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日本战国史的?

作者&投稿:哈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懂日本战国史的进!~

天正十年,织田信长的领地,有近江、美浓、伊势、志摩、尾张、山城、大和、河内、和泉、若狭、越前、丹波、丹后、备前、美作、摄津、播磨、但马、因幡的全部,飞弹、加贺和纪伊的一部,合计约六百五十万石,这是他事业的最高阶段,同时也是他没落的一年。
因为实力的雄厚,使他决定统一全国的军事计划,以六将分任推进的责任。

东山道大将泷川一益,任甲州征伐的先锋,自武田氏灭亡后,以功领上野和信浓小县、佐久两郡。三月二十三日,他进驻上野厩桥,向新附的上野诸氏征收人质,号关东管领,着手经营关东。

北陆道大将柴田胜家,自平定越前一揆后,城北庄(福井),领越前,率前田利家、佐佐成政等,当越后上杉景胜。本能寺变时,他正围攻上杉属城越中鱼津(富山县)。

南海道大将丹羽长秀,领有佐和山和若狭,奉信长第三子信孝征四国。四国时有河野氏据伊豫,长曾我部氏代一条氏据土佐。河野氏素附毛利,长曾我部氏新起,虽附信长,而欲统一四国却非信长所能忍,因此有用兵四国之举。五月十一日,长秀集堺和大坂、住吉之兵,待机渡海。六月二日将发,以风雨延期。

山阳道大将羽柴秀吉,自天正九年陷鸟取城后,翌十年三月发大兵入备中,攻高松城,正与毛利军对峙。

山阴道大将明智光秀,自取丹波后,负责但马、因幡、伯耆的军事,正奉信长命赴备中援秀吉。

东海道大将德川家康,自平定武田后,领三何、骏河、远江三国。为谢二十年之久联盟的厚谊,于天正十年五月十一日同穴山梅雪离滨松,十五日抵安土。信长闻家康来,特派通礼仪的惟任光秀负接待的全责(信长进京后,曾使部下冒名族的姓,塙九郎左卫门称原田氏,明智光秀称惟任氏,丹羽长秀称惟住氏,梁田左卫门太郎称户次氏)。并召出阵的信忠返安土。为款待贵客,他特赴光秀邸,查看光秀的准备情形。谁知进门后,闻到鱼肉腐臭的他,即闯入厨房说:“这样子,不能充接待家康的卿的宴礼啊!”立以堀久太郎代光秀,并命光秀率兵援秀吉。光秀大以为耻,把器具、食品抛入濠中,于十七日赴坂本,返领国丹波。

十九日,信长在总见寺招待家康,召幸若八郎九郎大夫舞。翌日,又见梅若大夫的能乐。二十一日,家康赴京都、大坂、奈良、堺游览,离开安土。二十九日,信长与信忠亦前往京都。他宿本能寺,先发的信忠宿妙觉寺。时信长的护卫仅二、三十人!六月一日,信长观围棋,时对局双方本因坊秀哉与鹿盐利玄弈出了罕见的三劫连环无胜负局,观者皆惊。(从此三劫连环被视为不祥之局,但四百年后的现代,赵治勋本因坊居然下出过四次这种对局!)是日夜,信长召信忠欢宴,夜半宴散,信忠返妙觉寺,信长就寝。突然,他被闹声惊醒,他初以为是侍从吵闹,不久闻炮声,弹丸已如雨般打来。知道不妙的他,命侍童森兰丸说:“这是反叛哟,往看叛徒是谁!”兰丸窥见马印回报到:“好似是惟任的兵。”信长立命取弓,敌已四面攻来。信长放矢,弦断,执十字枪,不久力尽被杀。侍从,除耶苏教士赠的黑奴逃走外,均勇敢战死,兰丸与弟力丸、坊丸亦力战而亡。在妙觉寺的信忠,可以逃走的,他命前田玄以携三法师赴歧阜,自己则据二条城战死。

光秀为何要杀信长呢,理由众说纷纭,有的说法是光秀曾暗通武田胜赖,武田灭亡后,恐事泄,故先发难。但若真是如此,当信长兵入甲府后,当会发现,不会迟到天正十年。有的说法是稻叶一铁的部属斋藤内藏助利三,以故改仕光秀。一铁面诉信长,信长命以斋藤还一铁,光秀不听,信长大怒,面辱光秀;也有人说,信长曾抽刀迫光秀饮酒,使光秀难堪;还有人说,信长阵信浓诹访时,光秀自称功大,信长大怒,以杖击光秀头。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即使光秀对信长素怀不满,反叛的念头也是在短期内形成的,否则,他会早求外援,至少事前会与毛利、上杉联系。

再说光秀的计划:他由安土返坂本后,五月二十六日赴龟山。翌日,他到爱宕山拜神。二十八日,与连歌师里村绍巴唱和,他的连歌是“トキ イマ シタ シ サツキ カナ 时は 今あめ下 知ゐ 五月 哉”他的词句表现他的决心,“トキ”与“土歧”同音,而光秀系土歧氏的后代。这首连歌的双关意思是:土歧氏取天下于手中!光秀返龟山的翌日,信长离安土。信长的行期,光秀在坂本就已知道,所以当连歌唱和时,曾问绍巴本能寺濠的深浅,绍巴答曰无濠,他即闭口不言。但他却在思索,所以用膳时,吃粽却没有脱去包叶。当夜与绍巴同榻而眠,辗转反侧,有叹息声,绍巴问他,他却说在思索佳句。

六月一日,光秀在龟山城召集明智左马助、明智右卫门尉、藤田傅五、斋藤内藏助、沟口胜兵卫五人,说明自己的决心。他并告五人:如不同意,请斩光秀之首。五人皆允,并草誓文,交人质以表诚心。黄昏,他率兵扬言赴丹波。翌日黎明突然返军渡桂川。渡毕,光秀策马扬鞭对将士喊道:“敌在本能寺!自今日起,本光秀为天下之主。下至取草履者,要多多努力!”“敌在本能寺!”已成为日本人的口头禅,这句话的牺牲者,不仅是战国的风云儿,四十九岁的织田信长,还有它的提出者,五十五岁的明智光秀。而唯一的受益者,却是日本历史上的安徒生童话------羽柴秀吉!

天正十年三月,奉信长之命攻毛利的秀吉,离姬路,四月四日入冈山备战。时冈山城主宇喜多直家已于前年二月死去,子八郎秀家仅十一岁,袭为城主。毛利方以小早川隆景督军防守。鉴于高松城急攻难下的秀吉,曾遣使招清水长左卫门宗治,被据,于是准备总攻击。时适梅雨季节,四周河川水涨。秀吉筑足守川堤,灌水入城,并以大军,阻毛利的援军。虽然高松旦夕可下,但深知信长好大喜功性格的秀吉,不欲以为己功,且与毛利决战,似嫌兵力不足,无必胜把握。于是他向信长求援,信长欣然同意。得到信长亲自出马消息的毛利家,大为震惊,鉴于武田胜赖的灭亡,决定遣使求和。秀吉接受,但提苛刻条件:一,除美作、因幡外,其余八个国中,以五国给信长;二,清水宗治切腹。毛利方所允的土地,仅备中、备后、美作、因幡、伯耆五国,并求保全高松城内将士的生命。于是,和谈陷入僵局。毛利家代表安国寺惠琼,在探知秀吉的态度是五个国的条件可以满足,但必欲得宗治性命以后,暗告清水。清水慨然许以身救主君,愿自杀。这大概是五月末的事。到六月三日夜半,秀吉突然接到京都方面长谷川宗仁本能寺之变的报告。接讯的他,一面拘禁飞脚,以免消息外泄,另一方面,若无其事地巡视阵地。

但是外表的镇静,却不能消弥内心的焦虑。信长之死,依他的性格,早在秀吉意料之中。但当前的问题,是他应尽快回师,击败光秀,夺取政权。如果动作稍慢,霸权就会落入他人之手,但回师的前提,是取得毛利家的和平。于是他召惠琼,表示可以接受毛利的条件,但以织田家的面目计,高松守将必须切腹。惠琼请示辉元,辉元不能接受清水自杀,惠琼无奈回报秀吉。秀吉部将蜂须贺彦右卫门正胜等,特招覆命的惠琼,告之以毛利家诸将多已暗中通款的信息,并出示誓书。惠琼是安芸武田氏后,素来忠于毛利(光荣《三矢之誓》中对此有传奇的描写),鉴于事态的严重,即赴高松见清水,告以实情,清水毅然决定自杀,事已至此,辉元也就不反对了。

六月四日,勇敢的清水宗治,乘船赴两军阵地中央,秀吉派堀尾茂助乘舟携酒食慰宗治,宗治欣然接受,饮罢,宗治起舞,并作辞世歌,而后切腹,介错是幸市之丞。宗治首级置木桶中交与茂助,随后市之丞亦以死殉。接下来,是秀吉和毛利交换誓书,后者将高松交出,秀吉命杉原家次守之。

由接到信长凶讯到与毛利和,仅一日的时间,争取时间,是成大事的前提。但是,这时有一个问题,如果信长死讯泄露,一纸誓文,能保证毛利军不追击吗?如果追击,那么,处于夹击之中,还能迅速击败光秀取得霸权吗?这无疑是秀吉所考虑的。最后,经过严密的考虑与估计,他决定一面把消息告诉毛利——因为瞒是瞒不住的,一面撤军。

四日午后四时,接到秀吉通报的毛利,立即召开干部会议,讨论对策。会议中,主张追击的是骁将吉川元春,主张不追击的是小早川隆景,他的理由是,“秀吉不仅是智勇双全的大将,且怀有取天下的大志,如果我们违誓,他必恨之入骨,恐非吾家之福”。(这一理由,是有历史眼光的。秀吉取天下后,厚酬小早川,除赐予大片领地外,还列其为五大老之一。此外,毛利家能最终在战国的残酷条件下生存下来,迟至二百余年后,长州为雄藩之首、倒幕主力,小早川之功不可谓不大了)会议的结果,持重的辉元,采取小早川的意见,遣使告秀吉“信长父子因惟任反叛而逝,对阁下惆怅,不胜同情。某当严守誓约,如有所需,愿助一臂之力。”这一返辞,引起秀吉的高兴,那是不用说的,但他所求的,是毛利的中立,不是参战。因此只要铁炮一百五十挺、弓一百张、旗三十面以壮声势就够了。

六月四日和议成立后,秀吉下令撤军。午后八时,宇喜多军开拔。秀吉自己,则迟至五日凌晨二时出发。他将军队分为两路:一路由宿渡西大川,过金谷至三石;一路由竹田附近渡西大川,经沼等地出西片上,与前军会于三石,而后全军向姬路进发。六日,秀吉冒风雨,海路兼程至姬路,部队则于七、八两日相继而至。

现在,我们应说明智光秀。自杀死信长父子后,对于未来的局势,他自然也有整个的计划。他最关心的,同时也是最害怕的敌人,是胜家和秀吉。但依他的估计,正与毛利对峙的秀吉,和正用兵北陆的胜家,不会迅速回师的。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牵制,他派急使驰告毛利、上杉两氏,同时亦遣使与北条氏、长曾我部氏、德川氏等联络。但是,负这么大责任的浪人原平内,因风波延迟行程,不及秀吉飞脚的迅速,别的使者亦误投秀吉的阵营,也就是说,毛利氏不能由光秀方面得到本能寺之变的消息。至于其他的使者们,也没能完成他们所负的使命。

除外交上联络信长敌人采取共同行动外,光秀又派人四出诱信长的部属。同时,他自然要在胜家、秀吉回军前,平定近畿各地,并占领安土城。

根据上面的计划,光秀在本能寺变后,一面搜索追捕信长残党——一直继续到四日;一面遣兵取安土的门户——濑田。濑田城主山冈景隆,拒绝光秀的诱降,毁濑田桥,先放火烧居城,而后逃往甲贺山。光秀军急修濑田桥,六月五日桥成。

光秀本人于六月二日晚返坂本居城(本能寺之变约在上午九时结束)。三至四日全力调略近江、美浓各地的士卒。五日亲自率军经濑田桥赴安土。安土此时的情况呢?

早在二日午前十时左右,安土即风闻本能寺之变。不久,接到确报,人心为之不安,上下骚然。美浓、尾张的人们,仓皇之中,携妻子家财逃往东部。留守大将蒲生贤秀,知道不能据城抗战,三日午后二时奉信长妻妾等退往居城日野。五日光秀率军入城,即散信长所藏金银珠宝,赐予部下。

光秀的所作所为,显示他不是日本历史学家所说的叛逆成性的人,而是有大志的军事领袖。可惜,当本能寺之变时,日本的社会已抛弃室町末期的伦理,按新生社会的需要,正在创造新的伦理。因此,他的“下克上”不仅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反而众叛亲离。

当光秀叛变成功时,曾致书女婿细川忠兴和其父藤孝,请求他们参加,并说:在五十日、百日平定近国后,把领地交给儿子十五郎和忠兴,,自己引退。目前以摄津与忠兴父子,以后还可以给但马、若狭。细川藤孝系足利义昭的近侍,因此,与信长和义昭的联络人光秀,有很深的友谊。早在天正元年,光秀奉信长命,以第三女嫁忠兴。由这样的关系,光秀自信可以拉拢细川氏。谁知在丹后宫津居城的细川父子,一听信长被杀,立即剪发,以示吊意,并遣使告秀吉,示决无二心。

不仅细川家绝光秀,还有筒井顺庆的态度,也不明白。早在天正四年,光秀奉细川命,以第四子为顺庆的养子。后来,围石山、攻信贵山、取大和等战役,光秀给顺庆的帮助不小。又当顺庆奉信长命援秀吉时,是属光秀军。六月二日,他从居城大和郡山城出发赴京都,途中闻本能寺之变,即回军。以后,曾与光秀军合攻近江。按说,筒井是光秀的同盟者,谁知到九日,他的态度突变,不仅中止军事行动,且准备退守郡山。到十一日,他明白地送誓书给秀吉,表示忠诚。十三日山崎合战时,他列兵洞垰,初持旁观的态度,到光秀兵败,即攻光秀军。

当时附光秀的,只有微不足道的人物:山本山的城主阿闲贞秀,山崎的城主山崎坚家,企图趁机恢复旧领的京极高次,和与信长有杀父之仇的织田信澄(信行子,光秀婿)等,但信澄于六月五日被织田信孝杀于大坂城。

虽然形势如此,光秀仍不灰心。八日,他离安土赴坂本,九日在公家们的欢迎中,进入京都。他马上献银五百枚给朝廷(七日,天皇曾派敕使吉田兼见赴安土会见光秀),五山和大德寺各给银百枚,以为信长的祭仪和供养费,另给吉田兼见银五十枚。至于京都的田赋,下令免除。这些措施,无需说是收买人心。十日,光秀离京都,率兵阵于山城八幡的洞垰待筒井顺庆来会,共同出兵河内。十一日,他得到秀吉军进至尼崎的情报,并且知道筒井态度暧昧,摄津东部大名:茨木中川清秀、高槻高山长房皆参加秀吉方,即撤军返下鸟羽,并积极修淀城,以防秀吉的进攻。此时,他已知与秀吉的战争不可避免。但为后来的军事家所不解的,就是他何以不守战略上的要地——山崎,而退兵入胜龙寺。也许他的打算是:阵下鸟羽,防守京都,并待援军。这时,他的阵地,司令部在下鸟羽,前线在胜龙寺城,淀城是左翼。他的全部兵力约一万六千人。

再说秀吉。他入姬路后,马上入浴。在浴池旁,他颁发命令,命护卫准备明天出阵的事。接着召金奉行,询问库银的多少——只有银七百五十贯目,金八百余枚,他把它们全部交给蜂须贺彦右卫门正胜,再由蜂须贺分发将士。再召藏奉行,问存米的多少——只有八万五千石余,他命令以俸禄的五倍发给下属。最后召高松阵军需官,问剩金的数目——仅银十贯目,金四百六十枚,他命明日携来,以应使者、飞脚的赏赐 。浴后,他与高级将领谈笑自若,似不知明日的血战。

八日午后十时前,他在布置完毕后,面告留守姬路城的三好武藏守、小出播磨守说:“万一我战败而死,将我的母亲、妻全家杀死,放火烧居城,不留一物。”午后十时,第一次吹号角,命将士进食。十二时许,第二次吹号角,命人夫以下出发。到第三次吹号角时,他亲自出马,在城外点灯点将,这时是九日凌晨二时许。天方黎明,全军分五路出发。

大军一入摄津,茨木中川清秀送八岁女,高槻高山长房送八岁男以为人质。怀着与光秀决战决心的秀吉,知道若战胜则取得霸权,若战败则身死,胜败未定之时,所需的是人心。信不由心,质无益也。所以分别送还他们。十一日午前八时,部队推进至尼崎,他马上入禅寺,剃发,以示不忘旧主。秀胜(信长子,秀吉养子)也要剃发,他阻止,仅剪前发。他斟酒赐秀胜说:“明智是你的杀父仇人,又是主人之敌,你当先战死,我则继之。”十二日,池田信辉、中川清秀、高山长房等皆应召而至,全军的战斗部署,也已完毕。他的兵力,约两万六千五百人,都是精锐的斗士。

鉴于兵力的分散,与前线兵力单薄的斋藤内藏助利三,向光秀建议:罢决战之兵,退守坂本,以待局势的变化。光秀不肯。十三日早,秀吉军的高山部入据山崎町的关门,中川部进占天王寺。光秀闻讯,移司令部于御坊冢(在胜龙寺城西南约六百米,为要害之地)。午后四时,光秀的右翼开始攻击,以解除天王山东麓敌军的压迫。秀吉即命黑田孝高、神子田正治等援中川部。依秀吉的希望,以攻击的胜利,迫胜龙寺侧面的敌人退却,进占天王山,不仅牵制山崎方面的秀吉主力,而且可以以包围之势击退敌军。可是,秀吉的右翼攻击光秀的左翼,颇为得手,并包围光秀军,鉴于形势有利的秀吉,即下总攻击令。光秀军斋藤部,虽勇敢善战,但因寡不敌众,大败,伊势与三郎等大将皆战死。光秀遂于午后七时许逃入胜龙寺城。战胜的秀吉,迅速包围该城,并分兵追击败军。这次所谓“山崎会战”,明智军死者三千余人,秀吉军死者三千三百余人,尽管秀吉胜利,但从明智军的英勇奋战,可知光秀是颇能得士心者。

十三日夜,知道胜龙寺不能固守的光秀,为会合近江来的残部,即率从者五、六人潜逃。他们间道经淀川右岸,奔向伏见。越大龟谷,将出小栗栖时,突遭山伏的袭击。自知万事皆休的他,托后事于沟尾庄兵卫茂朝,而后拔刀切腹,茂朝惊而“介错”,把光秀首级用鞍包裹,匿于沟中。在胜龙寺的城兵,多逃往丹波,十四日该城入秀吉之手。光秀的辞世颂为“逆顺无二门,大道澈心源。五十五年梦,觉来归一元。”

十三日夜,接光秀败报的明智弥平次秀满(光秀婿,亦称光春,时守安土),于十四日未明即整军赴坂本。信雄与蒲生贤秀子赋秀(后称氏乡)合兵进安土。十五日,为驱逐明智残党,放火烧安土町,大火延及居城,这一信长经营多年的名城,化为焦土。

胜利的秀吉,十四日入近江,阵三井寺,得明智光秀首级。他的先锋堀秀政,在攻安土的前进中,与明智秀满部发生遭遇战,秀满虽受损失,仍安全入坂本。十五日,堀军进围坂本,得知光秀死讯的秀满,觉大势以去,将珍玩宝器等付堀秀政族人堀直政,手刃光秀妻子及自己妻,放火烧城,而后切腹死。殉者有明智光忠等。

十六日,秀吉入安土城,十七日,杀光秀老臣斋藤内藏助利三。党于光秀的阿闲贞征、贞大父子,与京极高次等企图逃往敦贺,途中被杀,只有高次以旧臣堀秀政的关系,被堀藏匿得免。于是,近江、美浓全部平定。

  日本战国历史经过
  虽然室町幕府自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之后便纷扰不断:政治上,除了关东的古河公方与幕府之间的对抗外,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或私战破坏了各地的政治生态。
  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可是室町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直到这一切努力因1441年的一场意外引发的全国混战而化为乌有…。
  战国时代的起始一般以1467年的应仁之乱为主,但结束时间则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成功。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二条御所,室町幕府灭亡。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后北条氏,降伏东北地方各大名,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
  故在此采用最后一种说法,以完整表述这段历史。
  应仁之乱,战国登场
  四职之一、身兼三国守护的赤松满佑因在京都自宅刺杀幕府将军足利义教(嘉吉之乱)而遭到亦为四职之一、身兼五国守护的山名宗全率领之部队讨伐并平定。战后幕府以山名氏平乱有功将赤松氏所属之三国守护授与山名氏。势力成长到八国守护的山名氏一跃成为西国的一大势力。
  此时三管领之一,身兼八国守护和和泉半国统治权的细川氏面对山名氏的崛起,决定采取联合山名对抗同为三管领的田山氏的政策。但随着田山氏的衰退,两家之间的冲突也浮现出来,尤其在三管领之中的斯波氏和田山氏两家陆续发生继承问题后,双方对立更加严重。
  一直到将军足利义政长子足利义尚诞生引发继承风波后,在应仁元年(1467年)1月17日,应仁之乱爆发,各守护分别选边支持,形成东军细川联军与西军山名联军的大混战。
  战事一开始,由于东军争取到天皇与幕府将军支持,且聚集了相对优势的兵力,因此开战头几个月可说是占尽优势。可是到了同年七月,中国地方四国守护大内政弘率领万余援助西军后,整个战况顿时改观。加上西军决定拥立将军足利义政之弟足利义视与京都当局相抗衡,让整个战局陷入胶著,日后更扩大为全日本的大混战。
  随着两军领袖相继去世和幕府将军继承纠纷解决后,两方决定和解,应仁之乱正式宣告结束。虽然应仁之乱后幕府威信受到重挫,但之后几任将军仍试图重振幕府威信,直到明应之变爆发的前刻。
  明应之变,关东大乱
  虽说应仁之乱后幕府的影响力大幅丧失,可是历任幕府将军仍试图改变整个局面。不但多次讨伐邻近的细川氏、六角氏等大名,还屡屡颁布争讨令令诸国大名对抗各地方对京都当局具影响力的国主。毕竟这已经不是将军强势的时代了:将军的诏令除了作为大名夺权的工具外,几乎无人愿意服从。
  到了1493年,将军足利义材亲自讨伐细川氏,反而遭到细川氏策动京都当局罢免其将军职位。此事史称明应之变。自此以后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丧失,剩下的也只是大名控制上洛(进入京都)后操控政局的傀儡罢了。
  除了近畿动乱不安外,关东的局势也不甚安稳。当初足利尊氏开创幕府的时候,为了对抗南朝,不得不把幕府设在京都,而在武家的重心关东,尊氏分封自己的儿子于镰仓,是为镰仓公方。而以关东管领为辅佐。由于镰仓公方府与室町幕府的体制非常相似,有小幕府之称。镰仓公方的势力可以与幕府对抗,结果在室町时代中叶,第六代将军义教时,爆发永享之乱而被幕府平定。镰仓公方足利持氏自杀。后来持氏之子成氏被再次由幕府拥立为镰仓公方。
  后来镰仓公方足利成氏不满关东管领上杉宪忠,进而将其暗杀。此举引发关东管领和公方的长期对抗,导致幕府派遣骏河守护今川氏前去讨伐而迫使足利成氏移往下总古河,成为初代古河公方。(享德之乱)战后关东出现得到关东管领上杉氏支持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和得到北关东豪族支持的古河公方,彼此对抗了近三十年。日后因山内上杉氏重臣长尾景春叛乱,使扇谷上杉氏趁机扩张自己的力量,促使山内上杉氏选择和古河公方和解来对抗扇谷上杉氏。
  而扇谷上杉氏为了对抗山内上杉氏,和伊势长氏结盟,使两方又陷入拉锯战中。1491年,因堀越公方发生内乱而被伊势长氏消灭,伊势长氏(即北条早云)的后北条氏因而实力大增。不久后上杉定正猝死导致扇谷上杉氏转衰,后北条氏转而攻击扇谷上杉氏,并消灭相模三浦氏且占领小田原城,促成两上杉联合对抗后北条氏的新局面。后北条氏二代家督氏纲更入侵武藏国,取代旧有的足利、两上杉氏,成为关东地方最强的大名。
  以下克上,将军被弑
  除了伊势长氏崛起于关东地方,成为新时代大名的代表外,日本各地也开始出现以下克上,甚至成为一方之雄的新强权。在中国方面,出云守护代尼子氏篡夺守护京极氏实权,日后其大名尼子经久更取代京极氏,成为出云守护。在尼子经久生前,尼子氏扩张成与大内氏家督,因海外贸易而兴盛的大内义兴并驾齐驱,势力达十一国的中国双雄。
  在双雄争霸过程中,安艺国人毛利元就采取墙头草的态度,逐渐吸收尼子、大内的力量,日后乘大内氏内乱,在严岛会战中击倒大内氏权臣陶晴贤,成为中国新霸主。
  此外,美浓守护土岐氏亦遭到重臣长井规秀的驱逐而衰败,长井规秀日后继承斋藤氏,改名为斋藤秀龙,法号“道三”,也就是织田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
  在东海,尾张守护斯波氏亦大权旁落,由守护代岩仓与清洲两织田氏取而代之,而清洲织田氏旗下重臣织田信定、信秀父子日后取得实权,在织田信长继承家业后,更完全取代斯波氏、岩仓织田氏与清洲织田氏,成为尾张一国之主。
  在日本战国时代,以下克上崛起的新兴势力,和旧有豪门间的对立从未停歇,但最惨烈的莫过于是将军足利义辉被弑一事。
  明应之变中被管领细川氏罢黜将军一职之足利义材,日后得到中国大名大内义兴的支持,在成功推翻将军足利义澄后,改名足利义稙并复职为将军。因足利义稙无子,故认养前将军义澄次子足利义维为养子。
  1518年,大内义兴返回所属领国,失去庇佑的足利义稙不敌管领细川氏,而辞去将军一职,由前将军义澄长子足利义晴接任。而义晴因与管领细川晴元长期失和,在1546年辞退将军一职,由长子足利义辉接任第13代将军。足利义辉立志重振幕府声威,不但多次积极调停诸大名之间的纷争,更邀请上杉谦信、织田信长等大名上洛谒见幕府将军。
  此时管领细川氏遭到权臣三好长庆夺权,把幕府当作傀儡而掌握实权,成为当时有力大名之一。三好长庆死后,其重臣松永久秀、三好三人众决定要罢黜将军足利义辉,1565年,三好三人众及松永久秀的叛军包围义辉所在之二条御所,虽然足利义辉因为得到名剑客上泉信纲与冢原卜传等人传授剑术,而有剑豪将军美名,但依旧寡不敌众而被弑,他们拥立足利义维之子义荣为第14代将军。足利义辉死后,室町幕府就此完全失去实权,也失去中兴的机会,直到幕府灭亡。
  霸王崛起,幕府灭亡
  织田信长为尾张国(今爱知县北部)的大名。他以尾张一国的战力,在桶狭间以三千军击败领有骏河、远江、三河三国,率领约两万五千大军的名将今川义元(桶狭间之战)而崛起。战后他选择和邻国三河的德川家康结盟,把扩张领土的目标放在大名斋藤龙兴统治之美浓国上。
  初期织田信长攻略美浓进度相当迟缓,直到织田信长靠著成功促成斋藤氏重臣美浓三人众的倒戈,局势才开始有了转变。1567年9月,信长攻陷美浓稻叶山城,将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城,并制作天下布武朱印,展开统一日本之路。隔年成功拥立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在盟友浅井长政的帮助下,完成上洛的目标。
  1570年将军足利义昭,不满织田信长无视幕府的态度,暗中与本愿寺显如、武田信玄、上杉谦信、毛利元就、浅井长政、三好三人众与朝仓义景等诸大名联盟,形成所谓的“信长包围网”,打算联合对抗并消灭信长。
  1571年,织田信长以比睿山延历寺包庇与其敌对之浅井、朝仓两大名,杀入山中将比睿山延暦寺焚毁,此举引来武田信玄等人之批评,是信长生前引来较大争议的事件之一。
  1572年,武田信玄发动军队攻打德川家康的根据地远江国、三河国,以图进京,并在三方原击败德川、织田联军(三方原会战)。隔年5月,武田信玄于信浓国驹场病故,死前决定继承人是其孙武田信胜,并由信胜之父武田胜赖担任阵代一职。
  1573年,织田信长与幕府将军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强攻幕府所在二条御所,并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国若江城,室町幕府宣告灭亡。日本战国时代前一百年的室町时代在此划下句点,日本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安土桃山,二攻朝鲜
  幕府灭亡后,信长消灭浅井、朝仓两家,逼伊势国司北田具房将家督让给信长之子北畠具豊,并平定三好、松永等南近畿势力。不久后织田信长在近江兴建安土城,作为织田政权的象征。
  1575年,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筱城,与织田、德川联军在三河设乐原展开交战(长筱之战),战败的武田氏折损诸多重臣,衰亡于1582年。
  武田氏衰退后,信长以近畿为核心,向四周快速扩张,却在1582年6月2日,遭遇本能寺之变,即重臣明智光秀的率军背叛,和嫡长子织田信忠先后战死。
  信长重臣羽柴秀吉在得知光秀叛变后立即返回近畿,联合其他重臣击败明智光秀(山崎天王山合战),并在决定织田氏继承人之清洲会议上支持信忠之子织田秀信继位。日后秀吉击败反对他的织田旧臣,至此以后织田信长所建立的根基,被羽柴秀吉完全接收。
  之后,秀吉在小牧长久手合战后和德川家康谈和,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坂城。日后于1585年任关白,1586年受赐姓丰臣氏并就任太政大臣,奠定丰臣政权。
  在历经纪州、四国和九州征伐使长宗我部家、岛津家降服后,并于1590年包围小田原城击败后北条氏,使东北大名降服,完成统一日本的壮举。隔年秀吉将关白一职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合,以世袭的方式宣示丰臣政权的稳定。
  1592年,太合秀吉为了平息国内土地不足分封的问题,决定出兵攻打明朝。因此秀吉向朝鲜国提出“假道入明”的请求,却遭到朝鲜国王拒绝,使秀吉决定先并吞朝鲜,再并吞明朝。
  1592年4月,秀吉派遣16万军人前往朝鲜,文禄之战因而揭开序幕。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只花一个月便攻陷朝鲜首都京城(今首尔),驱逐朝鲜国王李昖。
  李昖为了击退日军,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而明朝朝廷很快便派出大军前去救援,这段期间朝鲜各地出现义军抗战,其中以郭再佑、高敬命的抗战激发了朝鲜军队之士气。
  1593年1月,明、鲜联军以提督李如松为首击退日将小西行长,收复平壤,虽在碧蹄馆败于日本名将立花宗茂、小早川隆景,但后来因日军以宇喜多秀家为首转攻幸州山城遭遇朝鲜陆军名将权栗的反攻而大败,更因为李如松的偷袭而缺粮,迫使日军退至釜山。此外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亦率领朝鲜水军击退日本水军,日军在海陆受挫的情况下被迫和明朝议和,在1595年,文禄之役在两方议和下结束。
  到了1597年,秀吉再次出兵攻打朝鲜,庆长之役展开。日军为了减低朝鲜水军的战力,使用反间计污陷李舜臣,使其被李昖解职。同年2月,明朝再次出兵支援朝鲜,首以明末名将麻贵,与日军加藤清正等人在蔚山交战。朝鲜水军在开战初期被日军击溃,迫使朝鲜再次起用李舜臣抵抗日军。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击败日军主帅来岛通总,使局势开始扭转。
  在两军对峙之际,1598年7月,太合秀吉在京都伏见城病逝,日军在五大老的命令下开始撤退,同年11月,明朝鲜联军于露梁海战截击大败日军,但李舜臣却因日本名将岛津义弘、立花宗茂等人的攻击而战死,日军成功撤退回国,庆长之役结束。文禄・庆长之役后,丰臣氏消耗过多财力,成为日后德川家康取而代之的主因之一。
  关原合战,元和偃武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氏立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半岛返国的丰臣氏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
  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
  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大坂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
  开战之初,以石田三成为实质领导的西军(名义上的统帅为毛利辉元)攻势凌厉,打得东军(统帅即德川家康)前线喘不过气;可是到了大约中午时分,家康以火枪队向其事前已收买的西军大将小早川秀秋作出威吓射击,迫使他与吉川广家等西军大将阵前倒戈,直逼西军主阵。
  于是战况急转直下,西军从轻微优势转为战线完全崩溃。在日落之前,这场大战便以东军大胜收场。几天后石田三成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以首要战犯的罪名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了丰臣氏的政权。
  1603年,德川家康获得天皇赐与征夷大将军一职,正式成立江户幕府;可随着丰臣秀赖年纪渐长,丰臣氏对德川家康的不满之声也越来越大。同样在德川方面,有鉴于丰臣氏财力渐丰,大有重振旗鼓之势,德川家康也顾不得两家密切的联姻关系,决心斩草除根。
  1614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重建的“方广寺梵钟铭文”上出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这件事上大造文章,指责丰臣家有诅咒自己之嫌,胁迫秀赖交出淀殿(秀赖母亲)到江户城作为人质并退出大坂城。
  丰臣家断然拒绝,并积极召集浪人与流亡大名共约11万人,并储备粮食以备作长期抗争。德川方立刻发出动员令讨伐丰臣家,并轻易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对大坂城进行包围。可是由于丰臣方的积极抵抗,特别是名将真田幸村、后藤基次等人的指挥,再加上大坂坚城之利,德川方进展缓慢。
  于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轰击大坂城天守阁,震撼居住其中的丰臣氏,之后假意求和,以大坂城填去外护城河作为和谈条件。可是在和谈进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动数万人在一夜之间不但把外护城河填平,就连二城与三城及内护城河也一一悉数破坏。
  大坂冬之阵便是在大坂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结束。次年(1615年)五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动军队讨伐大坂城,这次史称大坂夏之阵的战役最后以大坂城被攻陷,秀赖母子自杀告终。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氏势力,结束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

当今的日本天皇明仁号称“万世一系”的第125代天皇,也就是说,日本的历代天皇都出自同一家族,这在人类文明史上即使不是独一无二也是寥寥无几。不过自第一代神武至第十四代仲哀这14位天皇虽然在日本《古事记》中出现过,在历史上却无法确认,因此有着比较真实的存在依据的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公元270~310年)可能才是真正的祖先。孝德天皇(公元645~654年)统治的大化年间,以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等人为首的改革派发动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又经过天武、持统跟文武三代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加以完成。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以迁都至平安京即今天的京都为标志)中期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1]手中,天皇家族从此被旁人所操纵,而武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2]。

1068年,与藤原家无血缘关系的后三条天皇即位,他正值壮年,个性强,任命有能力者担任重要官职,并着手查办没收非法庄园,逐步加强皇室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为了抵制藤原氏的势力,1072年后三条天皇让位给其子白河天皇,设立院厅,草创了院政时代(天皇让位后称上皇,上皇执政称院政,因而又称某某院。上皇出家后称法皇,仍可发号施令),但他不久之后便去世。1086年,白河天皇让位堀河天皇后再开院厅,掌握实权,并利用平家武士集团与掌握源家武士集团的藤原氏对抗。院政前后长达百余年,虽然这项措施在加强皇权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统治阶层内部的混乱。最终导致了鸟羽上皇、崇德上皇和后白河天皇之间争权夺利,酿成保元(1156年)和平治治乱[3],武家从此由幕后走向了前台。

击败源氏一族后,平清盛先是晋升参议正三位,开创武士列席公卿之高位的先河。后于仁安二年(1167)出任太政大臣(常设的最高官职)。治承三年(1179),因领地问题与摄关、院政两大势力发生冲突,于是发动政变,迫当时的关白引退,威胁后白河上皇停止院政,并解除了近四十位公卿的职务,以本族成员充任。次年二月,高仓天皇让位给平清盛的外孙安德天皇,平清盛以第三势力的身份正式登上权力顶峰,由于他的官邸位於京都的六波罗,故称六波罗政权。不过,由于平时生活腐化,引起权贵的不满,再者,被平氏击败的摄关与院政两大势力亦因被平氏击败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以后白河法皇为中心的反平氏势力。面对这一形势,后白河天皇的二子以仁王于1180年下达令旨,号召各地的源氏族人起兵讨伐平氏,源义朝之子源赖朝积极响应,源平合战由此爆发,结果平氏一败涂地,几乎被灭门[4]。获胜的源赖朝吸取平氏失败的教训,没有留在京都担任公卿。1192年,他出任征夷大将军,在根据地镰仓创设了幕府,建立了一套武家的职官制度,开始了对日本的实际统治[5]。从镰仓幕府建立到江户幕府灭亡这六百多年便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公武政制时期。

源赖朝死后,镰仓幕府的实权落入他的岳父——北条时政手中。此后的两代将军先后被刺杀,正统源氏至此绝嗣,不久之后镰仓源氏血脉彻底断绝。北条氏大权在握,先后拥立公卿藤原氏和皇族亲王担任傀儡将军。后鸟羽上皇在一次轻率的讨伐北条氏的战斗中大败,本人被流放,皇族威信扫地,权力进一步被剥夺。尽管如此,在最初几代北条氏执权当政时国家还比较安定,但幕府很快便衰落下去。之后又面临蒙古大举入侵的威胁,虽然“神风”毁灭了侵略军,但焦头烂额的幕府却连在这场卫国战争中立功的武士应得的封赏都拿不出来了。十四世纪初期,北条高时倦于政务,幕府混乱,中下级武士不满情绪日增,御家人纷纷离叛。1333年,流亡中的后醍醐天皇发诏讨伐幕府,北条氏战败,在内忧外困中集体自杀,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重新入主京都,取年号建武(仿汉光武帝刘秀)[6]。

然而好景不长,后醍醐天皇所标榜的建武中兴因为得罪了武士阶级而在短短两年后便宣告结束。推翻镰仓幕府的功臣足利尊氏带头发难,双方围绕京都几进几出,最终后醍醐天皇退位后逃奔吉野建立南朝,与足利尊氏拥立的光明天皇一南一北对峙,形成了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局面。不久之后足利尊氏就任征夷大将军并在京都室町建立了新的幕府,史称室町幕府。至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日本重获统一,室町幕府的统治达到了鼎盛[7]。但很快幕府便在连年的战乱中衰落下去。1467年(应仁元年),围绕下一任将军的继承人选问题爆发了不仅是幕府重臣的各家,就连以大内氏为首的各国有势力守护大名也都卷入了的大规模战乱----应仁、文明之乱[8]。战争最终结束了,但一个以下克上、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却刚刚开始……

注解

[1]藤原氏即日本四大望族——源平藤橘中的“藤”,他们是大化革新中的名臣中臣镰足的后人,属于典型的公卿贵族(官阶六位以上者称殿上人,五位以上者称大夫,三位以上者称公卿)。藤原氏虽然位极人臣,却从未像王莽、曹操、司马懿等人那样以下犯上,而是不断将本家的女子送进皇宫当皇后,通过保持外戚的身份来维护统治。这个家族垄断了摄政关白这一总揽朝政的最高职位(非常设),并在日本历史上形成了只有该家族的成员(更确切地说是该家族南北式京四支系中的北家一系)才能担任关白(几百年后丰臣秀吉欲谋此职位似便遇到了这个问题,这是后话)的传统,这便是历史上的摄关政治。虽然藤原氏牢牢控制了朝中的权力,但他们的影响逐渐减弱,统治基本局限在京畿地区,此时地方上的另外一股势力也在逐渐发展。

[2]显然天皇的儿子不可能都成为下一任天皇,于是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便被赐姓,降格成为朝臣(比如《源氏物语》中的源氏)。由于藤原氏把持朝政,一部分皇室后裔离开京畿前往封地就任。公元九世纪,桓武平氏与清河源氏相继从皇室中分离出来,成了最初的武家。由于天皇权威的下降,以及长期居住在京城公卿官僚阶级与乡土领主的分离,日本的王朝体制趋于崩溃,地方政治陷入混乱。地方领主们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而建立起庄园的制度,采用自己的武装维护领地的治安。这些庄园主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豪族,进而形成了武士阶级,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就连朝廷委任的当地国司,也不得不依靠他们的力量。尽管如此,此时的武家在政治上还没有什么影响,源氏通过依附于藤原氏而暂时压倒了平氏。

[3]事情的起因是鸟羽天皇让位给长子崇德天皇,改称鸟羽院上皇。此事导致了支持鸟羽天皇的法性寺关白藤原忠通与其侄子,支持崇德天皇的左大臣藤原赖长的对立。权臣之间的斗争的同时,天皇的朝政与上皇的院政之间也冲突不断——鸟羽上皇仍然手握实权,崇德天皇不过是傀儡而已。时隔不久,鸟羽上皇所宠爱的妃子美福门院产下了皇子。于是,偏爱幼子的鸟羽上皇便强迫崇德天皇退位,将帝位让给了当时只有三岁大的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近卫天皇。近卫天皇年仅十七岁即驾崩,且并未留下皇子。这一情况使得崇德上皇再度燃起了重登帝位的希望,“哪怕由我的儿子即位也好”,当时的崇德上皇也做了这样的打算。然而事与愿违,鸟羽上皇与关白忠通一党再次施展政治手段,拥立了近卫天皇之兄雅仁亲王即位,便是后白河天皇。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局,使得崇德上皇与藤原赖长等人愤恨不已,并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皇位夺回。 1156年(后白河天皇保元元年),崇德上皇与后白河天皇两派势力发生了正面冲突,其本身是皇族与藤原氏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而源平两家作为武士势力首次介入朝廷中央的政治斗争,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时,后白河天皇一方依靠的是平氏嫡流继承人平清盛和源氏嫡流继承人源为义之子源义朝、源赖政。而崇德上皇一方依靠的是源为义及其另外一个儿子源为朝,以及平清盛的叔父平忠正。这场斗争最后以崇德上皇战败被流放告终,然而,与精通权谋之术的平清盛相比,源义朝不过是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在平清盛的政治手段之下,原本在保元之乱中立下头功的源义朝却不得不俯首称臣。对于这样的安排,源义朝当然无法接受,平治元年他又与权臣藤原信西的对手藤原信赖发动了平治之乱试图夺取政权,结果二人双双败死。 经此变乱,源氏一族被斩首的斩首,被流放的流放,从此一蹶不振。

[4]父亲源义朝死的时候,源赖朝还年幼,经人说情保住性命,但被流放到伊豆。他在那里长大成人,与当地的平氏豪族北条时政的女儿结婚,在岳父的扶植下逐渐恢复势力,并与源氏家族本国武士们保持着联系。他早就准备复仇,故在以仁王下令旨后便积极行动。尽管平清盛预见到危机并着手整顿平氏一族,但为时已晚,不久他便去世。已经腐化了的平氏一门战斗力远不如从前,在与源赖朝的胞弟源义经统帅的源氏集团的较量中屡战屡败,1185年在根据地爆发的坛浦大海战中平氏全军覆没,平家武士背负安德天皇及三件神器跳海自尽。战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搜捕平氏一族余党的活动,按照《平家物语》的说法,平清盛的最后一名后人在十几年后被杀,平家嫡流遂绝嗣。然而战争并没有结束,源赖朝生前听信谗言,逼死了源平合战中立下头功的胞弟源义经,至此战乱才最终平息。

[5]古代日本的行政区划为五畿七道六十六国,由朝廷派往地方的一国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国司。国司的职务,主要是管理、分配土地给农民耕作,并负责地方的军事、财政、政治和裁判工作等。但是由于远离中央,管控不易,国司逐渐由中央派遣的官僚转变为具有自治权的官差(仅需上缴税金便可完全管理地方)。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后,形成了幕府与朝廷并存的“二元政治”。幕府建立了新的制度,夺走朝廷的实权;其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地方税金的管理。幕府于是在全国各“国”,派遣武士阶级出身的守护,攫取了原本属于国司的大部分权力。

[6]后醍醐天皇也许可以算是自摄关时代到江户幕府奉还大政期间近千年里最具才干和坚强意志的天皇了。即位四年后的1321年,他得到后宇多法皇的同意,废除了院政,实现了他主张的政出天皇的愿望。他亲自视理政务,设立记录所,裁决诉讼,他身边不但有一般重臣,而且破格录用了有才有识,且出身不高的中下级贵族,使朝政焕然一新,颇得皇室贵族们的称赞。然而后醍醐天皇在向幕府讨还权力的过程中却并不顺利,屡屡失败后在败亡路上被擒获并遭流放。不过他并未气馁,1333年3月,他逃离了流放地,再次发诏各国,讨伐幕府。诏书一发表,日本西部的豪族和武士立即响应,随后倒幕勤王之士从四面八方兴起,尤为重要的是,幕府家臣足利高氏(后改名尊氏)和新田义贞相继背叛幕府,给幕府以致命的打击。足利氏与新田氏都出自于清河源氏,因为分别住在下野国的足利庄和上野国的新田庄而改姓。足利尊氏一直不满于北条氏(平氏)专权,伺机恢复源氏的权力。5月7日,足利尊氏破京都,消灭北条氏在京都建立的六波罗两探题。5月22日,新田义贞陷镰仓,北条氏一族聚集在东胜寺集体自杀。6月初,后醍醐天皇返回京都。

[7]熟悉一休故事的人对于这一时期应该不陌生,那个处处刁难一休小师傅,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足利将军便是著名的足利义满。一休历史上确有其人,正如故事中所流传的那样,他是北朝天皇与南朝公卿之女所生的皇子,母亲因为谗言被驱逐出皇宫,他也出家当了和尚。

[8]足利尊氏本想效仿源赖朝,在京都以外的地方建立幕府,但却因为南北朝的对立不得不留守京都。此后将军义满时期全国虽然统一,但幕府已在京都统治了六十年,于是迁移一事便不了了之。不过当初幕府为了管理地方事务,曾派本族的重臣担任关东管领,镇守关东地区。但时过境迁,随着国内矛盾激化,幕府威信下降,关东管领多次发动叛乱,虽然最终被镇压下去,但也开了下克上的先河。此后的应仁之乱延续了十一年之久,战争主要在京都进行,双方都雇佣了弃村逃亡的百姓,把城市的下层人民组成武装队伍,编为足轻,让他们任意放火,抢夺居民财物作为兵饷,致使大半个京都变为废墟。战争双方首领真心作战只是最初的二、三年,此后则是欲罢不能地对峙着,后来,引人注目的值得抢夺的财物已经没有了,武士们便对这种毫无意义的战争感觉厌烦,都纷纷返回了家乡。其中也有联合士一揆举行叛乱的。这样,在京都己没有战斗的武士,公元1477年 (文明九年),战争就结束了。

日本的战国时代

1551年,距揭开战国时代序幕的应仁之乱已过了八十余年的岁月。习于兵马倥偬的诸大名们为了巩固自身的实力而继续在各地展开激战。在这前一年,葡萄牙船首次在平户登陆。这也是南蛮文化访日的开初。八年前从种子岛传到日本本土的铁炮也在这时期渐渐被用于实战上。究竟谁能掌握天下霸权?这时根本还没有任何人能知道这个答案……(视频一)

1560年,身处乱世的诸大名想尽办法力求生存之道。才眼见结盟交好,一回头便毁约发兵攻之。为人臣者动辄以下克上。即便是血亲手足,也丝毫无法信任。这时代就是笼罩在这么一个生存竞争的氛围下。虽说如此,战乱的不安反而促使人们观感敏锐,进而孕育出多样的艺术。武家的茶道、连歌、能乐,以及民间的歌舞伎等都在此时大放异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各方群雄借以天下霸也为目标,虎视眈眈伺机挥军上京。(视频二)

五月十日,控制三河、骏河和远江三国,有“东海道第一弓取”之称的强力大名今川义元倾全国之兵约二万五千人向尾张国进发,意图打通前往京都的道路,参与京畿争霸。今川军先锋为井伊直盛,松平元康(德川家康)也随军出征,而此时控制尾张国的织田家却只有三千兵力,双方实力相差悬殊。至五月十八日傍晚,今川军进攻在即,此时织田家似乎一筹莫展。五月十九日黎明至上午十时,织田军的堡垒迭遭攻破,损失惨重。与此同时,织田信长孤注一掷出阵。正午,今川义元到达桶狭间,布阵休息。下午一时,暴雨突如其来,织田军由山上突袭今川军,这就是日本战国时期里程碑式的事件——桶狭间会战。 (视频三)

桶狭间会战的结局除了直接导致今川家的衰落之外,还产生了两个更加深远的影响。首先是信长击败了劲敌,德川家康也从今川氏独立出来,双方签订盟约,一西一东放手征服天下;其次是武田、今川和北条的同盟破裂,武田氏趁人之危向今川氏宣战,继而北条氏改善了与上杉氏的关系,双方联手夹击武田氏,关东形势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570年,织田信长出乎世人意料的破竹之势造成整体局势的变化。信长拥立足利义昭完成上京,朝天下霸业迈进了一大步。担心信长就此一统天下的诸大名们群起一致布下了信长包围网。基督教的广为流传、一向宗的一揆四起、乐市乐座的繁荣等等,象征着时代的景象变幻多端。而人民们也深深感受到这时代的洪流。究竟是信长会掌握天下大权呢?还是将有新的英雄崛起来改写这一切呢?(视频四)

1582年,在织田信长将完成天下霸业之时,明智光秀突袭本能寺而迫使信长自裁了(视频五)。才稍见恢复秩序的混沌时代再度降临于世,诸大名个个摩拳擦掌欲图霸业。信长的家臣也各自宣告独立,加入争夺天下的行列。而在人文方面,文化成熟开花结果,南蛮的风俗思想也着实的浸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无视于武家的互相争斗,民众们依然坚强的活过这乱世。到底谁能完成统一大业并创造崭新的时代呢?(视频六)

1584年, 羽柴秀吉渐渐地掌握天下。这位从信长的基层一路爬上来的武将在信长死后,于贱岳一役击败了织田家老——柴田胜家,使其地位稳如泰山。对此,信长的次男——织田信雄开始展开反击。与人称东海第一弓取的德川家康结盟,凝聚了反秀吉的意志。在毛利、 伊达、上杉等诸大名的屏息注视中,其一决雌雄的气氛不断升高。而现在几乎已达到了一触即发的态势……(视频七)

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在小牧长久手合战中未分胜负,德川家康有感于羽柴秀吉势力强大,遂表示臣服。1590年,双方联手征服了不顺从的北条氏,最终将全国置于羽柴秀吉的掌握之下。长达百余年的战乱至此暂告一段落,日本迎来了久违的和平。羽柴秀吉作了近卫氏(藤原氏的一支,有资格担任关白)的养子,从而出任关白这一最高官职,不久天皇又赐姓“丰臣”,从此丰臣氏成为除藤原氏之外又一支可以担任关白的家族。

然而好景不长,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等人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但在朝中两军的联合打击下以失败告终,不久丰臣秀吉便一命呜呼。 这场侵略战争的最大受益者是德川家康,他不仅因为领地距离朝鲜较远而保全了实力,更笼络了不满于丰臣秀吉政策的人心。
1599年,由于丰臣秀吉的死亡,社会看似安平再临,但却暗潮汹涌。实因德川家康已悄悄地朝天下霸业迈进。而守护秀吉遗子——丰臣秀赖的石田三成对此展开反击。但是,曾受丰臣恩顾的武将中,也不乏憎恶三成而转向支持家康的人。两雄是否会演变成相争的局面呢?此时有人极为担忧此局势的发展。该人物即秀吉的盟友——前田利家。利家便拖着生病的身体而四处奔走……(视频八)

未几,前天利家也随丰臣秀吉到地下去了,于是一场大决战已经不可避免。战争的一方以丰臣秀吉手下的两大派之一——文吏派首领石田三成为首,包括他的盟友大谷吉继、基督教大名小西行长以及以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和小早川秀秋等大部分日本西部的大名,因而称作西军;另一方则以德川家康为首,包括伊达政宗等大部分东部大名,以及丰臣秀吉手下的另一派——武斗派的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大名,因而称作东军。由于东西部各有少数大名参加了对方的阵营,因而战争实际上在日本全国展开,但与那些零星的小战役相比,关原会战是决定性的。

1600年九月十五日,在东军前往丰臣氏的统治中心——大阪的必经之路上,东西两军的主力在位于近江的关原展开了决战。双方投入兵力大致相当,各约八万人。战局起初呈胶着状态,随着小早川秀秋等人相继倒戈,西军全线崩溃,兵败如山倒。西军主要首领大谷吉继自裁,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长被俘后处决,战后其余大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关于关原会战,还有这样一段佳话。1600年,战争阴云笼罩日本。真田昌幸父子分道而行,曾在德川家作人质并娶本多忠胜之女稻姬的长子信幸改名为真田信之,以表示和父亲一刀两断,并且加入东军阵营带兵和德川家康走了,昌幸则与曾在上杉家当人质的次子幸村参加西军阵营带兵返回领地。途经本家的沼田城(此前已被封给长子信幸)时,昌幸想要进城休息,这个时候沼田城的兵马已经全被信幸带走,城内只有女眷和一些老弱残兵。但是信幸的妻子稻姬紧闭城门不让昌幸入内。 稻姬问到:听说丈夫和大将军(指德川家康)去讨伐叛逆了,公公如何在此?昌幸实言以告,稻姬说:那我们如今已是敌人,怎能放敌人入城呢?昌幸道,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想看一下自己的孙子。 稻姬说:这座城本是公公的,但如今的城主是我丈夫,丈夫不在,怎能擅自开门。公公可派人去问丈夫,如丈夫同意,媳妇一定让公公进来看孙子。昌幸无奈,只好回兵户石上田。

1603年,德川家康宣布自己为源氏后人,因此有资格出任征夷大将军,并建立了江户幕府。随后的十余年中,许多参加了东军的非德川家嫡系大名也被以各种借口剥夺了封地。至此,德川家康已经牢牢掌握了天下的霸权。又经1614~1615年大阪冬、夏两役,灭丰臣氏,从此开创了日本历史上两百余年的和平时代——江户时代。

1。儿子
2。上杉谦信没有儿子,上杉景胜是他的外甥,上杉景虎则是北条过继过来的养子,两人分别以武田和北条为靠山,谦信突然病故,来不及指定继承人,所以两人便打起旗号,互相争斗,史称“御馆之乱”,后来景胜击败景虎,继承上杉家。
3。秀吉在晚年十分昏聩,并执意发动侵朝战争,黑田被排挤出权利中心,在劝戒无效后选择隐居。
4。儿子

支持2楼的,回答问题就回答问题,干脆直接。很讨厌给一大堆资料,让人自己进去找答案的回答者。


想了解日本战国史,有没有什么电视剧推荐,比较尊重历史的最好
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就拍过很多关于日本战国时期的电影。其中有:《影武者》,讲的是关于武田信玄影武者的故事。还有《乱》,是以毛利元就为原型的故事。黑泽明拍的艺术性比较强,并不偏重史实,楼主若实在对真实的日本战国史感兴趣,不妨看看“大河剧”。以下是部分大河剧:序号 年代 剧名 主要人物 1...

推荐你所知道或看过的全部关于日本战国史的历史书
孙琳和不戒合写的《日本战国物语》是一部相对完整真实的编年史形式的小说,对了解战国历程来说很有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日本战国的话个人认为是首选 如果想要了解具体人物的话,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织田信长》等都是很不错的,我想当喜爱《德川家康》,因为那本书不仅仅是写历史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

如果想要了解日本战国史及当时文化(大名武士及脔童),应该去读什么书呢...
日战入门作者推荐茂吕美耶,写的都很平易近人 稍微上一些层次的可以看司马辽太郎和吉川英治,虽然是小说但是实多虚少,不搞历史研究而只是出于兴趣的话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水平够高了可以看隆庆一郎和山岗庄八,因为他们的书里面虚多实少

我想了解日本战国史,看什么书好
日本战国很复杂,要了解整个日本战国全局就看《宛如梦幻》(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较为简单的概述了日本战国史。要从战国大名个人了解就看《德川家康》(南海出版公司)(这是本大部头,比三国演义还厚不少!)还有《丰臣家族》(重庆出版社)《武田信玄--风林火山》(重庆出版社)《丰臣秀吉-...

我想了解了解 日本战国时期的事情 能推荐一些历史读物嘛 要正规的...
其实,你也可以去看些日本的大河剧,就是日本的历史剧,一年出一部,主要以日本战国和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你只要找战国期间的就可以了。日本电视剧大多10集左右,但是大河剧却有50多集,讲的历史总体来说也比较客观。考虑到你只是想要了解了解,所以这么说。如果想要深入研究的话,最好是能懂日语,...

我想了解日本战国史有什么好点的书吗?要"三国志"而不是三国演义那种,有...
推荐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三本书,看完这三本书基本就了解战国中后期了,但是要记住,作者也是人,也会有崇拜的对象,所以看书要多想,不要被作者的舆论给左右了思想,如果觉得看书太枯燥,推荐太阁立志传这个游戏,边玩边看,对学习战国史很有帮助,希望楼主采纳,读史使人明智。

想了解日本战国的历史有什么书可以看
《德川家康》陈杰著:《日本战国史》2 山冈庄八著:《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吉》《伊达政宗》3 海音寺潮五郎著:《上杉谦信》4 吉川英治著:《宫本武藏》5 赤军著:《风云信长传》《宛如梦幻》《天下布武——织田信长》《乱龙——上杉谦信》6 井上靖著:《风林火山》...

我想研究下日本战国史,请各位推荐几本书,谢谢。
2、《宛如梦幻》,赤军著。这是一部又一反映战国历史的书籍,但是赤军先生的文风谨严,眼光冷峻,笔法敦实,从日本的传说时代写到近代,但是与《三国演义》最大的不同,《宛如梦幻》更加注重历史真实而缺少文学创作的成分。从第十一章到第三十一章都是关于日本战国史的内容,几乎占到本书的一半以上。作者...

有没有反应日本战国时代历史事件的书,像《德川家康》一样的?
推荐:1《德川家康》山岗庄八 2《影武者》隆庆一郎 3《战国风云录》洪维扬 4日本战国系列》重庆出版社:《织田信长:菊与刀》《武田信玄:风林火山》《德川家康:霸王之家》《上杉谦信:天与地》《丰臣秀吉》《伊达政宗》 5《关原》司马辽太郎 6《傀儡之城》+《忍者之城》7《真田幸村》8《...

(多图慎入!)纷繁日本战国史(六)日本战国大事年表(1)
有的读者看到我的文章跟我反映,日本战国是从应仁之乱结束开始的,你却从织田信长元服开始讲,这样会让很多人看的一头雾水。看到有读者的反馈,首先我非常开心,接着就开始反思。于是想着在写小说前先把日本战国大事年表给大家捋一下,另外配了很多图片有助于大家对日本局势的理解。应仁之乱结束后老牌...

长葛市19378692259: 想了解日本战国史看谁的书比较好呢? -
韶呢七叶: 根据您的问题,我推荐孙琳.不戒的《日本战国物语》和茂吕美耶的《战国日本》.两本书按顺序阅读. 简单介绍一下: 《日本战国物语》是一本通史.分上下册. 这本书从应仁之乱,写到大阪战后丰臣灭亡(包括万历朝鲜之役).采用的是章...

长葛市19378692259: 懂日本战国历史的进 -
韶呢七叶: 很多啊,号称全日本第一军师的竹中半兵卫重治就是一个,他为秀吉出了很多的主意.不然秀吉的事业哪发展的那么好啊、可惜病死得早 斋藤道三,你肯定也知道.外号 蝮蛇.是日本第一阴谋家.(宇喜多直家还只被派第二),从一个浪人靠自己的本事先后夺取了主家长井家,以及长井家的主家土岐家的实权,进而成为美浓的国主. 还有 明智光秀 刚成年时也是在美浓出仕于斋藤家的,只是义龙杀死自己的父亲后,把亲近斋藤道三的明智家灭了,光秀就只好到其他地方谋生了,先后在 朝仓家 足利义昭 下从事.但是最后还是信长相中了他

长葛市19378692259: 谁知道日本战国的历史`` -
韶呢七叶: 侵华战争

长葛市19378692259: 介绍一下日本的战国历史 -
韶呢七叶: 战国时代在位的总共有五位天皇,分别是后土御门天皇(1464~1500)、后柏原天皇(1500~1526)、后奈良天皇(1526~1557)、正亲町天皇(1557~1586)、后阳成天皇(1586~1611,以上括号内均为在位年代)天皇.其中天正至庆长期即安土桃山时代的时间.庆长二十年(1615)五月的大坂夏之阵,丰臣氏战败灭亡.持续148年的战国时代宣告结束.

长葛市19378692259: 谁知道日本战国时代的详细史实
韶呢七叶: 一群大名 关白等诸侯统治的时代 开始是幕府统治 后来都不听话了 就打起来了 最后是丰臣秀及经理接管了董事长织田信长的公司 吞并大小数十知名公司以及多名优秀总裁小西行长等 自己做关白 结束战国时代 后德川家族又趁他死夺回了政权

长葛市19378692259: 正宗日本战国历史
韶呢七叶: 战国时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

长葛市19378692259: 求日本战国时期的记载历史书籍(详进) -
韶呢七叶: 刚一开始看我建议你先看区胜的《日本战国史》(或者叫《话说日本战国》),具体网址http://www.historyfans.com/Sanguo/Ocean/jpwarstates_1.htm 如果看着嫌麻烦的话我已经把它做成电子版了~你要我发给你.确实写得挺好.具体讲写得有多客观,我想日本人自己写的也不一定就很客观.其他的我觉得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也很推荐.它是以小说的形式呈现的.其他的书还有司马辽太郎的《宛如梦幻》,《丰臣家的人们》也很好. 你也可以上一些日本战国爱好者的论坛和联盟.百度贴吧就有挺多.

长葛市19378692259: 推荐几本详细描写日本战国历史的书 不要个人传 -
韶呢七叶: 介绍书的话,当然首推赤军长胜的《宛如梦幻》和《织田信长传》对于初始了解日本战国历史的人来说,这两本是非常适合的.而且非常符合你的描述!非常详细描述战国时的各地方的各大战役!还有就是赤军长胜的新书《乱龙上杉谦信》非常...

长葛市19378692259: 请推荐几本讲日本战国史的书 -
韶呢七叶: 如果喜欢看小说类的,可以看司马辽太郎、山冈庄八、吉川英治等人的作品.可以从三个天下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入手.不过要注意传记类或小说类的作品经常会有美化主角的倾向.

长葛市19378692259: 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概述 -
韶呢七叶: 书的话古木著的《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吉》《武田信玄》4部书对于日本战国时期的描写不错.读后就会有比较好的了解.尤其是《德川家康》一书贯穿了整个战国时期,(谁叫他活的最长呢) 连续剧《新幕府大将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