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的译?

作者&投稿:常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

魏主指孝文帝,当时为北魏皇帝,是北魏历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受其母影响,整顿励治,改革开放,学习汉文化,说汉语,用汉字,穿汉服,效仿汉人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与汉人和亲等,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可是他死后,北魏益衰,约几十年后,北魏被后周大将杨坚(隋文帝)所灭,前后共历100多年。北魏皇族拓跋式后改姓元。

1、北魏孝文帝
2、孝文帝改革。还有: 第一:禁止鲜卑贵族穿着胡服,一律改穿汉族衣服。
第二: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第三: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
第四: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形拓跋改为姓元。
第五: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第六: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第七: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第八:孝文帝规定,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于洛阳的鲜卑人,必须葬于洛阳附近的邙山,不准运回平城安葬。
3、背景:北魏前期的统治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经济萧条,人口大量流亡,自然灾害连年发生,人民濒于饥饿死亡线上,统治阶级对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因而在北魏统治下,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
4、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使北魏政权摆脱危机,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相传黄帝娶妻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颛顼。昌意的小儿子悃被封在北土(即今中国北部地区)。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德后代。
北方人(即拓跋氏先祖-鲜卑族)称土叫做拓,后来叫做跋。北魏(鲜卑族建立的国家)的祖先是黄帝,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所以就称作拓跋氏。土,是黄色的,世界万物的起始,所以也就改作姓“元”

1、北魏孝文帝
2、孝文帝改革。还有: 第一:禁止鲜卑贵族穿着胡服,一律改穿汉族衣服。
第二:禁止鲜卑贵族讲鲜卑语,一律改说汉语。(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第三: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
第四: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形拓跋改为姓元。
第五: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第六: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第七: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第八:孝文帝规定,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死于洛阳的鲜卑人,必须葬于洛阳附近的邙山,不准运回平城安葬。
3、背景:北魏前期的统治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经济萧条,人口大量流亡,自然灾害连年发生,人民濒于饥饿死亡线上,统治阶级对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因而在北魏统治下,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
4、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使北魏政权摆脱危机,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
诏令提出的依据是: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意图是: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
(1)孝文帝。(2)改鲜卑为汉姓。自已改为姓元。(3)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提倡与汉人通婚。(4)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拓氏家族的起源
拓跋氏是一个神秘而奇特的姓氏,古文献及姓氏研究著作均指出是北魏皇姓,出自北魏王朝建立者鲜卑拓跋氏部落。他们自称帝之后,受封北土。谓帝以土为德,鲜卑语称土为拓,称后为跋,故以拓跋为氏,即黄帝后裔之意。拓跋姓早期活动于东北地区,后迁徙于中国西北部的盟国高原建立代国,后被前秦所灭。

...认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1)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2)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3)原因:孝文帝迁都洛阳。说明:洛阳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鲜卑族封建化,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拓跋鲜卑的族名来源
鲜卑的一支。拓跋鲜卑,应包括建立代、魏的拓跋部,建立南凉的河西鲜卑秃发部等,而习惯上往往仅指北部鲜卑。对于拓跋语源,《魏书》开篇就有解释:“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资治通鉴》载北魏孝文帝改姓诏书,亦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

拓跋是什么族?
对于"拓跋"语源,《魏书》开篇就有解释:“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资治通鉴》载北魏孝文帝改姓诏书,亦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这种说法后世或偶有信从者,如清人吴广成辑《西夏书事》,犹称"北魏孝文取拓跋为土之义,改元氏。"这些百度...

拓拔姓 拓拔氏家谱 拓拔姓起源 拓拔姓名人 拓拔姓的来源 拓拔姓简介
北魏拓拔氏起源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

为什么拓跋氏一直以黄帝轩辕氏的后裔自居呢?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小深受汉文化的熏陶,对汉族文化充满向往。他即位后,推动了一系列汉化改革,其中包括要求北魏统治下的各民族使用汉姓。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将拓跋姓改为元姓,其理由是:“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

材料二和材料三关于孝文帝迁都的看法及原因有什么不同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关于孝文帝迁都的看法及原因有什么不同?答:《洛阳伽蓝记》肯定迁都。因为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魏书》否定迁都。因为迁都后,鲜卑族的根基遭到破坏,贵族的利益遭到损害。附: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材料一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材料一 材料二...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 高宗明皇帝中建武三年(丙子,公元四九六年)春,正月,丁卯,以杨炅子崇祖为沙州刺史,封阴平王。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

万荣县13549432613: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的译? -
陆赖卤米:[答案] 相传黄帝娶妻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颛顼.昌意的小儿子悃被封在北土(即今中国北部地区).黄帝... 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德后代. 北方人(即拓跋氏先祖-鲜...

万荣县13549432613: 解释一段文言文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
陆赖卤米: 原文: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译文:魏主颁下诏书,认为:“北方人把土叫做拓,后来又叫做跋. 原文: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 译文:魏国的祖先源自黄帝,因尊崇土德的缘故成了大王,所以称作拓跋氏. 原文: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译文:那泥土,黄颜色中的一种,是万物最初的源头; 原文: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译文:应该改姓元.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姓,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万荣县13549432613: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1.魏主的这个诏令提出了哪些方面的改革?2.类似的改革还有哪些方面? -
陆赖卤米:[答案] 你这不全,应该后面是改拓跋氏为元氏.少数民族主动汉化,算是文化方面改革吧. 类似少数民族改革比如西夏时元昊的改革,还有清朝入关之后的一系列措施,如果真称上改革的话估计只有孝文帝这一宗

万荣县13549432613: 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 -
陆赖卤米:[选项] A. 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 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C. 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 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万荣县13549432613: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 -
陆赖卤米:[答案] ①孝文帝.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④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万荣县13549432613: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是什么意思 -
陆赖卤米: 拓拔氏在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建\“北魏”政权.这句话的前一半是解释鲜卑族\“拓拔”这个姓的由来,后半句是声称\“魏”的祖先是\“皇帝”的后代.以此说明鲜卑建国的合理性.

万荣县135494326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帮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 -
陆赖卤米:[答案] (1)据材料“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帮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孝文帝改革改姓氏的描述,“魏主”“皇帝”指的是孝文帝.(2...

万荣县13549432613: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图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图为拓,后... -
陆赖卤米:[答案] 诏令提出的依据是: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 意图是: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答案”按钮,

万荣县13549432613: 阅读下面的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 -
陆赖卤米:[答案] (1)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 (2)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和礼法. (3)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万荣县13549432613: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指什么意思? -
陆赖卤米: 北魏孝文帝翻译:孝文帝颁布诏令,认为(或译为“上书”):“北方人(当时正值南北朝时期,称晋人为南人)称土为拓,称后(不知如何翻译,可能为“厚”)为跋.魏国宗室(指拓跋氏)的祖先出自黄帝一脉,以土德称王(当时盛行五德说,指金、木、水、火、土五德),所以称为(姓氏为)拓跋氏.土,颜色为黄色(黄口?),乃是万物之元(元,起源,这里不宜直译),(拓跋氏正应土德),所以应该改姓为元氏.诸位功臣旧族自这一代起,姓氏如果有重叠复杂的,都(应该)改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