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刻石的李斯小篆有什么影响?

作者&投稿:叱干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文化意义是怎样的?~

泰山刻石价值极高,此石是泰山现存最早的刻石,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刻。因其篆法圆润,骨气丰多,故称其为“李斯小篆”或“玉箸篆”。秦泰山刻石历代多有摹刻拓本,清聂剑光摹刻的明拓本29字和徐宗干摹刻的旧拓本29字两块刻石,均陈列于岱庙碑廊。
秦泰山刻石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
李斯小篆不仅在书体上,而且在书法神韵上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的篆、行、真、草都有较大影响。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宋刘跂《秦篆谱序》中说:“李斯小篆,古今所师。”《岱史》中称:“秦虽无道,其所立有绝人者,其文字、书法世莫能及。”
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不仅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对发展我国的历史文化也有莫大功绩。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字,就没有统一的文化;没有统一的文化,就没有统一的中国。
李斯倡导的“书同文”被秦始皇采纳,在大篆的基础上改省结体,整齐笔画,创造了小篆体,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使我国成为政令统一的大一统天下。由此足见其价值之重大,所以秦泰山石刻不愧为天下第一名刻。
石刻

李斯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秦代书家。开始时跟随荀卿学习帝王术,后来到秦国,当了客卿。秦始皇平定天下后,李斯被任命为丞相。他制定郡县制,下令禁书,并将仓颉籀变为小篆,后世称他为“小篆之祖”。李斯佐秦灭六国,后为赵高构陷,被腰斩于成阳。著有《仓颉》七篇,已佚。传世书迹有“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等。


“泰山刻石”又名“封泰山碑”,石四面刻字,在山东泰安岱庙,现仅存10字。“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它的书法是秦统一后标准的小篆书体,作者是秦相李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


“泰山刻石”原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胜过三皇五帝,开始大规模的巡行,并在泰山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封禅活动,泰山刻石就是封禅泰山时为宣扬秦始皇功德而撰写的石刻文字。后半部分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宽狭不等,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刻石的刻辞都是李斯所书。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又称“泰山十字”。


“泰山刻石”为典型秦小篆,在书法史上,上接“石鼓文”之遗风,下开汉篆之先河,是中国古文字的最后阶段。字形工整瘦长,笔画圆健古厚,是秦代小篆书法的经典代表,体现了秦代书法艺术风格。小篆的特点是对称、均衡,略为修长,显得板滞。但是“泰山刻石”却没有这种毛病,它在对称中蕴含着飘逸秀美,如仙子临风,仪态万方。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但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均匀,给人端庄、稳重的感觉。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唐朝李嗣真《书后品》说:“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钧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之宗匠,亦是传国之遗宝。”“泰山刻石”虽遭磨难毁损,但终究留存,而光照千古,李斯也因此成为书法史上第一个有书迹留存下来的书法家、古今第一小篆书法家。秦“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鲁迅认为秦“泰山刻石”“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此刻为一级文物藏品。


根据记载,宋朝政和四年(1114年)刻石还在岱顶玉女池上,可认读的有146字,漫灭剥蚀了76字。明嘉靖年间,为防止风蚀雨淋,移于碧霞祠东庑,到了清代乾隆五年,碧霞祠突然遭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结果把碧霞祠烧了个一塌糊涂,“泰山刻石”也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许多人都为之惋惜。到了嘉庆二十年,喜欢舞文弄墨的泰安新知县汪汝弼到任伊始,就四处张贴告示,悬赏寻碑。不久,一位90余岁的赵氏老翁,由家人搀扶来到县衙,对汪知县说:“知县大人,在下是个瓦匠,以前在山顶修玉女池时,见过一截残碑,不知是否是大人所寻之物。”赵氏老翁把碑的形状、字迹,一一告知,说:“当时被人扔进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探查。汪知县听了赵翁的介绍,已知十有八九是“泰山刻石”,自然喜出望外,也不怕山高路险,便邀请前任知县蒋因培一同上山,果然从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残碑,冲洗后,“斯臣去疾昧死臣”等字历历在目,确实是李斯真迹。于是汪知县大加庆贺,在山顶造房兴宫,于东岳庙西筑起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宝斯亭”,以后又改为“读碑亭”。安放之日,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重赏了赵氏老翁。到了道光十二年,东岳庙因年久失修,西墙在一场暴雨中塌倒,此祸殃及“读碑亭”,碑亭被砸塌,知县徐宗干得知,忙差人从瓦砾中找出,将碑移到山下,放置于岱庙道院。光绪十六年,有一小偷看到人们将此碑视若珍宝,想必此物定值千金,便在一个风雨之夜将此碑偷走,事发以后,即任知县毛蜀云下令全城戒严,大素十日,终于在北关的石桥底下发现,重新置于岱庙。现在李斯碑存于岱庙东御座内。

李斯小篆不仅在书体上,而且在书法神韵上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的篆、行、真、草都有较大影响。

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宋刘跂《秦篆谱序》中说:“李斯小篆,古今所师。”

《岱史》中称:“秦虽无道,其所立有绝人者,其文字、书法世莫能及。”

元赫经在诗中赞道:拳如钗股直如筋,曲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清宋思仁《泰山述记》记载夫李斯小篆为八分之祖,斯不义不足论,而碑实为可宝,能继周之石鼓鼎铭,为汉金石刻之前步焉。

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不仅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对发展我国的历史文化也有莫大功绩。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字,就没有统一的文化;没有统一的文化,就没有统一的中国。

李斯倡导的“书同文”被秦始皇采纳,在大篆的基础上改省结体,整齐笔画,创造了小篆体,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使我国成为政令统一的大一统天下。由此足见其价值之重大,所以秦泰山石刻不愧为天下第一名刻。

小篆




李斯的小篆代表作有
李斯的小篆代表作有《泰山刻石》。《泰山刻石》的内容:《泰山刻石》的前半部分叙述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申明法令,充分利用法律来保护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各项制度,要求臣民遵循法制,并告诫后代要坚持法家路线,永不改变;后半部分则记录了李斯随同秦二世出巡时上书请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

篆书四大家是谁,小篆有哪四大家?
1.秦朝书法家李斯,代表作品《峄山碑》、《泰山刻石》。2.唐朝书法家李阳冰,代表作品是《三坟记》、《城隍庙记》、《千字文》等。3.清朝书法家邓石如,代表作品有《邓石如篆书册》、《千字文》、《白氏草堂记》等。4.清代书法家吴让之,代表作有《吴均帖》、《千字文》等。首屈一指的当属李斯...

峰山石刻 李斯 内容
《峄山刻石》,亦称《峄山石刻》 、《峄山碑》、《峄山铭》,古峄山也作绎山、东山,故也有文献称为《绎山刻石》、 《绎山石刻》 、《绎山碑》 、《绎山铭》者。原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立,传为秦相李斯所书。刻石呈竖长方形,水成岩石质,四面刻字。碑高1.9米,宽0.48米,四面皆同。

李斯《会稽刻石》小篆照片,上面写的是什么?
照片中可见的篆书文字右起竖读为:初平法式 审则职任 以立恒常 希望能帮到你。

请问李斯的小篆叫什么?
李斯创立的小篆形态优美,笔画粗细一致,间架均匀,结构对称,字体修长。由于笔画纤细,因此又称“铁线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峄山刻石原碑是被什么推倒的
峄山刻石原碑是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登峄山时推倒的。据唐代《封氏闻见记》:峄山刻石碑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登峄山时推倒,因李斯小篆盛名遐迩,碑虽倒,但慕名前来摹拓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仍络绎不绝。当地官民因疲于奔命迎来送往,便聚薪碑下,将其焚毁,从此不可摹拓。到了唐代,有人又将流传于...

《泰山刻石》李斯所写的字是不是小篆?
是小篆。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刻石四面广狭不等。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

秦代篆书四大刻石是什么
3. 《碣石颂》:这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东巡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县西北)所立的石刻。4. 《会稽刻石》:这是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0年)第五次巡行登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所刻的石念。这些刻石都是标准的小篆书体,相传为丞相李斯所写,是研究秦代历史和小篆艺术的重要资料。

请问李斯小篆有何特点?
惜其磨泐太甚,几无完字,作为范本,会给临习者带来较大困难。会稽山刻石,为始皇最后一刻。此石在南宋时尚在会稽山顶,但其字迹几乎全部损泐,后经辗转翻刻,书法已板滞无神,失去原刻风貌。要之,能全面反映李斯小篆风貌者,惟《泰山刻石》而无他选了。尽管有学者考证出《泰山刻石》非原石...

峄山碑是大篆还是小篆
峄山碑是小篆。《峄山碑》是由秦代的丞相李斯撰文并书。史书上把秦以前的文字称作大篆。小篆则指的是秦统一天下后制定的官方文字。因此《峄山碑》是小篆。《峄山碑》,又名《峄山刻石》,是秦代刻石中最早的一块。书法上,其用笔单纯齐一,藏锋逆入,圆起圆收,转折处也呈圆弧形,无外拓之笔;线条...

锦屏县13959412961: 书法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
朱兴爽舒: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书法开始与秦代 可以从下面看出来: 李斯是我国秦代的政治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书法家.秦统一天下后,李斯升任丞相.当时社会的文字是很混乱的,于是李斯以小篆为标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李斯对小篆书法的发展影响极大,后代书法家都尊崇他为“小篆书法之祖”.李斯的小篆字体出神入化,结构精妙.传世的李斯书迹只有《泰山石刻》.李斯的笔法有力,字体结构上紧下松.整个看上去,碑文字体平稳端严,雍容典雅.《泰山石刻》的篆书,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小篆字体的楷模.李斯的《泰山石刻》是秦篆保留至今的惟一真迹.李斯的书法可以说是历代书法的魁首,他是我国最早的大书法家

锦屏县13959412961: 李斯对汉字有什么影响? -
朱兴爽舒: 秦统一后,诏书发至桂林,当地人均不认识.这种状况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小篆”,后来又出现“隶书”.文字统一,对华夏民族的...

锦屏县13959412961: 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 -
朱兴爽舒:[答案] 最佳答案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 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

锦屏县13959412961: 小篆的秦代石刻 -
朱兴爽舒: 从中国书法发展的角度看,秦代是以小篆光耀史册的.所谓小篆当以秦刻石为代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加强影响,他带丞相李斯和百官巡视各地,刻石记功,以颂扬他废分封、立郡县、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从而留下了珍贵的...

锦屏县13959412961: 古代刻石中以什么最为有名 -
朱兴爽舒: 《泰山刻石》、《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之罘刻石》另外还有《五凤二年刻石》、《鲁北陛刻石》、《霍去病刻石》、《广陵中殿刻石》、《麃孝禹刻石》、《杨量买山刻石》等.石鼓文,秦始皇刻石和河北平山县的战国刻石.

锦屏县13959412961: 秦汉时期的书法有哪些代表?其特点是? -
朱兴爽舒: 中国秦汉时代,汉字的变迁最为剧烈,大篆经过省改而创造了小篆;隶书发展成熟;草书发展成章草;行书和楷书也在萌芽,书法家也随之大量产生.文字的变化和书法的成就,给以后书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秦汉书法留存今天的墨迹有...

锦屏县13959412961: 《泰山刻石》的作者是 -
朱兴爽舒: 《泰山刻石》的作者秦相李斯(?—公元前208年),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锦屏县13959412961: 中国的国粹有哪些 -
朱兴爽舒: 我国国粹有:中国武术,中国京剧,中国医学,中国书法,中国画.1、中国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

锦屏县13959412961: 秦泰山石刻是由秦朝的 篆写的 -
朱兴爽舒: 秦泰山刻石位于岱庙东御座内,是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铭文为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

锦屏县13959412961: 作文 汉字 -
朱兴爽舒: 汉字是祖先最伟大的发明,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汉字是古人的遗产,汉字是古人的结晶. 学完本组课文,我只知道了汉字是仓颉通过鸟的足迹,草木的形状和动态造出来的.还有汉字是经过几万年而演变,过来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