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

作者&投稿:阚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出处:《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全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
上西楼,月如钩;梧桐、深院……这一下就让人联想到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如钩,这是举头所见.梧桐深院,这是上了西楼之后低头所见.但是李白直抒胸臆地道出思故乡之句,而后主却只能写到锁清秋.一进又一进的院子在俯视的角度上显得层层深锁,虽然...

南京一模作文 出格
他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挚意,更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李太白的出格,书写了千百余载最炫目的潇洒传奇。 何谓出格?只不过是与常人有些许不同罢了,如何就不容于世了呢?出格,既是才气的展现,又是抱负的实现。出格,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

诗句运用 急死急死急死···!!各位老大帮忙!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

求余秋雨《唐诗几男子》原文
他也写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可以让任何人产生亲切感的诗句,但紧接着就产生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既然如此思乡,为什么永远地不回家乡?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拥有足够的自由,偶尔回乡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这位写下“中华第一思乡诗”的诗人执意要把自己放逐在异乡,甚至不让任何一个异乡真正亲切起来,稍有亲密...

古诗赏析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带有风、花、雪、月的古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

求《静夜思》?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无名 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 举头望明月,(床上狗男女)低头撕(思)裤裆。(其中就有你)无意骂人啊,网络流传,个人见到而已啊。本人纯属复制张贴,不明白其全部或者部分意思,仅作参考。

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1、《送友人》——唐代李白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2、《赠汪伦》——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思乡诗 送别诗 边塞诗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送别诗: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

求:与家有关的古诗词
1、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唐代: 杜甫《无家别》译文: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2、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唐代: 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译文: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

灵丘县19794718838: 举头望明月来自李白的哪首诗 -
荡转吡哌:[答案] 来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全文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灵丘县19794718838: 举头望明月的全文 -
荡转吡哌: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绝对手工打的“!”全换成“.”吧

灵丘县19794718838: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哪首诗 -
荡转吡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朝李白所写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

灵丘县19794718838: 举头望明月是什么诗 -
荡转吡哌: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话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灵丘县19794718838: 举头望明月是什么意思 -
荡转吡哌: 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注释] ①夜思:一作“静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编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

灵丘县19794718838: 举头望明月说的是什么 -
荡转吡哌: 举头望明月说的是思故乡.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灵丘县19794718838: 举头望明月出自哪首诗? -
荡转吡哌: 出自《静夜思》.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 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

灵丘县19794718838: 举头望明月是什么诗句 -
荡转吡哌: 举头望明月出处:静夜思 静夜思 [作者] 李白 [全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灵丘县19794718838: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思是什么 -
荡转吡哌: 解释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出自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全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韵译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赏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灵丘县19794718838: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
荡转吡哌: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词语解释】 举头:抬头. 【诗文赏析】 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如此一个千人吟、万人唱的主题却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千年以来脍炙人口,流传不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