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视界128|孺悲:第二个孔子不想见的人

作者&投稿:古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个叫孺悲的人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孺悲是个什么人,史籍也少见记载。《礼记》里有那么一点记载,说:

什么意思呢?子路在卫国因卫乱死了,孔子为他举行丧礼。鲁哀公于是就派孺悲来“恤”,表示慰问,同时让孺悲到孔子这里学“士丧礼”,然后鲁国的历史中就有了“士丧礼”的记载。

这是关于孺悲的记载。孺悲可能是鲁哀公身边的人,或者是鲁公室的官员。孺悲来学士丧礼,孔子应该是接待了的。孺悲学了后,回去就记载在鲁国的礼仪史上了。

但是,这一次,是孺悲自己来的,想来拜访孔子,孔子不想见他,不仅不想见,人家还没走呢,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

至于孺悲是个什么样的人,以至于连孔子这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人都讨厌呢?真的不得而知。

《论语》记载的孔子不想见的人还有一个,就是阳货。

孔子讨厌阳货,因此不想见他。

孔子肯定也是讨厌孺悲,也不想见他,甚至“羞辱”了他。至于这个孺悲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得而知,也许也是一个如阳货那样令孔子讨厌到极致的人吧。


颍泉区17813782164: 《论语》中的孺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孔子要那样对他?
广萧伤科: 孺悲是鲁公派来特意向孔子学礼的.但孺悲此人一向为人傲慢. 可能因为这样所以孔子会把他拒之门外. 至于孔子何以不见孺悲,史籍中并未有记载.《仪礼·士相见礼》疏:“孺悲欲见孔子,不由介绍,故孔子辞以疾”;李充说:“今不见孺悲者何?明非崇道归圣,发其蒙矣”;朱熹《集注》说:皇侃引孺悲“当是时,必有以得罪者”.

颍泉区17813782164: 有人想见孔子,孔子说他不在家却抚琴给他听这是论语中的那一段,求原文 -
广萧伤科: 原文: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推说有病没有见他.传话的人刚走出门,孔子就取出瑟弹唱起来,让孺悲听见,是他知道不见他的原因. (有人说 孔子不见如孺悲是因为 孺悲是自行相见 并没有人介绍 不符合当时的礼貌 孔子不能见 还不想说谎 所以 做出着矛盾的是)

颍泉区17813782164: 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做出哪些重要贡献? -
广萧伤科: 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 二是打破...

颍泉区17813782164: 孔子介绍 -
广萧伤科: 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人.家中排行第二.是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古文献整理家——相传曾修《诗》《书》,订《礼...

颍泉区17813782164: 孔子的个人资料及作品 -
广萧伤科: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

颍泉区17813782164: 孔子是谁 -
广萧伤科: 孔子,名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

颍泉区17813782164: 孔子为什么夸赞颜渊 -
广萧伤科: 众所周知,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逢人便夸颜回好学,有德行,颜回的所思所想,孔子几乎无一不表示赞赏的.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记载孔子夸赞颜回的,就有十几处之多. 鲁哀公问孔子哪个弟 子最好学,孔子告诉他,颜回最...

颍泉区17813782164: 论语十则感悟 -
广萧伤科: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

颍泉区17813782164: 孔子孟子详细资料和名言 ~~~~~~~~~ -
广萧伤科: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

颍泉区17813782164: 有关论语十则的50字故事? -
广萧伤科: 《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看来,孔子把朋友是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中,圣人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难免曲高和寡.其实孔子并不是这样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