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雪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道德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实际《老子第一章》是老子在讲解宣传道理与名利的关系。详解如下:
【老子·德道经原文】道(1)可(2)道(3)也,非恒(4)道也。名(5)可名(6)也,非恒名也。无名万(7)物(8)之始也;有名万物之(9)母(10)也。故(11)恒无欲(12)也,以观其(13)眇(14);恒有欲也,以观其所(15)徼(16)。两者同出(17),异名(18)同谓(19)玄(20)之有(21)玄,众眇(22)之门(23)。
【译文】道理是能够讲述的,不是平常的道理。名声是能够大起来的,不是平常的名声。没有名声是许多人的开始阶段;名声大了许多人就会由此而滋长获取重币的欲望。原来平常没有这种欲望,是因为观察到获取重币的可能性很小;平常就有这种欲望,是因为观察到存在着获取重币的机会他才贪求不止。将讲述道理与扩大名声两者共同写出来,虽名称不同但共同算作既深奥又玄妙,有众多高远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诀窍。
【注释】(1)“道”事理,道理。《广韵》: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
(2)“可”能够;可以。《孟子·梁惠王下》:“可得闻与?”
(3)“道”说;讲述。《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4)“恒”寻常(平常);普通。《三国志·吴主传》:“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5)“名”名声,名誉,名望。《史记·滑稽列传》:“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6)“名”大的。《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注:“犹大也。”
(7)“万”极言其多。《列子·汤问》:“高万仞。”
(8)“物”人,众人。《左传·昭公十一年》:“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
(9)“之”生出,滋长。《礼记·祭礼》:“如语焉而未之然。”
(10)“母”重币。货币有大小轻重之别。大的重的称母,小的轻的称子。《国语·周语下》:“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11)“故” 同“固”,原来,本来。《史记·李将军列传》:“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12)“欲”欲望;嗜欲。《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
(13)“其”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14)“眇”通“秒”。细小;微末。《管子·水池》:“察于微眇。”
(15)“所”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
(16)“徼”(jiào)通“侥”。贪求不止。《左传·文公二年》:“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
(17)“出”《康熙字典》《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
(18)“名”名字,人或事物的名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
(19)“谓”通“为”wèi。算是,算作。《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20)“玄”深奥;玄妙。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21)“有”通“又”。表示进一层。《论语·公治长》:“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22)“眇”古同“渺”,远,高。《荀子·王制》:“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
(23)“门”做事的诀窍;解决问题的办法。屈原《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实际《老子第一章》是老子在讲解宣传道理与名利的关系。详解如下:
【老子·德道经原文】道(1)可(2)道(3)也,非恒(4)道也。名(5)可名(6)也,非恒名也。无名万(7)物(8)之始也;有名万物之(9)母(10)也。故(11)恒无欲(12)也,以观其(13)眇(14);恒有欲也,以观其所(15)徼(16)。两者同出(17),异名(18)同谓(19)玄(20)之有(21)玄,众眇(22)之门(23)。
【译文】道理是能够讲述的,不是平常的道理。名声是能够大起来的,不是平常的名声。没有名声是许多人的开始阶段;名声大了许多人就会由此而滋长获取重币的欲望。原来平常没有这种欲望,是因为观察到获取重币的可能性很小;平常就有这种欲望,是因为观察到存在着获取重币的机会他才贪求不止。将讲述道理与扩大名声两者共同写出来,虽名称不同但共同算作既深奥又玄妙,有众多高远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诀窍。
【注释】(1)“道”事理,道理。《广韵》: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
(2)“可”能够;可以。《孟子·梁惠王下》:“可得闻与?”
(3)“道”说;讲述。《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4)“恒”寻常(平常);普通。《三国志·吴主传》:“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5)“名”名声,名誉,名望。《史记·滑稽列传》:“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6)“名”大的。《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注:“犹大也。”
(7)“万”极言其多。《列子·汤问》:“高万仞。”
(8)“物”人,众人。《左传·昭公十一年》:“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
(9)“之”生出,滋长。《礼记·祭礼》:“如语焉而未之然。”
(10)“母”重币。货币有大小轻重之别。大的重的称母,小的轻的称子。《国语·周语下》:“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11)“故” 同“固”,原来,本来。《史记·李将军列传》:“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12)“欲”欲望;嗜欲。《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
(13)“其”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14)“眇”通“秒”。细小;微末。《管子·水池》:“察于微眇。”
(15)“所”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
(16)“徼”(jiào)通“侥”。贪求不止。《左传·文公二年》:“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
(17)“出”《康熙字典》《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
(18)“名”名字,人或事物的名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
(19)“谓”通“为”wèi。算是,算作。《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20)“玄”深奥;玄妙。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21)“有”通“又”。表示进一层。《论语·公治长》:“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22)“眇”古同“渺”,远,高。《荀子·王制》:“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
(23)“门”做事的诀窍;解决问题的办法。屈原《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宇宙大道,是可以认知、表述、可以遵循的途径,但不是恒定不变的。这些理论也可以叙述清楚,但也不是亘古不变的概念。

一、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二、译文

宇宙大道,是可以认知、表述、可以遵循的途径,但不是恒定不变的。这些理论也可以叙述清楚,但也不是亘古不变的概念。从“无名”角度去分析,是万物之“始”的状态。从“有名”角度去分析,是万物之“母”的状态。所以,从“无欲”的角度可以观察天之道的奥妙。从“有欲”的角度能研究人之道的来龙去脉。两者来源相同,不同的称谓,但说的是一回事。道中的变化玄妙无比,是看清众多奥妙的关键。

三、出处

《道德经》

《道德经》介绍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恒:恒,久也。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巳也。
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此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大意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不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可以表述的是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不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可以说明的是普通的“名”)。

实际《老子第一章》是老子在讲解宣传道理与名利的关系。详解如下:

【老子·德道经原文】道(1)可(2)道(3)也,非恒(4)道也。名(5)可名(6)也,非恒名也。无名万(7)物(8)之始也;有名万物之(9)母(10)也。故(11)恒无欲(12)也,以观其(13)眇(14);恒有欲也,以观其所(15)徼(16)。两者同出(17),异名(18)同谓(19)玄(20)之有(21)玄,众眇(22)之门(23)。

【译文】道理是能够讲述的,不是平常的道理。名声是能够大起来的,不是平常的名声。没有名声是许多人的开始阶段;名声大了许多人就会由此而滋长获取重币的欲望。原来平常没有这种欲望,是因为观察到获取重币的可能性很小;平常就有这种欲望,是因为观察到存在着获取重币的机会他才贪求不止。将讲述道理与扩大名声两者共同写出来,虽名称不同但共同算作既深奥又玄妙,有众多高远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诀窍。

【注释】(1)“道”事理,道理。《广韵》: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

(2)“可”能够;可以。《孟子·梁惠王下》:“可得闻与?”

(3)“道”说;讲述。《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4)“恒”寻常(平常);普通。《三国志·吴主传》:“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5)“名”名声,名誉,名望。《史记·滑稽列传》:“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6)“名”大的。《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注:“犹大也。”

(7)“万”极言其多。《列子·汤问》:“高万仞。”

(8)“物”人,众人。《左传·昭公十一年》:“晋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陈,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

(9)“之”生出,滋长。《礼记·祭礼》:“如语焉而未之然。”

(10)“母”重币。货币有大小轻重之别。大的重的称母,小的轻的称子。《国语·周语下》:“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11)“故” 同“固”,原来,本来。《史记·李将军列传》:“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12)“欲”欲望;嗜欲。《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

(13)“其”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的。《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14)“眇”通“秒”。细小;微末。《管子·水池》:“察于微眇。”

(15)“所”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孟子·公孙丑上》:“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

(16)“徼”(jiào)通“侥”。贪求不止。《左传·文公二年》:“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

(17)“出”《康熙字典》《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

(18)“名”名字,人或事物的名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

(19)“谓”通“为”wèi。算是,算作。《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20)“玄”深奥;玄妙。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向常侍》:“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21)“有”通“又”。表示进一层。《论语·公治长》:“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22)“眇”古同“渺”,远,高。《荀子·王制》:“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

(23)“门”做事的诀窍;解决问题的办法。屈原《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这句话曾经在太极张三丰揣摩太极拳精髓的时候说过,
道:道理,门道 名:名利,功名
道理可以自己悟出来,但是道理不是一成不变的
名利可以自己争取得来,但是名利不是永远属于一个人的
总的来说,大千世界,千变万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不能过于执着,死板。
这个单纯是我的解释

道德经第一章。

(认识论)

一,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教。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

二,解释。

宇宙本体是很难用语言所形容清楚的,这种宇宙的概念虽然可以用语言来直接形容,但是超出了世俗的认知范畴,而并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宇宙本体。

宇宙相状。是很难用语言所行真正命名的,这种宇宙的概念虽然可以用语言来直接命名,但是超出了世俗的认知范畴,而并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宇宙相状。

混沌虚无的状态,万物还未产生,宇宙尚未分化,而这时的物质未见形成。正是现在这方天地空间的最初开始。

初始存在的状态,天地已经产生,而这时的物质已经形成。也由此构成了现在这些宇宙万物的最初源头,

因此,在保持清净无欲的那种认知状态下,我可以做到,凭借清净无欲来观察认识到宇宙本体的奥秘。

因此,在保持求索有欲的那种认知状态下。我可以做到,凭借求索的有欲来观察认识到宇宙本体的边界。

有和无这两种事物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不同,区别只是在于人为的可以划分。本质上它们都是来源于道的分化,而区别仅仅在于名字上的不同,

它们二者都被称为玄这种古老的物质。

玄这样古老的物质产生演化出了宇宙万物中一切玄妙的物态变化,因而成为了探查宇宙万物一切奥秘的总观察视角。


道可道非可道是什么意思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的意思有很多种,没有明确的定论,比如有一种解释是:道是可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但它也并非具体个别局部的...

道德经第一章怎么理解?
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因不同版本,文字有所不同)。“道。”道教经典《清静经》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到底有何深意?
明白知识的局限性是建立整体思维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来看待世界,与用现实的眼光看待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古人已经说泛滥了。道,自然之道。非常道也好,非恒道也好,道是变化演化不停的。不是一成不变,不是不动如山,不动明王(泥塑佛像)。“道可道,非常道”,从字面意思来讲...

欲以观其徼 里面的徼怎么读?以及徼的意思
这一句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的第一章<天地之始>。节选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

老子第一章的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俗译】“道”是可以进行论述和说明的,然而本文所要专门讨论的“道”是“非常道”。“名”是可以进行命名和称呼的,然而本文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用最直白的语言该如何解释其意思...
这些万物都是空虚不实的天创造的,不是他请问还有谁,这难道还不够清楚明白的吗,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现今人类智慧超群,可就解不开老子之道,误读老子之意,就是因为你们一句不可解不可道,才使老子之道沉默千年,易经不解,才使世人笑我中华没有科学,是属可悲。“道可以是道,非道,名可以是名,...

求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4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

老子七十七章的翻译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Laozi first chapter of said that may say, non-permanent road. May, the non-permanent name. Nameless, beginning of the world; Mother ...

《道德经》第一章讲的主要是什么?谁给写写第一篇的读后感
有和无同出一个根源,都来自于宇宙,这两种状态,同出一门而又不同的叫法,都很幽深幽远很神秘,从哲学角度讲就是指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是不生不灭的大道本源,是指能量层面的东西,个别是指物质方面的,是能量显相的能看到的物质的层面,是可生灭的。老子所讲的道与儒家的道是不一样的,它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锦书版开头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还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在百度《2012》吧看到过高人解析2个版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山也之恋 2019-01-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9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谷城县18995771689: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什么有的译为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
纪所甲磺:[答案]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

谷城县18995771689: “道可道非常道”的下一句是什么? -
纪所甲磺:[答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 这句话可以从二方面解释. 一是从修仙方面解释;二是解释万物的起源与运行之理. 下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

谷城县18995771689: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
纪所甲磺:[答案] 道德经五千多个字,但是几千年来也未必有人真正理解,所谓的解释也是肤浅的,我给你找一段来,你自己看吧第一章[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

谷城县18995771689: 道德经第一篇译文原文 -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纪所甲磺: 《道德经》之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e.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谷城县18995771689: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什么意思
纪所甲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所谓道,可以说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所谓名,可以说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

谷城县18995771689: 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这句话是何意? -
纪所甲磺:[答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 这句话可以从二方面解释.一是从修仙方面解释;二是解释万物的起源与运行之理.下文“无,名天地...

谷城县18995771689: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纪所甲磺: 是《老子》的开头两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 这句话可以从二方面解释. 一是从修仙方面解释;二是解释万物的起源与运行之理. ...

谷城县18995771689: 文言文翻译直译《道可道》全章 -
纪所甲磺: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译文]“道”如果...

谷城县18995771689: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
纪所甲磺: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第一个“道”表示万事万物的真理,“可道”可以勉强命名为道.“恒”永恒不变,“非恒道”,不是那个永远不变的真理.意思是真正...

谷城县18995771689: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作何解? -
纪所甲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 这句话可以从二方面解释. 一是从修仙方面解释;二是解释万物的起源与运行之理. 下文“无,名天地之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