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全文及赏析

作者&投稿:杨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全文如下: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全文翻译如下: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夷狄之地,千百年来不能向外人显示自己的奇异景色,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神或许不该这样吧,那造物者或许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怪石,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


<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写于他被贬永州期间。文章以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对小石城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他描述了山的形状、山上的树木和竹子,以及山洞中的水声,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神秘。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造物者的疑惑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他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此外,文章还体现了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他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了小石城山的栩栩如生。同时,他的文字简练流畅,结构紧凑完整,体现了他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


总之,《小石城山记》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从哪三方面描写小石城的奇景?
同时,也给小石城山的发现笼罩上一层神奇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随着横亘路头的积石的出现,紧接着以简洁形象的笔墨勾勒了积石二仁呈现的房屋形状及四围像小城的外貌,于是与“石城”之称吻合。此后写石上如门的洞穴,其深邃且有水,可感其幽静;“环之可上,望甚远”,则见其高旷...

小石城山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石城山记》抒发了作者贬逐永州后游历自然时触景生情的感慨。《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这篇散文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

古文 形容一片漆黑 怎么表达
1. 《小游裤石城山记》原文描述了作者行走至一座石山,洞穴内一片漆黑,投石入洞,水声宏亮。改写时需保持原文的意境与描述,同时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语句的流畅性。原文: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改写:向洞内窥探,只见一片深邃的...

小石城山记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遭贬后抱负和才能被埋没而心中忧愤。《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后游行而作,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

小石城山记描写了什么景致
小石城山记描写了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的小石城山的美丽景致。小石城山,又称石城山、石屏山,因山形似城而得名。这座山以其独特的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文章详细描绘了山中的岩石、水流、树木和花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首先,小石城山的岩石奇特而壮观。文章描述了山石的形状各异...

文言文 小石城山记 翻译
小石城山记》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小石潭记》和《小石城山记》写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
不相同。《小石城山记》主要抒发作者有报国之才而不能施展又反遭辱没的不平之气。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小石潭记》主要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看见小石潭美景时喜悦的心情。

石涧记 原文 翻译 赏析
原文: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

《石头城》这首古诗的题目该如何理解?展开诗句又该如何讲解?
《建康志》也说:“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这里所说的“城”,也就是石头城。 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

小石城山记
景物:石山,树木,竹子,奇峰怪石 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会东县15120091585: 小石城山记 - 搜狗百科
桓苑泰尼:[答案] 奇`坚``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从“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会东县15120091585: <小石城山记>译文 -
桓苑泰尼:[答案] 《小石城山记》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

会东县15120091585: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
桓苑泰尼: 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

会东县15120091585: 赏析小石城山记
桓苑泰尼: 作者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作者用欲擒先纵的笔法,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发泄了自己屈遭贬谪,横受压抑的不平.这段议论捭阖起伏,情理毕现. 参加革新集团被贬.

会东县15120091585: 小石城山记 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
桓苑泰尼:[答案] 被贬的柳宗元从唐朝的都城长安走来,眼睛一亮,发现了荒野僻郊的小石城山,发现了它非同寻常的美.

会东县15120091585: █████小石城山记的解释█████ -
桓苑泰尼:[答案] 《小石城山记》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

会东县15120091585: 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的译文 -
桓苑泰尼: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我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路的尽头.上方的山石形成了女墙和栋梁的...

会东县15120091585: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桓苑泰尼: 已:结束、消失原文: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翻译: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