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第三人称代词 之、其、彼、厥的区别

作者&投稿:殷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第三人称代词有啥?~

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有彼、之、其、厥、他、渠等。其中,常见的第三人称代词是“其”、“厥”、“之”。“其”和“厥”主要作主语和宾语,而“之”除了可以称代第三方以外,还可以称代说话人自己或听话的一方。另外,“他”在古代汉语中也是常见的第三人称代词。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谦称: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如: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自称低贱的身份。如: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是谦称。②愚以为宫中之事。
此外:“臣、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注意: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如:孤不度德量力,安陵君其许寡人
“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如: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卬(áng)”,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
“臣”是春秋战国时的人自称。后来则变成臣子的自称了。
第二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例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汝:汝是大家子
尔:尔等
若:若属皆且为所虏
尊称:
“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1、称人之字。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李广苏建传》)
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子”、“君”、“公”、“先生”等。
例如: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孟子•滕文公下》)
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如:①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②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③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第三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彼、之、其、厥、他、渠”等六个。其中以“彼、之、其”三个为常见。
彼: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之:公与之乘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如:“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三国志•吴书•赵达传》

文言文中的指示代词用法讲解

1、 “之”、“兹”、“其”——特指或泛指代词
“其”是特指代词,表示它所修饰的名词指代的人或事物是特定的或适当的。一般可译为“那”。由于例子常见,此处不赘举。
“其”在句中只能作定语。
“其”后面常跟着动词谓语,从形式上来看,此时的“其”很像是主语。
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但是此时的“其”仍然为定语。它的作用相当于:名词+“之”。再连同后面的动词,就构成:“其”(主语+“之”)+谓语。如“其负大舟”就相当于“水之负大舟”,“其入”就相当于“师之入”。都相当于用连词“之”连接主谓语后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的名词性词组。在单句中充当一个句成分(主语或宾语)。此时“其”仍然是定语。
有时“其”出现在句首,容易被误解成主语。这时对“其”的词性更要细心辨析。
如:“其是之谓乎?”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这两句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上句表推测语气,下句表反问语气。都不是代词,因此也就更不可能是主语。

“之”,表泛指,可作定语,也可以作宾语。可以译为“这”。
“之二虫,又何知?”——“之”为定语。
“姜氏欲之,焉避害?”——“之”为宾语,意思是,姜氏想要这样。
“兹”,表泛指,多作宾语。 “念兹在兹。”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但是“兹”在古书中出现的频率远不如其他代词多。

2、“此”、“是”、“斯”——近指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此天子气也。”——“此”做主语。
“仁者固如此乎?”——“此”做宾语。
“是乃仁术也”——“是”做主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是”做宾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斯”做定语。
“此”、“是”还可作判断句的谓语。
“可为流涕者,此也。”——可以为了它掉眼泪的,是这个啊。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武王就是这样的。

3、“彼”、“夫”——远指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
“彼”,指代性强,可作主语、宾语、定语。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彼”做主语。
“由此及彼。”——“彼”做宾语。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彼”做定语。
“夫”,指示性较弱,以做定语为多。
“夫晋何厌之有?”——那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时候?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那颛臾国,从前周已故的天子把它任命为东蒙山的主祭。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讨厌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它却又一定为得到它而制造说辞的态度。
位于句首的“夫”后来虚化为句首语气词,主要起提起话题的作用,表示要发议论。要注意辨别“夫”的这两种用法的区别。
做句首语气词的“夫”的用例如:
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②“夫战。勇气也。”
③“夫大国,难测也。”

对比前面所举“夫”做代词的用例: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区别的办法。大致如下:

首先,做代词的“夫”主要充当定语,因此它的后面一般应该是受定语修饰的名词性词语。④⑤⑥三句都是这样。而语气词“夫”后面未必是名词性词语。如①句“夫”后面就不是名词性词语。 其次,语气词“夫”一定位于句首,如①②③都是。而代词“夫”不一定要位于句首。如⑥的“夫”就位于句中。

根据以上两点,可以把相当一部分“夫”的用法区分开来。即,不在句首的“夫”肯定不是语气词,如⑥;后面是非名词性词语的“夫”一般是语气词,如①。 对于既位于句首,后面又是名词性词语的“夫”,则只能根据文意来加以辨别。辨别的依据是:代词“夫”具有特指的意味,它的后面一般是个别的、特定的对象;语气词“夫”由于是发议论,所以它所针对的往往是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如②③④⑤都是“夫”既在句首,后面又是名词性词语的情况。但是④⑤的“夫”后面的名词都指代特定的个别的对象,而②③则带有“凡是战争”、“凡是大国”的意味,即针对普遍的问题发议论。所以④⑤句的“夫”为代词,而②③句的“夫”为语气词。

4、“尔”、“若”、“然”——相当于“如此”、“像这(那)样”。“尔”主要作宾语和定语,“若”只作定语,“然”多作谓语。
公与为尔也。公与为尔奈何?公与议尔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公参与做这样的事。公参与做这样的事怎么做?公参与议论这样的事。
“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孔子说:真是君子啊,这样的人!真是崇尚德行啊,这样的人!
“河东凶亦然。”——河东闹饥荒我也是这样做。

“之”作第三人称代词时一般作宾语,意思是“他(她/它)”,如“求之不得”。也有作指示代词,定语,意思是“这”,如“之二虫又何知?”

其,既可作主语、宾语,“他”,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又可作定语,“他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还可作指示代词,“那”,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彼,和“其”相似,也可作“他”或“他的”,为一般用法,用于尊长者或伟人较不礼貌。如“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也可作指示代词“那”,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厥,“他的”,如“大放厥词”、“厥功至伟”。


文言文的第三人称
此外,“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第三人称代词:彼、之、其 3. 古文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有什么\/ 古文的第一人称:朕、吾、我、予(余);都可以作主语、定语和宾语。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称可用‘朕’\/...

文言文第三人称
1.“之”作第三人称代词时一般作宾语,意思是“他(她\/它)”,如“求之不得”。也有作指示代词,定语,意思是“这”,如“之二虫又何知?”2.其,既可作主语、宾语,“他”,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又可作定语,“他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还可作指示代词,“那”,如“其人视...

语文中第三人称是什么意思?
第三人称的人称代词为: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文言文中的三种人称代词都有什么?
臣本布衣 愚以为宫中之事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安陵君其许寡人 第二人称代词:汝:汝亦知射乎 尔:尔安敢轻吾射 若:若毒之乎 此外,“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第三人称代词:彼:彼知颦美...

文言文中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尊称 君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子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墨子·公输》公 :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 --- 《三国演义》明公:老母妻子之存亡,皆在明公耳。--- 《三国演义》...

文言文中的“他”应该怎么说?
文言文中的“他”为:其、彼、渠 一、其拼音:qí 释义:1、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

古文中的人称代词分别有哪些,怎么表示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谦称: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

在文言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最...
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例: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

文言文中的“代词”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代词是起替代、指示作用的词。古代汉语里的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无定代语、特殊代词等五类。 一、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等。例如: ①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夫子加齐卿相...

文言文的其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 如: 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古①句,“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

禅城区15920808093: 文言文中第三人称代词 之、其、彼、厥的区别请有真才实学者赐教. -
丛叔澳朗:[答案] “之”作第三人称代词时一般作宾语,意思是“他(她/它)”,如“求之不得”.也有作指示代词,定语,意思是“这”,如“之二虫又何知?”其,既可作主语、宾语,“他”,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又可作定语,“他的”,如“择其善...

禅城区15920808093: 文言文中第三人称代词 之、其、彼、厥的区别 -
丛叔澳朗: “之”作第三人称代词时一般作宾语,意思是“他(她/它)”,如“求之不得”.也有作指示代词,定语,意思是“这”,如“之二虫又何知?” 其,既可作主语、宾语,“他”,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又可作定语,“他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还可作指示代词,“那”,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彼,和“其”相似,也可作“他”或“他的”,为一般用法,用于尊长者或伟人较不礼貌.如“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也可作指示代词“那”,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厥,“他的”,如“大放厥词”、“厥功至伟”.

禅城区15920808093: 表示“他"的古言文词语 -
丛叔澳朗: 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等. “之”“其”都可以译为“他”“他们”等,但用法又有所不同.“之”主要作宾语;“其”主要作定语.如: 1、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 2、失其所与,不知.(同上)

禅城区15920808093: 文言文中第一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每类写四个 -
丛叔澳朗:[答案] 第一人称代词;愚、吾、余、予 第二人称代词;汝,尔,足下,若 第三人称代词;其,彼,之.女

禅城区15920808093: 求所有的文言代词、助词,也不是必须要所有的,但越多越好,先给20分,多的会多给十分 -
丛叔澳朗: 代词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孤、臣、仆、妾、哀家等.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卿、公、阁下、陛下、足下等.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 2、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等,、“之”“其”“彼”也可作指示代词. 助词 1、结构助词:之、是.常见作用有: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2、语气助词:也、矣、乎、焉、哉、与、欤、耳、兮等. 3、音节助词,补足音节的作用,如“之”.

禅城区15920808093: 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
丛叔澳朗: 古文的第一人称:朕、吾、我、予(余);都可以作主语、定语和宾语. 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称可用'朕'/ 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 中古时期“吾'可作动词和介词的后置宾...

禅城区15920808093: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哪些?
丛叔澳朗: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 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 3、第三人称代词:“其”、“厥”、“之”. “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 一是“之”...

禅城区15920808093: "他们" 古文怎么说? -
丛叔澳朗: "他们" 在古文中常用“彼”“其”“之”“渠”等字,表示第三人称,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她”“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第三人称代词,表示单数表人称时,译为“他(她、...

禅城区15920808093: 第三者在古代的称呼 -
丛叔澳朗: 文言文中常用的第三人称有如下几个 1.“之”作第三人称代词时一般作宾语,意思是“他(她/它)”,如“求之不得”.也有作指示代词,定语,意思是“这”,如“之二虫又何知?” 2.其,既可作主语、宾语,“他”,如“知其不可而为之...

禅城区15920808093: 文言词语“之”的用法归类 -
丛叔澳朗: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一般做宾语.可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例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3)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