂,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就是本文的象征意义.《海燕》中的海燕象征了...

榕城区18220541173: 白杨礼赞作者是怎么赞美白杨树的 -
毛卷小青:[答案] 具体地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大手笔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突出西北高原壮阔、粗犷的特点,以此为背景衬托白杨树;第二,大写意描绘白杨树的形象,直露地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与工笔细绘、迂曲委婉的暗示型作品是迥然有别的;...

榕城区18220541173: 文章白杨礼赞描写了什么,写出了它的特点 -
毛卷小青: 全文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而是调转笔...

榕城区18220541173: 白杨礼赞作者是怎么样描写白杨的?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品质 -
毛卷小青: 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干、枝、叶、皮和性格——顽强挺拔,力争上游,突出了它的不平凡.

榕城区18220541173: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
毛卷小青: 第一段破题,直抒胸臆.“礼赞”,崇敬而赞美;“不平凡”,是礼赞的原因.起始峭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第二段描写高原景象,述说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粗线条勾画,着眼于色彩,“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

榕城区18220541173: 白杨礼赞从哪三个方面分说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 -
毛卷小青: 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内在品质

榕城区18220541173: 《白杨礼赞》是一篇 - -----的散文 -
毛卷小青: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