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学制与现今有哪些区别?

作者&投稿:杭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民国初年的学制与现今比较~

  你要的应该是是民国初年的,那应该是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把1922的壬戌学制也放上来了。

  民国时代,正式颁布过两次学制,即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的壬戌学制。

  一、壬子癸丑学制

  民国元年(壬子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改革了清末1902年制定的壬寅学制,次年又作了部分修改,合称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方针。它既有资产阶级教育对道德的要求,又反映了儒家之美、恕、仁的道德意识。在壬子癸丑学制中提出的许多改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进步要求。主要有:(1)废止小学读经,禁止使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废止给毕业生奖励出身的制度;(2)缩短了普通教育的学习年限,把原来壬寅学制中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中学5年改成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4年,即缩短了3年;(3)开始承认女子受教育的权利,提出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可以设立女子中学和女子职业学校。除直系教育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师范教育有中、高两级,均是本科3年、预科1年;实业教育分甲、乙两种,均3年毕业,分农业、工业、商业等类,所居地位为初等和中等两段。实业教育与师范教育比较起来,实业教育的要求较低,仅相当于三年制的高小和四年制的中学。另外还有补习班与专修科和小学教员讲习所等,是上述各校附设或特设的。

  在推行壬子癸丑学制的同时,教育部又于1912年九十月间颁布了《大学校令》、《中学校令》、《专门学校令》,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入学条件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中学校令》提出中学教育的宗旨为:中学校以完足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的国民。规定学习的科目有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这样,课程的门类比过去合为一门就增多了,而中小学学习的年限却缩短,就使学生同时学习的课时增加。另一方面,中学生毕业后不可能全部升学,这时学生年龄尚小,缺乏参加工作的能力。这样的学制,对中学毕业后的出路带来了问题,就需要设法解决。

  在《大学校令》和《专门学校令》中提出,高等学校的宗旨为: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以应国家需要。这是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又规定大学设评议会和各科教授会,审议全校各科教学和其它重要的教育问题。这清楚地体现了教学民主和高等学校里以教学为主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对清末学制中在大学以上的通儒院改称为大学院,相当于后来的研究(生)院。大学分为壬子癸丑学制图文、理、法、商、医、农、工等科,并以文、理两科为主。凡只设法、商而不设文科者,不得称大学;只设医、农、工科而不设理科者,也不得称大学。各省已办的高等学校程度不齐,教学上有困难者可改为预科,附设于大学。这些改革和规定,确实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也有利于物理教育的发展。另外,在《大学校令》中又提出,除高等师范学校外,其它各级各类学校,均可允许私人或团体开办。这项措施,一方面为此后的教育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为外国教会在我国开办学校提供了依据,而且日益扩张,造成了丧失教育自主权的后果。

  二、壬戌学制

  民国初年的壬子癸丑学制,主要精神是废止读经尊孔,这是一次很重要的改革。但是这个学制所采用的学校系统是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由于政治局势的影响,在执行中又出现了几次复辟倒退。有些已经废除的内容又卷土重来。从民国元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八年中,发生了袁世凯、张勋,段祺瑞的三次复古活动,总是含有恢复读经尊孔的内容,而削弱自然科学的教育。他们的反动措施,不断地受到革命人民的批判和抵制。此时,留美学者回国的日渐增多,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孟禄相继来华,美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逐渐引入我国。国内各教育团体在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推动下,提出了许多改革的要求。对壬子癸丑学制中存在问题的讨论,开始于1916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二届年会上,讨论后指出两个问题,一是壬子癸丑学制所规定的中学学习年限为4年,而《中学校令》中规定的教育宗旨是要求给予“完足的普通教育”,这是难以达到的。而且中学毕业后继续升学者仅占十分之二三,又无法补足其缺失。二是由于学习年限太短,学生在校时缺少谋求职业的训练,毕业后就缺少就业的本领,因此,中学毕业后在升学、就业两方面都感到困难。为此建议教育部改变普通教育的宗旨,由“完足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的国民”,改为“以完足的普通教育为主,而以职业教育、预备教育为输。”教育部接受了这个建议,于1917年3月通令全国普通中学增设第二部,招收志愿于中学毕业后就业的学生。课程设置可以酌减而增加工业、农业或商业的课目。这一增设第二部的办法,是对壬子癸丑学制关于课程过分划一所作的变通。然而,执行这种变通办法的学校很少。原因是,进入普通中学的学生,不愿选择这种职业性质的学科,而且学校又需要增添教师和设备,就是增设第二部的学校,也仅开商科,因为开设商科,不需要增加多少设备;有些已经进入第二部者,又请求转入普通科。因此,这种变通办法,并不能解决普通中学存在的问题。本来,国外的中等学校并不是采取统一的模式的,一般都分为初中、高中两级,各学习3年,美国的初中是普通中学,高中则采取分科制和选课制;德国的中等学校,分文科学校和实科学校。壬子癸丑学制规定中学学习年限只有4年,所以全国教育联合会认为中学学习年限必须改为6年,则上述问题才可以得到解决。因此于1922年(壬戌案)9月提出了《学校系统改革案》称《壬戌学制》,这个改革案于同年11月经大总统批准后公布。

  现今的还真的是很难说,大部分的如下吧:
  小学的学制六年
  初中三年
  高中三年
  大学学制四年(医学类为5年)
  但是有的贫穷的地方不是这样的,而且还有弹性学制。
  而且所谓的现今的学制范围也很宽泛,各地的具体实施也各不相同。

  我也就只能凭着我的知识尽力而为了,胡言乱语之处莫怪。。。呵呵,算是略尽绵薄之力吧

几乎就没有相同的~~拿民国与现代比倒还有些意义~·一、中国古代科学教育1)先秦时期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后的夏。孙子整理订正的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比较完整的教科书。墨子被认为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之一。2)秦汉后封建社会时期的科学教育汉朝时,五经垄断学校课程,阻碍科学教育发展。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空前的繁荣和昌盛,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包括科学教育。唐代设置算学专科学校,医学专科学校。元代设置社学、阴阳学、医学3)中国古代科学教育回顾a.在中国古代社会,科技内容在官私学课程均虽有所反应,但重视程度都不够。b.但同时古代教育却培养出一批科学技术专家客观说中国古代是有科技教育的途径有:1农业畜业和手工业科技教育2著书立说,中国古代不少科技著作,其中有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3聚徒讲学另外,中国古代学术的特点是综合,可以认为中国古代专业科技教育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古代学术的综合性特点的弥补。二、中国近代科学课程的开设(一)教会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程外国传教士开办教会学校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造就服从于他们的知识分子和麻醉中国人民实现西方列强占领和瓜分中国的野心,但在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最早的科学教育。这些课程与以经学为主的传统课程开设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客观上起到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作用,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初懂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二)洋务学堂设立的科学课程1826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最早也是最有代表的一所洋务学堂,开始只学外语,后学习科目逐渐扩大。经过修改,课程安排比较合理,但在学习内容的深、广度上仍十分肤浅狭窄。(三)维新倡导的科学课程1876年,徐寿和英国学者傅兰雅发起成立上海格致书院,学术气氛较浓,课程以自然科学为主。严复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地阐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的人,而且特别重视科学教育,强调学校课程应以科学教育为核心。他的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以开发民智为目的。严复在重视自然科学的同时还强调“格物求理”,也即掌握规律的途径,倡导归纳法和演绎法等逻辑推理方法。(四)清末近代教育制度建立时的科学课程《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以此二章程为界碑,带有近代意义即资本主义因素和色彩的课程计划在中国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文艺复兴以后形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校课程移植中国,特点:科学课程受到重视。(五)民国初年学校的科学课程设置蔡元培任教育总长,1912年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学校改学堂,中学学制该为4年,随后颁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其中第一章规定学科及程度说明,各学科的要旨。三、中国现代初中科学课程设置(一)1922年新学制1922年11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特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儿童本位。此次改革受杜威影响很大,初中科学课程采用混合制。(二)1922年新学制后初中科学课程1929年,国民政府颁发的中学暂行课程标准,既有混合制的自然科学课程标准,又有分科制:植物、动物、理化课程标准各一种,使学校自由选择。之后,有时采用分科,有时采用合科制,但主要采用分科。

  你要的应该是是民国初年的,那应该是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把1922的壬戌学制也放上来了。

  民国时代,正式颁布过两次学制,即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的壬戌学制。

  一、壬子癸丑学制

  民国元年(壬子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改革了清末1902年制定的壬寅学制,次年又作了部分修改,合称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批判了清政府的“忠君尊孔”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方针。它既有资产阶级教育对道德的要求,又反映了儒家之美、恕、仁的道德意识。在壬子癸丑学制中提出的许多改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进步要求。主要有:(1)废止小学读经,禁止使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废止给毕业生奖励出身的制度;(2)缩短了普通教育的学习年限,把原来壬寅学制中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中学5年改成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4年,即缩短了3年;(3)开始承认女子受教育的权利,提出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可以设立女子中学和女子职业学校。除直系教育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师范教育有中、高两级,均是本科3年、预科1年;实业教育分甲、乙两种,均3年毕业,分农业、工业、商业等类,所居地位为初等和中等两段。实业教育与师范教育比较起来,实业教育的要求较低,仅相当于三年制的高小和四年制的中学。另外还有补习班与专修科和小学教员讲习所等,是上述各校附设或特设的。

  在推行壬子癸丑学制的同时,教育部又于1912年九十月间颁布了《大学校令》、《中学校令》、《专门学校令》,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入学条件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中学校令》提出中学教育的宗旨为:中学校以完足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的国民。规定学习的科目有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这样,课程的门类比过去合为一门就增多了,而中小学学习的年限却缩短,就使学生同时学习的课时增加。另一方面,中学生毕业后不可能全部升学,这时学生年龄尚小,缺乏参加工作的能力。这样的学制,对中学毕业后的出路带来了问题,就需要设法解决。

  在《大学校令》和《专门学校令》中提出,高等学校的宗旨为: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以应国家需要。这是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又规定大学设评议会和各科教授会,审议全校各科教学和其它重要的教育问题。这清楚地体现了教学民主和高等学校里以教学为主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对清末学制中在大学以上的通儒院改称为大学院,相当于后来的研究(生)院。大学分为壬子癸丑学制图文、理、法、商、医、农、工等科,并以文、理两科为主。凡只设法、商而不设文科者,不得称大学;只设医、农、工科而不设理科者,也不得称大学。各省已办的高等学校程度不齐,教学上有困难者可改为预科,附设于大学。这些改革和规定,确实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也有利于物理教育的发展。另外,在《大学校令》中又提出,除高等师范学校外,其它各级各类学校,均可允许私人或团体开办。这项措施,一方面为此后的教育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为外国教会在我国开办学校提供了依据,而且日益扩张,造成了丧失教育自主权的后果。

  二、壬戌学制

  民国初年的壬子癸丑学制,主要精神是废止读经尊孔,这是一次很重要的改革。但是这个学制所采用的学校系统是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由于政治局势的影响,在执行中又出现了几次复辟倒退。有些已经废除的内容又卷土重来。从民国元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八年中,发生了袁世凯、张勋,段祺瑞的三次复古活动,总是含有恢复读经尊孔的内容,而削弱自然科学的教育。他们的反动措施,不断地受到革命人民的批判和抵制。此时,留美学者回国的日渐增多,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孟禄相继来华,美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逐渐引入我国。国内各教育团体在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推动下,提出了许多改革的要求。对壬子癸丑学制中存在问题的讨论,开始于1916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二届年会上,讨论后指出两个问题,一是壬子癸丑学制所规定的中学学习年限为4年,而《中学校令》中规定的教育宗旨是要求给予“完足的普通教育”,这是难以达到的。而且中学毕业后继续升学者仅占十分之二三,又无法补足其缺失。二是由于学习年限太短,学生在校时缺少谋求职业的训练,毕业后就缺少就业的本领,因此,中学毕业后在升学、就业两方面都感到困难。为此建议教育部改变普通教育的宗旨,由“完足的普通教育,造成健全的国民”,改为“以完足的普通教育为主,而以职业教育、预备教育为输。”教育部接受了这个建议,于1917年3月通令全国普通中学增设第二部,招收志愿于中学毕业后就业的学生。课程设置可以酌减而增加工业、农业或商业的课目。这一增设第二部的办法,是对壬子癸丑学制关于课程过分划一所作的变通。然而,执行这种变通办法的学校很少。原因是,进入普通中学的学生,不愿选择这种职业性质的学科,而且学校又需要增添教师和设备,就是增设第二部的学校,也仅开商科,因为开设商科,不需要增加多少设备;有些已经进入第二部者,又请求转入普通科。因此,这种变通办法,并不能解决普通中学存在的问题。本来,国外的中等学校并不是采取统一的模式的,一般都分为初中、高中两级,各学习3年,美国的初中是普通中学,高中则采取分科制和选课制;德国的中等学校,分文科学校和实科学校。壬子癸丑学制规定中学学习年限只有4年,所以全国教育联合会认为中学学习年限必须改为6年,则上述问题才可以得到解决。因此于1922年(壬戌案)9月提出了《学校系统改革案》称《壬戌学制》,这个改革案于同年11月经大总统批准后公布。

  现今的还真的是很难说,大部分的如下吧:
  小学的学制六年
  初中三年
  高中三年
  大学学制四年(医学类为5年)
  但是有的贫穷的地方不是这样的,而且还有弹性学制。
  而且所谓的现今的学制范围也很宽泛,各地的具体实施也各不相同。

  我也就只能凭着我的知识尽力而为了,胡言乱语之处莫怪。。。呵呵,算是略尽绵薄之力吧


民国时期教育制度是怎样的
(1)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并公布了“壬子癸丑(1912-1913 年)学制” 。将蒙养院改为蒙 养园,收未满 6 岁的儿童。同年,教育部还公布了《师范学校令》和《师范学校规程》 。由于民国初年这几项法 规的颁布,就使蒙养园制度得以确立。(2)幼稚园制度在学制体系上的确立。

中国学制的演变过程
1、初级教育段7年:初等小学堂4年,高等小学堂3年。2、中等教育段4年:中学4年。3、高等教育段6年:分设预科和本科。4、学生自7岁入学,25岁大学毕业。三、1982年实行的现学制:1、初等教育阶段:普通小学6年。2、中等教育阶段: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3、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修...

简述1922“新学制”对明国初年学制的改革及其意义。
1922年新学制对民国初年学制的改革内容如下:1、缩短小学年限,实行7年制,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在旧学制中,小学分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两段,共8年。缩短了学制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2、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级,各为4年,有利于中等教育的提高。旧学制中,中学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两段...

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
2.中国义务教育的历史演变 中国的义务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推行义务教育制度,最早的学制为6年制。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义务教育的学制逐渐延长,从6年制发展到现在的9年制。3.1955年规定义务教育为6年制 在1955年,中国正式规定义务教育为6年制。

我国近现代学制演变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我国近现代学制演变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如下:期间 晚清:仁隐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民国初年:壬子癸丑学术体系(1912-1913年):新文化运动期间:任旭学校制度(1922)——新文化运动在教育领域的积极成果。指导思想的差异 “癸卯学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忠君尊孔,尊民尊军;“壬子癸丑学制”...

...到建国以后的1951年的首个兼顾升学和就业的学制是( )。
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2)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准备;(3)第一次明确以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依据。题干中,从1922年一直沿用到建国以后的1951年的首个兼顾升学和就业的学制是壬戌学制。D项正确。A项:癸卯学制又称为《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的,其主要特点包括...

中国义务教育的学制是什么?
其中还有少数地区实行八年制的义务教育,即小学五年制,中学三年制,但这些地区目前也正在抓紧实现由八年制向九年制的过渡。从中国学制状况看来,九年制或八年制的义务教育包括了初等义务的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两个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规定在义务的教育学校完成了九年或八年的义务教育学习,即可达到...

我国现行学制有哪几方面的?
中国现行学制分初、中、高三级教育。一、初等教育 ①普通小学,招收6~7周岁的儿童入学,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修业年限5~6年,实行一贯制 ②成人初等学校,主要学习语文、算术两科;扫盲识字班,吸收文盲、半文盲入学,以学会1500~2000个常用字为扫盲标准。二、中等教育 ①普通中学,分为初级和高级...

为什么我听说过他们,有那种5年级一共是小学到5年级初中有上,4年。那...
六三制是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制度.主要特征是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其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学制改革.在我国影响比较广.1.理论依据 小学六年时间比较宽裕,可以,开设更多和更丰富的课程.初中开设三年,课程安排的比较紧凑,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有学者认为,义务教育中不应该加设职业教育.实行...

我国的学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高中:2014年。9月。初中:2011年。9月。小学:2005年。9月。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制已经不只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而是各种施教机构系统的总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

什邡市13121073332: 民国初年的学制与现今比较 -
坚红琪宁: 你要的应该是是民国初年的,那应该是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把1922的壬戌学制也放上来了. 民国时代,正式颁布过两次学制,即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的壬戌学制. 一、壬子癸丑学制 民国元年(...

什邡市13121073332: 1922新学制与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异同 -
坚红琪宁: 清末新学制是1904年,在“壬寅学制”基础上,由张百熙、荣庆和张之洞主持拟定“癸卯学制”,由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组成. 它是中国近代首次得到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体系统,较“壬寅学制”条目更加详细,课程更加完备. 各级各类学校...

什邡市13121073332: 与壬子葵丑学制相比,壬戌学制做了哪些改革 -
坚红琪宁: 从两个学制在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二者都一定程度地践行了学制的宗旨和课程设置的要求.但是,由于政权变更的时间还不够长,民国时代仍无法完全摆脱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抹杀它们在实际中取得的巨大成效,比如...

什邡市13121073332: 民国初年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
坚红琪宁: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二新文化运动与教育变革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观念变革;新文化运动与教育改革.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 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收回教 育权运动.4. 1922 年“新学制”

什邡市13121073332: 学校教育的发展史42 -
坚红琪宁: 学校教育的发展史一、发展模式的不断转换综观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发展模式的转换大致可分为七个时期.第一时期(1862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处于酝酿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

什邡市13121073332: 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本科学制和现在有什么区别吗 -
坚红琪宁: 大学本科和专科的区别是: 1.从教育时间来看:专科通常是3年制的教育,也有一些是2年,而本科通常是4年制的教育,一些专业可能是5年,例如医学院等. 2.从学位的获取来看:大学本科如能顺利毕业,可获取学士学位;而大学专科是不...

什邡市13121073332: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 -
坚红琪宁: 一、发展模式的不断转换 综观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发展模式的转换大致可分为七个时期. 第一时期(1862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处于酝酿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培...

什邡市13121073332: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变化
坚红琪宁:社会生活的变化 清末民初,经过辛亥革命的冲击,中国社会风尚急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剪去了发辫.清朝强迫汉族男子束发留辫,晚清的进步人士把辫子视为民族的耻辱.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动员群众剪除发辫.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法令...

什邡市13121073332: 中国近代三个学制中有关学前教育规定有什么不同 -
坚红琪宁: 因此,制定学制时,必须要斟酌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特点,不能脱离民族文化 因此,世界各国都有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并在 .. 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什邡市13121073332: 试述民国初年社会结构的变动有哪些 -
坚红琪宁: d,当时社会刚从封建社会中走出来,属于过渡时期,几千年的习惯,非几年可根除!a估计现在也不都是,只能说是个别人,民国的话应该是中期(非抗战和内战时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