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三刻究竟是几点?

作者&投稿:鄞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午时三刻是几点?~

午时三刻是指午时的正时正刻,也就是时正段里的第三个正刻,即12点45分,一刻约15分钟。按地支排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午时”就是指一天的中午11点至13点之间,加上三刻,就是将近正午12点,如果要算精确一点,午时三刻就是中午11时43分12秒。
从明代起,朝廷基本确定午时三刻是斩杀囚犯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盛,被杀的囚犯阴魂收到的压制最大,不至于作乱。
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23:00-01:00为三更,01:00-03:00为四更,03:00-05:00为五更。

扩展资料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
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 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午时三刻的择时原因

午时三刻就是现在的12:30。
古代一刻是半小时,一个时辰是四刻也就是两小时。一盏茶,一炷香当然会有长有短,茶杯有大有小,香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人为因素也有,但在古代一盏茶是10分钟,一炷香是15分钟,这一般只出现在小说中现实中人们常用日晷、滴漏的方式来计时。
古人一天分十二个时辰,即子:23——1、丑: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3、未:13-15、申:15-17、酉:17-19、戍:19-21亥:21-23。

午时三刻指的是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午时三刻是中午11点45
古中国的时间单位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不用说了,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http://www.hanhuncn.com/Html/Clwm/20060509105928359.html

五更与现今时间比较表
夜间时辰 五 夜 五 更 时 间
黄 昏 甲 夜 一 更 19—21
人 定 乙 夜 二 更 21—23
夜 半 丙 夜 三 更 23—1
鸡 鸣 丁 夜 四 更 1—3
平 日 戊 夜 五 更 3—5

我国古代纪时,还有更细的分法。最初分一昼夜为100刻。这办法一直沿用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后来由于昼夜100刻与分为十二时辰不能相配,使用不便,曾改分为120刻,96刻,108刻。但大多使用百刻制,到清代才改为96刻制"和十二时辰配合使用。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每天十二时辰(二小时)
每时辰分八刻(每刻15分钟)
午时三刻是11:45——12:00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每天十二时辰(二小时)
每时辰分八刻(每刻15分钟)
午时三刻是11:45——12:00

不讲费话!
午时是中午11:00-13:00两个小时,一刻为15分钟,则午时三刻为

11:45


午时三刻是11点45还是12点45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古代的午时三刻相当于现代的12点45分。虽然古代没有钟表,但是古代人根据生活经验,也发明了属于他们的计时方法。午时三刻是根据古代的计时方法来计算的,在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而跟午时三刻最接近的其实就是12点45分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午时三刻常常会有这样一种误区,那就是会误以为...

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几点几分
午时三刻,这一古代时间单位,在现代时间体系中大致对应于11点45分。在古代中国,自唐朝起,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又被细分为初和正两个部分。因此,午时三刻实际上是指午正三刻,而非午初三刻,这一时间点是中午阳光最盛的时刻,约等于现代的11点45分。在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百刻制度...

午时三刻是现代的几点钟?
午时三刻一般是古代对正午的一个称呼,根据换算,午时三刻约为当日12点45分。唐朝以后,人们对十二个时辰进行了分类,分别为初和正两个部分,其中,午时三刻,就是正午三刻。而古代在清朝以前的计时方式是百刻制,则每刻换算成现代的分秒的话,就是14分24秒,也就是说每日的午正三刻换算成现代时间...

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几点几分
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11点45分。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说文》:“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说法,午时三刻就在11点到13点之间,这其中最接近的时间就是12点45分。古代的人们虽然没有钟表,但是他们发明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那就是天干地支计时法,他们那个时候一天就只有十二个时辰,过完之后就是另一天了,而且古代的十五分钟...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大致在现代的正午12点左右。这个时间点被认为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刻,因此在古代,一些重要的仪式或者处决犯人的活动会选择在午时三刻进行,以求得阳气之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午时三刻的具体时间也有所变化,但大体上仍然位于现代的正午12点左右。因此,可以认为午时三刻大致对应现代时间的正午12点。

古代的午时三刻是几点
古时的午时三刻指的是现在的下午14:30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午时三刻是现在12点45分。在古代的十二时辰制中,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又分为八刻,其中午时对应现在的11点到13点,三刻即是中午12时45分左右。古代的时间划分比较粗糙,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每个时辰又细分为八刻,每刻大约等于十五分钟。因此,午时三刻即是...

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几点几分 午时是几点
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上午11点45分。在古代。一个时辰是2小时,一刻是15分钟,午时代表11点至13点,午时又分为午初与午正,一共分为八刻钟,所以,可推算出午时三刻的时间。古代,用十二时辰计时法来计算当天的时间,这种计算法在西周时就已被使用。十二时辰,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

寅时三刻是几点钟?
寅时三刻是3:45。寅时又称为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具体时间为03:00至05:00。一个时辰分为8刻,一刻是15分钟,所以寅时三刻就是现在的3:45。十二时辰对照时间 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巳时(09...

四方台区13535352184: 午时三刻(古代时间表示方法) - 搜狗百科
喻琼久诺:[答案] 子:23:00--1:00 丑:1:00--3:00 寅::3:00--5:00 卯:5:00--7:00 晨:7:00--9:00 巳::9:00--11:00 午::11:00--13:00 午时三刻应该是11:45,此时将近正午,阳气盛 未::13:00--15:00 申::15:00--17:00 酉:17:00--19:00 戍::19:00--21:00 亥...

四方台区13535352184: 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喻琼久诺: 12点45分左右午时三刻是现在的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说法,午时三刻就在11点到13点之间,这其中最接近的时间就是12点45分.古代的人们虽...

四方台区13535352184: 午时三刻具体指的是几点几分? -
喻琼久诺:[答案] 午时换算我们现在的就是11-12点3刻换算是15分钟,应该是11点45,因为那个时候阳气最旺盛,斩人后可以压制魂魄作祟,所以都是那个时候斩人,早上6点开始阳气逐渐上浮,到11点到12达到最旺盛,晚上6点阳气逐渐被阴气所压 在半夜12点达到...

四方台区13535352184: 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 -
喻琼久诺: 午时是指 中午11点到 下午一点 以十二点为正点,古代的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一天共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 一刻 大约15分钟 但不到十五分钟 它是由日晷测出 日晷的刻度是把一天分为一百分 一份为一刻 (一刻约 14.4分) 所以午时 三刻 就是11点44分 左右 而12点45 应该叫做 正午三刻 或者午时7刻 不过貌似没人这么叫

四方台区13535352184: 古代里所说的午时三刻是现代的几点几分? -
喻琼久诺: 午时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点45分 午时是11~13时 一刻为15分,故三刻为45分 ...... 仔细看了之后别人的回答,我想想好像也不大对 在字典里的午时三刻只说了它是指12点,却没说几分 于是再去找了找答案 看到以下解释 :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

四方台区13535352184: 古代的午时三刻,是现代北京时间几点? -
喻琼久诺:[答案] 午时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点45分 午时是11~13时 一刻为15分,故三刻为45分 . 仔细看了之后别人的回答,我想想好像也不大对 在字典里的午时三刻只说了它是指12点,却没说几分 于是再去找了找答案 看到以下解释 : 古代一...

四方台区13535352184: 午时三刻是几点?一刻相当于几分之一? -
喻琼久诺:[答案] 午时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点45分 午时是11~13时 一刻为15分,故三刻为45分 .在字典里的午时三刻只说了它是指12点,却没说几分 于是再去找了找答案 看到以下解释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

四方台区13535352184: 午时三刻是几点? -
喻琼久诺: 关于午时三刻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 3.关于午时三刻处斩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 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11:44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