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24不苟论1不苟诗解中理当义贤主赏博

作者&投稿:银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吕氏春秋》卷24不苟论1不苟诗解中理当义贤主赏博

题文诗:

贤者为事 , 虽贵不苟 , 虽听不阿 , 必中 情 理 ,

然後 行 动 , 必当 道 义 , 然後举 事. 忠臣之行 ,

贤主所 悦, 而不肖主 , 之所不 悦. 非恶其声 .

主虽不肖 , 悦 忠臣声 , 与贤主同 , 行其实则 ,

与贤主异 . 故其功名 , 祸福亦异 . 故子胥见 ,

悦 於阖闾 , 恶乎夫差 ; 比干商恶 , 死 悦 乎周 .

秦缪公见 , 戎 国 由馀 , 悦 欲留之 , 由馀不肯 .

公告蹇叔 , 蹇叔 曰 君 , 告内史廖 . 内史廖 语:

缪公遗以 , 女乐二 佾, 与良宰之 . 戎王 大 喜 ,

迷惑大乱 , 饮酒不休 . 由馀骤谏 , 而不听 之,

怒归缪公 . 蹇叔 其 非 , 不能为廖 , 之所为也 ,

其义不行 . 缪公能令 , 人臣时 时, 立其正义 ,

雪肴之耻 , 西至河雍 . 晋将伐邺 , 赵衰 进 言 ,

胜邺之术 . 文公用之 , 胜还将赏 . 衰曰君将 ,

赏其本乎 ? 赏其末乎 ? 赏其末则 , 骑乘者存 ;

赏本臣闻 , 于 郤子虎 . 文公召 之,欲 赏子虎 .

子虎 语君: 言易行难 , 臣言之者 . 公曰无辞 ,

子虎乃受 . 行赏欲博 , 博则多助 . 虎非亲言 ,

赏犹及之 , 此疏远者 , 其 之所以 , 尽能竭智 .

文公亡久 , 归而因 治, 大乱之馀 , 犹霸由此 .

【原文】     

  贤者之事也①,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②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福亦异。异,故子胥见说于阖闾,而恶乎夫差;比干生而恶于商,死而见说乎周③。

  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④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⑤,勉而自为系。孔子闻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故天子有不胜细民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秦缪公见戎由余⑥,说而欲留之,由余不肯。缪公以告蹇叔。蹇叔曰:“君以告内史廖。”内史廖对曰:“戎人不达⑦于五音与五味,君不若遗之。”缪公以女乐二八⑧与良宰遗之。戎王喜,迷惑大乱,饮酒昼夜不休。由余骤谏而不听,因怒而归缪公也。蹇叔非不能为内史廖之所为也,其义不行也⑨。缪公能令人臣时立其正义,故雪肴之耻⑩,而西至河雍也。

秦缪公相百里奚。晋使叔虎、齐使东郭蹇如秦,公孙枝请见之。公曰:“请见客,子之事欤?”对曰:“非也。”“相国使子乎?”对曰:“不也。”公曰:“然则子事非子之事也。秦国僻陋戎夷,事服其任,人事其事,犹惧为诸侯笑,今子为非子之事!退!将论而罪。”公孙枝出,自敷于百里氏。百里奚请之。公曰:“此所闻于相国欤?枝无罪,奚请?有罪,奚请焉?”百里奚归,辞公孙枝。公孙枝徙,自敷于街。百里奚令吏行其罪。定分官,此古人之所以为法也。今缪公乡之矣。其霸西戎,岂不宜哉?

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衰曰:“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郤子虎。”文公召郤子虎曰:“衰言所以胜邺,邺既胜,将赏之,曰:'盖闻之于子虎,请赏子虎。’”子虎曰:“言之易,行之难,臣言之者也。”公曰:“子无辞。”郤子虎不敢固辞,乃受矣。凡行赏欲其博也,博则多助。今虎非亲言者也,而赏犹及之,此疏远者之所以尽能竭智者也。晋文公亡久矣,归而因大乱之余,犹能以霸,其由此欤?

【注释】①事:做事。②中(zhònɡ):符合。③死而见说(yuè)乎周:武王灭商后,曾封比干之墓以表彰他的忠义,所以说“死而见说乎周”。④五人:周武王的五个辅臣,即周公旦、召公夷、太公望、毕公高、苏公忿生。⑤黄钺: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斧。白羽、黄钺都是古代的仪仗。⑥由余:祖先为晋人,亡入西戎,后归附秦穆公,辅佐穆公霸西戎。⑦达:通晓。⑧二八:二列,每列八人。⑨其义不行:遗女乐良宰使戎王迷乱,并使其君臣不和,这是不义的事,所以蹇叔不做。⑩雪肴之耻:秦穆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24年,秦晋肴之战后三年),秦伐晋,取晋地,并埋葬死于肴的秦军尸骨,起土为坟。“雪肴之耻”即指这件事。叔虎:晋大夫,即下文的郤子虎。姓郤,名豹,字叔虎。东郭蹇:齐大夫,姓东郭,名蹇。子事非子之事:第一个“事”字为动词,做。第二个“事”字为名词,指按职分应做的事。其任:指适于担任各种政事的人。敷:陈说。徙:指离开百里奚处。行:施行。罪:惩罚。乡(xiànɡ):向,趋向。赵衰:晋大夫,曾从晋文公出亡,谥成子。末:末节,这里指遵照命令去实施的人。因:接续,承袭。

【译文】

贤明的人做事,即使使地位尊贵也不随意而行,即使为君主所听信也不借以谋私,一定要合于事理才行动,符合道义才去做。这是忠臣的德行,是贤明的君主所赏识的,不肖的君主所厌恶的。不肖的君主并不是厌恶忠臣的声音。他们虽然不肖,喜欢忠臣的声音跟贤君还是相同的,但实际做起来却跟贤君不同。实际行动不同,所以他们的功名祸福也就不同。实际行动不同,所以伍子胥被阖闾赏识,却被夫差厌恶;比干活着时被商厌恶,死后却受到周的赞赏。

     周武王率大军伐纣,到了殷都郊外,袜带掉了下来。当时他的五个辅臣都在身边陪侍,没有一个人肯替他把带子系上,他们说:“我是来侍奉君主的,并不是替他系带子。”武王左手放下白羽,右手放下黄钺,自己费力地把带子系上了。后来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这正是五个人成为王者辅臣的原因,也正是不肖的君主所不能容忍的。”由于忠正耿介的臣民在,所以天子有时不能胜过小民,占有天下有时不能胜过一个普通国家。

秦穆公见到戎国的由余,很赏识他,想把他留下。由余不答应。穆公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蹇叔。蹇叔说:“您去把它告诉内史廖。”内史廖听了,回答说:“戎人不懂得音乐和美味,您不如把这些东西送给他们。”穆公就把两队女乐和高明的厨师送给了戎人。戎王十分高兴,神魂颠倒,任意胡为,饮酒昼夜不止。由余多次劝谏不听,一怒之下归附了秦穆公。蹇叔并不是不能做内史廖做的事,而是他所遵守的道义不允许这样做。秦穆公能让臣下时时坚持自己应遵守的道义,所以能洗刷肴之战的耻辱,把疆土向西开拓到雍州。

秦穆公任百里奚为相国。这时,晋派叔虎,齐派东郭蹇出使秦国,公孙枝请求会见他们。穆公说:“请求会见客人,这是你职分内的事吗?”公孙枝回答说:“不是。”穆公又说:“是相国委派你了吗?”回答说:“没有。”秦穆公说:“这样看来,你是要做不该你做的事。秦国偏僻荒远,处于戎夷之地,即使是事事都有专职,人人备守其责,仍然怕被诸侯耻笑,而现在你竟然要做不该你做的事!下去吧!我要对你的罪过审理惩治!”公孙枝出朝,到百里奚那里陈述事情的原委。百里奚替他向穆公求情。穆公说:“这样的事是相国该过问的吗?公孙枝没有罪的话,有什么必要求情?要是有罪的话,求情又有什么用?”百里奚回来,回绝了公孙枝。公孙枝转而又到闹市中去陈诉。百里奚就命令官吏对公孙枝论罪行罚。确定官员的名分职守,这是古人实行法治的方法。如果秦穆公已朝这个方向努力了,他称霸西戎,岂不是情理之中的吗?

晋文公将要伐邺,赵衰向文公建议胜邺的方法。文公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取得了胜利,伐邺回来,文公准备赏赐他。赵衰说:“您是要赏赐根本呢,还是要赏赐末节呢?如果赏赐末节,那么有参战的将士在;如果赏赐根本,那么我的建议是从郤子虎那里听来的。”文公召见郤子虎,说:“赵衰建议胜邺的方法,现在邺已被战胜,我要赏赐他,他说:'我是从子虎那里听来的,请赏赐子虎。”,郤子虎说,“事情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我只不过是个谈了几句话的人。”文公说:“你就不要推辞了。”郤子虎不敢坚决推辞,这才接受了赏赐。凡是行赏,赏赐的范围应该越大越好,范围大,得到的帮助就多。如今郤子虎并不是直接进言的人,而仍然赏赐到他,这是疏远的人为君主竭尽才智的原因。晋文公在外流亡很久,回国后继承的又是大乱以后的残破局面,但仍能凭这种条件成就霸业,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哪一部
出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讲的是什么内容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食客三千人所著.以易学、阴阳、五行、干支文化思想为总纲,融合众家所长、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农业各方面的理论体系,肯定并尊崇揆天道、察地道、览人情的顺天应人思想,同时又更加主张去主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积极有为地进行社会活动.全书...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注释
《穿井得一人》介绍:《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这篇文章已被收入2016年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里。2017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教材调整,《寓言四则》课数上调至22课。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历史如何评价《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以道为主融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做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

察今的原文及译文
今本分12纪,每纪5篇;8览,每览8篇;6论,每论6篇,共26卷,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约20万言。 二、吕不韦 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

吕氏春秋作者是谁?
十二纪”六十篇,“六论”三十六篇,“八览”六十四篇,加“序意”一篇,计有一百六十一篇。但因“八览”亡一篇,故现存一百六十篇,合为二十六卷。《吕氏春秋》一向被视为先秦杂家的著作,但这是综合各家思想之所长,具有基本统一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的著作,而不是各种思想学说的机械拼凑。

吕氏春秋属于哪一派的学术著作
《吕氏春秋》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的吕不韦
吕氏春秋很可能是刘向伪造的,原因如下: 吕氏春秋很多篇章标题都和刘向写的《说苑》《新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新序》 中的 节士和《吕氏春秋》的“士节” 和《说苑》中的“立节” ,气节观念在不同的三本书中集中大量地重合,不得不让人引起怀疑,说苑的文章风格是每一卷卷首开门见山地点明一些义理,这跟...

《吕氏春秋》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
2、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3、《吕氏春秋》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

《吕氏春秋》有哪些篇目?
《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正如该书《用众》篇所说...

建始县19685692683: 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恶人闻其过尚犹可...译文 -
燕卫益心: 作为一个君主,怕听到自己的过失,不就是像这个人一样吗!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过失,还勉强说得过去.《吕氏春秋》卷二十四 不苟论第四——自知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

建始县19685692683: 急求几篇文言文的译文! -
燕卫益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叮工耻继侪荒抽维处哩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建始县19685692683: 尹儒学御是何意?出自于哪? -
燕卫益心: 【释义】“尹儒学御”比喻功到自然成.无论学习什么东西,有了老师的指导,自己还要有决心,经过长期的、刻苦的锻炼和摸索之后,必然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出处】此典出自《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 尹儒学习驾车的技术,学了三年还没有掌握驾车的技能,因而他感到非常痛苦.有一天晚上,他忽然梦见老师给他传授秋驾的技能.第二天他去拜见老师时,老师看了他一眼,对他说:“我并不是舍不得传授我的技术,我是觉得时机还不成熟,你接受不了.今天我将要把秋驾的技能教给你.” 尹儒后退几步,朝北向老师行礼说:“昨晚上我梦见接受了您的教导.”他先给老师讲了他昨晚做的梦.他所梦见的原来就是秋驾.

建始县19685692683: 范氏之亡也阅读答案
燕卫益心: 《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耳盗铃 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建始县19685692683: 在魏文侯从谏中翟璜采用了什么办法进谏 ?魏文侯由怒到悦的事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
燕卫益心: 《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新序·杂事》、《资治通鉴·周纪一》讲述了战国初翟璜巧谏魏文侯,免除魏文侯任座之罪的策略方式.魏文侯与几位士大夫宴饮,席间他问大家:“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大家赞仁称智,都说的是赞扬之...

建始县19685692683: 有关孝敬长辈的古诗或名言 -
燕卫益心: 1、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出自:《家语·弟子...

建始县19685692683: 《吕氏春秋·遇合》中“世主之能识论议者寡,所遇恶得不苟?”中的“之”字是什么词性和意思? -
燕卫益心: 连词 无意义 世上的君主能识别议论的人很少,他们所赏识的人怎能不是苟且求荣的呢?世主之能识论议者寡, 能识论议者为状语,则主语为世主,谓语是寡,之为连词,之也可以当作是助词,无意义. 助词就是取独啊·····行不行啊

建始县19685692683: 吕氏春秋自知是谁写的
燕卫益心: 《吕氏年龄》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1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年龄》卷2104不苟论第4——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为人主而恶闻其过,非犹此也?恶人闻其过尚犹可.

建始县19685692683: 中国散文史试卷 -
燕卫益心: 《先秦两汉散文史》半期考试卷 学号: 姓名: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是( ).A、《春秋》 B、《史记》 C、《战国策》 D、《国语》2、我国说理文成熟的代表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

建始县19685692683: 蒙面人摘铃铛打一成语 -
燕卫益心: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