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 李白写给韩荆州是哪一期

作者&投稿:闽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荆州市实验中学的学校领导~

张明江,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湖北仙桃人。1981年7月师范毕业参加教育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7月荆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在职大学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职称。1998年5月开始担任荆州市实验中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现任荆州市实验中学校长、总支书记。李玉潮,男,汉族,1966年4月出生。湖北钟祥人。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6月参加工作,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毕业,在职大学本科文化,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历任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处副主任、德育处主任、学工处主任、副校长。现任荆州市实验中学总支副书记、纪检委员。文瑞昌,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湖北仙桃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在职大学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历任总务处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总务处主任。现任荆州市实验中学总支委员、副校长,分管学校后勤工作。倪磊,男,汉族,1968年9月出生,湖北仙桃人。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大学学历,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7月参加工作,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历任年级主任、教导处副主任、学工处主任。现任荆州市实验中学总支委员、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秦影,女,汉族,1973年4月出生,湖北京山人。1992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7月荆州师院体育系毕业,在职大学学历,理工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来一直担任荆州市实验中学团委书记。现任荆州市实验中学总支委员、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戴明华,男,汉族, 1971年5月出生,湖北洪湖人。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职大学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历任学工处副主任、教科处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现任荆州市实验中学总支委员、工会主席,分管工会和办公室工作。刘斌,男,汉族,1971年10月出生,湖北江陵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在职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体育高级教师。历任总务处副主任,工会副主席兼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现任荆州市实验中学总支委员、总务处主任。     张圣睿,男,汉族,1971年9月出生,湖北荆州人。1992年3月参加工作 200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6月毕业于黄石理工学院。在职大学本科学历 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历任教导处主任。

1、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
2、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由长江大学举办的一所独立学院, 2004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2014年河南春来教育集团注资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为学院举办方之一。学校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并建设有咸宁校区。校园环境秀丽,景色宜人,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园林式学校。
3、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由长江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城中校区)校址前身为:荆州师范学院,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具有自主颁发学士学位和与长江大学联合培养双学士学位资格。学院地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在城中校区和西校区两校区办学。

4、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原沙市大学)于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在荆州,以工学为主,涵盖经济、管理、艺术等专业大类。
5、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而设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为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旅游人才开发示范试点单位、全省首批进行“3+2”专本联合人才培养试点的10所高职院校之一。

《见字如面》,李白写给韩荆州的书信是2017年第三期,20170408《请您尽管测试我的文才》。

故事背景

《与韩荆州书》约作于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今属湖北)。韩荆州,即韩朝宗,时任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李白抱负宏大,自称“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但他不欲经由进士、明经等常规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帝王赏识,获得重用。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才能,培养声名。作此文前,已多次上书和谒见地方长官,又曾入京谋求出路,未果。本文也是干谒之作,故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希望获得接见和称誉。

原文: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译文:

我李白听说天下一些谈论世事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就会说:“人生不必封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为什么使人景仰爱慕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呢!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的风度,躬行吐哺、握发接待贤者的美德,才使得海内豪杰俊才,都奔集到您的门下,一经接待,如登龙门,立刻名声身价大增,十倍于前吗?

所以那些才能超群的读书人,都希望在君侯处获得美名,得到评价。君侯不因为自己的富贵而傲视他们,也不因为他们的寒贱而轻忽他们,那么在众多的宾客中定有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李白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李白是陇西平民,流落在楚地汉水一带。十五岁爱好剑术,拜访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文有了成就,屡次拜谒朝廷高官。尽管我身高不满七尺,而心志超过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志节,讲道义。这是我从前的思想和行迹,怎敢不尽情地向您倾诉呢?

君侯的功业堪比神明,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您的文章阐明了宇宙变化规律,学问探究了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希望君侯敞开胸怀,和颜接纳,不要因为我行长揖之礼晋见而拒绝我。假如能用盛大的宴席接待我,听任我纵情畅谈,那么我请以日试万言来测试,我将手不停笔,倚马可待。

当今天下人以君侯为评论文章的主宰,权衡人物的权威,士人一经您的好评就成为德才兼备的佳士。君侯为什么吝惜庭阶前一尺见方的地方,不使我李白扬眉吐气,奋发昂扬于青云之上呢?

从前王允任豫州剌史。尚未到任就征辟荀爽;到任之后又征辟孔融。山涛任冀州剌史,考查选拔了三十余人,有的任侍中,有的做尚书,这都是为前代所赞美的。

君侯您也先荐举过严协律,进入朝廷担任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这班人,有的因为才干声名而得到您的了解,有的因品行清白而被您赏识。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感恩戴德,抚躬自问,以忠义奋发自勉。

李白也因此而感激,知道君侯对许多贤人赤诚相待,所以不归依他人,而愿把身心命运托付给国中才德至高的人。倘使君侯在急难之际,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自当献身效命。

而且,人不是尧舜,谁能十全十美?李白我在谋略策划方面,怎么能自负呢?至于写作,已经积累成卷轴,却想呈请君侯抽暇过目,只怕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倘蒙垂顾,愿意看看拙作,那么,请赐予纸笔,加上书写人员。

然后回去打扫安静的小屋,誊抄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在薛烛、卞和的手中提高价值。但愿君侯推恩于身处下位的人,大开奖励之门。请君侯考虑我的要求吧!

扩展资料

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

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文章在创作上颇具个性。他在漫游荆州时,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推荐有才之士,便写了这封求荐的信。对于古人而言,尽管这样做也是正常的,但也总是有求于别人的事情。文气大体上总是以谦抑为好,就是说自己的优点,也应含蓄一点。

然而李白这篇求荐书,却完全将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讲述自己的才华。把一篇求荐文章,写得文气纵横恣肆,气概凌云。这同样反映了李白纯真无邪的诗人气质,决不因求人而有半点委琐的私意、屈懦的鄙态。

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用世,而其用世之志,则在于忠义奋发、以报君国。故求韩荐己,同样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而想象韩如能荐己,同样是出于这一片公心。两片公心的相识,两位贤士的相与,这中间自然不必要有任何世俗的表现。

文章一开始,便排宕而出,破空而来:“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正如《古文观止》所评:“欲赞韩荆州,却借天下谈士之言,排宕而出之,便与谀美者异。”

的确,封万户不如识韩荆州的赞语,是出于天下谈士之口,并非李白私下谀美之辞,可见韩朝宗确有善于赏拔人才的优点,并且已影响极大,盛誉遍天下了。

自我介绍时,先点明自己的郡望为陇西李氏,连唐代帝王都出自于陇西李氏,可见郡望之高贵。但现在却“流落楚汉”,其希望韩朝宗赏识、引荐之心就显得非常迫切了。接着说明在自己年轻时曾以剑术和文章“遍干诸侯”“历抵卿相”,有“心雄万夫”的气概,也曾受到王公大人的赞许。

如此表白,正体现了李白“不屈己,不干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独特个性。这一段叙写自己过去能见重于诸侯卿相,极自然地引出下文写今日之愿意结识韩荆州的意图。

文章先以四句颂辞颂扬韩朝宗:“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这些颂辞都运用了最高级的辞语,最夸张的笔法,但却看不出媚态,只觉得豪气逼人。原因是下面李白写自己时,不仅没有丝毫卑琐乞怜之态,反而气粗言壮,其气势更压倒了对韩的颂扬:“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用最高级的宴会来接待他,听任他高谈阔论,如要测试他,一天能写出上万字的文章,并且倚马而作,立等可取。何等自信,何等气概!使我们觉得,前面对韩朝宗的四句夸张的赞语,简直就在间接地赞颂李白自己。

因为像韩朝宗这样了不起的人物,竟对李白如此重视,如此敬仰,那李白是怎样的人也就不言而喻了。当然,以上这些,都不过是李白的想象之辞,韩朝宗实际上对李白尚未接待。正由于此,文章接着说韩能司文章之命脉、察人物之重轻,“一经品题,便作佳士”,又对韩大大揄物了一番。

既然这样,那么,“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说得何等直爽,何等痛快!这那里是在干谒韩朝宗?简直是李白在命令、摆布韩朝宗了!难怪《古文观止》在这里要评论说:“此段正写己愿识荆州,却绝不作一分寒乞态,殊觉豪气逼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与韩荆州书



是第一季第二期。

读信人为王耀庆,标题为《请您尽管测试我的文才》。

原文节选内容:

我听说精英群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我就想这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能被人崇拜到如此程度。

这都因为您就像礼贤下士的周公,为天下英才操碎了心,让海内豪俊都跑到了你的门下,而且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在我看来,之所以怀才不遇的人都想在您这里收名定价,那是因为您既不会仰视富贵之人,也不会忽视贫贱之人,于是这众多投奔您的人中,就一定会有像毛遂这样的奇才。如果您给我个机会,我就是那个会脱颖而出的人。

扩展资料:

《与韩荆州书》选自《李太白全集》,是唐代诗人李白初见韩朝宗时写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

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历来广为传诵。

李白抱负宏大,但他不欲经由进士、明经等常规考试进入仕途,而企图一朝蒙受帝王赏识,获得重用。故广事干谒,投赠诗文,以表现才能,培养声名。作此文前,已多次上书和谒见地方长官,又曾入京谋求出路,未果。本文也是干谒之作,故极称韩朝宗善于识拔人才,希望获得接见和称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见字如面第一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与韩荆州书



李白与韩荆州本是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应视为举人与考官的关系。
李白的《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韩朝宗是当时识拔进士的,这个人极不一般,好多人都是通过他的才做了官的。李白也希望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为了引起韩大人的注意,李白就向韩朝宗写了《与韩荆州书》,
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在信中李白不惜吹捧韩荆州,说他援引人才,德高望重,功德无量,功业同天神相等,并且称活着不需要什么万户侯,只希望见上韩荆州一面就死而无憾了,希望韩荆州能引荐他做官。这也反映了李白渴望功名又不愿受世俗科举制的约束的性格特点。
儒家为文人指定了唯一的人生道路,“学而优则仕”,做官是文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但是文人最高理想追求,也是社会认可的最高标准。
李白的《与韩荆州文》是毛遂自荐,虽然稍嫌逢迎和扩张,但在整个文风上具有鲜明太白一贯奔放特色。从修辞上来说,奔放的文风也造成了文辞扩张,不免使“逢迎”更甚,为读者看不惯。其实,李白骨子里是自负、耿直,《与韩荆州文》里的逢迎不是出于他的本义,是“自荐”文体的需要,我们的求职书不也一样的么?
《与韩荆州文》并不能降低诗人“安能摧眉事权贵”的个性魅力,它深深折射一个诗人的无奈,一代文人的无奈乃至整个古代文人的无奈;而诗人在送予《与韩荆州文》之后似乎也没有得到重用,更是诗人和一代文人的悲哀!不遇啊不遇啊,纵有满腹诗才又何如?


上高县13231112368: 见字如面 李白写给韩荆州是哪一期 -
驹胞阿德: 是第一季第二期. 读信人为王耀庆,标题为《请您尽管测试我的文才》. 原文节选内容: 我听说精英群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我就想这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能被人崇拜到如此程度. 这都因为您就...

上高县13231112368: 《与韩荆州书》李白给韩荆州写信的目的是啥? -
驹胞阿德: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怎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目的是交朋友 拉关系

上高县13231112368: <与韩荆州书>资料 -
驹胞阿德: 与韩荆州书 《与韩荆州书》——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吐握:相传周公客人来访时,“一沐三握,一饭三吐哺.”意思是,洗一次澡,三...

上高县13231112368: 识荆是什么意思?
驹胞阿德: 结识韩荆州.常用作与人相识的敬辞.典 出唐.李白《上韩荆州书》:唐玄宗时,韩朝宗任荆州长史,因 政绩突出,人们尊称他为“韩荆州”.韩朝宗学识渊博,勤政 爱民,善于用人,李白早年很敬仰他,李白曾在《上韩荆州书》写道:“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王》:“青衣要遮甚殷.李曰:'素不识荆,得无 误耶? ”'

上高县13231112368: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与韩荆州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 -
驹胞阿德:[答案]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1:C.(应为“征召、聘请”) 小题2:C.(②指君侯,⑥指王允) 小题3:D.(系张冠李戴,应为“韩朝宗”) 参考译文: 李白我听天下议论时事的人们聚在一起都说:“活着不一定要被封为辖区有万户的侯爵,但希望一定...

上高县1323111236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 -
驹胞阿德:[答案] 答案:1.A;2.C;3.C;解析: (1) 躬:躬亲、亲自. (2) ④不是说李白自己;⑤李白表达自己心愿,并非对自己才华自信;⑥李白自谦之词. (3) 并非李白感激韩荆...

上高县13231112368: 李白《与韩荆州书:结绿宝玉李白的与韩荆州书》有句庶青萍、结
驹胞阿德: 青萍,宝剑名.来历传说很多.这名字可能和宋玉的“风起于青萍之末,觉轻渺而欣然”有关,形容这宝剑舞动时轻盈如风. 李白另外有诗,也提到青萍:“吾家青萍剑,操割有余闲.”他这两处的青萍,都用来隐喻人才:一个是自喻,一个是比喻他同族的兄弟. 薛,指薛烛.薛烛是战国时人,善相剑. 结绿,宝玉名,《战国策》:“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之名器.” 卞,即大名鼎鼎的卞和,献和氏璧的哪家伙.卞和这里比喻识玉的专家. 这两个典故,都是李白为了当官,巴结韩荆州的话——他说自己是良马,韩荆州是伯乐.

上高县13231112368: 李白就是李太白? -
驹胞阿德: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