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

作者&投稿:葛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文学史上诗作保留最多的诗人是谁~

我国文学史上诗歌保留最多的诗人是陆游,他有近一万首诗被保留下来。

人物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人物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扩展资料
生平内容介绍:
陆游的父亲陆宰也官至朝请大夫, 一个著名的世故书家,也是一位名望很高的学者。他家的藏书达1.3万余卷之多,经、史、子、集,应有尽有。这样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官僚家庭,使陆游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他凭借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潜心读书治学。
陆游在自己的诗里曾写道:“我生学语即耽书,万郑纵横眼欲枯”,“少小喜读书,经夜守短檠”,生动地记述了他少年时代的刻苦精神。
他读书范围很广,先秦两汉以来的各种重要菱,无不披览钻研。那时,和他父亲来往的,有许多是当时知名的文人学士,他们常在一起谈诗说文,谈论诗文的系统派别辞韵律的得失。
陆游总是在一旁洗耳恭听,不管夜里谈得多晚,他也要倾听到底。陆游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就主动向他们请教。由于他聪颖好学,到十二三岁时,他的诗文已经相当可观了。 陆游生活的时代,是宽阔金两朝相对抗的时代。
陆游能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与他的家庭教育也息息相关。陆游童年时,金王朝女真族大举南侵,祖国山河,四分五裂,中原人民,妻离子散。陆游还在襁褓之中,就随同全家逃避兵乱,流离转徙,困苦万状。他的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曾和广大军民一道进行过反抗侵略的斗争。
参考资料:
陆游家训—百度百科
陆游—百度百科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唐)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参考资料:

1、周笃文 高志忠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51-852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望洞庭的作者是什么
刘禹锡作为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望洞庭》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刘禹锡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望洞庭》诗人...

刘禹锡的《洞庭湖》全文
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

望洞庭的作者
《望洞庭》是唐代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编辑本段望洞庭体载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编辑本段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

望洞庭这首诗的诗人是唐朝刘禹锡主要描写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的...
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全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2.诗题为《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洞庭的
作者是夜晚的时候望洞庭的。《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原文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白话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的意思是什么
望洞庭 的意思:《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望洞庭 作品原文: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话的意思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出自唐朝的刘禹锡 全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望洞庭出自刘禹锡什么名作
望洞庭出自刘禹锡一首七绝的《望洞庭》。《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怀。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通过丰富的...

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中,月色下的庭湖是面什么什么,又是一个什么...
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中,月色下的庭湖是面平静的镜子,又像是一个白银盘。也就是那个千古名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的作者: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望洞庭》的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

刘禹锡为什么要写望洞庭这首诗
感慨于自然的真实与无忧,对于自己所处生活环境的无奈与当时那种孤独的心境,是诗人内心无法掩盖自己的悲凉,与抱负不得施展的心情所感所想,写下了这首诗,释放了诗人蕴情于山水的复杂心情。《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海城区17795443645: 望洞庭这首诗是什么代诗人什么写的 -
桓孟新安: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

海城区17795443645: 望洞庭是首什么诗 -
桓孟新安: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

海城区17795443645: 望洞庭的诗是什么 -
桓孟新安: 望洞庭1湖光秋月两相和2,潭面无风镜未磨3.遥望洞庭山水翠4,白银盘里一青螺5.[1] ‍1.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2.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3.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

海城区17795443645: 望洞庭选自刘禹锡的哪首诗 -
桓孟新安: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

海城区17795443645: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什么所作? -
桓孟新安:[答案]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

海城区17795443645: 望洞庭(诗意) -
桓孟新安:[答案]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第三句写远...

海城区17795443645: 《望洞庭》的作者是什么代诗人谁? -
桓孟新安: 《望洞庭》的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汉中山王之后,与柳宗元、白居易交往甚密,文亦齐名,人称“刘柳”、“刘白”. 原诗如下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

海城区17795443645: 望洞庭古诗的作者是哪一代的 -
桓孟新安:[答案] 《望洞庭》是 ”唐代诗人刘禹锡 “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海城区17795443645: 望洞庭这首诗的意思 -
桓孟新安: 《望洞庭》的诗意

海城区17795443645: 《望洞庭》的诗意 -
桓孟新安:[答案] 《望洞庭》: 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注释: ⑴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⑵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hé):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⑶潭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