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作者&投稿:岛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学习任何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数学)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 方法 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的 数学 学习方法 整理

一、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抓住课堂

理科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5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二、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理科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勤思考,多提问

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还有对不懂的内容,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理科。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途径

四、 总结 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小学辅导。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五、有选择地做课外练习

课余时间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少而精,只要每天做两三道题,天长日久,你的思路就会开阔许多。

正确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更为重要。只要你刻苦努力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数学。相信自己,数学会使你智慧的光芒更加耀眼夺目!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知识归纳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知识归纳(2)

★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2)

★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知识点

★ 人教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位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用画“正”字的 方法 收集数据。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单元知识点
(4)角的画法一画线,二量角,三连线,四标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的度数是15的倍数。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知识点 近似数知识点 1、 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2、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根据题中要...

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篇一】 第一单元: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1、鸽巣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组合原理,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什么是鸽巣原理, 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入手, 把3个苹果放在2个盒子里, 共有四种不同的放法, 如下表 放法 盒子1 盒子2 无论哪一种放法, 都可以说“必有一个盒子放了两...

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1、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圆柱和圆锥一、 面的旋转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2、2.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3、(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4、(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5、...

六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数学下册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1 第一单元 负数 1.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自然数小。 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1、圆柱的特征:(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则运算)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是同级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这是两级运算) 3.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 加法...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这里有最新2021人教版的: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全册1-8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求归纳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3、会看简...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认识图形 一、图形可分为 (1)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

红安县17527265063: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总结怎么写 -
明伏宁嗽: 把第二单元的重点知识写下来,再画点数学的画,比如三角形啊长方形啊!正方形啊!颜色丰富一点儿色彩亮丽一点.

红安县17527265063: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总结怎么写 -
明伏宁嗽: 除法小总结 1、个位是0的任何数除以5,可以用这个数除以10再乘以2. 例如:10÷5=10÷10*2=2 120÷5=120÷10*2=24 230÷5=230÷10*2=46 2、想知道一个数除以2是否能除尽(没有余数),只要这个数的个位上是0、2、4、6、8当中的一个,这个数就能被2除尽;如果不是,就不能除尽. 例如:24÷2,24的个位上是4,所以24能被2除尽. 35÷2,35的个位上是5,所以35不能被2除尽.

红安县17527265063: 总结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总结知识点怎么总结 -
明伏宁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解决问题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同级运算的类型:++,--,+-,-+,**,÷÷,*÷,÷*.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红安县17527265063: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 数学 学习难点是什么 -
明伏宁嗽: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一) 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总复习.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表内除法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红安县17527265063: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部) -
明伏宁嗽: 数学概念整理: 整数部分: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红安县17527265063: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是什么知识 -
明伏宁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汇总1 、长方e68a847a686964616f31333339656463形有 (4 ) 条边,相对的边长度 ( 相等 ) .长方形有 (4 ) 个角,4 个角都是( 直 )角.2 、正方形有(4 )条边,(4 )条边长度( 相等 );有(4 )...

红安县17527265063: 初二下数学知识点 -
明伏宁嗽: 第十六章 分式 一、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二、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三、分式计算: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

红安县17527265063: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不要习题.只要知识点 -
明伏宁嗽: 第一章 一次函数 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 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 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 第二章 数据的描述 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

红安县17527265063: 初2数学下册知识点要全,还要有单元, -
明伏宁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十六章 分式 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fraction).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