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坚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通道的历史沿革~

宋崇宁元年(1102)置罗蒙县,翌年改称通道。来源有两说:一说宋崇宁年间官史王祖道经略广西,抚定“侗乡”九百零七峒。结丁六万四千,开通道路一千二百里,“自以为汉唐以来所不臣地,皆入版图”。从此沟通了湘、桂、黔毗邻地带,因以改罗蒙为通道,并沿用至今。二说自(靖)至广西融,古无通,宋知诚周士隆,遣人由收溪(今树团)小径趋广西,观山川形势,自而南三十里至佛子坡,广西也。后均此入广西,故称通道。据下乡古文化“大荒遗址”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即有先民栖息繁衍。在漫长的社会演进中,随着历代封建王朝对西南边陲的开发,这里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天下有事,在所必争。唐、虞、夏、商、周等朝代属荆川西南隅要服之地;春秋、战国、秦时属黔中部;西汉为潭城县地三国;东晋、宋、齐、梁、陈十六国属黔阳县地;梁至隋为龙标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年)为郎溪县地;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置恭水县,属郎州,十四年更恭水县为罗蒙县,十年六更罗蒙为遵义,属播州;五代后属诚州,县名无考;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置罗蒙县(县城设今县溪镇),改诚州为靖州,领县三:首永平,次会同,次通道。通道县名始于此,沿用至今。元、明两朝通道县均属靖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曾废县列入靖州。明洪武十三年5月(1380年)复置通道县至今,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通道侗族自治县于1949年10月20日解放,1950年通道属会同专区,专员公署驻洪江。1952年9月,撤消会同专区,建立芷江专区,专员公署驻芷江,通道属芷江专区;同年11月,芷江专区改称黔阳专区,专员公署移驻安江,通道属黔阳专区。1954年5月成立通道侗族自治县。1981年6月,黔阳专区改称怀化地区,行署驻怀化,通道属怀化地区至今。从宋崇宁二年起到1957年秋,历代县府均设县溪镇。1958年冬,县府迁双江镇,1959年靖县和通道两县合并,县名沿用通道侗族自治县自治县,县府迁返县溪镇。1961年春,靖县、通道分设,县府复迁双江镇至今。

张辉,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夏雨初(1903-1930) ,安徽郎溪人。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领导和组织了日资内外棉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1930年7 月15日,任南京市行动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南京暴动。7月29日被捕,不久遭敌人杀害。裴士戎:郎溪县飞鲤乡裴村人,1960年从师山东省著名画家黑白龙。主要作品有《待博图》,《红叶白鸠》,《鸬鹚》,《鱼乐图》,《群鸟》,《荷塘》,《湖天一色》。吴应龙(1184~1245),字云翔,安徽南宋郎溪县人。南宋嘉泰元年(1201)中举,嘉定四年(1211)登进士。初授江苏武进县尉,后迁湖北江陵知县,累官监察御史。吴应龙任江西都昌知县时,大书“为国家培植根本,为生民爱惜膏血”于庭,以示为官之道。嘉熙元年(1237)迁兴国军知军,四年宋理宗召见时,他以“振纪纲、信政令、惜名器、厉人才、择牧守、选将帅、安流离、恤饥寒”等条陈上奏,理宗嘉纳之,拜监察御史。后因与同僚意见相左,去官回乡,辟“源流书院”讲学。淳祐三年(1243),吴应龙复职任饶州知府,翌年任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都大提点,督理坑冶铸造,旋以直宝漠阁大学士任广南西路转运判兼提督本路盐事。吴应龙为官体察民情,抚恤饥寒,初任武进县尉,时值天灾严重,民多冻馁,他多方赈恤,以活县人。丁忧奔丧,他囊空如洗,两袖清风。广德知军吊唁其父时说:“平生无愧事,有子作清官。”他宽以待民,庭无滞颂,以清廉耿直著称。


据已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及文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的氏族群在这里居住,繁衍生息,过着刀耕火种与渔猎畜牧的生活。后因部落迁徙,此地便成为土著与山越族的聚落处。
夏禹治水以后,分天下为九州,现郎溪属扬州之域。
商属勾吴。春秋时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属诸侯吴国的桐地。
战国之际,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越争雄,越被楚灭,属楚。
秦王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古吴越地分置鄣郡和会稽郡,郎溪属鄣郡地。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鄣郡改置丹阳郡,郡治迁宛陵(今宣州),以原鄣郡郡治周围地区设置故鄣县。郎溪属故鄣县。建安八年(203年),以故鄣县西部地析置广德县,郎溪属广德县。
三国时,江南属吴国,广德县隶属丹阳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改属宣城郡。南北朝期间,为宋、齐、梁、陈的属地。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并广德、故鄣、长城(今长兴)、阳羡、义乡5县地设绥安县。宋泰始四年(468年)改属南徐州义兴郡。不久废,复置广德县,仍属宣城郡。
南齐时,广德县属南豫州宣城郡。梁绍泰元年(555年)广德县隶属南豫州广梁郡。陈永定二年(558年)改广梁郡为陈留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陈留郡,并广德、故鄣、安吉、原乡4县入石封县,改石封为绥安县,属宣州。仁寿三年(603年)隶入湖州。大业二年(606年)又改属宣城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分绥安县为绥安、桐陈、怀德3县,属桃州。至德二年(757年),改绥安县为广德县,属宣城郡,后改称宣州。
五代南唐设广德制置使,属江宁府。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设广德军。
北宋端拱元年(988)置建平县。1914年因与热河省建平县(今属辽宁省朝阳市)同名,取县境主要河流名改为郎溪县。据《桐川志》:“建平县前有郎溪,以居民郎姓得名。其地为郎埠镇。”“郎埠”,又作“郎步”。
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分广德县西北地区置建平县(治郎步镇,今郎溪县城关镇),属江南东路(治蒺州,今南京市)广德军。从此,建平县(今郎溪县)从广德县分出。至道三年(998年),广德军改属江南路(仍治蒺州,今南京市,仁宗时,蒺州升为江宁府)。天禧二年(1018年),广德军复属江南东路(仍治江宁府,今南京市)。
端拱元年原溧阳州昭德、丰乐、彰德三乡划属建平县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南东路(治江宁帅府,今南京市),广德军(仍治广德,今桃州镇)。三年,广德军改属江南东路建康府(均治今南京市)。四年,广德军属江南路建康帅府(仍治今南京市)。绍兴初(约1131年后),广德军属江南东路(仍治建康府)。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淮等处行省(治扬州,后升为路,今扬州市)广德军(仍治广德,今桃州镇)。十四年,升广德军为广德路(仍治广德)。二十一年闰五月,江淮行省迁治杭州路(今杭州市)。二十四年,复迁扬州路。二十六年,徙治杭州路。二十八年,改称江浙行省(仍治杭州路,今杭州市),建平县属江浙行省广德路,直属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建康路,今南京市)。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红巾军徐寿辉李二,罗四部占据,此后为群雄所据。十五年六月,为朱元璋部控制。次年六月,改广德路为广兴府(治广阳县,今桃州镇),属朱部江南行省(治应天府,今南京市)。
〔明朝〕吴二年(1368年)正月改元洪武,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明江南行省(仍治应天府,今南京市)广兴府(仍治广阳,今广德县桃州镇)。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广兴府直隶中书省。四年九月,广兴府改为直隶广德州(治广德,今桃州镇)。十三年正月直隶广德州直隶六部。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广德州直隶南京,后称南直隶(治今南京市)。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明亡,为福王朱由崧控制下的南直隶所属。五月,广德县属朱由崧建南明弘光政权控制下南直隶直隶广德州。
清朝清平江南,建平县仍属南直隶直隶广德州。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1645年8月19日)建平县(仍治郎步镇)属江南省(治江宁,今南京市)直隶广德州(仍治今桃州镇)。十八年,直隶广德州改属江南省左布政使(驻江宁,今南京市)。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日),直隶广德州改属安徽省(治安庆府,今安庆市)。九年四月丁亥(1670年5月19日)直隶广德州改属安徽省徽宁道(治歙县,今徽城镇)。二十一年十月乙亥(1682年10月31日),直隶广德州直属江安十府储粮道(专业道,治歙县)。雍正十一年十二月癸亥(1734年1月20日),改属安徽宁池太广道(治安庆府,今安庆市)。十二年十月庚戌(1734年11月3日),迁道治于芜胡(今芜湖市)。咸丰四年(1854年),皖南地区改属浙江巡抚代管,仍旧制。五年十月十三日,直隶广德州改属徽宁池太广道(改治宣城,今宣州区)。十年再迁道治于祁门县(今祁山镇)。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皖南地区复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四年六月甲午(1865年7月23日),道治迁治芜湖(今芜湖市)。光绪三十四年五月甲午(1908年6月8日),直隶广德州改属安徽省皖南道(治芜湖)。清代,江南,安徽省先后属两江总督(常驻江宁,初名江南江西河南总督,江南江西总督,江南总督。康熙二十一年,改名两江总督,后期还兼南洋通商大臣)。
太平天国咸丰六年六月乙丑(1856年7月5日),太平军第一次攻打县城起至六月辛卯至壬辰(7月7日至8日),六月戊戌至己亥(7月14日至15日)三次攻建平县城。十年三月二十一日至闰三月丙申(1860年4月11日至4月22日)初占县城。四月壬申(5月2日),再次占领县城。至同治二年十月己卯(1863年11月16日)失落。在太平军占领建平期间,建建平县,属安徽省(治安庆郡,今安庆市)广德州(治今桃州镇),并于十年四月初八日(1860年5月28日)在此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建平会议。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道;4月,废州,建平县(仍治郎步镇)直属安徽省。3年3月,改建平县为郎溪县(仍治今城关镇)。6月2日,郎溪县属安徽省芜湖道(驻芜湖,今芜湖市)。
中华民国16年(1927年)3月3日,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光复郎溪。7月15日“宁汉合流”后郎溪县(仍驻今城关镇)属南京国民政府安徽省。次年8月,正式废道,直属安徽省。2年4月2日,郎溪县属安徽省第九区。27年3月22日,郎溪县(县府先后移驻乌家埂姚村,李家村,张家弄,井岗头,姚村,广德县苏村乡海沟冲,宁国县港口,直至34年12月7日始回县城)再陷于日军。(附日伪设置)民国26年2月5日,日军侵占郎溪。33年5月1日,成立汪伪“郎溪县政府”,属汪伪“安徽省”(驻蚌埠,今为市)“第七专区”(驻郎溪)。〔中国共产党建政 抗日战争后期与解放初〕民国33年1月1日,在广德县山北区新村成立广德郎溪两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驻广德县泉口,徐东村,长乐王山岗,毕桥等地),34年奉命北撤。民国38年4月24日郎溪县解放。5月中旬,成立郎溪县人民政府(驻今城关镇)。5月8日,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3日,属宣城专区。5月底重组郎溪县人民政府(驻县城吉原镇)。8月6日,郎溪县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在郎溪县未解放前的解放战争初期,该县最早的民主政府成立于36年3月,先后驻石鼓,姚村一带,属1947年2月成立的中共苏浙皖边区工委。37年7月,中共苏浙皖边区工委撤销宣宁,广南2个县建制,将广南县一区划郎溪,二、三、四区与宣宁县合并成立广宁孝县。年底,郎溪,广宁孝2个县建制同时撤销。
1949年10月1日建国,郎溪县仍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
1952年3月28日,郎溪县改属芜湖专区。
1953年,溧阳的龙角冲、张村、凹塘、刘家村、荷叶坝、金稻岭等自然村划归郎溪县。
1955年12月28日,成立郎溪县人民委员会。
1959年3月22日,撤销广德、郎溪县,并组建郎广县(仍驻桃州镇),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61年12月15日,撤销郎广县,恢复郎溪县,仍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68年8月14日,郎溪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81年12月12日,郎溪县革命委员会改称郎溪县人民政府。




安徽绩溪县属于哪个市
绩溪县历史沿革 夏、商朝,县境属扬州。周朝春秋前期,属吴。后期(公元前473年以后),属越。战国间(前306年~前223年),属楚。秦二十六年(前221年),属会稽郡。晋太康元年(280年),改称新安郡,治仍旧。承圣二年(553年),分新安郡黟、歙、海宁、黎阳4县置新宁郡,良安县的归属未见记...

南溪镇的历史沿革
文明门古城楼南溪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南北朝梁设南广县,隋仁寿初年(601-604年)因避太子杨广讳,改为南溪县至今。县初治今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北岸(涪溪口至桂轮场)。唐乾符二年(875年),在仙源坝筑奋戎城(今南溪镇)。宋乾德(963-969年)中,迁治奋戎城。南溪建县前,隶属犍为...

泸溪县的历史沿革
战国时代,楚三闾大夫屈原被贬流放期间,曾溯沅水而上,途经泸溪,停留于今白沙镇屈望村一带,遍访民间,受傩巫文化影响,写出了《九歌》等著名诗篇。唐武德二年(619年),梁将董珍分沅陵县建卢溪县,因武水出口一段名卢水及水北有卢山而得名。南北朝梁萧衍十年(511)置卢州,州治设沅水、武...

绩溪县的以前和现在
历史沿革 夏、商朝:属扬州。 周朝:先属吴,后属越。 战国:属楚。 秦国:属会稽郡。 汉:先属丹阳郡,后属新都郡。 晋:称新安郡。 南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良安县,属新安郡。 唐:永泰元年(765),置绩溪县,属江南东道歙州。 北宋:开宝八年(975),...

辰溪县的建制沿革
辰溪县历史悠久。从已出土的文物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栖息繁衍。战国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地。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辰陵县,为建县之始。隶义陵郡(见《舆地广记》),治铜山,即今潭湾镇之杉林、溪边二村。今尚有衙门前、教场坪、沙园弄等遗址名称。 辰陵县域颇广...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安溪县(拼音:an xi xian),英文简称Ann Kway,An Xi。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西溪上游,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北纬24°50′-25°26′,东经117°36′-118°17′。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108万(2008年3月),其中...

县溪镇的历史沿革
从宋崇宁元年(1102)建县至解放后的1958年,县溪镇一直为县治所在地。1958年10月县治迁驻双江,是年撤镇并入县溪公社。1959年3月,通、靖两县合并,县治复迁入此,同时,从县溪公社划出高寨、下窑、恭江等地,与城区组建新城公社。1961年7月,通、靖分治,10月县治再迁双江,原新城公社撤消...

安徽省绩溪县为什么属于宣城市
这是因为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国函〔1987〕185号批准,绩溪县划属宣城地区。民国元年(1912),绩溪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设道,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17年(1928),废道,复属安徽省。民国20年(1931)年初,设首席县长制,绩溪县归宣城县长节制。是年10月,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

枫溪区历史沿革
枫溪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最初是海阳县怀德乡的一个村庄,因其村中有一条溪流,两岸枫树众多,因此得名枫溪。早在新石器时代,这片土地就有人类居住。在北宋元丰年间(1028-1085年)和清代,枫溪隶属于海阳县。到了民国初年,枫溪归属潮安县。1930年,成为潮安县中山区的一部分,设置了枫溪乡...

泉州的历史沿革
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今泉州)所辖。 隋 开皇九年(589), 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 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 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

闵行区13752985192: 安徽宣城郎溪县简介 -
熊致维孚: 郎溪(纬度 31.1281° ,经度 119.1773° ,海拔 94米)古称建平, 建县于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邻近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

闵行区13752985192: 安徽省郎溪县区域环境概况 -
熊致维孚: 郎溪古称建平,建县于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邻近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风光秀丽,景色秀美,丘陵此起彼伏,河湖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石佛山、龙须湖、高井庙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异彩纷呈,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天然植物园”之美誉,是安徽省粮油、蚕茧的重要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闵行区13752985192: 郎溪县的行政区划 -
熊致维孚: 1914年置郎溪县.据《桐川志》:“建平县前有郎溪,以居民郎姓得名.其地为郎埠镇.”“郎埠”,又作“郎步”. 2000年,郎溪县辖8个镇、9个乡. 2004年底,郎溪县辖8个镇、4个乡:建平镇、十字镇、新发镇、涛城镇、南丰镇、梅渚镇、东夏镇、毕桥镇、凌笪乡、飞里乡、姚村乡、幸福乡. 2011年底,郎溪县辖7个镇、2个乡:建平镇、梅渚镇、涛城镇、十字镇、毕桥镇、新发镇、飞鲤镇、凌笪乡、姚村乡.县政府驻建平镇.

闵行区13752985192: 宣城市区和郎溪县城那个大 -
熊致维孚: 地级市跟县城比也是地级市大啊

闵行区13752985192: 郎溪县城市大约有多少人 -
熊致维孚: 郎溪辖7个镇、2个乡,2011年总人口34.2万人,希望对你有用!

闵行区13752985192: 郎溪县的地理位置 -
熊致维孚: 郎川河自东而西横贯县境,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高西北低,岗峦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以丘陵为主的地形.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有较典型的东南亚沿海气候特色,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郎溪县境内地貌比较复杂,北部和中部沿郎川...

闵行区13752985192: 郎溪县怎么样 -
熊致维孚: 我是郎溪人,客观的来港,郎溪近两年的发展很快,前景比较看好 ! 如果你是去郎溪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什么的,应该还是有搞头的!而且现在郎溪被邵书记整的越来越好看了,属于大建设中,详细的内容你可以去“郎溪论坛”上看看,郎溪人都喜欢在上面玩玩转转的哦!

闵行区13752985192: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有什么乡 -
熊致维孚: 郎溪县辖乡镇:建平镇、十字镇、涛城镇、梅渚镇、南丰镇、东夏镇、毕桥镇、新发镇、幸福乡、凌笪乡、姚村乡、飞里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