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作者&投稿:赤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刘徽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县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是谁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圆周率简介

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x=0的最小正实数x。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读作p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1965年,英国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Wallis)出版了一本数学专著,其中他推导出一个公式,发现圆周率等于无穷个分数相乘的积。2015年,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氢原子能级的量子力学计算中发现了圆周率相同的公式。

圆周率历史发展

实验时期

一块古巴比伦石匾(约产于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清楚地记载了圆周率=25/8=3.125。同一时期的古埃及文物,莱因德数学纸草书(RhindMathematicalPapyrus)也表明圆周率等于分数16/9的平方,约等于3.1605。埃及人似乎在更早的时候就知道圆周率了。英国作家JohnTaylor(1781–1864)在其名著《金字塔》(《TheGreatPyramid:Whywasitbuilt,andwhobuiltit?》)中指出,造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胡夫金字塔和圆周率有关。例如,金字塔的周长和高度之比等于圆周率的两倍,正好等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比。公元前800至600年成文的古印度宗教巨著《百道梵书》(SatapathaBrahmana)显示了圆周率等于分数339/108,约等于3.139。

几何法时期

古希腊作为古代几何王国对圆周率的贡献尤为突出。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阿基米德从单位圆出发,先用内接正六边形求出圆周率的下界为3,再用外接正六边形并借助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的上界小于4。接着,他对内接正六边形和外接正六边形的边数分别加倍,将它们分别变成内接正12边形和外接正12边形,再借助勾股定理改进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他逐步对内接正多边形和外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加倍,直到内接正96边形和外接正96边形为止。最后,他求出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分别为223/71和22/7,并取它们的平均值3.141851为圆周率的近似值。阿基米德用到了迭代算法和两侧数值逼近的概念,称得上是计算数学的鼻祖。

在之后的800年里祖冲之计算出的π值都是最准确的。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年才由德国人奥托(ValentinusOtho)得到,1625年发表于荷兰工程师安托尼斯(Metius)的著作中,欧洲称之为Metius'number。

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在15世纪初求得圆周率17位精确小数值,打破祖冲之保持近千年的纪录。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范科伊伦(LudolphvanCeulen)于1596年将π值算到20位小数值,后投入毕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数后35位数,该数值被用他的名字称为鲁道夫数。

分析法时期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无穷级数或无穷连乘积求π,摆脱可割圆术的繁复计算。无穷乘积式、无穷连分数、无穷级数等各种π值表达式纷纷出现,使得π值计算精度迅速增加。

第一个快速算法由英国数学家梅钦(JohnMachin)提出,1706年梅钦计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数大关,他利用了公式:其中arctanx可由泰勒级数算出。类似方法称为梅钦类公式。

斯洛文尼亚数学家JurijVega于1789年得出π的小数点后首140位,其中只有137位是正确的。这个世界纪录维持了五十年。他利用了梅钦于1706年提出的数式。

到1948年英国的弗格森(D.F.Ferguson)和美国的伦奇共同发表了π的808位小数值,成为人工计算圆周率值的最高纪录。

计算机时代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π值计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49年,美国制造的世上首部电脑-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omputer)在阿伯丁试验场启用了。次年,里特韦斯纳、冯纽曼和梅卓普利斯利用这部电脑,计算出π的2037个小数位。这部电脑只用了70小时就完成了这项工作,扣除插入打孔卡所花的时间,等于平均两分钟算出一位数。五年后,IBMNORC(海军兵器研究计算机)只用了13分钟,就算出π的3089个小数位。科技不断进步,电脑的运算速度也越来越快,在60年代至70年代,随着美、英、法的电脑科学家不断地进行电脑上的竞争,π的值也越来越精确。在1973年,JeanGuilloud和MartinBouyer以电脑CDC7600发现了π的第一百万个小数位。

在1976年,新的突破出现了。萨拉明(EugeneSalamin)发表了一条新的公式,那是一条二次收敛算则,也就是说每经过一次计算,有效数字就会倍增。高斯以前也发现了一条类似的公式,但十分复杂,在那没有电脑的时代是不可行的。这算法被称为布伦特-萨拉明(或萨拉明-布伦特)演算法,亦称高斯-勒让德演算法。

198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用克雷-2型(Cray-2)和IBM-3090/VF型巨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出π值小数点后4.8亿位数,后又继续算到小数点后10.1亿位数。2010年1月7日法国工程师法布里斯贝拉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27000亿位。2010年8月30日日本计算机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计算机和云计算相结合,计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5万亿位。

2011年10月16日,日本长野县饭田市公司职员近藤茂利用家中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0万亿位,刷新了2010年8月由他自己创下的5万亿位吉尼斯世界纪录。56岁的近藤茂使用的是自己组装的计算机,从10月起开始计算,花费约一年时间刷新了纪录。




π是谁发明的?
祖冲之发明的;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

π是谁发明出来的?
阿基米德用到了迭代算法和两侧数值逼近的概念,称得上是“计算数学”的鼻祖。南北朝时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得出圆周率π应该介于3.1315926和3.1415927之间,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分子\/分母)。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早了近...

网红书法家马永安都有什么发明和发现?
你好,网红书法家马永安的主要发明和发现有方周率、SARS克星PH值3、创造第六书体《燕体》、创造文字、《汉文》也称“马文"马永安发现方周率, 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与鼓励, 并有多家媒体报道和采访。永安发现SARS病毒克星,对战胜SARS,取得非典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被聘为滕王阁词...

马永安的马永安发明创造
1、马永安发现方周率2、发现SARS克星PH值3、创造第六书体《燕体》4、创造文字,《汉文》也称“马文”或“马氏文字”

马永安先生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他不仅在艺术上有重大突破,也有很多夸科发明和发现。大致如下:1、在数学上马永安发现方周率 ,见百度百科2、在医学上马永安发现非典SARS克星PH值,见互联网3、在书法艺术上马永安创造中国书法第六书体燕书,见百度百科4、在书法艺术上马永安又创造中国书法第七书体楔书,见百度百科和互联网5、在书法文化上,马永安...

圆周率是无理数?
无理数是实数中不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确实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是无理数。楼主注意:我们平时说的22\/7,355\/113都是圆周率的近似值。

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
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2)祖冲之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2)《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家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郦道元和《水经注》:北魏的郦道元是...

形容古代通讯难的诗句
从古诗看古代交通 探究人:周率 探究古诗及内容: 课内: 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春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山路回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

割圆术的基本算法
这种论证“合径率一而弧周率三也”,即后来常说的“周三径一”,当然不严密。他认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与圆面积都有一个差,用有限次数的分割、拼补,是无法证明《九章算术》的圆面积公式的。因此刘徽大胆地将极限思想和无穷小分割引入了数学证明。他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割之弥细,所失...

铜钱是谁发明的
二、上述圜钱上的文字多为城名,多在黄河中流以东的汾水流域,黄河以西的洛河流域,以及黄河以南的伊洛河流域,恰是当年秦和周王畿及赵、魏接触的地带,看来在这个时候赵国已经把中山国占领。三、上列圜钱除垣、共两种圜钱外,其余很稀少,有的迄今还是孤品,可见距离秦国统一六国改革币制的时间不会很长。四、出土最...

郾城县15175634972: 圆周率最早是谁发现的 -
家桦舒眠:[答案] 求无理数π的近似值,我国古代数学家早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东汉初年的数学书《 周髀算经》里已经载有“周三径一”,称之为“古率”,就是说,直径是1的圆,它的周长是3. 到了西汉末年,刘歆(约分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定圆周率为3....

郾城县15175634972: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
家桦舒眠: 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 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阿基米德从单位圆出发,先用内接正六边形求出圆周率的下界为3,再用外接正六边形并借助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的上界小于4.接着,他对内接正六边形和外接正六边形的边数分别加倍,将它们分别变成内接正12边形和外接正12边形,再借助勾股定理改进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他逐步对内接正多边形和外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加倍,直到内接正96边形和外接正96边形为止.最后,他求出圆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分别为223/71 和22/7, 并取它们的平均值3.141851 为圆周率的近似值.阿基米德用到了迭代算法和两侧数值逼近的概念,称得上是“计算数学”的鼻祖.

郾城县15175634972: 圆周率的历史.圆周率的创造人. -
家桦舒眠: 圆周率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同的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演算得出的.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

郾城县15175634972: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家桦舒眠: 圆周率不是谁的发明,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首先计算出其准确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可以用分数355/113来表达,准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圆周率不是某...

郾城县15175634972: 圆周率是谁先发现的? -
家桦舒眠:[答案] 西汉末年,刘歆(约分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定圆周率为3.1547,到了东汉时代,张衡(公元78-139年)求得两个比,一是92 29=3.17241…,另一个是10,约等于3.1622.(印度数学家罗笈多也曾定圆周率为10,但已迟于张衡500多年.) 到...

郾城县15175634972: 圆周率的发现者?什么是圆周率?他的发现者是谁 -
家桦舒眠:[答案] 在历史上,有不少数学家都对圆周率作出过研究,当中著名的有阿基米德(Archimedes of Syracuse)、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张衡、祖冲之等.他们在自己的国家用各自的方法,辛辛苦苦地去计算圆周率的值.下面,就是世上各个地方对圆周...

郾城县15175634972: 谁发明圆周率 -
家桦舒眠:[答案] 祖冲之,圆周率又称祖率

郾城县15175634972: 是谁发明了圆周率准确1! -
家桦舒眠:[答案] 圆周率的计算历史】 时间 纪录创造者 小数点后位数 前2000 古埃及人 0 前1200 中国 0 前500 《圣经》 0(周三径一) 前250 阿基米德 3 263 刘徽 5 古典割圆术 480 祖冲之 7 1429 Al-Kashi 14 1593 Romanus 15 1596 鲁道夫 20 古典割圆术 1609 鲁...

郾城县15175634972: 数学的圆周率是谁发现的?地动仪是谁发明?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
家桦舒眠:[答案] 数学的圆周率是祖冲之发现的,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毕升发明的.

郾城县15175634972: 圆周率是谁最早算出来的?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刘徽发明古代求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他先在单位圆内做一个接正6边形,把正6边形的面积作为圆面... -
家桦舒眠:[答案] 亚洲 中国:魏晋时,刘徽曾用使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去逼近圆周的方法(即「割圆术」),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汉朝时,张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於5/8,即π等於10的开方(约为3.162).虽然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