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怎么实现大一统的?

作者&投稿:法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用什么方法实现大一统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其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秦王政大权独揽之后,就开始实施他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雄伟战略。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客卿,甚至包括从敌营中来的人或曾讥评过自己的人,使秦国一时人才济济,如重用韩国间谍郑国兴修郑国渠,使关中四万多顷盐卤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为秦统一天下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他礼待军事理论家卫缭,并采纳其贿赂各国权臣以破坏六国合纵的建议,军事上受益匪浅。又接受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法、术、势思想,加强他对政权的统驭能力。听从李斯《谏逐客令》,保持吸收和使用外来客卿的传统,使秦王政身边形成一个智囊团,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秦王嬴政个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秦王政十七年即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秦王嬴政开始了他正式的统一中国的战争。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一时无力灭亡赵国。于是秦国转攻韩国。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韩国虽已灭亡,但韩国贵族的反抗并没有停止。韩王安被迁于岐山,前226年曾发动叛乱,不久被镇压下去,这才彻底解决了韩的问题。 第二个被灭亡的是赵国。在当时的六国中,赵国是最为强劲的一个。先是有廉颇,后有李牧、庞煖,都是善于用兵的大将,秦国几次兴兵伐赵,都未曾讨得多少便宜。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县),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赵大将李牧、司马尚坚持抵抗达一年之久。后来赵王宠臣郭开接受秦人贿赂,向赵王诬告李牧、司马尚。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拒绝交出兵权,赵王便派人暗地逮捕李牧并处死,同时杀掉司马尚。李牧一死,秦军如入无人之境,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赵亡后,公子嘉逃往代郡,自封为王,继续抗秦,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兵败被灭。 灭赵以后,秦兵临易水,威胁燕国。燕国太子丹曾为质于秦,一直想复仇,但因国小势衰,力不敌秦,未能实现。当秦兵压境之际,燕国君臣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燕太子丹决意刺杀秦王政。公元前227年,燕丹派勇士荆轲携带燕国督元的地图和秦国逃将樊於期的人头;作为觐见礼,去刺杀秦王,以挽救燕国。荆轲临行前,太子丹及宾客送其至易水之上。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表达了为国牺牲义无反顾。至秦后,秦王在朝堂接见荆轲,荆轲上朝觐见,献图。图穷匕首现,荆轲抓起匕首刺向秦王。嬴政环柱逃避,后在臣下的提醒下,才拔出佩剑,将荆轲砍倒,肢解其身。秦王大怒,增兵向燕国大举进攻,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攻下燕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往辽东郡。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攻打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地处中原的魏国在秦的打击下,早已奄奄一息,孤立无援。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率兵包围魏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堤,水淹大梁。三月后城坏,魏王假请降,魏亡。魏国被灭后,秦国把下一个目标指向楚国,但因楚国地域广阔,实力不弱,故费了一番周折。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楚国内部发生叛乱,楚将项燕将秦叛将昌文君拥立为荆王,秦以镇压荆王为名,举兵攻楚。楚国当时虽败,但实力尚在。当秦破三晋之后,就全力攻楚。秦将李信自恃年少壮勇,在秦王面前夸下海口:以20万兵力即可横扫楚国。秦王又问老将王翦,王翦答非60万不可。秦王以王翦怯弱而李信勇,于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派李信率20万兵众攻打楚国。李信轻敌惨败,秦军退出楚境。 嬴政遭此挫折,即亲赴王翦家,向王翦赔一礼,请其率兵出征,倾全国兵力——60万人,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大举伐楚。楚国以全部兵力拒秦,大将项燕战死,楚军大败,秦军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楚国灭亡。而后,秦军又向江南广大楚地及降服于楚的越地进攻。不久越君降秦,至此,楚国全部覆灭。 五国相继被灭,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齐国。它的相国后胜,长期受贿于秦,既不备战,更不援助其他五国抗秦。齐王建昏庸,听信于相国。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抵抗。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秦统一六国战争的胜利,是由于秦国在战争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秦王政在位时期,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继灭掉诸国。在战术上,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灭掉了毗邻的弱国韩赵,然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种战术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具体战役中,秦国运用策略正确,如在灭韩赵的战争中,根据具体情况,而不是完全机械地按“先取韩以恐他国”的既定方针,而是机动灵活,赵有机可乘则先攻赵,韩可攻则灭韩。灭楚战役是在检讨了攻楚失策后,根据楚国实力集中优势兵力攻楚而取胜的。攻打齐国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相反,六国方面势力弱小,在战略上又不能联合,各自为战,根本不能阻挡秦国的进攻,战争中消极防御,被动挨打,以至一个个被秦国灭亡。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相继灭掉了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王朝。战国历史至此结束,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邯郸。
公元前246年,其父秦庄襄王逝世,立为秦王。
公元前238年,平息朝中叛乱。
公元前237年,登基加冕,亲自执政。
公元前230年,灭韩。
公元前228年,灭赵。
公元前226年,灭燕。
公元前225年,灭魏。
公元前224年,灭楚。
公元前221年,灭齐。统一中国。称始皇帝。
再:
公元前220年,西巡垄西、北地。
公元前219年,东巡,上泰山封禅。
公元前218年,东巡,至阳武博浪沙遇刺。
公元前216年,在咸阳遇刺。
公元前213年,焚书。
公元前212年,坑儒。
公元前210年,病逝于东巡路上的沙丘平台,享年五十岁,葬于骊山北麓。

关于秦始皇的一组永恒的词:
永恒词之一:灭六国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经过十年的南征北战,秦王嬴政气宇轩昂气势磅礴气贯长虹气吞山河当然也气势汹汹气焰嚣张,终于以一个人与一群人凝聚起的伟大意志、豪情、胆魄和实力,灭亡了六国,平定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成就、开创并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的文字是如此的豪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句是如此的快意。

永恒词之二:始皇帝
秦王嬴政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才发现建立一个体制完备的崭新的大秦帝国有一系列十分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王的称号或称呼问题,下令丞相和御史组织有关人员就此进行讨论;参加讨论的这有关人员先后有朝廷大臣、博士即国家的政治顾问以及文学史学文教方面的官员和专家。最后形成了较为一致的一个意见,上书秦王:古有三皇,即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臣等冒死呈上尊号,王号应称为“泰皇”,其命称为“制”,其令称为“诏”,王自称为“朕”。
秦王批示:“泰皇”除去“泰”字,留用“皇”字;再用上古“帝”位的号,并称“皇帝”。其它依照你们的建议办理。
接到王的批示后,那帮大臣和知识分子们才知他们有多么幼稚、浅薄和笨蛋。
王把“三皇”(一说为天皇、地皇、泰皇;一说为伏羲、神农、燧人或祝融或女娲、)、“五帝”(一说是黄帝或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一说是太昊即伏羲、炎帝即神农、黄帝、少昊和颛顼)合起来让皇与帝集于一身,这才是王者的气魄,这才是伟人的胆识!而我们还在那里琢磨研究哪个皇最显贵。

在确立称号之后,追认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又考虑过去对死后的君主常常再根据他们的行为定立谥号,会形成儿子评价父亲,臣子议论君主的弊端,遂加以废除,从嬴政开始,称始皇帝,后世以数字计,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皇帝,传至无穷。
同时根据金、木、水、火、土凡五德循环往复相生相克的原理,推算周为火德,秦代周,应为水德。遂更改年始,群臣朝贺都在十月初一这一天;衣服、符节和旗帜崇尚黑色;水德属阴,而《易》卦中表示阴的符号阴爻叫做“元”,就把数目改成以六为终极,符节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为六寸,车宽为六尺,六尺为一步,一辆车驾六匹马;改黄河为“德水”;国家实行法治,刚毅严厉,冷峻刻薄,以符合五德中水主阴的命数等等,不一而足。
那会儿,兴奋亢奋的秦始皇忙得不可开交。

永恒词之三:郡县制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但是秦郡的设置过程和郡的名目长期存有各种说法和争论。我取1948年谭其骧《秦郡新考》说:
内史郡,为秦京师直辖区,体制与外郡不同,不在郡数之内。
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36郡,按秦置郡先后,为上郡、巴郡、汉中郡、蜀郡、河东郡、陇西均、北地均、南郡、黔中郡、南阳郡、上党郡、三川郡、太原郡、东郡、云中郡、雁门郡、颍川郡、邯郸郡、巨鹿郡、广阳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砀郡、陈郡、泗水郡、薛郡,即泗水郡、九江郡、辽东郡、代郡、会稽郡、闽中郡、长沙郡、临淄郡、齐郡,即琅琊郡。

始皇二十六年后又增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九原郡。
后复分薛郡置东海郡,分邯郸置恒山郡,分临淄置济北郡,分琅琊置胶东郡,分河东置河内郡,分九江置衡山郡。这样,自内史以外,秦郡凡得四十六。是时北边有胡患,故渔阳、上谷等郡,辖地最少,设戍镇守;南方水乡安靖,故九江、会稽等郡辖地最多,皆出李斯调度。

干部的设置为:
中央“三公”:左右丞相(总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监察御使(掌管图籍章奏,监察、弹劾百官)。
下设九卿:奉常(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宫廷警卫)、卫尉(皇宫保卫)、太仆(宫廷车马)、宗正(皇族内部事务)、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少府(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治粟内史(全国财政税收)、廷尉 (司法)。
郡:郡尉(典兵)、郡守(治民)、监御史(新置郡负责监督百姓及官吏)。
县:县令(万户以上)、县长(不满万户)。
乡:游徼(治安)、三老(教化)、啬夫(小乡司法与税收)、有秩(大乡司法与税收)。
亭:亭长。
里:里正。

郡县的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免和考核,称为“上计”;规定俸禄,如郡守二千石,县令六百石至一千石,县长三百石至五百石等,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卿世禄制,扩大了中央集权的界别阶层和阶级基础,保证了中央政令畅通无阻,一直贯彻到基层中去。
更重要的,是秦始皇通过郡县组织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再通过“三公”、“九卿”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彻底实现了韩非“要在中央”的主张。
秦始皇不知道,他设计创立的这个封建制度体系有多么完备完善完满,一下在中国延用了二千多年没有衰竭也没有改变!

秦始皇为统一人们思想,采取一系列文化措施,形成大一统的壮观局面。

第一,整顿文字的杂乱,建立规范的书体。战国之时,文字异形,造成各国文化交流的不便。尤其是秦统一天下后,妨碍了中央政府的法令条文的有效推行。因此秦始皇把统一文字作为当务之急,责令李斯等人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汲取六国文字中笔画简省的优点,创制出一种形体匀整划一、线条圆转流畅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这是“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之后的新成果,作为官方文字颁行全国。与此同时,狱吏程邈因罪入狱,根据当时颇为流行的通俗字体,潜心创造出一种更为简便的文字。他将小篆的瘦圆字形改为椭方,匀连笔画改为断折,书写更为便利,很受徒隶欢迎。这种字体流布开来,被人称为“隶书”。两种形体的文字在当时都得以推广,但小篆作为书写皇帝诏书和官方文件的标准文字,而隶书主要用于非正式文件的日常抄写。不过此时的“隶书”是指秦隶,可以视为“小篆”的简率写法,因而字体、笔势仍带有篆意。这与后来的“汉隶”不同,“汉隶”字形再变为扁平,笔画再变为粗肥,改变了汉字形、笔的面貌,提高了书写的效率。汉字由此摆脱了图画性质,成为纯粹符号性的方块字。然而秦始皇时的小篆、隶变毕竟是汉字历史上的一大变革,推动了汉字发展的步伐。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秦始皇时定书体为8种,称“八体”,即大篆、小篆、虫书、隶书、刻符、摹印、署书、殳书。其实,后4种是因用途而别,前4种才是不同字体,其中又以小篆、隶书最为流行。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汉字,为推行法令、传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消除方言差别、区域隔阂以及促成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做出了贡献。

第二,打破关塞壁垒,修整交通要道。战国之时,纷乱不息,诸侯互相防范,修筑了众多的隘卡和城堡。各国车辆形制不一,道路宽窄有异,交通十分不便。秦始皇吞并六国后,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对所属各地的控制,因而下令拆除各种障碍,并定车宽以6尺为制。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开始修建驰道。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主要有三大干线。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还有一条向北为加强对匈奴的防御而筑。驰道宽50步,平坦坚实。道旁每隔3丈,植树一株。除此之外,还在今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今湖广地区修“新道”,使西南和东南地区加强了同中原的联系;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后,为了显示其煊赫的功德,就开始了在全国各地的巡行。从称皇到去世的11年中,他兴师动众地在全国巡行5次之多。第一次巡行是从咸阳向西北,意在向边郡宣扬国威。第二次出函谷关至泰山行封禅大礼,又至之罘、琅玡立碑记德。第三次经博浪沙时遭到韩国贵族张良收买的义士狙击,但其不“为盗所惊”,仍悠哉游哉。第四次沿魏、韩、赵国界至碣石,照例刻石记功而还。第五次下东南上会稽山祭大禹,取道临淄西归,由于旅途疲乏劳累和平时纵情淫乐,身体虚弱一病不起。秦始皇的巡行对威慑旧有贵族势力、巩固新兴封建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借此拆除壁垒、修建驰道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则有利于全国各地的联系,这无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和中国版图的统一。

第三,加强法制观念,整肃人伦纲纪。秦始皇统治一个前所未有的封建大国,必须依靠完备的法律来巩固社会秩序,并以系统的伦理规范人们的心理。秦时法纲严密,条目繁杂,为我国历史上所少见。秦律几乎对人民生活的一举一动均作出明文规定,进行严格限制并对违者治罪。秦国自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始,就强调法律的尊严和无情。《史记·商君列传》载:“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其后历代条文不断充实、苛细,如“敢有挟书者,族”,“有敢偶语者,弃市”,甚至连穿鞋都作规定,致使百姓“毋敢履锦履”。百姓一旦触动法律,往往轻罪重罚。朝廷认为只有用刑才能杜绝犯罪,因而秦代酷刑甚多,如“黥”“劓”“笞”“戮”“宫”“枭首”“弃市”“腰斩”“剖腹”“族诛”“连坐”等,既有古代旧刑,也有自己新创。秦代据五行说从水德,也是实行严刑酷法的一个原因,并借法律条款矫正陋俗蛮习。秦国本较落后,自孝公以来,善用人才,励精图治,移风易俗,循法务实,社会风气很快扭转。秦始皇为整肃人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之罘刻石勒写“建立法度,显著纲纪”以歌圣明,会稽刻石严令“禁止淫佚”以纠蛮俗。秦时还在各地设置专掌教化的乡官,负责道德思想的宣传教育。由于秦代法制过于苛刻,一方面镇压了社会的不满情绪,但另一方面也激化了遗留的历史矛盾,自诩为“大圣”的秦始皇因而留下“暴君”的声名。

第四,征服边境民族,扩展中华地域。自古以来,华夏族位居中原,在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加强了互相之间的了解和融合。秦灭六国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居住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越族,因为他们的分支很多又称“百越”。百越地区与中原地区有着许多不同的文化特征,其中如“断发文身”、“铸铜为鼓”以及“无嫁娶礼法”。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灭掉楚国后,继而降服了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越族,建置会稽郡。接着又征服了福建境内的闽越,设立闽中郡。后又进攻两广地区,最终攻取南越并设三郡。又迁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从此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西南夷也有数十个少数民族,他们自成部落,很少来往。秦始皇派人修建了一条通往云贵地区的“五尺道”后,将陕、川、云、贵连成一片,使这些少数民族成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匈奴则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仗恃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经常深入中原抢掠财物。秦始皇为解除这一威胁,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向河套征伐,一举夺回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为巩固对这里的统治,秦始皇还迁内地人3万户到此屯垦。这次大规模移民有效地制止了匈奴的南下侵扰,并促进了这里的资源开发和民族融合。在与匈奴的斗争中,秦王朝为免边患,于秦、赵、燕旧长城基础上,修筑起一条西起临洮东至碣石,绵延5000余公里而举世闻名的长城。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境内的安定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秦朝完全彻底废除了周代以来的封邦建国制度,将东至大海、西达陇右、北抵阴山、南越五岭的辽阔版图统一于中央朝廷的权势之下,形成多民族大帝国的一统空间。

第五,焚书钳制思想,坑儒弭止诽谤。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一系列改革措施并非一帆风顺,当初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就主张分封制,只是廷尉李斯持坚决反对态度。他认为,分封制只会造成诸侯纷争的恶果,只有彻底废除才能免除祸乱。秦始皇采纳了李斯之见,认为“立封国”就是“树敌县”,于是在全国确定了郡县制。事隔8年之后,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在咸阳宫举行的盛大宴会上,这个话题又被重新提起。当时仆射周青臣在为始皇祝寿时,称颂始皇“神灵明圣”,“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并说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秦始皇很高兴,但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阿谀奉承当场批评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当即进行反驳,他指斥淳于越为“愚儒”,谴责儒生们“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人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他认为这样一群儒生是一种危险势力,建议始皇坚决制止他们的非法活动,并提出了焚书的具体建议:“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在全国点燃了焚书的烈火。就在焚书的次年,又发生了坑儒的事件。起因为秦始皇在享有极尊崇的地位和极富贵的生活后,十分怕死,他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和骊山墓,并在方士的蛊惑下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之药。侯生、卢生见始皇残暴,怕因大言不能兑现被处死刑,于是诽谤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等等,并借口求仙药而去。始皇知后盛怒不止,遂以“妖言以乱黔首”之名进行追查,其后亲自圈定460余人活埋于咸阳。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镇压政治上的反对派的严厉举措,目的是扼杀先秦以来的诸家学说,封堵现今之世的噪杂口舌,这对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稳定的确具有极大的效力。但这种极其残暴的手段也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它使先秦大批文献古籍付之一炬,给中国文化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使春秋以来蓬勃兴起的自由思索精神,遭受到一次致命的打击。

秦始皇的一系列暴政、酷敛、专制和荒淫建立在饱受战乱的华夏废墟上,固然以不可一世的气焰振策于六合、称雄于海内,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重又一统起来,但是由此也激化了社会矛盾,促发了动乱。尤其是秦二世阴谋篡夺帝位之后,更为残忍昏谬。他采取“灭大臣而远骨肉”的手段,推行“杀人众者为忠臣”的政策,更使天下不胜其苦、不堪其虐,终于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王朝于是在风雨飘摇中寿终正寝。



首先,于公园前230至公园前221年先后灭韩、楚、魏、赵、燕、齐,统一六国,完成了土地疆域的统一;其次,统一六国后,开创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全国范围的实行郡县制便于集权;经济上,统一度量衡,集市货物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文化上,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推行秦国的小篆;最后统一车轨,以便于交通出行


秦始皇怎么登上皇位又是怎么统一六国的
这是要讲历史故事吗?我就不复制黏贴了。简单来讲是这样的,秦始皇的父亲嬴异人在赵国做人质的时候,和吕不韦送给他的爱姬——赵姬生下了他的长子,因为是正月生的起名叫政。嬴政2岁的时候,因为秦国攻打赵国邯郸,赵国要杀异人,於是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逃回了秦国,可是嬴政母子被留在了赵国。幸亏...

秦朝历史简介。
实现了全国之大一统。秦朝就此确立,首都设在咸阳。秦王嬴政自以为功高「三皇」,德过「五帝」,所以兼采二者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的专称。他自命是秦「始皇帝」(前221年-前210年),子孙将是「二世」、「三世」...以至无穷。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能够灭六国?灭掉六国后秦始皇做了什么?
《过秦论》中提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也就是说秦始皇在之前秦国王室的一代代的基础上,灭六国,实现了大一统。短短十年的时间,秦始皇在位就攻灭了六个大国,这其中究竟是凭借着超凡的运气还是强悍的实力呢?秦国在各诸侯国中处于最西边的位置,他打败了...

秦始皇的大一统和汉武帝的大一统()
按照我的理解.形式相同都是用军事手段来完成的大一统.性质不同大概是秦灭六国捎带着把六国的文字度量衡等等都统一了.然后集12万户各国富甲拉到咸阳,而汉武帝对内就灭了反对他的藩王,汉武主要是打匈奴.秦当时灭的是6国,战国时期很像欧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字语言货币法律和不同的度量衡,秦的统一...

秦始皇可以过大于功吗?
虽然是暴君但统一六国,统一货币,统一衡量度,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不能泯灭!!!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并初步将“大一统”思想灌输给了中国人,为以后的中国统一战提供了依据。李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耽雄”概括了他的丰功伟绩。秦始皇,名叫赢政,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

历史上关于秦始皇你知道多少?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灭六国之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一、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实现了大一统天下 战国七雄的时代,七雄并立于世,虽实力略有悬殊,却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为什么秦国却灭六国实现大一统?一是秦始皇嬴政五世祖秦孝公在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变法后秦国废除了旧制度,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大发展,使秦国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二是战国...

秦始皇为什么要开创帝制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几个大一统朝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政权,它是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秦始皇则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的政治家。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

简述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开创者。他一生的功绩有:(1)灭六国,统一全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2)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3)文化、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兴修灵渠,...

鼓楼区15792976361: 秦始皇大一统的措施 -
召明黄连:[答案] 秦始皇的措施是: 1.北建长城,拒匈奴,南开灵渠,平百越. 2.废封国,设郡县,将地方控制权收于中央. 3.修驰道,提高中央政令和军事行动的效率. 4.统一度量衡,文字,车轨,货币,形成经济上的统一和凝聚力.

鼓楼区15792976361: 秦始皇大一统的措施有什么
召明黄连: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与监察.③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⑤接受李斯建议,焚书坑儒⑥修长城,开灵渠,抵御匈奴

鼓楼区15792976361: 秦始皇用采取了什么方式措施进行了大统一
召明黄连: 武力统一 货币统一 中央统一

鼓楼区15792976361: 列举秦始皇实现统一扩大疆土的过程 -
召明黄连: 秦王政一十五年(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韩国,俘韩王安,所得韩地置颍川郡,韩亡. 秦王政一十七年(前228年),秦军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 秦王政一十八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

鼓楼区15792976361: 秦始皇是靠什么登基的?又是怎么怎么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的时候最?
召明黄连: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并初步将“大一统”思想灌输给了中...

鼓楼区15792976361: 古代秦始皇统一措施!! -
召明黄连: 远交近攻,逐一击破

鼓楼区15792976361: 秦朝存在多少年 -
召明黄连:[答案] 秦朝存在15年,只有秦始皇、秦二世、子婴三位皇帝.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秦始...

鼓楼区15792976361: 秦始皇横扫六国是凭超凡的运气还是强悍的 -
召明黄连: 秦始皇横扫六国,凭借的并非全是运气,其强悍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实力.从《过秦论》中可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也就是说秦始皇在之前秦国王室的一代代的基础上,灭六国,实现了大一...

鼓楼区15792976361: 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 时间 人物 意义 首都即疆域 急啊! -
召明黄连:[答案] 首都是咸阳.根本原因有当时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时局动荡,及商鞅的成功变法后的秦国的强大.时间是公元前221..人物就记秦始皇就好.意义在于实现大一统.打破了分封制.对今后统一各种计量等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疆域西...

鼓楼区15792976361: 嬴政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
召明黄连: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日益增强.嬴政在位期间,做了许多大一统措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