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365"实验第二批志愿者入舱将与世隔绝多少天?。

作者&投稿:况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月宫365志愿者驻留时间已创下世界纪录了吗?~

据报道,26日上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的“月宫365”实验举行了第二次换班仪式,截止目前“月宫365”志愿者驻留时间达到200天,已经创下新的世界纪录。

报道称,自去年7月9日第一次换班至今,“月宫一号”舱内四名学生志愿者已在舱中连续驻留了200天,打破了此前由俄罗斯科研人员创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

据“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红介绍,“月宫365”实验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如何实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提供生命保障,并保持系统稳定。自实验开始的260天以来,“月宫一号”总体运行情况稳定,各仪器设备工作正常,舱内各种蔬菜粮食作物生长良好,在舱内驻留200天的四名志愿者各项生理指标记录准确。

据了解,在此次换班的第二组志愿者将与此前曾进驻实验舱内的第一组志愿者进行工作交接,第一组三名志愿者将入舱完成接下来第三阶段为期105天的实验,在第三阶段实验中,志愿者除日常工作之外,还需要针对各种突发故障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测试“月宫一号”的耐冲击性。
网友纷纷表示,为志愿者的付出点赞!

1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365”实验举行第二次换班仪式。自去年7月9日第一次换班以来,4名志愿者已在“月宫一号”实验舱中连续驻留200天,打破了此前由俄罗斯科研人员创造的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连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

“月宫365”实验意义重大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是人类实现在地外长期自治生存必须的关键技术,具有较高复杂性和难度。人类在未来进行载人深空探测,构建月球、火星基地,需要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原位循环再生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

这项技术在应用到空间前,要在地面构建地基模拟实验验证系统,建立系统集成技术,进行系统的运行调控技术研究。“月宫365”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如何实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提供生命保障,并保持系统稳定。
2013年10月,由刘红率领团队集成所取得的理论和技术研制出地基综合实验系统——“月宫一号”。

在首批志愿者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60天后,昨天上午,第二批志愿者进去“月宫一号”实验舱,接替首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为期200天的舱内实验。如果成功,就将创造人类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密闭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即将进入月宫一号的第二乘员组在国旗下宣誓,他们将在月宫一号内生活工作200天。

昨日早上9点多,第二乘员组成员刘光辉、伊志豪、褚正佩、王伟在国旗下宣誓后进入“月宫一号” 实验舱,与第一组进行约10小时的工作交接。在此时间段内,系统为8名乘员同时提供生命保障,检验了短时间内抗高负冲击的能力。第二乘员组将连续密闭生活200天。这将打破密闭空间生物系统实验人员独立生活时间的世界纪录。接着,第一乘员组再度接棒,生活105天,至明年5月,完成为期365天的“月宫365”实验。

换班仪式上,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介绍,自5月10日第一乘员组4人入舱开始密闭实验以来,进展顺利。四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被准确记录,舱内各项设备运转正常,大豆、油莎豆、小麦、芋头等作物长势良好。同时,研究团队还对志愿者长期在幽闭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记录和研究。

据刘红介绍,“月宫一号”即“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该技术,这项研究针对保障中国载人月球基地建设及实施载人火星探测等航天计划开展,将保障航天员长期在太空中生存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即将进入月宫一号的第二乘员组与老师告别。

“‘月宫365’实验如果能很好地完成密闭空间中的各项实验,能让我们在解决地外环境中生存时间和资源保障问题上迈出一大步,对人类载人深空探索事业将提供很好的支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说。

2014年1月-5月,3名志愿者曾在“月宫一号”中进行了105天密闭试验。刘红介绍,此前在这类系统中驻留生存时间最长的纪录由俄罗斯保持,为180天。“月宫365”实验顺利完成后,将成为人类在再生生物保障系统中密闭生存时间最长的一次实验。

焦点

1、“关窗期”试验最具挑战

据刘红介绍,第二阶段实验将重点考察三方面内容。首先,不同于第一乘员组“三女一男”的组合,第二乘员组由“两女两男”组成。根据前期的测试和实验设计,第二乘员组的代谢将高于第一乘员组,实验将研究在不同代谢水平的乘组变换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和发展系统长期运行调控技术。

昨天10个小时换班过程中,共有8名志愿者同时在舱内。刘红说,这种超高负荷可以考验系统平衡能力,验证系统调控技术是否可行。

其次,200天密闭生活将严重挑战人的耐受度,实验团队将系统研究长期密闭系统中人的心理变化规律、心理变化和肠道微生物变化规律的关联,以及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人的情绪调控作用等。

此外,在第二阶段试验中,实验室还将选取一段时间关闭窗户,让志愿者处在恒温、失去自然光节律的环境中。在“不见天日”的环境中,人的生物钟将产生变化,实验团队将据此研究自然光节律对人的情绪影响。

刘红说,“关窗期”将是本阶段试验中最具有挑战的部分。

2、舱内种植作物为主要食物

“月宫一号”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总面积160平方米,总体积500立方米。“月宫一号”中一共培育着34种粮食、蔬菜等作物,它们是志愿者们主要的食物来源。

“我们的主食是小麦,还有土豆、大豆、辣椒、茄子、西红柿等等,进舱前带进了一些鸡肉和猪肉,饮食结构非常合理。”昨天上午,出舱前的“月宫365”实验第一乘员组舰长刘慧通过舱内电话告诉记者。

刘慧介绍,舱内作物的产量非常高,所有作物都已经可以采摘食用。除了一日三餐,他们每天下午4点还可以享用下午茶。

刘红告诉记者,此次试验培育的作物比2014年第一期试验多了13种,充分考虑到志愿者的均衡饮食。

3、寻求机会开展太空搭载试验

刘红透露,“月宫365”实验完成后,将会寻求机会开展太空搭载试验。

“我们在地球上已经进行了大量试验,但太空中还有重力、电磁场、辐射等问题,它们对生物系统和生物之间的关系都有影响。”刘红说,未来科研团队将设计两个“迷你系统”,一个借助相关航天器进入太空,另一个放在地面,通过对比两者运行中产生的差距,矫正地面大系统的参数和模型。

未来10-15年,通过一系列搭载试验,刘红认为,科研团队有望弄清再生生物保障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在这一领域取得明显进展。

现场

“60天生活忙碌而充实”

“谢谢大家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参加我们的参观仪式。回顾60天的生活,是非常忙碌的,也是充实的。”

月宫一号第一乘员组成员在舱内与外界通话。

昨天上午,刘慧隔着玻璃与舱外通电话,她所在的植物舱笼罩在红色的灯光下。科研团队人员介绍,红色是植物光合作用主要需要的颜色,因此使用红色灯光,可以在保证植物生长前提下,最大限度节省能源。

刘慧向记者介绍,他们每天的主要时间用来做各类试验,以及写文章、看材料。工作之余,也有些娱乐活动,比如健身、骑动感单车、比赛扔飞镖。

当刘慧和小伙伴们晚上熄灯睡觉的时候,科研团队还有人在监控室值班。记者在监控室看到,监控屏幕上有至少50项数据,包括各个舱室的温湿度、压力、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一旦数据超过警戒线就会启动报警,研制团队和志愿者将通过相关措施进行调节。

昨天下午,舰长刘慧与其他3名志愿者走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顺利完成“月宫365”实验第一阶段任务。据悉,出舱后,第一乘员组成员将进行为期3天的医学观察。

辛苦了志愿者,你们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感谢你们!




宏蛋白组应用 | Microbiome:长期封闭环境中与积极情绪相关的肠道菌群...
在长期封闭环境中的心理健康风险研究中,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扮演着关键角色。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者在《Microbiome》上发布了一项重要发现,通过“月宫365”实验,他们揭示了在长期封闭条件下,特定的肠道菌群——Bacteroides uniformis、Roseburia inulinivorans、Eubacterium rectale和Faecalibacterium...

月宫一号几生物链环
月宫一号是四生物链环。月宫一号”则达到了四生物链环,系世界首个由“人-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这样的链环也最贴近自然生态系统。“月宫365”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至2018年5月15日出舱,共历时370天,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

“月宫365”勇士出舱被授予什么奖?
“月宫一号”所使用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是保障人类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长期生存所需关键技术。“月宫365”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这套生物系统如何实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提供生命保障,并保持系统稳定,它于去年5月10日开始,至昨天结束,历时370天。实验志愿者共有8名,分两组,设置3班。

长期封闭环境中,与积极情绪相关的肠道菌群
“月宫365”实验使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LP1)平台,模拟370天的多人、封闭环境,为研究提供理想条件。实验设计确保了环境的可控性,包括稳定的温度、适度、作息规律、营养均衡、以及对心理变化和粪便样本的定期监测。实验收集了103份心理数据与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分析。研究...

为什么“月宫一号”实验要延长5天呢?
为迎接4月25日的“中国航空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周末面向社会开放“月宫一号”科普基地,参与“月宫365”实验的志愿者“被围观”。原本计划于5月10日出舱的实验“突然”要延长5天,对此,“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教授解释说,这是事先设计好的,意在观察志愿者相应的心理状态与反应。作为我国第一...

志愿者在月宫一号中的工作就是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对吗?
不对。“月宫365”实验志愿者除日常工作之外,还需要针对各种突发故障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测试“月宫一号”的耐冲击性,因此并不是只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不对。“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

志愿者在月宫舱内都吃些什么呢?
说起在“月宫一号”中的生活,志愿者高寒用“生存以上,生活以下”几个字来概括。生存以上即指“月宫一号”能够实现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氧气、水和食物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可以为志愿者提供类似地球生态环境的生命保障。生活以下说的是在“月宫365”的实验中,志愿者们每天吃的食物,喝的水,排泄的废物,工作...

“月宫一号”志愿者封闭生存多少天出舱?
至此,“月宫一号”内进行的为期365+5天的、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月宫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月宫365”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至2018年5月15日出舱,共历时370天,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如何实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提供生命保障...

月宫的样子月宫里面有什么设计?
月宫一号 “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构建了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以提供类似地球生态环境的生命保障。在“月宫365“实验中成功实现了100%的氧气和水的循环再生,80%的食物循环...

禁闭挑战吉尼斯纪录是多少天
禁闭挑战吉尼斯纪录是一个小时多一点,不是多少天。禁闭挑战是一个由特殊物质建造的房间,无论你怎样敲打、呐喊都听不见声音。由于听不见外界的声音,耳朵开始调节,能听见自己体内如食物消化的声音等。很多人不能接受,听了反感恐惧,认为自己出现幻觉,心理抑郁等。吉尼斯世界纪录又称金氏世界纪录或健力士...

霞山区19434916660: 完成多少天闭合实验北航“航天员”出“月宫”? -
亢便悦南: 在数百人的热烈掌声中,封闭了整整370天的“月宫一号”实验舱舱门上午9时缓缓打开.刘慧、刘佃磊、胡静斐、高寒4位“航天员”踏出舱门,终于回到了地球.他们手里还拿着亲手在“月宫”里种植收获的大豆、油菜、胡萝卜、西红柿等蔬...

霞山区19434916660: 2014年5月20日,谢倍珍等三位志愿者从生活了105天的“月宫一号”密闭舱中走出(如图),标志着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是... -
亢便悦南:[答案]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在该密闭的生态系统中,含有2条食物链:植物→黄粉虫→人;...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传粉和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4)第二次长出的黄瓜...

霞山区19434916660: “月宫365”计划到底在研究些什么?
亢便悦南: 古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神话,寄托着古人对太空丰富想象与向往;今有载人航天... “月宫365”计划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室正式启动,8名志愿者分成...

霞山区19434916660: 甲乙两人准备整理一批新到的实验器材,若甲单独整理需要40分钟完工.若甲乙共同整理20甲乙两人准备整理一批新到的实验器材,若甲单独整理需要40分钟... -
亢便悦南:[答案] 根据题目可知甲40分钟可完成工作.(设工作量为1) 那么甲乙共同工作2 分钟, 则甲完成了1/2的工作 那么乙总共用了40分钟完成了剩下的1/2 那么全部乙完成就要80 分钟 第二: 乙整理时间不超过30分钟,那么可以算出完成了3/8的工作量 剩下的5/...

霞山区19434916660: 2014年5月20日谢倍珍等三位志愿者从生活了105天的“月宫一号”紧闭舱中走出 -
亢便悦南: 植物——黄粉虫——人 C是正确的************************************************************** 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