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和南传的师兄进来,探讨一下动中禅

作者&投稿:偶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华严五教章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即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称宗教。此外,或以宗为无言之教,以教为有言之宗;或以宗为宗门,教为教门。

扩展资料: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
(一)宗教之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
(二)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
(三)与‘科学’之关系,科学与宗教之间界限分明、不能互相取代,存在牢固的依存性。很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从宗教中获得启迪,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在《宗教百科全书》中,宗教的定义是这样的: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得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
当某些行为典范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因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响。
当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什叶派)、印度教、犹太教、佛教、道教、神道教等。

扩展资料:

宗教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
1、宗教之原始功能,在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主要系感情方面之功用。
2、在善恶意志方面,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确立伦理道德,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
3、与‘科学’之关系,科学与宗教之间界限分明、不能互相取代,存在牢固的依存性。 很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从宗教中获得启迪,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
宗教优缺点:
宗教有让宗教信仰者行动的能力,如果一个宗教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无疑能使宗教信仰者做出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它可以使人断恶修善,惩恶扬善。
与优点相反,如果一个宗教宣扬不利于社会和平稳定发展的思想,那么宗教信仰者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排他性:任何一个宗教的教徒或多或少都具有排他性,例如佛教徒认为道教最高神祉不过是未出轮回的天道众生,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冲突不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宗教

禅是一个人的修行。不论正念观察、布施讲法还是吃饭交谈,只要当成自己一个人的事,那就是禅了。
虽然佛说无我相无众生相是悟,但是,禅是‘我相即众生相’的修行。最终看破才是悟。
如果动中禅只是培养正念的话,从看人到看念头,是由表及里,那么生活禅是禅修的初级阶段,生活禅到了由内而外、众生是我的时候才是禅修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说,能将众生看成是我的念头,我能生之亦能灭之,才是自在,否则便是心随境转——那么境的本来是我就无法明了,我观众生就只会越转越迷,吃饭就谈不上是禅修了。
其实,这话应该是“我见我闻即是我念”,并不关乎物质的真实或虚假。

禅宗的“禅”指的是认识行为的禅心,南传佛教的“禅”指的是禅行,两者不是一个关系一个概念,无法互相对比。
我觉得在你的提问中,涉及的是禅宗的南派和北派间对比的问题,所以需要说明清楚题目才对。
北传佛教的禅宗各派,都是以明心见性为宗旨,不同的是对“明心”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依据通常的说法,北派主张是渐修,南派主张是顿悟。而渐有渐的方法,顿有顿的方式,何必区分在动静之中呢?如果心生妄念不断,都没有什么结果。
其实对佛法的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随时都会有退转,所以生活禅也好、专门的禅修也罢,都是在随时巩固之中。古人学禅常有大悟小悟的说法,就是说心中积累的无明妄念并不是能够简单一次大悟就清除干净的,佛性清净,不代表不沾尘土,房屋整理干净了也需要保持才对。如果房屋空置不用,再干净的屋子也一样会积累灰尘。

佛法中每一个方法都要求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地修,参禅、持咒、念佛,无一例外。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中辰时颂曰:
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
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认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
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

禅既不是动,也不是不动。外不住相,内不住空,常行一直心即是

我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吧
我对佛法所知甚少,但是我有感受,随便说一下,打座,我不会,最多座五分钟,五分钟以后就东歪西倒,但是我在骑车的时候会自动的进入一种非常非常静虑的状态,只有在骑车的时候会有,刻意去打座反而进不了那种状态。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佛教:关于佛教派系的一些问题,师兄们请进。
北传大乘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创立于南印度。研究指出‘大乘佛教’是由在家人(舍利塔守护人)以及少数的比丘(大众部)所发起的。北传经典所记载的小乘佛教是指活跃与中土以西的一切说有部,而并非上座部。上座部并没有太多关于‘空’的解释。因为过多的‘文字解释’只会让人进入‘形而上’学的文字...

师兄,我有很多疑问
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卡拉玛经 KALAMA SUTTA 》取自巴利《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当时,卡拉玛人们来见世尊。一些顶礼世尊后坐到一旁,一些卡拉玛人顶礼世尊跟世尊谈一些话后才坐到一旁,一些报告他们的姓名、字号后才坐到一旁。有卡莎布塌区的人坐在一旁跟佛陀世尊说:“我毕恭毕敬地顶礼...

南传的禅定和大乘的止观是一回事吗?
安般念应该是佛陀所传,南北一样。既然南传已有阿含经结集,其他部派结集极可能以其他的所闻佛法结集,避免经文直接对立,不过,后世大乘佛教已经参考了第一次结集,或许可以算是批判地吸收早期没有由本派亲自结集的佛经,否则大乘可能找不到这部分内容,当然南传应该也有类似的缺失的问题存在。据说,南传...

求佛门的师兄些救我!
你可以试一试佛随念。南传上座部佛教,佛随念的修行方法是在心中思维佛陀的十项功德,不用口念佛号。佛陀十项功德如下:当于适当的住所独居静处禅思‘彼世尊亦即是阿罗汉,等正觉 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 尊’,应该如是随念于佛世尊的功德。其随念的方法...

大乘佛法禅定实修里 没有禅相(南传的一个名词)这一说吗?
南传确实有禅相一说,但南传也有很多派别,有的南传则并没有太多强调禅相这回事,当然只要有觉知就会有觉知的对象,所以在禅定中所面对的相就是禅相了。如天台说的作触,这些一样是禅定中发的相。以我的理解禅定深入的标准并不是以禅相为依据的,应该是以心的放下多少,宁静的多少,稳定的多少来...

什么大乘
用通俗的话说,解脱道追求的,是彻底解决痛苦问题,只要能证到阿罗汉果,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大乘说小乘不慈悲,为什么?并不是说一个阿罗汉或者一个希望成为阿罗汉的修行者,他看见众生为了自己修行不去救,而是说,他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智慧,而且解脱道追求的涅盘,是此生结束,就入涅盘,不再来世间(...

南传佛教经典里有没有记载地藏,观音等大菩萨?
中文《大藏经》小乘经翻译得非常完备,我们小乘的四阿含,阿含部,跟现在南传巴利文的经典去对照,巴利文的经典大概比我们多五十部的样子。小乘经典大概也有两、三千部,两、三千部只差五十部,你就想到翻译多麼的完整。隋唐时代,小乘有两个宗,成实宗、俱舍宗,现在很多人连名字都不晓得了。学佛要...

藏传佛教与什么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现存...

南传上座部佛学, 实修止观方面,我已经学了清净道论和掌中之叶,请问还有...
与自 本心。忽然契合。方知着衣吃饭。总是三昧。嬉笑怒骂。无非佛事。一心乱心。终成戏论。二六时中。[覛-见+页]】毫发许异相不可得。虽则至心偁念。亦同肆口诃骂。虽则精进修持。亦是梦中苦行。如是了达。方是真正学道 人。一心精进持名也。前一心似难而易。后一心似易而难。但能前一心者...

怎么样才能学到茅山术
茅山派有很多个派系,道教来说茅山派其实是上清派。从宗教来说说法可以说茅山派其实是一个法教门派,并不属于道教,其最早称为峁山派。茅山术,有分上清茅山和南传茅山,上清茅山在抗日年间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损失惨重,传承丢失了不少,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大多数是南传茅山,其实和上清茅山没有半毛钱...

丹东市17385378439: 南北禅宗的修行方式的差异的启示 -
訾卿茵芪: 你所说的南禅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提倡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禅!北禅是六祖大师的师兄神秀大师所领导的,渐悟禅.

丹东市17385378439: 南北禅宗的区别在于成佛理论上的分别主张?
訾卿茵芪: 根有利钝之别,后人认为神秀北宗倡导渐悟,而慧能南宗倡导顿悟,以此为别.

丹东市17385378439: 少林寺为何会分为北少林和南少林?(什么时候分的) -
訾卿茵芪: 少林寺信奉佛教所以我想是因为禅宗的南北之争吧.中国的佛教是以禅宗为主,在五祖宏忍之前禅宗的教义是讲究渐悟的,但到了宏忍的上座弟子神秀和六祖惠能时就在教义方面产生了分歧.因此禅宗就被分为南宗禅和北宗禅,以惠能为代表的南宗禅讲究顿悟,不拘于形式逐渐替代了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被绝大多数佛教信徒所接受.今天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由南宗禅的教义演化而来的.那个曾被人们引用多次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的典故也是这场南北分歧的明证.

丹东市17385378439: 请禅宗的师兄开示,到底是我看透他的心思还是自己心里这么想? -
訾卿茵芪: 首先,我不是禅宗师兄,你一套这个帽子就没人敢回答了.其次,我不知道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也不知道它和你问的问题有什么关系.第三,你既然想让修禅的回答,可见你对禅宗佛学思想有所了解.你自己用这个思想去分析这个问题肯定已...

丹东市17385378439: 仙剑5与历代人物的关系~~求解~~~~~ -
訾卿茵芪: 仙剑游戏历史年表 从故事的历史发生顺序来看,仙剑游戏剧情的顺序是仙4、仙3、仙3外传、仙1、仙2,而不是按照游戏出品时间的先后.具体可以参考百度百科中的“仙剑年表”词条....

丹东市17385378439: 佛教里的一叶开五花是什么 -
訾卿茵芪: 【五叶】(名数)传灯录达磨章举达磨传法之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是禅家分五家之谶语也. 禅宗在中国分为五家.自初祖达摩五传至五祖弘忍,忍之下分北宗神秀,和南宗慧能二派.北宗流行于北方,后世无分派;南宗流行于南方,有五家七家之别.五家者,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七家者,于此加上黄龙和扬岐.

丹东市17385378439: 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訾卿茵芪: 这个问题很好,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佛学话题. 末学认为,不同的宗派在对待这些名相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举法相唯识宗和禅宗来做比较.这两宗代表了印度严...

丹东市17385378439: 淡泊,宁静,宠辱不惊!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长拂拭,莫使染尘埃!!!什么意思! -
訾卿茵芪: 前面一句应该不用解释,很明白易懂! 后面四句是禅宗创始人弘一法师的师兄的句子. 要想知道这四句的意思,我觉得要看弘一法师的句子做比较后,比较容易理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北宗神秀的句子,很简单明了,就是把身心都比喻成了菩提树和明镜台,为了保持它的清洁,要时时自省. 南宗弘一法师,有了禅的境界,对事务的理解有了“无”的境界! 正因为有了这首诗,五祖把袈裟传给了弘一法师!他就是达摩祖师的第六代传人!

丹东市17385378439: 中国的佛教分哪几种 -
訾卿茵芪: 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之分,最初传入中国的是小乘教,大乘教稍晚也传了进来.在中国,佛教的研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佛教的教义加以发挥,就形成了不同的教派.魏晋南北朝时小乘佛教占优势,隋唐时代则大乘教兴盛,当时主要有十个佛教...

丹东市1738537843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句话的意思 -
訾卿茵芪: 这一首偈是六祖慧能对应其师兄神秀的《无相偈》而作.神秀的无相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日日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偈是说神秀本身对禅修的境界的体验.而六祖则对应说“菩提本无树”即是说那里来的身啊?“明镜亦非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