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写的[大学]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段的内容是什么啊?

作者&投稿:岑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脩,身脩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注释〕
  (一)大学的“大”字,古读“泰”音.认为大学是最高学府,教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
  实际上孔子的学问,主要在人道.孔子当年回答鲁哀公“人道孰为大”的问题时,曾经表示“政为大”.
  大学的最终目的,既在治国、平天下.大学这一本书,应该是儒家最为重大的人道学问.
  (二)大学之道,依据孔子“政为大”的原则,便是为政之道.孔子所说的“政”,是“正”的意思.
  正己正人,前者属於个人的修治,便是修己.後者则是公众事务的治理,即为安人.大学之道,可以说是修己安人的道理.如果扩大范围,从修身到平天下.
  (三)在明明德.第一个明字,是动词,意思是“发扬光大”;第二个明字,是形容词,意思是“良好的”.就个人来说,明德指良好的“德行”;就社会而言,明德指良好的“德政”.儒家宣导修己以安人,明明德便是发扬光大修己安人的良好德行和德政.
  (四)在亲民.亲民列为大学三纲的中位,依照中国人中央为大的习惯,成为政道的重点.现代的话,便是尊重民意.其主要内涵,应该是亲理政事、亲近民众和亲爱民众.
  (五)在止於至善.止是立的意思,至善便是合理.止於至善,意思是采取适时适切、至为合理的立场.
  〔引述〕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志在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孔子的学问,主要在於人道.人道以政为大,这一部阐明政道的书,称为大学.大学既不是初学入德之门,也不是古人所说的为学次第的进度表.孔子说明政为大,而大学的最终目的,也在治国、平天下,所以大学是儒家最为重大的人道学问.良好的修己,是德行.良好的安人,即为德政.发扬光大修己安人的道理,便是明明德.有了这样的基础,如果能够充分尊重民意,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便能够适时采取正确的定位,执其两端,采取最为合理的立场.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
  〔注释〕
  (一)知止的止,是立场的意思.
  (二)有定的定,意思是坚定不移.
  (三)能静的静,指心不妄动,保持纯正的动机.
  (四)安即安宁,己安人也安.
  (五)虑是思虑周到,能去除成见和偏见.
  (六)得是获得合理的有效决策.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主旨〕说明决策的重点,在分清楚本末、终始和先後.
  〔注释〕
  (一)本是根本,末是枝节末端.
  (二)终是结局,始则是开始.
  (三)近道是合乎道理的意思,也就是合乎原则的表现.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
  (一)明明德於天下,意思是使天下的人,都能够自省、自律,成为不肯做坏事的人.
  (二)齐家的意思,是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齐字有治理、整理的意思.
  (三)修身指修治自己的品德,也就是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四)正心是使自己的心不妄动,不生邪念.
  (五)诚意指心意诚实.
  (六)致知的意思是求得知识.
  (七)格的意思是确实研究清楚.
  (八)物的范围要扩大为事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诚,意诚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国治,国治而後天下平.
  〔注释〕
  (一)物格指把各种事物的性理,都弄明白了.
  (二)知至便是把智慧推广到极点,也就是认识得十分明确的意思.
  (三)意诚是心意诚实.
  (四)心正即是去除私念,以公正的心,从各方面来考察,找出合理的平衡点.
  〔今译〕明白各种事物的性理,就能够把自己的智慧启发出来,推展到极点.於是自己所产生的意念,就能够真诚.意念真诚,心就随著端正,比较容易去除成见、歧视和私念.心正以後,就会修好自己的身.身修好之後,便能够齐家.族人和谐相处,国家就比较容易治理得好,於是进一步扩展到全世界,便能够平天下了.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注释〕
  (一)天子指最高阶层的领导者,由於必须绝对服从天命,有如天的儿子,所以称为天子.
  (二)庶人指老百姓,即一般的民众.
  (三)壹是即都是的意思.
  (四)本为根本.
  〔今译〕从最高领导阶层,到一般的民众.所有的人,都应该把修治自己,当做根本,来加以重视.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主旨〕说明根本的重要性,本立而後道生.
  〔注释〕
  (一)本乱的意思,是本性败坏,也就是没有做好修身的工作.
  (二)末治指治国、平天下获得具体的成效.
  (三)否便是不可能的意思.
  (四)厚是尊重,薄为轻蔑.
  (五)未之有也,意思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今译〕根本如果乱掉,枝末却能够治理,是不可能的事情.应该尊重的,却加以轻蔑;应该轻视的,反而加以重视.这样的态度能够获得成功,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引述〕很多人认为修身、齐家,不过是小事.只有治国、平天下才是大事.於是以还没有修治的人,家族也处得不够和谐,便要参与政治,从事治国、平天下的大事.这种情况,便是根本已经乱掉,却妄想能够在枝末治理得好,实在是不可能的.对於修身、齐家不够重视,只企求治国、平天下.这样轻重、厚薄都分不清楚的人,如果能够成功,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站在治国的立场来齐家.每一个人,都站在齐家的立场来修身.
  修身的先决条件,则是正心、诚意.但是正心、诚意之前,最好在先格物、致知,把求得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感情,这样理智与感情平衡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身.
  任何一个人,都必须以修身为本.然後才按部就班,由齐家而治国,由治国而平天下.一步一步向外推进,才合乎本末先後的次序.


春秋战国时期写的[大学]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段的内容是什么啊?
人道以政为大,这一部阐明政道的书,称为大学。大学既不是初学入德之门,也不是古人所说的为学次第的进度表。孔子说明政为大,而大学的最终目的,也在治国、平天下,所以大学是儒家最为重大的人道学问。良好的修己,是德行。良好的安人,即为德政。发扬光大修己安人的道理,便是明明德。有了这样...

2000多年前,我国舂秋战国时期的著作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名著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中学语文教材已有入选片断的名著,分别列如下。一、春秋时期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开创...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百家争鸣内容包括:“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学术下到民间,形成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开端,邹鲁儒墨显学之争,到儒墨杨三家鼎立的局面。儒家向法家转化的魏国西河之学;以属楚文化的陈、宋为中心的老庄学派属道家右翼;稷下黄老之学是道家左翼;兼容并包的稷下之学,使百家争鸣达到高潮。其中有田齐法、...

求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大战争,还要写上哪国和哪国发生什么战役和重要人物...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

选自《列子·汤问》的文言文“昔韩娥东之齐……”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十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雁门之人至今善歌哭,仿娥之遗...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5年),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关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有出入。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最大的儒学的。他的思想记载于《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荀子曾经游历燕...

春秋战国时期文学巨著没有很多,为什么反而出现了很多大的思想家?
提到春秋战国时期,首先想到的就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文学巨著没有很多,为什么反而出现了很多大的思想家?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说,一定要多读书(那个时候没有书,读的也不多),交游也很重要。不错,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确实走过不少地方。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一个明证,道不同的国家...

《孟子·告子下》全文是什么
全文: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30个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全文与全文的注释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原文如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通海县14747956223: 春秋战国时期写的[大学]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段的内容是什么啊? -
貊郭磷酸:[答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

通海县14747956223: 春秋战国时期写的[大学]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段的内容是什么啊? -
貊郭磷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

通海县14747956223: 大学中庸是谁写的?
貊郭磷酸: 春秋战国 《大学》作者是孔子,原是《礼》中的一部分,在南宋时期,二程为了更好的为当时统治者服务,将其从书中抽出另为一书,取名为《大学》,成为科举考试题目的重要来源. 《中庸》是子思所为

通海县14747956223: 四书是什么意思?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 -
貊郭磷酸:[答案] 四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四书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目录 释义 简介 内容范围《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作者介绍曾子 孔子 孟子 子思 地位 名著品读释义 简介 内容范围 《大学》 《中庸》 《论语》 ...

通海县14747956223: 大学是哪一家的代表著作? -
貊郭磷酸: 《大学》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

通海县14747956223: 关于“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的历史 -
貊郭磷酸: 你好!给你介绍的经典且比较好的理解的: 1、《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这是讲李斯一生的仕途生涯,语言精辟而幽默,包括了吕不韦到秦秦二世的历史. 2、《大秦帝国》作者以深厚的历史知识和精心的考证,把整个战国囊括书中,历史人物一次粉墨登场,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战国风云. 3、《千古名将英雄梦》里面讲述春秋战国名将的部分可以看,强力推荐. 4、还有《马背上的诸侯》是《大秦帝国》的前传讲春秋 5、最后最推荐《东周列国志》,虽说是文言文,但语言很好懂,想全面了解东周,一定要看看 6、除此还可看看:春秋战国演义、战国演绎、秦伤、七国争霸、赵国传奇、楚秦汉演义、我是吴王夫差.

通海县14747956223: “孰为汝多知乎”中“为”“知”的读音是什么? -
貊郭磷酸: “孰为汝多知乎”中“为”的读音是wéi,“知”的读音是zhì. 这句话意思是“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两小儿辩日》,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

通海县14747956223: -------时期的《------》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
貊郭磷酸:[答案] 两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通海县14747956223: 春秋战国是哪位作者写的? -
貊郭磷酸: 《春秋》是一部编年史,其底材是鲁史旧文,由孔子所编著. 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是刘向编校成书的古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