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不要用世俗的标准,约束自己的人生

作者&投稿:尧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不要用别人的价值衡量自己的人生,也不要用世俗的观念束缚自己的自由。

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是精彩世界的其中一个角色,或许你不够完美,但是也不要被外界的声音践踏了自己的灵魂。

这在无形之中扼杀了生命本该享有的自由权利,也让某些个例成为了一种错误。

因为对于人格的自由来说,世俗本身就是一种残忍的吞噬,甚至也会阻止一个时代前进的脚步,因为很多时候引领这个时代向前走的,往往是那些最初并不被世俗认同的“个例”。

庄子手持着钓鱼竿,听了之后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两只神龟,死了3000多年,楚王把它装进竹箱里供奉在庙堂之上,你们说,那只龟宁愿死了留下骨壳受人尊敬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泞的路上爬行呢?”

庄子便说:“你们走吧,我也宁愿活着在泥泞的路上爬行。”

不管在任何时代,世俗所追逐的都是功名利禄,但是庄子却不以为然,甚至将那种生活视为可耻。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在于他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他选择生活的时候是顺从自己的内心,还只是顺从这个世俗。

对于有的人来说,他把自己看作生活的主角,而对于有的人来说,他把自己看作生活的配角,还有人只是把自己当做生活的从众,一生都在流于世俗。

在这个世界上,最无趣的人生就是做什么都畏首畏尾的,总在考虑世俗,总在考虑别人的眼光。

大臣费了很大心思才找到住处,当时懒瓒禅师正在生火做饭,大臣便大声说道:“圣旨到,赶快下跪接旨。”

而禅师却装聋作哑,毫不理睬,大臣疑惑,伸头一看,只见禅师用牛粪生火,炉子上烧的是地瓜,火越来越旺,熏的禅师鼻涕眼泪横流。

大臣忍不住说:“你看你脏得鼻涕眼泪都流下来了,赶紧擦一擦吧。”

禅师却说:“我没有功夫为俗人擦鼻涕。”一边说一边把煮熟的地瓜往嘴里送,并连声说道:“真好吃。”

大臣凑近一看,惊的目瞪口呆说不出来话。

原来懒瓒禅师吃的并非地瓜,而是像地瓜一样形状的石头,禅师这个时候对大臣说:“趁热吃吧,世界皆由心生,所有事物都来源于意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在心里把它看作一样不就行了吗?”

一个人最大的可悲就是为了世俗活着,却丧失了自身的品德,富养了自己的身体,却困住了自己的灵魂。

《菜根谭》说: 习伪智矫性循时,损天真取世资考,至人所弗为也。

人各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如果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或者太执着于这个世界的标准,那就会死于世俗的禁锢之中。




怎样解读庄子?
解读庄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庄子用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现...

庄子为什么会自觉地远离仕途
自其异者观之,则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据此,庄子就否定了价值判断的客观性,甚至认为是非美丑都是因人而异的。庄子这些相对主义的观点显然有其荒谬的一面,但同时也启发人们打破一成不变的认识角度与价值标准,不要拘于世俗的成见。庄子还用万物的同一性...

可不可以帮忙归纳一下庄子的人生哲学?
”(《骈拇》) 一个“殉”字,何其深刻!在庄子看来,一切俗世的道德信条,价值观念,都是“物”,这些人为的东西已经把人异化得不成其为人,使得人们睡的时候精神恍惚,醒的时候形体不宁,勾心斗角,互相戒备;巧用机谋,暗设圈套;忽而恐惧,忽而得意,忽而悲哀,忽而张狂。人与人之间充满嫉女石、阴谋、陷阱、暗算、伤害...

品读《庄子》之《养生主》
在庄子的《养生主》中,他阐述的养生之道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身体健康保养,而是精神的养护。庄子强调忘却世俗的名利追求,顺其自然,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达到心灵的自由与无拘无束。他认为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穷,过度追求知识可能导致危险。庄子提倡“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即行善不必求...

庄子认为,世间万物是什么样的?
本篇表现的是庄子对世俗的否定,和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向往。庄子认为,要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须超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掉是非之辩 《齐物论》共有七个主要寓言,分别是:南郭子綦隐机而坐、狙公赋芧、尧问于舜、啮缺问乎王倪、瞿鹊子问于长梧子、罔两问景及庄周梦蝶...

《庄子.达生5》
单豹注重内心世界的修养可是老虎却吞食了他的身体,张毅注重身体的调养可是疾病侵扰了他的内心世界,这两个人,都不是能够鞭策落后而取其适宜的人。”孔子说:“不要进入荒山野岭把自己深藏起来,也不要投进世俗而使自己处处显露,要像槁木一样站立在两者中间。倘若以上三种情况都能具备,他的名声必定...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庄子的梦想是什么?庄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怎么把《庄子》的 无用之用 用某种权威的价值观界说
这点庄子似乎有先见之明。所以他说:“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与乎钟鼓之声”。 二、世俗世界的人,限于小知与无知,往往有眼于珠而不识大才大用;他们是拙于用大的。 在《逍遥游》里,庄子又借惠子以抒发自己的心事: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在...

庄子的人生观是怎样的?
庄子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是 “道”丧失以后的产物,不是最完美的道德,他希望人们跳出以 冀名望利为动机的仁义之举,摒除道德生活 中的形式主义和虚伪现象,将体现“道”之特性 的“抱朴守真”作为价值取向,努力超越当时世俗的社会道德。通过主体的不懈努力,以实现道德上的升华,趋近“上善 ”、“至善 ”的道德境界。

子洲县17681042892: 庄子主张无为避世的思想哪四句? -
达奚哑玛特: 庄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避世”,他的四句名言可以体现这种思想:1.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一个人过于追求欲望和享受,那么他的天赋智慧就会变得浅薄.2.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

子洲县17681042892: 怎样理解逍遥游的逍遥 -
达奚哑玛特: 什么样的人生境界才是高呢?用庄子的话说,怎样才算逍遥呢? 庄子说,道德修养高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在庄...

子洲县17681042892: 如何 -- 逍遥游? -
达奚哑玛特: 逍遥游,则需无所待,不能依靠任何东西,只能依靠自己.逍遥游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自由,飘飘而来,随风而去,无人能挡,无无所限.

子洲县17681042892: 庄子为什么会自觉地远离仕途 -
达奚哑玛特: 决定于庄子对人生的态度和思想.庄子直接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他把道的理论引申到人生方面,多方面地思考了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庄子认为,人的生命异常短促,在短促的生命过程中,又会受到各种社会事物的束缚和伤害.特别是...

子洲县17681042892: 庄子的思想是什么?
达奚哑玛特: 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泊为大.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庄子还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因该通达和顺应.” 纵观整部《庄子》,所有的理论,所有的语言,其实只有一个奥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在道家的理论中,人以大地为法,地以苍天为法,天以道为法,而道法自然.可以说,世间万象,合乎规律为最好.也就是说,每一个人之间、每一件事情之间,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下之分,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境界优劣取决于什么呢?只有一个标准:大道合乎自然.

子洲县17681042892: 《庄子,在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原文 -
达奚哑玛特: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

子洲县17681042892: 听气,指静听内气.《庄子》:“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
达奚哑玛特: 原文译: 从孔子说开始:现实生活中又有: 1.只有你自己的心清楚了,你才能够去善待他人. 2.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离去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3.在我们的成长中,一定有一中潜能没有开发出来. 4.你必须亲自丈量脚下的每一步. 5.对自己的评估只有你自己的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子洲县17681042892: 如何理解《逍遥游》之“逍遥” -
达奚哑玛特: 庄子(约前369-约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城(一说为安徽的蒙城,另一说为河南商丘)人,生平事迹已不详,他大致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与孟轲同时而稍后.曾为蒙城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但视荣华富贵、权势名利为粪土,力...

子洲县17681042892: 庄子怎样淡泊名利的事例 -
达奚哑玛特: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

子洲县17681042892: 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简要分析庄子形象 -
达奚哑玛特: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