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为德国海军提出了群狼战术的海军元帅是谁?

作者&投稿:暴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时期,为德国海军提出了"群狼战术"的海军元帅是~

卡尔.邓尼茨

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后来升任海军元帅,最后继希特勒担任纳粹德国元首,1945年5月投降盟军。

卡尔•冯·邓尼茨引(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0月24日),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二任(也是末任)元首(兼任总理),作战部部长,武装部队统帅,北部战区与民防司令,海军总司令,潜水艇部队司令,海军元帅,德意志民族国家社会党党员,希特勒死后接任德国国家元首,纳粹主要战犯之一。

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1891~1980)
卡尔·邓尼兹(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是德国海军元帅、先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了潜艇舰队总司令、海军总司令、德国联邦大总统和武装力量总司令之职。卡尔·邓尼茨出生在柏林。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1943年1月,邓尼茨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

邓尼茨

邓尼茨1891年出生于一个普鲁土的名门望族。他之所以想参加海军;主要是因为他愿意接受唯有海军才能提供的技术教育。他在19岁时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4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是轻型巡洋舰"布雷斯劳"号上的一名尉官。这就使他参加了战争初期的一个海军"插曲"。当时,"哥本"号和"布雷斯劳"号两艘德舰逃过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围捕,到达了君士坦丁堡,然后名义上出售给土耳其。这是一段非常不光彩的"表演",年轻的邓尼茨由此认识到德国海军并非无敌于天下,英国海军在战术和技巧上都远比它占优势。

此后两年,虽然这两艘军舰在名义上是属于土耳其,但邓尼茨仍留在"布雷斯劳"号上服务,偶尔也参加在黑海中的突击行动。由于害怕苏联黑海舰队的追击,所以不敢离开土耳其海峡太远,这也使邓尼茨学到了一些特殊的海战经验。

1916年,他返回德国并转入潜艇部队。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潜艇,也是他一生事业的真正起点。经过初步训练,他被派到U39号上任守望官,1918年又升任UB68号的艇长。这是一艘在地中海内活动的潜艇,以奥地利在亚德里亚海上的波拉港为基地。他在那里与施泰因鲍尔相识,后者是第一次大战中德国最富冒险精神的潜艇指挥官之一。邓尼茨可能是从他手中学到了夜间水面攻击的理论,即利用黑暗的掩护,以求溜过敌方驱逐舰的警戒线发动攻击。他们两人约定在同盟国的一条护航线上会合,以验证他们的理论,结果施泰因鲍尔未能到达指定的会合点,邓尼茨只好单独去试验这一新理论。幸运的是一支英国的护航船队恰好到达附近海域。邓尼茨毫不困难地通过驱逐舰的屏障,悄悄地溜到了商船附近。他用鱼雷击沉了一艘商船,但此后在潜航时,潜艇失去了控制,不得不炸毁主压载水槽,以使其不至于因潜入太深而被水压所催毁。UB68号遂在英国船队中浮出海面。邓尼茨只好下令弃船。他被一艘英国驱逐舰救起,此后10个月,都在约克夏的战俘营中度过。

毫无疑问,邓尼茨从此打定主意,要发展一种新战术来击败这种传统的护航原则。邓尼茨虽然不是一位海军历史学家,对于护航原则的光荣历史也未作过研究,但凭他自身的经验,他发现自从英国人在1917年采取护航的办法之后,德国潜艇开始功败垂成。传统的潜艇攻击天在白天用潜航的潜艇来执行,这对船队中被护航的商船已经不能造成任何影响。直到16年后,邓尼茨才有机会试验有关潜艇战术的新理论。1919年,他从英国战俘营返回德国,再度进入德国共和国海军。由于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那实际上是一支没有潜艇的海军。不过魏玛共和国政府还是秘密地在外国订造潜艇,这就使邓尼茨与潜艇的发展不至于完全脱节。实际上,他在海军中的服务还是以在驱逐舰和巡洋舰上为主,到1934、1935年,他已升到上校,负责指挥巡洋“"艾姆登号"。

希特勒在1933年夺得了政权之后,德国海军重整旗鼓的前途也开始日益光明。希特勒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会晤,表示在其未来的建军计划中,海军在公平的分配中一定占优先地位,这样他就赢得了雷德尔和全体海军人员的拥护。在雄心勃勃的"乙计划"中,预定在1944年,德国将拥有一支强大而稳定的海军舰队,到1948年,其实力足以向英国海军挑战。虽然雷德尔对希特勒的效忠是毫无疑问的,但对纳粹党当则是另一种态度。雷德尔本人不曾入党,并且严格命令一切海军人员都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他讨厌且不信任戈林,对纳粹党的其他领袖的态度也是既冷淡又谨慎。。

邓尼茨则恰好相反。虽然受到雷德尔的禁止,他不能正式加入纳粹党,但他对纳粹主义具有强烈的信仰.而对希特勒更是狂热地拥护。最初他还太年轻,资历浅,缺少表现的机会。但自从战争爆发以后,随着地位日益提高,他开始培养与党内领袖之间的友谊,甚至对戈林也曲意奉承。尽管戈林有强烈的反海军情绪,但邓尼茨知道他是希特勒亲信中权力最大的一位。1943年初,邓尼茨接替雷德尔出任海军总司令,他立即解除了海军人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的禁令。雷德尔曾戏称他"希特勒青年邓尼茨"。

自从当权之日起,希特勒的目的就是要支配欧洲。他的基本计划是先解决欧洲大陆问题,然后再占领不列颠帝国。基于这种思想,希特勒先开始和英国展开有关海军协定的谈判。在谈判所提出的建议中把德国海军的吨位数定为英国海军的35%,而潜艇则可达到45%。这个数字在某种环境下还可以增到100%。他们认为英国是一个海洋国家,对于这种程度的海上优势应会感到满意,也就可能不再干涉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冒险。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遂在伦敦签字。

事实上,在《英德海军协定》签字以前,德国即早已开始建造潜艇,甚至在协议书的墨迹未干之时,第一支作战部队就已经产生。其指挥官即为邓尼茨上校,以后他又被任命为海军总部中的"首席潜艇官",负责一切有关潜艇发展、政策、训练等项事宜。这使他有机会发展他的理论,并通过演习把这些理论付诸试验。

邓尼茨的潜艇思想以两项原则为基础。第一,潜艇的攻击目标就是商船。对他来说,这就包括了潜艇战的一切行动和其目的。击沉一艘敌方的军舰不过是一种额外的收获而已。对商船的攻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更不必考虑平民生命的损失。根据《海牙公约》,在攻击商船时应先停船检查,而在击沉之前应对所有的乘员提供安全保障。邓尼茨不仅不理会这种规定,而且还花了许多时间去寻找《公约》的漏洞,以便使潜艇可以合法地在无警告情况下击沉商船.他狡辩说一艘商船在战时发出求救的信号就意味?quot;正在受到潜艇的攻击".这就构成海军的一种情报来源。根据这种理由,它也就不应受《海牙公约》的保护。

他的第二项原则认为潜艇根本上只是一种能潜航的水面船只,应像一艘水面军舰一样投入战斗,就对商船的攻击而言,这是一种超前的观念,完全改变了当时流行的看法,即认为潜艇在白天应潜伏在水中,当目标进入其射程以内时才在水下用鱼雷加以攻击。邓尼茨认为夜间的水面攻击最为有利。因为潜艇的指挥塔体型很小,在夜间几乎看不见,而潜艇的水面航速又几乎超过商船。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也就使潜艇可以到达最有利的火力发射位置。 他毫不浪费时间。立即在波罗的海中设计演习以求验证他的理论是否正确。在训练人员时,邓尼茨非常注意细节。他要求全体官兵对德国潜艇的设计充满信心,同时也要掌握在一切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操作能力。他用德国舰队来扮演敌方的护航兵力,试验其潜艇的夜间攻击技术。结果它们很轻松地穿过一道驱逐舰的屏障,一到达距目标600码以内的位置而未被发现。这就证明他所走的路线不错。 夜间水面攻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狼群"战术。他设想在对方船队的可能航线上横向展开一队潜艇,假使有一艘潜艇发现了踪迹,就立即跟着它走,同时通知其他的潜艇集合在一起。并驶往前方等候。以便在次夜发动攻击。

这种战术行动会产生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最有效的指挥命令是发自海上的指挥潜艇呢?还是发自岸的司令部呢?一郎尼茨曾试验过这两种方法,最后发现在装备有精密通信网的岸上司令部中,他可以作较好的控制。不过他又迅速认识到这种控制体系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大量的讯号从海上潜艇中发出,将使敌方的方向寻觅系统易于发现我方潜艇的位置。他准备进行这种冒险,因为他认为从岸上进行有效的控制有较大的优势,同时他也相信英国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高频率定向系统。

在以后3年内,即1936年到1939年,邓尼茨根据他的理论建立起德国潜艇兵种。除了经常演习以求将"狼群"战术发展到最高效率以外,他还集中精力为这一目标设计了一种性能最佳的潜艇。对于这样的战争,其理想的潜艇是舰体要尽可能小,因为愈小则愈不易为敌人所发现;而从燃料储量来说,则希望它具有最大的续航力。因为任何与英国人之间的战争,都使德国潜艇必须到达离基地很远的地方去作战。邓尼茨的工程专家发现,只要把排水量500吨的标准潜艇再增加17吨以加装油槽,即可以使其航程由6200海里增加到8850海里。这就是以后大量生产的VⅡC型。为了适应航程较远的战斗,他们还设计了740吨的潜艇,其航程为13450海里,这就是ⅠⅩ型,它与VⅡC型的生产比例为1比3。最后,为了真正的远程作战,例如在非洲的南部海域和印度洋的战斗,又设计了一种大型水底油轮,可以在海上为作战用的潜艇加油。这就是ⅩⅠⅤ型潜艇,其水面排水量为1688吨.那些潜艇艇长们称?quot;奶牛"。不过直到1940年底和1941年初,这种潜艇才开始按一定数量生产。

在这4年中,邓尼茨对于德国潜艇兵种的发展,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都是总负其责,他专心一意地投入潜艇部的建设,亲自选拔和训练人员,并把他自己的新战术思想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虽然他并非十个和善可亲的人,但他尽可能与他的艇长们保持接触。每当一艘潜艇出海演习回来,他总是在码头上欢迎官兵。所以全体官兵都把他当作父亲看待。

在这几年中他在两方面最幸运。一是他在整个4年之内都能安于其位。德国海军不像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海军,不是在任职两年半左右就实行调职。这有两种好处,一方面使他有充裕的时间来发展和改善其战术思想,另一方面也使他的部下有一种安全感,知道这种指挥体系不会有所改变,他们不必害怕到时又要去适σ晃恍铝煨涞乃枷搿6�前亓值暮>�懿慷缘四岽牧硌劭创��唤龀腥纤�俏ㄒ坏那蓖ё�遥��叶杂谒�岢龅囊�笠惨宦膳�肌5笔彼�故且晃患侗鹣嗟钡偷木�伲��以说氖撬�亩ネ飞纤竞>�芩玖罾椎露�运�湃斡屑樱�谇蓖д搅煊蛑械囊磺形侍馐侨菪硭�笕ǘ览俊?

邓尼茨不仅对潜艇部队的建设专心致志,而且他对假想敌是谁也有坚定不移的看法。在1935年到1939年间的德国,也许只有他一个人如此坚信英国是未来战争中的主要敌人,他的一切训练和准备都指向这个唯一的目标。他甚至要求一切演习都应到大西洋中去进行,而不应限于波罗的海或北海范围内。雷德尔深信希特勒的诺言,即保证在1945年以前不与英国开战,所以他一点都不紧张,而是相应地去建造一支安定的大舰队。尽管邓尼茨对他的元首忠心耿耿,但在这一点上却保持着与希特勒不同的看法。他那时还是人微言轻,也就不敢随便表露自己的意见。

1939年4月26日,德国片面废除《英德海军协定》。德国占领捷克之后,英国就为波兰的安全提供了保证.两国的关系从此开始紧张,而这次废约行动堪称火上浇油。这不仅暗示战祸可能一触即发,而且也使英国人认清德国海军正在以最快速度重振旗鼓。依照雷德尔的Z计划,预计到1948年德国才能有233艘潜艇。但废约之后,邓尼茨认为德国决不能等到1948年去完成其舰队的建造计划。所以他力主德国的造船工业应立即停止其他一切船只的建造,而集中全力来生产潜艇。而最终雷德尔也只是决定把战舰和潜艇同列为第一优先而已。无论如何,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德国的工业在战争开始时未能交出邓尼茨所希望的那么多潜艇。

当英国在1939年9月3日对德国宣战时,邓尼茨手中的潜艇总共不过57艘,而其中只有46艘已完成战备,其中又只有22艘VⅡ型可以适应大西洋中的海战。依照惯例,一支潜艇部队通常是1/3在作战地区中巡逻,l/3在来往的途中行进,l/3在基地整顿和休息,所以邓尼茨在大西洋中能用的作战兵力不会超过7艘潜艇。这对于有效的"狼群"战术而言,显然是太少了。直到1940年10月,邓尼茨才有足够的潜艇来使"狠群"理论发挥真正的效力。结果实在惊人,在那一个月内,德国潜艇一共击沉了63艘商船,总吨位数达到35万吨之多。

"狼群"攻击的组织工作相当复杂,必须由邓尼茨在岸上的司令部作严密的控制。邓尼茨很容易地了解到对方的护航船队何时离开加拿大前往英国。以及所包括的船只数量。正常的情报部门就可以给他这种资料。个别潜艇散布在一条与敌方的预计航线成直角的直线上,根据能见度的差异,彼此间隔25海里到30海里,等待发现敌船。当其中一艘潜艇发现敌船之后,就立即用高频率的潜艇无线电波向邓尼茨报告,同时继续监视敌人的船队。它此时浮出海面但与敌船保持最大的能见距离,这样就不易被对方发觉。在监视的同时,这艘潜艇也就继续向邓尼茨报告敌方船队在航向或速度上的改变,以及天气情况和其他有关资料。

当潜艇司令部收到发现敌情的报告之后,就立即用同样的高频率电波通知参加"狼群"行动的其它潜艇,命令它们向那一艘潜艇靠拢。甚至连它们应该怎样走都由司令部决定。当它们即将接近敌方船队时,原先的那艘潜艇就会用中波无线电来和它们取得联系。

所有潜艇都奉有严格的命令,必须等待全部舰只到达后才开始攻击。它们驶往前方的某一位置,那是预计敌方船队在天黑之后能到达的地点,这样它们就可以在一整夜发动攻击。攻击的方法是依赖它们几乎完全不被敌人发现的特性,通过护航舰只的屏障线,一直溜到商船的中间,直到射程大约600码时才发射鱼雷。在这样的距离内几乎百发百中。当天快要亮时,潜艇立即开始停止攻击,以最高速度在水面上沿着船队的同一航向向前行驶,依赖其高速度进入下一个有利位置,等到夜幕再度垂下时再作第二次攻击,这样一夜复一夜,直到所有的潜艇把鱼雷都用完为止。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邓尼茨都对部队保持着严密的控制,从他的司令部中发出一连串的无线电报,指挥每一艘潜艇在每一分钟的行动,只在夜间攻击时例外。在夜间,各位舰长要用自己的技巧和主动性去达到适当的射程并尽可能击沉大量的商船。但何时开始攻击和何时停止则都由司令部决定。对于这种形式的攻击,英国人基本上毫无防御能力。在最初阶段,大西洋之战是完全靠肉眼来打的,决定胜负的问题就是要看谁先发现对方。潜艇显然占了优势。当时虽已有雷达,但受到巡逻飞机航程的限制,即最远只可以到达距机场200海里的地区而护航舰只则还没有装雷达。

邓尼茨曾凭着高度的技巧和坚定的决心来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情况。部队执行命令时事无巨细都根据他的指示和决定来办。当然他也有失算的地方,譬如说有些鱼雷设计不佳,有向深水处潜入而从目标船底下通过的情况发生。邓尼茨不仅立即加以矫正,而且还把负责人送交军事法庭审判。

另一方面他也有特别好的运气。最重要的是英国海军的密码几乎全被德国海军情报机构译出。所以,邓尼茨对敌情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他指挥的潜艇也就能击中敌人而不被敌人击中。

除了全面指导德国潜艇对英国海上运输的主力进行攻击以外,邓尼茨还能有余暇来计划和指导某些特殊行动。最使人难忘的是U47在1939年10月13日夜间深入斯卡巴夫罗,击沉了英国航空母舰"皇家橡树"号。这次成功使邓尼茨升任少将,并使他能与希特勒直接接触。他乘机向希特勒灌输他的思想;只有凭借潜艇作战才能击败英国。

1942年11月,英国的霍顿爵士接替诺贝尔,负责指导反潜战。在诺贝尔负责期间,由于缺乏护航舰只,所有的新舰都是立即投入战斗以至于人员都不曾接受适当的训练,等到雷顿接手时,由于造船工业的加速发展,专供反潜作战的舰只开始逐渐增多,于是他可以把它们组成护航群,加以适当的训练,以迎接大西洋中的新战斗。

霍顿也象邓尼茨一样,深知士气在大西洋之战中的极端重要性。所以他也象邓尼茨一样要求其司令部具有高度的指挥能力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使所有护航舰只的舰长和飞机机长对一切战斗都充满信心。正象邓尼茨站在码头上欢迎潜艇返航一样,霍顿亲自乘坐小型护航船只和巡逻飞机在海上监督作战。他们二人在第一次大战时都是潜艇艇长,现在又开始斗智,而邓尼茨早已感觉大事不妙。

1942年2月,德国潜艇的损失开始剧增,这已经给了邓尼茨一次警告。损失的原因在于英国的水面和空中护航兵力都已装备1.5公尺的雷达。当德国潜艇在夜间攻击商船时,它们也会受到全速赶来的敌方护航军舰的奇袭。邓尼茨和他的技术专家很快就弄清了其原因在于一种新的雷达装置,它比老式雷达射程更远,也更精确,但直到8月间他们才找到对策,那就最所谓FuMB,这是一种雷达射线接收器,能够迅速告诉潜艇它已被雷达盯住,于是潜艇常能迅速潜入水中来逃避敌方攻击。但是对邓尼茨来说,敌军设下的网已经在收紧之中。1943年2月,联军又在大西洋中首次使用10公分的雷达。德国的FuMB不能接收这种新型雷达的信号,潜艇因此会突然受到袭击。也许是受到这种失败心理的影响,邓尼茨此时又犯了一个最大的战术错误。他命令所有潜艇在通过比斯开湾时,一律浮出水面并用高射炮和敌机对攻。这个倒霉的命令造成了重大损失。在2月间损失潜艇19艘,3月15艘,而5月更多达37艘,损失如此惨重,其原因不仅在于新雷达,还在于威力较强的英军深水炸弹。

1942年5月,希特勒要求邓尼茨出席讨论全面战争情况的定期元首会议,以使他亲自报告潜艇战的进展。邓尼茨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在雷德尔比较现实地作出评论之后,他就大谈其对于最后胜利的信心,这立即赢得了希特勒的赞许。所以当1943年1月雷德尔辞职时,邓尼茨就越过了其他资历较深的海军将领而接任海军总司令。 雷德尔之所以辞职,是因为希特勒在戈林的唆使下下令把所有大型军舰都报废,舰炮改为岸上炮,人员则用来扩充潜艇部队或补充陆军。雷德尔遂愤而辞职。邓尼茨最初同意希特勒的命令,但几星期之后,他弄清了海战的全盘情况,又要求希特勒收回成命。

就潜艇战的指挥而言,邓尼茨的确成就卓越,但他似乎不能胜任海军总司令的职务。他对于地中海战役的处理,尤其是在非洲的撤退和联军进攻西西里岛时,就显得不太高明。他本人在当时确信问题的关键在于陆军的补给,他坚决主张使用所有德国和意大利的军舰,从巡洋舰到潜艇,来运送补给而不参加战斗。这一错误导致轴心国部队在突尼斯大批投降,联军在西西里岛顺利登陆。

同盟国的空中兵力在大西洋地区迅速增加,尤其是在使用护航母舰之后,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漏洞也被填补了。这就使潜艇的水面攻击战术不再有用武之地。1943年5月之后,所有德国潜艇都撤出北大西洋。到此时,邓尼茨似乎已经知道海上的战争是输定了,两年多以来,他一直都在用新型潜艇的神话来欺骗希特勒,甚至也可以说他最自欺欺人。这些神话不久被揭穿了。首先是所谓?quot;史诺克"通气管,它可以容许潜艇在潜航时仍能使用柴油巡航体系。瓦尔特潜艇是第二种发明,它使用双氧水作为涡轮机的动力来源,但由于技术困难太多,几乎直到战争结束时才发明出来,已经不能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当海战地点已经接近德国本土时,邓尼茨又赶造了大批小型潜艇以求扭转劣势,结果是不仅损失惨重,而且也毫无成效。

当联军迫近柏林时,所有的纳粹要人中,只有邓尼茨和戈倍尔还真正效忠于希特勒。 1945年4月26日,戈林企图接管政权,希特勒大怒,命令立即将他拘捕正法。希姆莱也私自想和同盟国接触。所以希特勒在自杀前,留下遗言任命邓尼茨继任德国元首。

邓尼茨于5月1日就职,起先他还希望和西方同盟国达成单方面的停战,他以为西方国家将会利用他来对抗苏联并控制战后的德国。这种梦想只维持了3个星期就破灭了,5月22日他被捕,和其余的德国领袖们一同在纽伦堡接受战犯审判,并被判处了10年徒刑。他在1956年刑满出狱,后来在德国过着休闲的生活。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潜艇战的指挥官,邓尼茨毫无疑问是卓有成就的,但在充任海军总司令时,他却完全失败了。他缺乏对战略问题的了解和长远眼光。但是即使当时德国能有强大的海军,他也还是照样不可能有杰出的表现。

二战时期,为德国海军提出了"群狼战术"的海军元帅是:【邓尼茨】

卡尔.邓尼茨海军元帅.第三帝国最后的元首.希特勒的接班人.

德国的海军将领邓尼茨。

邓尼茨


二战时德国设计的H计划
H型战列舰是纳粹德国海军在二战时期计划建造的最高级别的战列舰。该舰在技术性能和外形尺寸符合德国海军的实际使用情况,比如基尔运河的通航限制和当时德国国力的承受能力。403毫米火炮和柴油推进系统的应用又体现了该方案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一贯坚持"全面防护"装甲防护理论的德国军舰在排水量不大的前提下能...

世界上真的有轮回吗,又有前生今世吗??
这件事让父母和这为朋友很是惊奇,后来找了专家对小孩进行催眠,得知这个小孩前世是2战时期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通讯兵,他所服役的潜艇在一次攻击美国运输船的战斗中被赶来护航的美国驱除舰用深水炸弹炸沉,以至全艇官兵无一幸免。还有很多案例,证明灵魂重新投胎的时候是不分国家和地区的,现在是中国人,前世未必也是中国...

为什么说德国侵占挪威,功劳不属于海军?损失30艘,家底被打光
可是,英法联军进军到马奇诺防线后,并没有向德国腹地推进,直到1940年5月德军入侵法国。8个月的「 ”无动于衷”,成为人们对英、法等国绥靖政策诟病的原因。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刚上任不久的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在得知德国海军经常袭扰运输商船和偷袭军港后,立刻组织护航队,并成功逼迫...

纳粹德国27名元帅是那几个?
卡尔·冯·邓尼茨,德国海军元帅。希特勒在遗嘱中任命他为其继承人,身兼总统与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任职20多天后德军投降。战后于纽伦堡审判判决十年有期徒刑,于1956年释放。出狱后,继续宣传纳粹精神及复仇主义。1980年12月24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德国二战时期的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可以在盟军封锁之下进入地中海
”此时的德军已经收编了法国在地中海沿岸的海军力量,并且在北大西洋对英美两国进行有效的潜艇战。这样一来,盟军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海上封锁就变得十分单薄,而德国海军舰队则可以利用潜艇的辅助,再加上地中海内部意大利海军与原法国海军的配合,顺利地打破封锁进入地中海区域。德国海军在二战的地中海战场始终...

二战德国战列舰有哪些
只是作为海上炮台使用,被英国空军特制的炸弹击沉。5、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诺号在德国用于破坏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德国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介于重巡洋舰和战列巡洋舰之间。也是用于海上破交战。共三艘:德国海军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

二战时德国没能打下英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英国的海军足以在当时的世界上称雄,德国海军不行。英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同时经历了这场工业革命,虽然,世界局势发生巨变,但是,英国仅仅是发展不如几个新兴强国迅速罢了,并未被甩开距离,所以,英国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可能英国在陆、空两军不是德国的对手,可是,英国的海军在二战时期仍足以在世界上...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不发展航空母舰编队却以潜艇为主力在海上伏击盟军...
呵呵,这个问题,其实本质原因有三点:1.那是造航母的费用高昂,德国人不愿意花大量的钱来造防御低下的航母。2.跟德国的地理有关,德国地处欧洲中部,海岸线短,再加上大西洋的海域狭窄,航母是用来远洋威慑作战的,在欧洲战场还没平定前,是不会花大钱造航母的。3.那个时候海军是由邓尼茨来掌管,而...

纳粹德国最后的疯狂!13万吨超级战列舰,倾尽整个欧洲都造不出
显然当时德国海军的当务之急,不是造这些庞大而无用的超级战列舰,而是大力发展潜艇,并像一战那样发动“无限制潜艇战”来打击苏联和英美海军。这个道理很简单,盟军的水面舰艇无论是吨位、数量还是质量,都已经远胜德国海军,只有发展水下力量,才能够勉强抗衡。这一点在日本海军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二...

在二战时若德国和日本海军联合在一起,他们能成攻拿下英国可能性有多大...
二战时期,德国空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之一,而日本海军更是能和美国海军一较高下的存在。所以如果德国和日本海军联合在一起,成功攻下英国还是十拿九稳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当时的德国空军对英国皇家空军实现了压制性的优势。其次就是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在前期压制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喘不过气来。

会泽县13227592349: 二战时期,为德国海军提出了“群狼战术”的海军元帅是? -
纵股信达: 卡尔.邓尼茨一战的时候是德国潜艇指挥官,二战担任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后来升任海军司令,最后继希特勒担任纳粹德国元首.

会泽县13227592349: 二战时的德国潜艇采用的狼群战术是什么? -
纵股信达: 知道狼是怎么样攻击猎物的吗?一只发现了猎物,就会用物有的声波招集同类来共同发起攻击,这样的胜算比较大,对猎物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往往可以将一群猎物至之死地,攻击完毕后,大家便四散而去,这就是所谓的狼群战术,德国潜艇在海上随意巡逻,一艘发现目标,立即通知就近的所有潜艇来前汇餐,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使盟军海上运输线受到了致命打击.

会泽县13227592349: 二战时期,为德国海军提出了群狼战术的海军元帅是
纵股信达: 德国的海军将领邓尼茨.

会泽县13227592349: 29.二战时期,为德国海军提出了群狼战术的海军元帅是? -
纵股信达: 邓尼茨 ..

会泽县13227592349: 二战中德军群狼战术具体是怎么部署的?二战中德军群狼战术具体是怎么
纵股信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海军将领狼头邓尼茨首创了海战的狼群战术,使纳粹德国海军猖狂一时

会泽县13227592349: 二战期间,为德国海军提出了"野狼战术"的海军元帅是谁?
纵股信达: 邓尼茨

会泽县13227592349: 什么是"狼群战术"或"群狼战术"? -
纵股信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海军司令邓尼兹创造了潜艇的“狼群战术”.这一招特别狠毒,他们不断袭击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在大西洋上的运输船队,给盟军造成严重损失. “狼群战术”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要从狼说起,狼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生性凶暴、残忍而又十分狡猾,跑得很快,各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甚至人都是它袭击和捕食的对象.狼通常成群活动,能够捕杀体形比它大的动物.例如,狼捕食鹿时,就采取多路追击的方法,当鹿在奔跑中遇到障碍物不得不转弯的时候,位于两侧的狼正好包抄上来,即使鹿的奔跑速度比狼快,也难逃狼群的追捕.受此启示而创造的潜艇“狼群战术”自然也就很厉害了.

会泽县13227592349: 狼群战术什么样的介绍下
纵股信达:所谓狼群战术,即用几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舶发起水下攻击.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时,集中几艘潜艇力量,攻击一个海上目标,用几艘潜艇的攻击力来摧毁重型舰船.. 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组织成群...

会泽县13227592349: 二战期间提出群狼战术的海军元帅是?
纵股信达: 邓尼茨海军元帅 不过那时他的军衔还不是元帅

会泽县13227592349: 比较一战中无限制潜艇战与二战中的群狼战术 -
纵股信达: 一战刚开始的时候德国并没有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反而下命令严禁攻击中立国的各类船只,主要是怕得罪美国.直到美国参战才正式下令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一战时德国已经认识到潜艇的价值,只是数量太少,设备落后,所以对战争没有起到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