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是怎么形成的?怎么灭亡的

作者&投稿:诸葛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赵国是怎样灭亡的?~

前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幽缪王。
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前226年曾与燕军合兵于易水之西会战秦军,战败后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前222年秦军灭代,俘虏赵嘉,赵国亡。

扩展资料:
赵国的政治举措:
1、迁都邯郸
赵敬侯即位之初,以其远见卓识,力主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为实现赵国北进的战略打下基础。之后,赵敬侯通过对卫国、魏国的一系列战争积极向外扩展,进一步巩固都城邯郸的地位。
2、别立信都
赵成侯二十年(公元前355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赵成候立邢(今邢台)为信都,筑有檀台和信宫。作为双都制的赵国,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赵魏之战,邯郸失守三年,赵国以信都为根据,使得赵国不割地而收复国都,与魏国签订漳水之盟。
3、诸侯会盟
赵成侯十七年(公元前358年),赵成侯与魏惠王在葛孽会盟。赵成侯十九年(公元前356年),赵成侯与齐国、宋国在平陆会盟,与燕国在阿地会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国

赵国灭亡经过如下:公元前229年,秦国派将军王翦领兵攻赵,前228年秦军进入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于是赵国灭亡。赵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

扩展资料:
赵国国君为黄帝五世孙伯益(大费)之后,与秦王族本是同一祖先。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而被舜帝赐为嬴姓,其部族为嬴姓部族。
赵国灭亡后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前226年曾与燕军合兵于易水之西会战秦军,战败后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前222年秦军灭代,俘虏赵嘉,赵国亡。而秦终于在灭赵之后已无国可抗秦,遂统一中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国

形成过程:公元前 45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公元前 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七年),赵、魏、韩受封为诸侯,赵国就此形成。

赵国灭亡经过:公元前229年,秦国派将军王翦领兵攻赵,前228年秦军进入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于是赵国灭亡。

但这个时候公子嘉在代地称王,也就是建立了代国,继续苟延残喘着,并且一直在坚持抗秦,最后秦攻辽东的时候,一举把代也灭了,这个时候赵才算真的灭亡。

扩展资料:

赵国,三家分晋后树立的北方强国,秦人铁血彪悍,赵人则尚武坚毅。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不时变强,对北方的胡人(游牧民族)作战屡次获得成功。

赵人的骁勇是让胡人都甘拜下风的,胡人对赵国人是敬仰有加的(汉武帝时期,归顺汉朝的匈奴降将多赐姓赵姓)。

赵国国力固然不如秦国,也没有如秦国普通险要的天文,但是军力却是不落秦军下风的,赵人长期与胡人交兵,自然练就了坚毅的性格和高超的作战技艺,是七国之中最有实力对战秦国的国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国



杨金廷、张润泽、范文华撰写的《赵国史话》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以36万字的篇幅较为系统地评述了先秦时期赵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是对先秦时期赵国历史演进的一次文化巡礼,是填补赵国历史研究中史话体例的空白之作。

《赵国史话》由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河北历史学会会长,邯郸学院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继民先生亲笔题序。图书信息书名: 赵国史话作者:杨金廷 张润泽 范文华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平装: 31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定价: 28.00元 ISBN: 9787503426650 条形码: 9787503426650内容简介《赵国史话》是邯郸学院院长杨金廷继《赵文化与华夏文明》之后又一部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学术性的赵文化力作。该书以严肃严谨的史实、生动流畅的语言追溯赵氏的历史渊源,评述赵国的王朝兴衰,发掘赵文化的人文精神。该书立足整个先秦时代,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来关注赵国历史发展的文化脉络,使得历史性与文学性兼美,学术性与通俗性并重,是弘扬赵国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优秀读本。《赵国史话》由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部主任陈海滨先生亲自担当本书的责任编辑。中国文史出版社认为:“《赵国史话》是一部集古赵历史与典故史事为依据,开卷大气,文笔精彩,历史钩沉,起伏节律,很有大作之笔;文法流畅,章章有彩,典故引据,引人入胜,甚为精品之作,是一部可圈可点的优秀通俗先秦古国史专著。”《赵国史话》由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河北历史学会会长,邯郸学院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继民先生亲笔题序,序言中写道:“《赵国史话》作为一部以学术研究为鹄的、以普及赵史知识为旨归的通俗性著作,是赵文化研究中心在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上的一个有益探索和创新之举。相信它的出版有助于普及大众的赵文化知识,进一步扩大赵文化在全国地域文化中的影响,为赵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做出应有的贡献。” 《赵国史话》作为第一部完整的有关赵国历史的史话体读本,受到了史学界和文化界的积极评价。中国先秦史学会于2010年8月25日在邯郸召开工作会议,孟世凯、沈长云、宫长为、白国红等学术名家纷纷对《赵国史话》的出版予以祝贺和肯定。相信它的出版将在普及赵文化知识与弘扬赵文化精神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作者简介杨金廷,1958年生,河北临漳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邯郸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邯郸学院学报》主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方院校协作会副理事长、河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在《光明日报》、《河北大学学报》、《经济论坛》等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ISTP、EI检索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5篇。主编《赵文化与华夏文明》、参编《改革与建构》、《高等学校教育与教学研究》等著作4部。完成国家、省、市级课题6项。获省级市级科研奖项6项。目前承担的主要国家和省级课题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体系研究》,《德治经济论——基于中国入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向》,《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机制研究》等。张润泽:1967年生,河北永年人,邯郸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现为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河北省历史学会会员,邯郸学院赵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兼主任助理。1990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年,至邯郸学院任教。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以先秦史、赵文化研究见长。承担主研省、市级重点研究课题多项,并在《光明日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范文华:1984年生于河北邯郸,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河北省历史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院第九届合同制签约作家。出席河北省第二、三届青年作家读书班。2004年至2012年历时八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古赵雄风四部曲”,全书分《鸿鹄北翔》《紫气西来》《滏流东渐》《邯郸南梦》四部,全景式地展现了邯郸历史上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王迁时期的赵国历史,共计一百五十万字。图书目录目录序言第一章 玄鸟骏马——赵人的天地情怀第二章 从亡佐霸——赵衰与晋文公第三章 命悬一线——赵氏孤儿的前前后后第四章 铁鼎春秋——赵简子与孔子第五章 开国风云——赵襄子与他的赵国第六章 定都邯郸——赵君的中原逐鹿第七章 千古雄风——赵武灵王的一生第八章 大国博弈——赵惠文王与赵国四贤第九章 长平鏖兵——赵孝成王的悔恨第十章 房陵讴歌——赵国亡于赵国参考书目编辑本段学术水准杨金廷、张润泽、范文华三位学者根据《赵国史话》撰写的《赵简子与孔子史迹述略》一文发表在《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赵文化专栏的第一篇,以14300多字的浩大篇幅格外引人注目。早在三位学者的学术专著《赵国史话》一书出版之际,河北历史学会会长孙继民先生就在序言中指出:“从学术研究来看,本书十分尊重赵文化研究的前期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还抒发了作者不少有关赵文化的新见解和新视角,如赵简子和孔子的关系等。”《赵简子与孔子史迹述略》一文正是作者在著书之后对于赵简子与孔子这两位历史巨人深入思考并沉淀升华之后的学术成果。6月下旬出版的《新华文摘》第12期转摘了这篇赵文化学术研究的成果。这次却是第一次由邯郸学院科研人员撰写,发表在本院自己学报上的文章被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文摘第一次转摘。我想,这不仅是《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特色栏目的新突破,同时也是邯郸学院专注于赵文化学术研究的可喜成果。近日,10月份刚出版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专辑第35-43页又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反映着我国主体学术机构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先秦、秦汉史》则是全国先秦、秦汉史学术研究最为重要的期刊阵地之一。本文的全文转载,也证明了邯郸学院的赵文化研究已经被全国高水平的学术权威所认可。整个文章在立意上具有创新性,大胆地将政治家和思想家进行对比剖析;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娓娓道来,如同讲述一段不为人熟知的传奇故事;在思想深度上颇见功力,深入到整个春秋、战国这个大变革时代,敏锐地捕捉住了隐藏在两位巨子身后的历史思潮;在史料梳理上更是旁征博引、蔚为大观,从纷繁复杂的先秦史料中采撷精华,连缀成文,使得文气连贯,如同一幅波澜向前的历史画卷。总而言之,以如此浩大的篇幅和独特的视角来进行深入的赵文化探讨,特别是对赵简子与孔子这两位历史巨子进行人文高度的学术研究,确实引人启迪,难能可贵。《新华文摘》评介《新华文摘》转摘全文如下:孔子与赵简子交往考杨金廷,张润泽,范文华在《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变革时期,作为晋国政治家的赵简子与作为鲁国思想家的孔子无疑是当时世人瞩目的风云人物。赵简子和孔子所处的国家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孔子选择了固守尊卑,维护周礼;赵简子则选择了顺应时代,改革进取。赵简子和孔子共同尊称子太叔为贤者,孔子推崇的是子太叔尊礼行仪的治国思想,赵简子问礼于子太叔,请教如何按礼制维护晋公室的形象。对孔子而言,赵简子就是一个守礼的形象,而实际上赵简子是在寻找积蓄力量之策,为我所用。孔子对赵鞅、荀寅、范宣子三家铸刑鼎持批评态度,认为这样做会造成贵贱无序,但孔子批评的是荀、范两家,回护赵简子;赵简子收留鲁国叛臣阳虎,孔子认为会使赵家陷入不宁,但赵简子慧眼识偏才,化阳虎为赵家所用,屡建奇功。孔子出于对于周礼的维护,指责赵简子不请示晋君而捕杀邯郸午是叛乱行为,但赵简子捕杀邯郸午仍是巩固赵氏基业和拓展赵氏实力的需要。赵简子开疆扩土的步伐不会因为孔子的批评而停滞,范氏家臣中牟宰佛肸反叛,欲招孔子前来协商御敌之策,孔子欲往,受弟子劝阻犹豫未行,赵简子却坚定不移地要收复中牟。长久以来,赵简子一直关注着孔子的一举一动。与此呼应,孔子也始终在关注着赵简子的一言一行。赵简子以纳贤闻名,频繁地接触孔子的学生,最终促使孔子西行欲见赵简子,希望通过赵简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来到黄河边,又折途而返,两位巨人失之交臂,成为千古憾事。(见《新华文摘》2011年第12期164-165页)编辑本段《人大复印资料》摘要赵简子与孔子史迹述略杨金廷,张润泽,范文华【摘要】:春秋、战国之交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作为晋国政治家的赵简子与作为鲁国思想家的孔子无疑是当时世人瞩目的风云人物。笔者从赵简子与孔子同子太叔的交游、两人有关铸刑鼎的争论、对于阳虎的历史评价、孔子对赵简子"以晋阳畔"的批评、两人对中牟归属的政治态度、两人的相互试探以及终于擦肩而过等几方面的史迹,梳理了两位巨子微妙的关系。两人的关系从一定层面反映了春秋晚期政治思想的变化和冲突。赵简子打着维护晋公室的旗号以复兴赵氏基业,但在孔子心目中有着维护周代礼制的形象,所以孔子对赵简子有着回护和赞赏的一面;但是,赵简子毕竟是与鲁国"三桓"一样的晋国卿族,是新兴势力的代表,力图建立一种不同于过去世卿世禄制的新的君臣关系。而孔子是周朝宗法制度下的君臣等级秩序的维护者。孔子所要维系的,正是赵简子所要打破的,两人最终未能会面。(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1年第5期35-42页)编辑本段相关评论繁华逝去,曾经叱咤一时的赵国,如今也只剩下一抔黄土;口耳相传,普通大众的脑海中的赵国记忆,也只残存一些零星碎片。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著,往往晦涩难懂,只能放在书斋。如何让赵国史以鲜活的面孔走向大众,赵国后人责无旁贷。邯郸学院三位学者挥毫著成《赵国史话》,洋洋洒洒,以三十六万字的篇幅,将赵国放到整个春秋战国视野下,生动地叙述了赵氏创业、立国、兴盛、衰亡的全过程。此书通俗不失严谨,普及兼顾学术,布局精审,构思巧妙,读来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试做评介如下。一、填补空白之作。“史话”简明扼要,是了解历史的入门读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历代史话”,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三册,对普及历史知识起了很大作用。而各种类型的专题史话,如《中国陶瓷史话》《金融史话》等等更是不胜枚举。随着近年来地方史研究的深入,一些国别史的史话也不断涌现,如《楚国史话》、《齐国史话》、《鲁国史话》、《战国中山国史话》等。赵文化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步繁荣,产生一批高质量的论著。但在赵国历史文化普及方面,却一直乏善可陈。邯郸学院赵文化中心致力于地方文化的研究,两年来成绩显著,《赵国史话》既是其丰硕成果之一。它以人物作为主线,清晰地将纷繁复杂的战国史事贯穿起来。的出版填补了空白,对人们了解赵国历史文化进而进行深入研究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二、放宽历史的视野。赵国脱胎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战国成为七雄之一,赵国的立国、发展、灭亡都是与其他国家联合与斗争的结果。因此,只讲赵国,讲不清赵国。《赵国史话》作者将历史的视野放宽,将赵国放到整个春秋战国视野下来叙述。我们可以大体将其分为赵立国前后两部分。立国之前,从传说中的秦赵共祖女修讲起,叙述了赵氏在晋国发展。春秋前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代替,到春秋后期这种局面进而被“大夫专权”的局面代替。晋国公族的衰落及以赵氏为代表的异姓卿大夫的崛起,是春秋后期政治的一个典型案例。赵氏的兴起是赵国立国的前奏,而叙述赵氏兴起,也脱不开这个趋势。所以作者从横的方面叙述自传说时代到晋国的整个历史;战国以战字开头,赵国又被称为“四达之国”,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更是加强了赵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联系,所以作者叙述赵氏立国之后的历史更不能只讲赵国。从这个意义上说,《赵国史话》也是一本简明的先秦史话。读完这部书之后,会让许多对先秦历史一知半解的人把许多史事条理化。三、通俗与学术的完美结合。史话体裁是一类注重普及的史学著作,可读性是它的一个重要要求。《赵国史话》文笔优美,将一些诘屈聱牙的生硬叙事点化为生动的历史散文,写出了赵衰的竭忠尽智,赵盾的艰难维持,赵武的聪明睿智,写出了赵简子的锐意改革、赵襄子的宽宏气度、武灵王的宏大气魄与慈父情怀。作者时而用优美的文辞丰富读者的想象,时而用华丽的诗句对每章做出概括,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不自觉把自己置身战国的杀伐之中。可读性是史话生存的支撑,学术性是史话生存的基石。三位作者对赵文化素有研究,对史料掌握精熟,许多地方看似作者的主观想象,实则无一字无来历。《左传》、《战国策》《史记》《竹书纪年》《资治通鉴》《荀子》《吕氏春秋》等书作者都做了征引。赵国史研究资料贫乏,作者在旁征博引的同时,积极吸收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如赵氏孤儿一章,早有学者考证《史记》中所记含有演义成分,而以《左传》、《国语》等所记较为可信。但作为通俗性的史话,需要注重故事性。所以《赵国史话》在按照《史记》所记绘声绘色地将这个故事讲述给读者后,又循《左传》等史籍的线索,剖析故事的真相,将赵氏内乱及与其他卿族的矛盾呈现于读者之前,揭示出赵氏受挫的真正原因。四、富有哲理的人文思考。《赵国史话》作者在对先秦史进行通贯性研究之后,发挥丰富的想象,娓娓叙事中包含哲理,引人深思。如第四章副标题为“赵简子与孔子”,在历史资料中找不到孔子与赵简子直接接触的资料,很可能这两位历史名人就未曾谋面。但二人同处一个历史舞台,他们持有不同的政治见解,代表不同的政治方向。一位在改革的潮流中乘风破浪,一位却极力想拖住历史滚动的车轮。赵简子铸刑鼎,孔子予以激烈批评;孔子对阳虎大加鞭挞,赵简子却收留阳虎;赵简子捕杀邯郸午,孔子认为是不请示晋君既是叛乱。通过对克己复礼的孔子的描写,反衬的是赵简子顺应时代潮流锐意进取的大刀阔斧。从此赵国一日千里,而孔子只能归乡闭门整理遗籍。二人的矛盾斗争已不是个人间的恩恩怨怨,早已上升为两种势力的冲突。作者看似不经意的叙说,实则蕴涵深意,引发人的无限遐想。将孔子与赵简子对比分析,可谓是读者精心构思的神来之笔。赵国后期政治糜烂,赵奢不被重用,蔺相如带病弃世,廉颇受到猜忌,李牧被赐自尽。作者用“赵国亡于赵国”做副标题,隐含了对赵国自毁长城的痛恨与无奈,发人深思。金无足赤,《赵国史话》也有其不足之处。书中以政治史为主,将由赵氏到赵国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叙述得跌宕起伏。但作者对赵国的经济文化的叙述则明显不足。赵国经济在战国社会中占有很大比重,赵国的商品经济是战国商品经济发达的典型例证。赵国文化繁荣,赵都邯郸是稍逊于齐国临淄的学术中心。在今天邯郸存有宏伟赵王城遗址和庞大的赵王陵,这都是赵国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赵国史话》如果能减少政治史的篇幅,辟专章对这些内容进行介绍,相信会更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赵国历史。尽管如此,这部书属于填补空白之作。他虽然不能在学术水平上和沈长云等先生著的《赵国史稿》比肩,但从普及赵文化知识的角度,它可算是《赵国史稿》的姊妹篇。它将增进人们对赵国史的了解,促进对赵文化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阅读后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高校社科动态》 2010年06期 朱建路 邯郸市博物馆 河北邯郸056002《丛台大讲堂》电视讲座范文华在邯郸电视台《丛台大讲堂》栏目主讲《赵国开国风云》系列文化讲座。 
 

 

《赵国开国风云》系列讲稿根据杨金廷教授等著《赵国史话》和《赵文化与华夏文明》为蓝本,共分为二十集,共计18万字。讲座以严谨的史实追溯赵氏的历史渊源,描绘赵国开国建鼎的历史画卷,内容涵盖了从赵氏先祖诞生直至赵武灵王出世之前鲜为人知的历史图景。 该讲座源于邯郸学院历史系专门史省重点发展学科“赵国历史与文化”《赵文化史》选修课以及赵文化研究中心“赵文化进课堂”活动,是向广大邯郸市民弘扬赵国历史、传承人文精神的一个有益探索。《丛台大讲堂》是邯郸电视台和丛台区委、区政府联合创办的我市唯一一档文化讲座类栏目。我院以“立足邯郸、服务社会、建设本科、创办名校”的办学方针,已有多位专家教授登上了我市《丛台大讲堂》的讲台,为家乡人民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传承文化精神。[3] 
  • 1.  《赵国开国风云》系列讲座地址:  .

  • 2.  百度百科:赵国开国风云  .百度百科 .

  • 3.  赵国开国风云  .邯郸电视台官网 .

 

春秋末年3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公元前 458年,晋哀公即位不久,晋国六卿(智、赵、魏、韩、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晋国的实权,他伙同韩氏、魏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邑地。接着智伯又联合韩、魏围攻赵国都城晋阳,兵将水灌,企图一举灭赵。赵襄子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说服韩、魏,三家联合起来反对智伯,大败智军于晋阳,杀死智伯。公元前 45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公元前 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七年),赵、魏、韩受封为诸侯。由于赵、魏、韩都孕育于晋国,“三国分晋”后,虽然晋国宣告灭亡,新兴的赵、魏、韩没身诸侯之列;但晋作为公国,其烈公、孝公、静公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名无实地存在了28年。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后被始皇帝所灭

从晋分出来的,三家分晋的故事```后来被秦灭了```

赵国由晋哀公时的大夫赵襄子与韩魏两家在灭掉智家分晋后所建立,立国两百余年,后长平之战赵国精锐被秦军歼灭,坑杀,实力消耗殆尽。秦国虽然受挫于救赵联军,但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仍然让秦国名将白起在施展离间计借刀杀人除掉赵国大将李牧后攻克邯郸,赵国灭亡。


国家是如何形成的?
回答: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态和历史环境、人口压力、长途贸易、战争和军事组织、征服、团体之间的内部竞争、对私有财产和精英阶层特权的维护、对诸如兴修水利等公共工作整体管理等因素对国家的出现都起着重要作用。 有关国家形成的理论都将冲突和整合看作是主要的因素。由...

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3、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的奴役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国家的产生不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4、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小资产阶级和资产...

国家是怎么形成产生的
1. 国家起源有自然说、契约说、武力说、私有制说、氏族说等。自然说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逐步形成自然村,再形成共同体。契约说认为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人们为了维护自由和平等,共同建立一个共同体。武力说认为国家起源于军事征服。私有制说认为国家起源于私有制。氏族说认为国家起源于氏族。2. 国家在市...

国字是怎样形成的?
”邑就是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而卫之,则其一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一为有时如亘之有二线,亦犹...

国家是怎么形成的
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发展。首先,地理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地形、气候和资源的分布影响了人类的定居模式和生存条件,从而推动了人口的聚集以及社会的发展。其次,人口的聚集是国家形成的基石。人们在特定地区定居并形成互依互赖的社会群体,这逐渐催生了政治组织和权力结构。人口...

国家怎么形成的
国家(State、Country)是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国家是怎么产生的?国家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这时国家尚未出现,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的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基本分歧点。在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提出的...

国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附: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也逐渐酝酿着国家的形成)

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这种理论在东西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社会,普遍信奉“天道”,说国家的权力来自“天命”,把帝王称为天子。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势力支配了整个思想界,普遍宣扬“一切权力来自神”、“除上帝外,别无权力”的观点。

国家是怎么产生的?
在科学研究上,很多人采用发生学的方法,即从一种事物最初是怎么产生的来认识它的本质.对国家本质与目的的认识也往往跟国家的起源问题联系在一起.关于国家的产生,主要有这样三种观点.一是君权神授论,此论已基本成为历史,就不必细说了。第二种是近代颇为流行的社会契约论.这种观点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人们...

榆社县19891495176: 魏国和赵国是如何形成?魏国和赵国是如何形成的
孟储复方: 赵国由晋哀公时的大夫赵襄子与韩魏两家在灭掉智家分晋后所建立,立国两百余年,后长平之战赵国精锐被秦军歼灭,坑杀,实力消耗殆尽.秦国虽然受挫于救赵联军,但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仍然让秦国名将白起在施展离间计借刀杀人除掉赵国大将李牧后攻克邯郸,赵国灭亡.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即位,同年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进位称帝,国号吴;三国正式出现.那么这三个国家或者说三个集团,他们的势力是怎么一步一步扩大的?他们经历了那些战争和磨烂? 先找找魏国的形成过程吧 最好简短一点,挑精华,最经典的.

榆社县19891495176: 赵国灭亡有哪三个原因 -
孟储复方: 因为,秦国,是远攻强-0近交弱,这个战术,这是一个原因, 还是赵国君主不能重用有能之士,比如李牧,廉波,反而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奢,这是主要原因,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兵,从此赵国就是弱小了, 在就是,其它各国没有从大局出发,理解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让秦国一一击破, 一楼的说的不是很对啊,当时,秦国第一个打的就是赵国,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削灭了大患才能争服其它的小国,秦国也是怕别的小国和赵国联盟,总之秦国的战略思想比较明智,

榆社县19891495176: 赵国为什么被秦国灭亡 -
孟储复方: 秦赵争霸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妄自尊大,遭到列国一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同时赵武...

榆社县19891495176: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是怎样的? -
孟储复方: 韩;赵;魏;楚;燕;齐 战国七雄先后灭亡的顺序依次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

榆社县19891495176: “汉赵”的建立与毁灭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孟储复方: 给西晋致命创伤的不是远在西南边陲的成汉,而是另一个流民集团所建立的汉赵国.汉赵国的首领是匈奴人刘渊.百余年来,匈奴人跟汉人杂居通婚,绝大多数已经汉化....

榆社县19891495176: 历史上秦国是如何从创业到最终的灭亡 -
孟储复方: 秦强在变法,也毁在变法. 秦通过变法提高了生产力,激发了人们的建功立业的热情然而郡县制动了六国旧贵族的利益,再加上使用民力过度,引起百姓不满.才促成了灭亡

榆社县19891495176: 赵国邯郸位于现在哪里? -
孟储复方: 赵国邯郸是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中国战国时邯郸赵国故城,是已知战国时期唯一的一座宫城和大城不相连的都城.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

榆社县19891495176: 秦始皇是如何灭六国的
孟储复方: 秦灭六国的经过(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是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的.这一年,秦始皇首先向韩国开刀,派内史腾灭了韩国.前229年,秦派王翦向赵国发动进攻.前228年,秦军进入赵都邯郸,赵王迁被迫献出地图...

榆社县19891495176: 秦国先灭的哪一国? -
孟储复方: 韩国 战国时期秦国先灭的是韩国.秦始皇十七年,韩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为彻底灭韩,派内史腾率兵对韩进攻,韩无力抵抗,内史腾指挥秦军攻克韩都,俘虏韩王安,把所得韩地改建为颍川郡.韩国就成为当时六国最先被灭亡之国.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