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作者&投稿:黎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变法的内容~

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第一,废除官爵俸禄世袭制,制立军功爵制。新法规定,凡没有军功的旧宗室贵族,一律解除贵族籍,取消官爵世袭特权。
2、第二,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所谓“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就是废除井田制,授田于民,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按土地多少抽税。在此基础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鼓励垦荒,对于从三晋来秦的无地劳动者,给他们土地和住宅,并免除其三世的劳役。
3、第三,设立郡县,实行编户什伍连坐法。为了加强封建君主对全国的统治,取消分封制度,把小乡、小邑和村落合并为三十一个县,每县设立县令、县丞,由国王直接任免。这样,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国君对地方的统治。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4、第四,统一度量衡。新法规定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平斗、桶、权、衡、丈、尺。如标准尺,一尺约合今0.23尺,标准量器,一升约合今0.2公升,现在保存的“商鞅方升”,即是一件标准量器。
5、第五,彰明法令。为建立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商鞅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并公布于世,要全国遵守。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巨大的社会改革,对奴隶主贵族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扩展资料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
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1)经济方面
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商鞅变法首先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主要措施包括:
①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一举措,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②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免除摇役;限制工商业,凡弃农从商或不事劳作者,全家要被罚做官奴。这一措施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 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严格执行。
(2)政治方面 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为此,商鞅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①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二十等爵制,奖励军功。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严厉禁止私斗。宗室成员没有军功者,剥夺其贵族身份。
②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以此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统治。
③ 普遍推行县制: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全国分为 31 县,由国君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④ “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书。根据李悝的 《 法经 》 制定了秦律。
扩展资料

秦国在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山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山东各国晚了很久。如鲁国 “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
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栎阳。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这种社会变革、变法运动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①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出租,这样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
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相继掀起了变法运动。
③各国争霸的需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各国竞相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
④为了增强秦国实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于是商鞅被重用。
目的:富国强兵作用: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国力骤增,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商鞅变法_百度百科

商鞅变法是什么?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

变法背景

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变法涉及内容很多,今归纳如下:

1. 政治方面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制定二十级爵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2)实行县制 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

(3)实行什伍制度 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经济方面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 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2)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 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3.社会方面

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与保守派的斗争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可是,前338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惠王。公子虔等乘机发动反攻,诬陷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并车裂。

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返回

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 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

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论。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应召入秦,进献富国强兵之策,便提出变法重点放在两面个方面:一是废除旧的封建领主制,把秦国建成一个封建地主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二是推行农战政策,发展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

他的变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从秦孝公三年开始,主要内容包括:编造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制度;奖励农耕,制定"垦草"开荒的法令等。第二次变法在秦孝公十二年开始,这次变法比第一次更进一步,主要有"开阡陌封疆",废除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普遍推行县制,设置直属于国君的县一级行政机构;直接征派赋役,按户按人征收军赋;统一度量衡,取消各领主的家量;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等。经过这两次变法,完成了秦国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地主制的历史转变,封建领主贵族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逐步消除,封建地主制的新兴政权日益巩固;农业劳动力增加,耕地扩大,以粮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日益发展,工商山泽之利主要集中于封建国家之手,政府的财政收入日益富裕;农战方针具体落实,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些改革揩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商鞅的重要政见经后人整理,成《商君书》二十九篇,《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存二十四篇。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

变法背景

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变法涉及内容很多,今归纳如下:

1. 政治方面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制定二十级爵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2)实行县制 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

(3)实行什伍制度 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经济方面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 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2)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 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3.社会方面

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与保守派的斗争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可是,前338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惠王。公子虔等乘机发动反攻,诬陷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并车裂。

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

变法背景

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变法涉及内容很多,今归纳如下:

1. 政治方面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制定二十级爵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2)实行县制 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

(3)实行什伍制度 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经济方面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 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2)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 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3.社会方面

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与保守派的斗争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可是,前338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惠王。公子虔等乘机发动反攻,诬陷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并车裂。

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 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

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论。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应召入秦,进献富国强兵之策,便提出变法重点放在两面个方面:一是废除旧的封建领主制,把秦国建成一个封建地主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二是推行农战政策,发展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

他的变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从秦孝公三年开始,主要内容包括:编造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制度;奖励农耕,制定"垦草"开荒的法令等。第二次变法在秦孝公十二年开始,这次变法比第一次更进一步,主要有"开阡陌封疆",废除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普遍推行县制,设置直属于国君的县一级行政机构;直接征派赋役,按户按人征收军赋;统一度量衡,取消各领主的家量;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等。经过这两次变法,完成了秦国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地主制的历史转变,封建领主贵族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逐步消除,封建地主制的新兴政权日益巩固;农业劳动力增加,耕地扩大,以粮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日益发展,工商山泽之利主要集中于封建国家之手,政府的财政收入日益富裕;农战方针具体落实,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些改革揩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商鞅的重要政见经后人整理,成《商君书》二十九篇,《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存二十四篇。


卫鞅变法为什么被称为商鞅变法
1、卫鞅是因为商鞅因被秦惠王的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 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2、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

秦国变法当时很多国家都已做过,为何商鞅变法能够成功呢?
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在当时的多个诸侯国中都发生过,秦的商鞅变法相较其他诸侯国的确比较彻底,也可以说是成功的。其成功的原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的结果。一,先说必然性 1、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天下大势。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新旧社会关系交替的大变革时期。各个...

商鞅为什么要实行变法?有何意义?
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故先鼓励生产令国家富强,另一方面,则推行军国主义,强化战斗力。而变法的推行则依赖法治,藉此也加速中央集权。在文化方面则认同中原文化,以便日后统一中原。秦国内政上轨道后,商鞅便向外图谋,秦以往曾被魏夺去河西之地,令其势力不得不退到洛水以北,且魏于河西设郡(以...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如下:政治方面:商鞅变法废除了世袭制度,实行了封建的郡县制度,打破了贵族特权,削弱了封建宗法的权力。经济方面:商鞅变法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同时加强了国家对商业的控制,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军事方面:商鞅变法加强了军队建设,实行了征兵...

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内容: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4、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的内容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

商鞅变法的成果是什么?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次变法,让秦国实现了大统一的基础。商鞅在进行变法的时候,主要内容就有废井田制,开阡陌。商鞅要废井田制,是因为当时的井田制是国家土地所有制,老百姓虽然说是种田,但是都是服务于公田,而所有的收成都是需要给到上层人,只有属于百姓自己的田地才能够有自己的收成,而...

商鞅是怎么推进改革的?
商鞅,就是先秦早期法家中“法”的一派的开创者、实践者。所谓“法”,就是严刑酷法,用法规,条例来治理民众。他上位之后,开始变法。通过“城门立木”建立了威信,通过“耕战一体”、“户籍制度”、把所有的秦国老百姓绑上了发展军事和战备后勤的战车,只能耕或者战,举全国之力,财政上去了,军事...

当年的商鞅变法居功至伟,究竟是对了还是错了?
当年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一个强国,所以商鞅他自然是做对了事情的。商鞅变法发生在秦孝公时期,当年秦孝公继位之后,他想要改变秦国一直弱于山东六国的局面,因此秦孝公下令招贤,商鞅就此来到了秦国,更是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所以商鞅因此在秦国组织了这场著名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之初,秦国的旧...

商鞅为什么要进行商鞅变法改革,有何直接意义?
1. 废除了井田制,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界限,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赐给的土地和房子也越多。旧贵族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特权。3. 在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商鞅变法实行的直观意义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变...

历史变革: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进行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商鞅变法运动壮大了秦国国力,为秦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它推动了奴隶制社会向封...

珲春市19846282256: 商鞅变法 - 搜狗百科
绪姚博尔:[答案] 要多简单呢?一句话行不?战国秦孝公时期卫人商鞅来到秦国,在孝公支持下推行变法,摧毁了秦国的奴隶制残余,加速了秦地封建化,增强了亲的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自商鞅变法后,东方六国再无力独自对抗秦国.变法内容主要有:【一...

珲春市19846282256: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简洁一些 -
绪姚博尔:[答案]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鼓励发展农业,奖励生产(有利于秦国经济的发展) (3)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触犯了旧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4)废井田,...

珲春市19846282256: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简要回答 -
绪姚博尔:[答案]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

珲春市19846282256: 商鞅变法是什么意思? -
绪姚博尔:[答案]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变法涉及内容很多,今归纳如下: 1. 政治方面枣商...

珲春市19846282256: 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 -
绪姚博尔:[答案] 商鞅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家...

珲春市19846282256: 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
绪姚博尔: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2.推行县制 3.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富国的措施 1.废井田、开阡陌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强兵的措施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珲春市19846282256: 商鞅变法的内容 -
绪姚博尔: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 2.奖励颈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

珲春市19846282256: 商鞅变法的措施 -
绪姚博尔:[答案] 经济措施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1)废井田、开阡陌商鞅在经济上推...

珲春市19846282256: 商鞅变法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绪姚博尔:[答案]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