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上)

作者&投稿:代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阴阳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是具有朴素的直观的两个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具体事物间有正反两个方向,如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事物运动向上升为阳,向下降为阴,古代思想家联系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向,就利用阴阳的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个对立和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而且这种现象存在一切事物当中具有普遍性。
阴阳是一切事物发生的根源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者,即无形无体之物也,虽然看不见、摸不著,但又确实存在,这里所指的「道」是一切万物生生之道,如《道德经第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大宗师》也说:「夫道一生天生地」。由于世界的原始运动而有物,「物」的变化才产生阴阳两端,是事物变化的开始。因此说「道」 也是原始之气的运动,至西周末年,伯阳父用阴阳活动解释地震,《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老子四十二章》故云: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则肯定阴阳矛盾势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此段老子对物生的观点,他认为:「道」是在讲述产生原初混沌之元气,这原初元气是出天和地,天地生出阴气、阳气以及和气,和气生出千差万别的物质,万物都是包含着阴和阳,阴阳混合适中,就生成新的和气,说明阴阳是有物质基础的,由天地自然规律「道」的变化而生两种不同概念,并且还说明「道」运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二是转化,即所谓「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之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都是有或无的统一,包括有某些朴素辩证因素,说明阴阳的原始本源为唯物的具有朴素辩证法因素的哲学范畴。中医也是沿着唯物主义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发展,因为《老子》是我国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典籍,老子本人相传是春秋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与《黄帝内经》创始时期不远,因此,《黄帝内经》受其影响是可以理解的,但《黄帝内经》之阴阳学说发展为系统性理论,而且与医学紧密结合,不能以老子的阴阳简说相推经验。如《天道章》第七十七章:「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举不足」,与内经治疗相比,《内经》之阴阳学说已发展为系统性理论而且与医学相结合,不能以老子阴阳之相克说相提并论。
阴阳思想基础是客观性、物质性
阴阳的物质基础是「气」,最初始之气为原气,为无影无形客观存在之气,如《易经·系辞》上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原始之气是混沌世界由气的运动而生太极最原始之物,原始之物运动而生两仪,两仪即阴阳,所谓「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四象即由季节气候的演变为四象,由阴阳二气的变化,才有形成一年的季节生物的生命。天地气候变化,春夏秋冬的信息活动,再进一步则演化为说明万象万物生长变化之八卦,甚则是四卦。但对产生物来讲最基本的是阴阳变化是物质基础,如《素问·阴阳离合论》:「天覆地载,万物方生,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于冬,」说明万物一年四季的生长收藏变化,是依据阴阳之气,即阳气给万物以生机信息而赖以生长,而阴气给予万物以滋养物质赖以成形,说明阴阳都是以物质为基础。
阴 *** 有普遍性
阴阳在《内经》中普及到每个角落,形体有阴阳,气血有阴阳,津液分阴阳,运动分阴阳,脏腑分阴阳,《素问·阴阳应像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能始能训为「胎」,与「始」义同,即阴阳是万物变化生成之始,《阴阳应像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道是万物生成之元始,道由一阴阳所组成,一阴一阳可以表达天体,一阴一阳可以表达万物,一阴一阳可以表达人体,一阴一阳可以表达脏腑气血,一阴一阳可表达病的感受,一阴一阳可表达药性的升降、沉浮,因此阴 *** 有广泛指导中医学的作用。
阴阳学说的中医应用
应用系指将上述各项内涵指导中医理论及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等各方面,体现了中医理论及临床都在阴阳学说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各方面,因此称阴阳为中医的核心思想之一。如在形态组织结构上,应用了阴阳的统一性,阴阳的相对性,说明内在联系,如脏为阴,府为阳,腹为阴,背为阳,其制衡性以统一整体,其相对性是体现相互依存性,脏为阴在内藏精气与腑在外的传导性以相对的制约,脏腑一动一静,一内一外形成统一整体。
在说明生理功能方面主要应用阴阳之相对制约性,相对依存性,互用性,相对转化性,如「阳化气,阴成形」,形和气相对统一,精与气也是相对统一,精是基础,气之功能,精能化气,气能生精,这是阴阳转化。
在病理方面则应其制衡性,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极则伤阴,阴胜则伤阳,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即阴阳偏胜为病及其症状。治疗上也是阴阳制约,在诊断上对于病证是分阴阳证,阴阳脉,从其色泽、舌体、舌苔上均有阴阳,然要采取阳胜发热则「若虚之阴抑制之,阴胜则寒,则以温热者以补祛寒,若属于虚证,则用扶正之法」。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王冰对此解释,阳虚之证则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虚证则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这是对虚证的阴阳辨治法。在阴阳辨治中,张景岳进一步发展阴阳互补,阴阳同根,阴阳互用的观点,《类经·疾病类》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说明辨治中也充分利用阴阳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辨证思想。
总之,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也是规律性辨证思想,是认识中医的思想方法论。《内经》阴阳学说的主要核心思想,虽然起于数千年之前的朴素哲学思想,带有直观性,具体性,但以上的基本思想确深入中医各方面,是构成中医理论、临床治疗用药框架,促进中医的发展。




忻城县13736572950: 阴阳的由来~ -
愈徐派维: 阴阳五行是古代春秋《黄帝内经》中由来的,它分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古人对自然界无数次的观察、而产生的自发的辩证.阴阳学说把宇宙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是对立而统一的.阴阳的另一个由来是易经,虽然在易经里没有明确给出阴阳的概念,但不可否认 阴阳的学说贯穿始终. 易经又叫周易 http://baike.baidu.com/view/2693.htm

忻城县13736572950: 阴阳学说是从什麽时候开始的? -
愈徐派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其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理论的形成应该在战国时期《易经》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的形成是在《黄帝内经》中,《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

忻城县13736572950: 《内经》是如何用阴阳的观点看待世界的 -
愈徐派维: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是世界一切事物产生、运动和变化的根源.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并且其中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黄帝内经》谓:“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

忻城县13736572950: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是? -
愈徐派维: 黄帝内经的主要思想是1、阴阳学说.2、五行之术.3、脏腑之象.以这三点为中心,叙述了生命的周期、养生的原则、五脏六腑、体内的奇经八脉、四季顺养、食养、形神合一的情志养生、阴阳虚实与梦境、阴阳五行与体质、病邪与六气、针灸等

忻城县13736572950: 人类是否真有阴阳之说? -
愈徐派维: 阴阳五行运用在医学方面的概念是古代春秋《黄帝内经》中由来的,它分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1.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古人对自然界无数次的观察,而产生的自发的辩证.阴阳学说是把宇宙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

忻城县13736572950: 在中医里所指的阳和阴,是什么?如何做到阴阳调和? -
愈徐派维: 中医所指的阴阳,是综合了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阴阳观念,以此论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疾病的经验.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以阴阳说明医学原理的.以水和火的特性作为阴阳的代表,因为火的炎热、升腾、活跃最...

忻城县13736572950: “黄帝内经”对阴阳的解释
愈徐派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解: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太极动而生...

忻城县13736572950: 《周易》对中医阴阳学说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愈徐派维: 《周易》对中医阴阳学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黄帝内经》这部作品上.《黄帝内经》的 核心是阴阳学说,而阴阳学说直接来自于《周易》.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是运动变化的, 它们彼此消长,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在《周易》的泰卦、否卦、损卦、益卦、既济 卦和未济卦中,都体现了阴阳这种对立统一、互相转化的观点.同时,《黄帝内经》将这一 观点,应用到了解释人体健康与疾病方面.中医阴阳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又导致了经络学说、 脏腑学说、气血津液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忻城县13736572950: 都说阴阳五行,那么阴阳与五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
愈徐派维: 阴阳五行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 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

忻城县13736572950: 《易经的阴阳理论如何在中医中得以体现?易经》的阴阳理论如何在
愈徐派维: 《易经》中的阴阳学说,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开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它被广泛地用来阐释人体的结构、功能以及病理变化,其中在对人体功能的描述中应用得最多. 在《灵枢•阴阳系•日月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这里所提到的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即源于《易传》中的“四象”. 在《黄帝内经》中,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论是脏腑、经络,还是四肢百骸,从形态到功能,甚至包括病理变化都可以用阴阳学说来分类概括和说明.阴阳还成为指导人们保健养生和疾病诊断治疗的依据和方法. 所以,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是纲领性的,中医的八纲辨证首先就是辨疾病的阴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