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妇女的受教育程度?

作者&投稿:尉迟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百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么?请举确切的史料说明,不胜感激~

中国历史上,百姓的受教育程度应该是不普遍的,想想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背景下,普通百姓还要为日常温饱而奔波,在时不时遇上个天灾或者战乱等不安定因素而流离失所,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受教育呢,而且受教育也一般是富贵阶层的特权,一般百姓是无法享用的,因此中国历史上,百姓的受教育程度能占到3%就相当不错了

1、终身性。社会教育对任何人来讲都具有终身性,活到老学到老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
2、广阔性。社会教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凡是有人的地方,社会教育就到什么地方,这就是任何教育所不具备的也不可能实行;
3、层次性。从人的年龄段来分,有婴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从人的地位和级别来分,有中央级;省部级;市级;县级;
4、多变性。社会教育的多变性是影响社会教育质量的罪魁祸首。

扩展资料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社会教育的好坏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气候的形成,需要全社会较长时间的努力。
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得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得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社会教育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子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女子教育的目的也主要是学会如何成为家庭中合格的女性角色,满足夫权社会的需要。由于在古代社会忽视女性教育,使学校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便把女子排斥在大门外。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女子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这种家庭教育是非正规的教育,它既缺乏完整而系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没有固定场所和学习年限,使女子所能受到的教育非常受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妇女才智的发挥,使妇女不能在社会上一展巾帼人物的风采。
从古代女子教育的内容来看,主要是一种生存教育,即技能教育和道德教育,其中又以道德教育为主。早在先秦时期,虽然尚无专门的女学书籍,但在礼教的一些书籍中就已存在了这种内容,如《仪礼・丧服・子夏传》中便要求女子有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从道德上对女性进行规范。《礼记・内则》记载得更为详细:“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Q革,女�Q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治丝茧,织�组�r,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透过这段内容可以看出,女子从一出生就要接受一种与男子完全不同的教育内容,在技能方面要学习烹饪、缝纫、丝麻、祭祀等家中日常事务,以便襄助男子,在道德方面要求女子从小就要有男尊女卑的意识,“能言,男唯女俞,男�Q革,女�Q丝。”要懂得一系列的礼节,要对男子顺从。从这些内容可知,先秦时期的女子教育的目标不是要女子懂得多少文化知识,而是要把她们培养成“贤妻良母”,对女子的教育纯属“家政”。这种教育使得广大女性终身束缚于锅碗瓢盆、纺纱织布这些家庭琐事,从而失去了与男子享受同等教育的机会,当然更不可能像男子一样在政治上大显身手了。
到了两汉时期,由于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集结定型时期,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业已渗入意识形态中,于是专门的女学书籍应运而生。从汉代到清朝前期出现的女学书籍非常多,其中《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女诫》合编为《女四书》,成为女子识字受教育的必读教材。这些女学书籍都不无例外地强调了对女子道德伦理的教育。如刘向的《列女传》通过对“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标准的认定,系统而具体地阐述了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理论。刘向所宣传的思想,加重了文明产生后即出现的对广大妇女的精神压迫和道德约束。
继刘向之后的班昭更是通过其《女诫》将女子教育中的道德伦理教育更加系统化、完整化。她通过其《卑弱》篇阐述了“男尊女卑”的主张,她认为女人天生就是卑弱的,“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当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1]因为女性自身卑弱,就必须要依靠丈夫,应“正色端操,以事夫主”,围绕家务“执勤”而不应到社会上去争雄争霸。她通过其《夫妇》、《妇德》篇阐述了“夫为妻纲”的观念和“三从四德”的原则,班昭的这种观点使女子没有自己的意志,没有自己的嗜好,更谈不上自由的举动了。女子只能过着木偶式、奴隶式的生活,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到了唐代,刘氏姐妹的《女论语》在女子的道德修养方面,将班昭在其《女诫》中提出的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更加具体化。如在其《立身》篇中,她提出:“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贞节,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露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属,莫与相亲。立身端正,方可为人。”《女论语》这样规定,其旨趣在划定女子思想行为的规范,做“四德”兼全的贤妇,以传名千古,但实际上是将女子头上的紧箍咒束得更紧了。所以张舜徽先生指出:“这样,便明确地画了一个圈子,教妇女站在这范围内做人。不如此,便不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妇女,为当时社会所轻视。”[1]   明清时期,由于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女教读本对女子道德修养方面要求更加严厉。如《女范捷录》不但开篇就强调了女子要以“三纲五常”为本,如其“统论”篇中就提出:“乾象乎阳,坤象乎阴,日月普两仪之照。男正乎外,女正乎内,夫妇造万化之端。五常之德著而大体以敦,三纲之义明而人伦以正。”[3]而且在贞节观上对中国古代女性的要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其“贞烈”篇中说:“忠臣不事两国,烈女不更二夫。故一与之醮,终身不移。男可重婚,女无再适。是故艰难苦节谓之贞,慷慨捐生谓之烈。令女截耳劓鼻以持身,凝妻牵臂劈掌以明志。”[3]这简直是毫无人道可言了。
在古代女学书籍中,除了强调对女子进行道德伦理教育外,还注重对女子技能的培养,但认为女子的技能培养主要应立足于以事夫为目的的家务技能。如《女诫》对“妇功”的要求是“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要求女子应围绕家务“执勤”。《女论语》则在其《学作》篇中要求女子掌握的女工应为纺织、养蚕、缝补浆洗以及炊羹造饭、喂养牲口、耕田下种等。而司马光在其《家范》中说得更加明白:“其女功,则不过桑麻、织绩、制衣裳、为酒食而已。”[4]所以中国古代女子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要求培养出能够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当好丈夫贤内助的女性。这种教育,无疑是对女子自身才能的一种扼杀。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妇女的劳动多为辅助性质,其收入亦为整个家庭经济的补充成分,因而经济大权总是把握在男权父系的手中。这种经济地位的低下,决定了女性在家庭、社会中没有什么发言权。男权势力为了维护其在政治上的权利和对女性的统治地位,将纲常名教提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成为了长期束缚中国妇女的绳索,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正是围绕“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为核心而展开的。古代女性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多重压迫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将自身的人生价值和受教育的目的定位在相夫教子上。所以古代封建女子虽然有教育,但却毫无教育权利可言。古代女子所受的教育如同所有被压迫群体的“教育”一样,是一种驯服工具。结果受教育愈多,依附男子、依附丈夫就愈严重,社会地位就愈低下。最终女人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成为了家庭的奴隶,男人的附庸。甚至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杰出女性,都是以男子依附品的身份而出现的。由此可知,在长达几千年的独特的女子教育的培养下,女性心甘情愿地让出了社会政治经济的舞台,成为了默默无闻的幕后人物。加之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获取功名、向上攀升的主要途径的科举考试,其大门也从未向女性开放过,致使科举英才的行列中,竟无一巾帼之人。所以几千年的古代史只能是一部男性精英的历史。
当然,古代女子教育也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如:女教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各阶层女性接受。劝导妇女谦让恭敬、先人后己、孝敬长辈以及勤劳俭朴,在保持家庭和睦、加强女性自身修养等方面还是发挥过不少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相比于其对中国女性的摧残,是处于次要地位的。

由于女子地位低,基本不能受教育


谁是古代 *** 教中多姿多彩、有权势、有影响力、受过教育的女性?
卡拉维因大学(CC BY-SA 3.0)喷泉里的现代女性,卡拉维因大学最初是作为 *** 寺的延伸而建立的,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大学之一,多读…,喜欢这个预告,想继续读下去吗?你可以!加入我们(方便,即时访问),看看你错过了什么!!所有高级商品均提供全套服务,可立即访问.,...

古代到近代女子受教育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古代,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的政治制度跟思想文化,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连大圣人孔子都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见古代中国女子的地位地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更是直接扼杀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知道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方文明的的碰撞,人们才慢慢意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传教士林乐知在《重视教育说》...

现代女性和古代女性,教育的异同点(3000字)急。高手帮帮忙。论文的
古代女子教育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多方面,其中的德育是最主要的内容。古代女子德育所围绕的内容一般是能够侍奉父母公婆,顺从丈夫,治家教子的贤妻良母着一培养目标进行的。”与男者学业与外,志于四方“不同,女子为学“正洁于内,志于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

古代男尊女卑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古代女性的教育形式以“四德”为基础,她们在十岁后就开始深居闺阁,接受姆教。而男性则有机会接受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教育,包括请先生、上私塾等。教育形式的差异,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男女教育的不同重视程度。3. 产生因素 (1) 国际理论因素:西方女权主义认为,历史上男女不平等的产生,经历了生理差异、...

请问:宋朝初年和宋朝中期,女孩子可以上学读书吗?宋朝人是不是以瘦为美...
1、宋代的女性地位很高(宋代前后有8位太后垂帘听政),接受教育非常普遍,涌现了大量女性的诗人。这在其他时代是没有过的。2、宋代是我国文化教育的大发展时期,随着科举制的繁荣,拥有较为宽松的教育环境里,女子所受的教育内容也相当广泛。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社会舆论支持女子接受教育。。在这种文化氛围...

中国古代教育女子三从四德的书有哪些?
2、《内训》是明成祖的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采辑“古圣先贤”关于女子封建品德的教诲﹐於永乐二年(1404)所编著。3、《女论语》为唐朝女学士宋若莘撰著。有12章﹕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柔和﹑守节。4、《女范捷录》为明末儒学者王相之母刘氏所...

古代男尊女卑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第三阶段即由社会价值差异造成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2)我国社会因素。①思想决定行动。首先是受古代封建社会中人们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影响,人们往往认为女性生来就比男性地位低下,由此造成女性很长时间无法正常接受教育。②制度是另一重要因素,封建专制制度要求所有人对权威无条件...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有一段是描写中国女子的,我想知道那段话!_百度...
所谓旧式教育并不是指她经典上的学问,经典的学问在旧式教育之中只占一小部分,而指的是礼貌行为,表现在由来已久的女人的四方面的教育:就是女人的“德、言、容、工”。这四方面代表大家公认的女人良好教育的传统,女孩子时期就应当受此等教育。古代的妇女在少女时期都接受这种教育,并且希望能躬行...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妇女地位最高呢?
后位长达55年,是历史上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她虽然不垂帘听政,但在关键时刻帮助朝廷度过危机,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在她之后,还有几位太后也有干政的行为。综上所述,宋朝女性在教育、经济、婚姻和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地位都相对较高,这使得她们在中国古代女性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不属于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比如女性就不需要终身教育,古代还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现代看来女性终身教育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中国女性教育比如女性就不需要终身教育,古代还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现代看来女性终身教育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古代的女性教育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受教育的主...

鹤城区13273788665: 中国古代妇女的受教育程度? -
勾琳欣咯: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子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女子教育的目的也主要是学会如何成为家庭中合格的女性角色,满足夫权社会的需要.由于在古代社会忽视女性教育,使学校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便把女子排斥在大门外.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女子所受的...

鹤城区13273788665: 古代女性有哪些受教育 -
勾琳欣咯: 好像古代女的没有什么教育 不象男的 有四书五经得学当然女的要学也可以主要就是三从四德了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德品德、辞令、仪态、女工).现在三从无所谓了 但是四德还是有必要的.

鹤城区13273788665: 古人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女子真的不接受教育吗? -
勾琳欣咯: 古代女子也接受教育.古代大户人家的子女也是接受教育的,古代女子虽然不学四书五经,但会学纺织、相夫教子等方面的知识.

鹤城区13273788665: 古代女人的地位 -
勾琳欣咯: 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一直不高(母系社会时期除外).“三从四德”一直压在女性身上,从出生时就被教育要有女德.要为夫生儿育女,为夫家传宗接代.女性一直被束缚在一个低下的确地位.但是有觉醒. 女人在古代并不是一直被轻视的对象,...

鹤城区13273788665: 为何古代女文学家寥寥无几?答案详细点~
勾琳欣咯: 人类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妇女渐渐就成为男子的财产和附属品,在教育不发达的古代,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可能分给处于低下地位的妇女,有也是少数,即使今天农...

鹤城区13273788665: 女性社会地位低的原因是什么 -
勾琳欣咯: 女性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女性在社会上承担的责任,即社会分工中所承担的角色.女性社会地位的高低主要由四个因素决定:其中决定因为是女性在社会上承担的责任,另外三个因素分别是,社会形态、人们对性别的观念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

鹤城区13273788665: 古代有学校吗收女子吗 -
勾琳欣咯: 古代中国女子教育模式由于中国古代女性角色并定位为相夫教子,所以女子在教育方面的价值只能通过男子间接体现.如“孟母三迁”、“画荻教子”、“岳母刺字”等,均属此类.而求学途径,则多受教于父兄,属家庭教育模式.此外,还...

鹤城区13273788665: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古代不让女人参政了 -
勾琳欣咯: 主要是受教育的原因,秦之前,我们国家也是从母系氏族开始逐渐走向父系氏族的,当封建王权建立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开始有了更明显的社会分工.我们谈参政,首先的先决条件是受教育程度,女子在封建体系下,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男子,另外,教育类型也有很大区别.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让女人更多处于后备力量,辅助男人,所以女人参政的事情多是以枕边风的形式出现,但有时候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鹤城区13273788665: 东晋时期的女子能否经商 -
勾琳欣咯: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受教育程度较好,家庭和社会地位也比后世要很高许多.女性经常参与家庭管理,如果家中经商,自然可以帮忙,但是完全自己出头做主还是不大可能.

鹤城区13273788665: 古代的女子? -
勾琳欣咯: 封建社会歧视、愚弄妇女,剥夺了妇女的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力以及社会活动,禁锢妇女的思想,使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巩固男权.妇女从小到大接受的是“三纲五常”、“相夫教子”、“从一而终”的思想教育,从而妇女成为顺从男人的“奴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