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而"的不同意思,急!!!!!!!!!!!!!!!!~~~

作者&投稿:象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几个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很急!!!!在线等!!!!!~

一、或:1. 有的,有的人
2. 也许 (相当于或者)
3. 又
4. 语气词,常用于否定中加强语气
5. 同“惑”,迷惑

二、负
1.背,以背载物。如:负荆请罪
2.承担,担负。如: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凭借,倚仗。武安负贵而好权
4.背靠,依傍。负墙而立
5.蒙受,遭受。负一世之谤
6.背弃,辜负。负秦之日
7.反背着,两手反交于背后。孔子蚤作,负手曳杖
8.亏欠。资产俱尽,尚有负
9.失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10.具有,享有。凛然负英姿
11.赔偿。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

三、师
1、老师。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向……学习。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军队。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乐师。古代的乐师名字前面都有个“师”字,如师旷、师襄。
四、尝
1、辨别滋味,品尝
2、经历
3.曾经
五、遂
1.动词,完成、成就、顺利地做到、满足、使其满意。(犯罪未遂、天遂人愿)
2.副词,于是,就,终于,竟然。
3.顺应、符合、因循。
六、故
1、名词,事故,变故。如《孟子》:“今也不幸至于大故。”
2、名词,缘故,原因。如《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3、形容词,旧的,原来的。如《论语》:“温故而知新。”
4、副词,旧时,从前。如《柳敬亭传》:“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5、名词,老朋友,旧交情。如《垓下之战》:“若非故人乎?”
6、形容词,衰退,衰老。《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7、动词,死亡,去世。《红楼梦》:“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一个儿子。”
8、副词,故意,特意。《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9、副词,仍然,还是。《孔雀东来飞》:”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10、副词,通“固”,本来。《大铁椎传》:“宋将军故自负。”
11、连词,所以,因此。《屈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七、去
1.离开(去国怀乡)
2.去掉(除残去秽)
3.距离(去门十里以为界)
4.前往(一为迁客去长沙)
5.收藏(主皆藏去之以为荣)
八、竟然
1. 终了,完毕:继承先烈未~的事业。
2. 到底,终于:毕~。有志者事~成。
3. 整,从头到尾:~日。~夜。
4.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然。~至(竟然至于)。~自(竟然)。

九、及
⒈到,至,达到:自古~今。由此~彼。〈引〉牵扯:波~。涉~。邪行不~于己。
⒉赶上,追上:还来得~。赶不~了。
⒊乘,趁着:~时。~早出发。
⒋如,比得上:我不~她。
十、因
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
"趁着""凭借","经过""通过".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 张衡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 “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列子向壶丘子林学道。壶丘子林说:“你懂得保持谦退,才谈得上持养身心了。”

列子说:“愿听您说说保持谦退的道理。”

壶丘子林说:“回头看看你的影子,就能懂得这个道理了。”

列子回头察看自己的身影:身体弯曲,影子也随着弯曲;身体挺直,影子也随着挺直。由此可见,影子或弯或直依赖于身体的动作,而由不得影子;处世或窘困或顺利听凭于外物的制约,而不在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这就是保持谦退才能使自己处世领先的道理。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而 #ér

【释义】 ①又;并且:少而精|取而代之|生动而有趣。②却;可是:忙而不乱|似是而非|心有余而力不足。③往;到:自下而上|由浅而深|由近而远。④用在修饰语和动词之间,表示前面是方式、状态、目的、原因等:挺身而出|侃侃而谈|为成功而奋斗。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

而 ér

①〈古〉你;你的:余知~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必欲烹~翁。(《史记·项羽本记》)

②表示并列、转折、顺接等:国富~兵强、知一~不知二。

而néng 1.能够。 2.能力,才能。 3.安定。


一般开头中间结尾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或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⑵本身:或①渲染…气氛;或②突出表现了…⑶对下:或①引出下文…(具体内容)或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或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中间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内容上:首先是该段...

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意思是:比如是一篇文章,它的中心意思就是,文中主要讲述的内容也就是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给大家的东西。一般它的中心是在开头结尾,或者在最中心的部分。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电动车多次降价,品质是否有保障? 什么是“网络厕所”?会造成什么影响? 华强北的二手手机是否...

文言文阅读中名词在什么情况下活用做一般动词,什么时候作状语_百度知 ...
文言文中,如果句中没有其它动词,一般都存在名词(或形容词)用作谓语动词的情况。如何判别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个非常简便、易记、管用的方法(并非全部,这是一个内容较为庞杂的问题,要全面深入学习,仍需查阅相关书籍)。1、文言文中,凡是用名词去支配其它名词、代词时,它就是被用为动词的。如...

文段中,“月亮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中的“属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 ...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文中划线一句中的“好”该怎样理解?___2、细读选段,谈谈你对“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句话的理解。___3、奶奶说:“月亮是每...

文段中画线句中的这是指
这是一个指示代词,相关内容如下:1、通常用于代替上文中提到过的事物或概念,以避免重复。具体而言,“这”可以指代以下内容:上文中已经出现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当前上下文中已经讨论或暗指的事物或概念。附近的事物或概念,特别是在口语或对话中。2、在中文语境中,“这”通常可以指代前文中提到的内...

中能组啥词语呢?
基本字义: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特指“中国”:~式。~文。6、适于,合于:~看。

为什么埋在地下的煤炭也跟太阳有关系?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埋在地下的煤炭也跟太阳有关系,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原文如下: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

文言文中“与.易.微”三字的用法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 ...

文言文阅读中第二人称的词语有哪些
文言文中第二人称 一、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汝”、“女”、“尔”、“若”、“而”、“乃”。1、汝: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2、女:用法同“汝”,可译作“你...

难忘的泼水节文中人们为什么在地上撒满了风凰花的花瓣这样做说明了什...
1、原因: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是为了欢迎周总理的到来,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2、说明了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东源县15752465549: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几种 -
赫婵芎菊:[答案] 一、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表示转折关系 青,...

东源县15752465549: 古文中而的用法我知道一共有四种,请列出来并分析下怎么区别用法. -
赫婵芎菊:[答案] .【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

东源县15752465549: “而”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指出下面句中“而”的用法(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执策而... -
赫婵芎菊:[答案] 1.表转折 2.连接前后两部分陈述与被陈述关系 3.表修饰 4.表转折

东源县15752465549: 文言文中含有“而”字的句子要翻译 -
赫婵芎菊:[答案] ①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②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③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④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

东源县15752465549: 关于古文中“而”的用法1.并列2.承接3.转折4.递进5.修饰(连接谓语和状语)请区别以下句中“而”的用法(摘自《捕蛇者说》):1.号呼而转徙2.君将哀而... -
赫婵芎菊:[答案] 而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1.表平列,如“多~杂”.2.表承接,如“取~代之”.3.表转折,如“似是~非”.4.表递进,如“~且”.5.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请区别以下句中...

东源县15752465549: 文言文中"而"的几个用法一定要十分详细! -
赫婵芎菊:[答案]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

东源县15752465549: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及其意义.请举例说明. -
赫婵芎菊:[答案]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

东源县15752465549: 古文中"而“的所有意思 -
赫婵芎菊: 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东源县15752465549: 文言文里"而"的用法与意思,如和分辨其意思呢? -
赫婵芎菊:[答案]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

东源县15752465549: 在古文中'而'字的用法有很多而字又表承接,表并列,表修饰,表顺承,表递进···以上几种的区别帮忙一下. -
赫婵芎菊:[答案]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